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dylus,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海菊蛤屬”。
基本介紹
- 外文名:spondylus
- 詞性:名詞
- 英式發音:['spɒndɪləs]
- 釋義:海菊蛤屬
spondylus,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海菊蛤屬”。
鬚毛海菊蛤(Spondylus barbatus Reeve,1856)是扇貝超科海菊蛤屬的一種動物。形態特徵 貝殼中等大小,殼質較堅固,略近卵圓形或圓三角形,左殼較右殼凸,但右殼的殼頂區極深凹。殼背緣較直,腹緣近圓形,殼頂前、後方有殼耳;殼耳略等,呈三角形。兩殼頂距離較遠,右殼殼頂下方有一個大的三角形平面。殼...
海菊蛤亞屬(Spondylus)是屬於海菊蛤屬下的一個亞屬。下級分類 棘刺海菊蛤:Spondylus aculeatus Schr?ter,1788 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 Lamarck,1819 鬚毛海菊蛤:Spondylus barbatus Reeve,1856 巴氏海菊蛤:Spondylus butleri Reeve,1856 白海菊蛤:Spondylus castus Reeve,1856 血色海菊蛤:Spondylus cruentus Lischke,1868...
巨椎龍(屬名:Massospondylus)又名大椎龍,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巨大的脊椎”。大椎龍是原蜥腳下目的一屬,生存於早侏羅紀(赫塘階到普林斯巴赫階),約2億年前到1億8300萬年前。簡介 大椎龍是在1854年,由理查·歐文根據來自於南非的化石而命名。因此它們是最早命名的恐龍之一。大椎龍的化石已經在南非、賴索托...
杯椎魚龍(cymbospondylus)是指一種魚龍家族的早期成員,靠尖牙利齒統治距今2.4億~2.1億年前的三疊紀海洋。外形類似魚和海豚。杯椎魚龍與巢湖龍、混魚龍的關係較近。相比早期的魚龍目,杯椎魚龍的體形非常龐大,它們的體長達到了6~10米。當然,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是魚龍目進化的一個方向。發現的亞洲杯椎魚龍是...
北美的 Zeuglodon’ brachyspondylus 類似馬斯拉鯨Masracetus markgrafi而可能被歸屬作馬斯拉鯨屬 。Zeuglodon’ brachyspondylus 被Muller命名且超過了150年之久 , 而眾多年來還沒被詳細研究的 。Zeuglodon’ brachyspondylus第九塊腰椎中樞長度至少長190.5 mm , 前中樞寬190.5 mm及高165 mm。
尼科巴海菊蛤(Spondylus nicobaricus Schreibers,1793)是海菊蛤科海菊蛤屬的一種動物。形態特徵 貝殼中等大小,殼質較堅厚,殼形有變化,多呈卵圓形或圓三角形。兩殼不等,左殼較平,右殼凹。殼背緣較直,腹緣近圓形。殼頂小,約位於背緣中部,殼頂兩側具有三角形殼耳;兩耳小,略等。殼表具有許多細放射...
穿貝海綿在現代海洋里的分布非常廣泛,在我國沿海也很常見,動物幼體常在其他動物的介殼或石灰質岩石上穿鑿孔道居住。其中最普通的是Spondylus的介殼,幾乎採集到的每個介殼上都有這種構造存在。現代的穿貝海綿,除了穿孔在石灰質的岩石上以外,被穿孔的介殼最普通的是斧足類的介殼。在東京灣所觀察到的種類中,除了...
美扭椎龍(學名Eustreptospondylus)是斑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侏羅紀中期卡洛維階(距今約1億6千4百7十萬至1億6千1百2十萬年前)的英格蘭南部,當時歐洲還是一些分散的島嶼。分布範圍 美扭椎龍(學名Eustreptospondylus)又名優椎龍,是斑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侏羅紀中期卡洛維階(距今約1億6千4百7...
棘刺海菊蛤(Spondylus aculeatus Schr?ter,1788)是海菊蛤科海菊蛤屬的一種動物。形態特徵 殼形極不規則,多呈方圓形或橢圓形,殼質稍厚,較堅韌。殼背緣稍短,不很直;腹緣多呈圓形。殼頂前後方有殼耳;兩殼耳不等,前耳稍大。殼頂略顯,較尖凸。殼表具有許多細放射肋,肋上有生長棘;一般小棘粗扁,...
西蒙斯彎臂鯨Ancalecetes simonsi生活的時代是巴爾頓階晚期至普里阿邦階的埃及法揚 , 當時埃及的鯨類有伊西斯龍王鯨Basilosaurus isis , 長達8米的海鄉鯨Pontogeneus brachyspondylus , 硬齒鯨Dorudon atrox , 至於中間硬齒鯨Dorudon intermediate可能是硬齒鯨Dorudon atrox的同物異名,但也可能是別種。海鄉鯨Ponto...
櫛椎龍屬意為“櫛狀脊椎”,是盤龍目楔齒龍科的一屬,是異齒龍的近親,生存於石炭紀最後一期到二疊紀早期。物種簡介 學名:Ctenospondylus 櫛椎龍的化石發現於美國德州與俄亥俄州,屬於Seymouran陸地脊椎動物群,地質年代相當於石炭紀阿丁斯克階到二疊紀空谷階。櫛椎龍的身長約3米,頭骨深長、狹窄,嘴部大,牙齒銳利...
阿戈爾魚龍(屬名:Aegirosaurus)是魚龍目大眼魚龍科的一屬,是種類似魚類的海生爬行動物,生存於晚侏羅紀與早白堊紀交界時期的歐洲。分類與種 在1853年,Johann Andreas Wagner將這些化石命名為魚龍屬的一種(Ichthyosaurus leptospondylus)。之後,這些化石經歷複雜、曲折的分類歷史。這些化石先後被命名為I. trigonus ...
瑞氏海菊蛤(學名:Spondylus wrightianus)為海菊蛤屬生物,是鶯蛤目海菊蛤科海菊蛤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形態特徵 貝殼稍小或中等大小,較凸,殼質較堅硬,近卵圓形。兩殼大小相等,殼兩側不等。殼背緣較直而短,腹緣及前後緣呈圓形。兩殼頂稍突,不接近,位於背緣中部;殼頂前方和後方的殼耳不明顯...
簧椎龍(學名Calamospondylus)是虛骨龍類的一屬恐龍。它們生活於下白堊紀,而它們的化石於英格蘭被發現。發現與命名 簧椎龍的模式種是歐文氏簧椎龍(Calamospondylus oweni),它是由業餘古生物學家威廉·達爾文·福克斯(William Darwin Fox)在1866年,只是基於一些碎片殘骸所描述、命名的,。分類及分歧 簧椎龍...
溝椎龍(學名:Bothriospondylus)是腕龍科恐龍的一屬,生活於晚侏羅紀的歐洲。成年溝椎龍估計可達15-20米長,介於腕龍與側空龍之間。高3.5米,體重約15噸。是一類體型較大的蜥腳類恐龍。簡介 中文名稱(chinese)→溝椎龍 其它中文名稱(chinese[other])→ 拉丁文學名(name)→ bothriospondylus 發音(...
橘色海菊蛤(學名:Spondylus aurantius),是鶯蛤目海菊蛤科海菊蛤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常棲息在低潮線至潮線下20米、以右殼附著於珊瑚礁或岩石上。形態特徵 貝殼稍大,殼形有的有些扭曲而略膨脹,多呈橢圓形或卵圓形。殼背緣稍直,腹緣呈圓形。殼頂稍凸圓,約位於背緣中部,殼頂前、後方有三角形...
多棘海菊蛤 多棘海菊蛤(Spondylus multimuricatus Reeve,1856)是海菊蛤科海菊蛤屬的一種動物。生長環境 生境:暖水性種,以右殼附著在珊瑚礁或岩石上。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福建(平譚,東山),廣東(澳頭),海南(三亞)。國外分布:菲律賓,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
草莓海菊蛤(學名:Spondylus fragum)俗稱赤蚝,是海菊蛤科海菊蛤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南海、中國大陸,常棲息在潮間帶低潮線至潮下帶,生活於淺海及潮間帶低潮線附近,以右殼固著於岩石或珊瑚礁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菲律賓。簡介 草莓海菊蛤(Spondylus fragum) 隸屬於瓣鰓綱、翼形亞綱、珍珠貝目、海菊蛤科。
第一個被歸類於暴龍的標本,是由兩節部份脊椎骨所構成(其中一個已遺失),是由愛德華·德林克·科普在1892年所發現,並命名為Manospondylus gigas(意為“巨大的”+“多孔的脊椎”),因為脊椎表面有許多血管通過的洞孔;科普當時認為這些化石屬於奇蹟龍科恐龍。在1917年,奧斯本發現M. gigas是種獸腳類恐龍,而且...
血色海菊蛤(Spondylus cruentus Lischke,1868)是海菊蛤科海菊蛤屬的一種動物。形態特徵 殼形變化大,有的呈橢圓形,有的呈三角形或不規則形。殼背緣稍直,腹緣圓或凸。殼頂尖凸,約位於背緣中部,殼頂前、後方有三角形殼耳。殼表被有細放射肋,肋上生有尖而短的小棘;棘有大有小,排列不規則,有的直有的...
Fraas (1904)形容施氏始原鯨Eocetus schweinfurthi正模標本時,曾形容過更早的Zeuglodon macrospondylus , Zeuglodon macrospondylus存有一些椎骨 ,但施氏始原鯨Eocetus schweinfurthi沒有椎骨被發現。後來Stromer (1908)把發現的施氏始原鯨Eocetus schweinfurthi腰椎和Zeuglodon macrospondylus的骨骼作比較,指出施氏始原鯨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