tPA對靜脈血栓後管壁纖維化重塑的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

tPA對靜脈血栓後管壁纖維化重塑的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

《tPA對靜脈血栓後管壁纖維化重塑的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殷敏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tPA對靜脈血栓後管壁纖維化重塑的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殷敏毅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管壁纖維化重塑是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PTS)的發病機制研究熱點之一,以管壁平滑肌細胞(SMC)增殖和膠原沉積為主要特徵。本項目在前期發現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與PTS管壁重塑密切相關的基礎上,首先以tPA刺激SMC,觀察細胞周期和膠原蛋白變化,證明tPA通過促進SMC增殖和膠原合成在PTS管壁重塑中發揮重要作用。其次,將tPA 可能下游信號通路GSK3β作為研究切入點,通過外源性干擾方法(tPA過表達和GSK3β抑制),研究tPA促管壁纖維化的主要分子機制。最後,通過建立靜脈血栓tPA過表達模型,觀察管壁SMC增殖狀態,膠原蛋白含量和GSK3β表達情況,體內驗證tPA通過GSK3β信號通路傳導,調控SMC向合成期轉變,促進SMC增殖和膠原蛋白合成增加,最終導致管壁纖維化發展。在闡明tPA調控靜脈血栓後管壁重塑具體機制的同時,為將來靶向干預、治療PTS管壁纖維化改變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管壁重塑是靜脈血栓後遺症的主要病理改變,包括管壁纖維化和平滑肌細胞表型轉變。本研究的目的是闡述tPA調控靜脈血栓後管壁重塑的具體機制,同時探索相關信號通路GSK3β在其中的關鍵性作用。首先以tPA刺激SMC,觀察細胞周期和膠原蛋白變化,證明tPA通過促進SMC增殖和膠原合成在PTS管壁重塑中發揮重要作用。其次,將tPA 可能下游信號通路GSK3β作為研究切入點,通過外源性干擾方法(tPA過表達和GSK3β抑制),研究tPA促管壁纖維化的主要分子機制。最後,通過建立靜脈血栓tPA過表達模型,觀察管壁SMC增殖狀態,膠原蛋白含量和GSK3β表達情況,體內驗證tPA通過GSK3β信號通路傳導,調控SMC向合成期轉變,促進SMC增殖和膠原蛋白合成增加,最終導致管壁纖維化發展。結果表明:以tPA刺激SMC 後1小時,S期的SMC比例和周期蛋白D1表達均顯著增加;隨著tPA濃度的增加,SMC增殖逐漸增強,呈劑量依賴關係。膠原蛋白Ⅰ分子表達在mRNA和蛋白水平變化與tPA刺激均呈劑量和時間依賴關係。tPA刺激SMC後GSK3β活性形式表達明顯增強,峰值分別出現在15min和240min;同時上游重要信號分子phospho-AKT和phospho-ERK1/2表達也見增強,最高峰值出現在15min。使用PI3K/AKT抑制劑預處理SMC後下游信號分子GSK3β表達明顯下降,同時伴有細胞周期蛋白D1和膠原蛋白Ⅰ蛋白水平的下降,使用MER/ERK抑制劑預處理SMC後下游通路GSK3β表達稍有下降,同時伴有細胞周期蛋白D1和膠原蛋白Ⅰ蛋白水平的顯著下降。但是,加入LY294002和U0126預處理SMC後,膠原蛋白ⅠmRNA水平變化不明顯。動物模型造模後7天,中膜細胞核數量大量上升,內膜-中膜厚度稍有增加。造模後14天,中膜細胞核數量顯著增多,並伴有內膜-中膜厚度明顯增加。與對照組相比膠原纖維含量在造模後7天稍有下降,但是在14天時卻顯著增多。膠原蛋白Ⅰ在造模後7天和14天均有升高,其中在造模後7天的變化有統計學意義。綜合上述結果表明:tPA具有促進SMC增殖和膠原蛋白Ⅰ合成的重要調控作用。tPA以細胞因子的形式,通過AKT-GSK3β信號通路和ERK-GSK3β信號通路共同促進SMC增殖和膠原蛋白Ⅰ合成,其中又以AKT-GSK3β信號通路的作用更為主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