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皇海菊蛤

堂皇海菊蛤

堂皇海菊蛤,台灣稱作帝王海菊蛤,是鶯蛤目海菊蛤科海菊蛤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南海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下帶5-107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堂皇海菊蛤
  • 外文名:Spondylus imperialis
  • 來源:為動物堂皇海菊蛤的貝殼
  • 性味:苦、鹹,寒
  • 歸經:肺、肝、膽、腎四經
  • 功效: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消腫散結
基本信息,堂皇海菊蛤,形態特徵,

基本信息

編號:
2534
拉丁亞目:
PTERIINA
中文亞目:
珍珠貝亞目
中文科名:
海菊蛤科
拉丁科名:
Spondylidae
中文屬名:
海菊蛤屬
拉丁屬名:
Spondylus
拉丁亞屬:
Eleutherospondylus
中文亞屬:
離生海菊蛤亞屬
拉丁種名:
imperialis
定名人:
Chenu
年代:
1843
中文名:
堂皇海菊蛤
原始文獻:
Illust. Conchylid., Pedum, Spondylus, Lima, Placuna.: 6, pl. 26, figs. 2-3.
模式產地:
中國
生境:
熱帶亞熱帶性種,主要棲息在低潮線附近至潮線下百米左右的海底。以右殼頂部固著在岩石或珊瑚礁上。
國內分布:
台灣西部,廣東(廣海,上川島,閘坡),海南(新盈,三亞,新村),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永暑礁)。
國外分布:
日本(沖繩以南),菲律賓,印度洋等。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一卷 雙殼綱 珍珠貝亞目:263-265

堂皇海菊蛤

【主 治】:治肝膽熱毒耳痛、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瘰癧痰核中耳炎、咳嗽、症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一15克。
【別 名】:刺蚶、蝲蚶(《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本種分布於我國南海。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四季均可捕捉,去肉,將貝殼洗淨,曬乾備用。
【拉丁名】:堂皇海菊蛤Spondylus imperialis (Chenu).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形態特徵

貝殼極凸,堅厚,略呈圓形。一般殼長57mm,殼高65mm,殼寬37mm。兩殼略等,兩側稍不等。殼頂較凸,位於背緣。殼表呈粉紅色,生長棘長短不一,顏色也有深淺;具有5~6條放射主肋,主肋間還有2~4條小肋;肋上生長棘長短不一,彎曲姿態形似菊花。貝殼內面白色而略顯淺粉色;閉殼肌痕一個,略顯。鉸合線直,兩殼各有2個較強的主齒。外套薄,無水管;外套緣厚,具有外套眼和觸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