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杜鵑花屬

Rhododendron一般指本詞條

杜鵑花屬(學名:Rhododendron L.)是杜鵑花目、杜鵑花科下的一屬。灌木或喬木,有時矮小成墊狀,地生或附生;植株無毛或被各式毛被或被鱗片。葉互生,全緣,稀有不明顯的小齒。花芽被多數形態大小有變異的芽鱗。花顯著,通常排列成傘形總狀或短總狀花序,稀單花,通常頂生,少有腋生。

杜鵑花是杜鵑花屬植物的總稱,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被譽為“花中西施”,具有很高的觀賞和套用價值。杜鵑花屬植物化學成分亦非常複雜,主要含揮髮油、黃酮類、香豆素類、萜類等化合物,這些成分在藥用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藏藥“達里”(杜鵑花的一種)對水腫、水土不適、肺病、支氣管炎等疾病具有很強的療效,在《月王藥診》中記載“達里主治隆病、赤巴病、瀉培根病”。此外,一些有毒性的杜鵑花植物被開發成了天然農藥,用於農田倉庫害蟲的防治與毒殺。杜鵑花屬植物以中藥、中成藥、複方藥等在臨床上均有大量使用,大多數的杜鵑花有鎮咳、平喘、抗炎抑菌等藥理作用。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有毒種類,下級分類,養護知識,培養土,水質,施肥,修枝整形,繁殖方法,扦插,壓條,播種,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觀賞價值,園藝價值,藥用價值,

植物學史

1753年,瑞典林奈(Linnaeus)發表是《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第一次提出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的名稱,同時提出另一個屬Azalea,當時分成兩個屬的主要依據是Rhododendron屬10個雄蕊,Azalea屬5個雄蕊,1762年,林奈的植物種志第二版問世,他又補充了一個Rhodora屬。這樣,杜鵑花屬在當時共分為三個屬,二百多良兆艱年前由於蒐集的標本不足,分類的水平有限,錯誤是難免的。後人對於這樣的分類提出許多贊成或反對的意見,但很難扭轉這個早期的謬誤。
杜鵑花屬
羊躑躅
林奈所定的Azalea屬包括5個種,其中有兩個種不妥當,應當屬於Loiseleuria屬和Rhodothamnus屬。他所謂的Rhodora屬,後人認為應當放在杜鵑花屬下的羊躑躅亞屬,僅僅是一個組而已。林奈的分類公布以後一百多年內,爭論的焦點始終在Azalea屬該不該稱為一個屬。直到1834年,G. Don才正式將Azalea屬併入Rhododendron,世界上植物分類學家似乎都承認這個決定,但爭論還是沒有休止。
2023年2月10日,CITES秘書處在其官網上更新了CoP19通過的新修訂的決定及決議,杜鵑花屬(Roseodendron spp)#17:生效推遲24個月,即到2024年11月25日。

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有時矮小成墊狀,地生或附生;植株無毛或被各式毛被或被鱗片。葉常綠或落葉、半落葉,捉舟再槳互生,全緣,稀有不明顯的小齒。花芽被多數形態大小有變異的芽承棵疊整鱗。
花顯著,形小至大,通常排列成傘形總狀或短總狀花序,稀單花,通常頂生,少有腋生;花萼5(-6-8)裂或環狀無明顯裂片,宿存;花冠漏斗狀、鐘狀、管狀或高腳碟狀,整齊或略兩側對稱,5(-6-8)裂,裂片在芽內覆瓦狀;雄蕊5-10,通常10,稀15-20(-27),著生花冠基部,花葯無附屬物,頂孔開裂或為略微偏斜的孔裂;花盤多少增厚而顯著,5-10(-14)裂;子房通常5室,少有6-20室,花柱細長勁直或粗短而彎弓狀,宿存。蒴果自頂部向下室間開裂,果瓣木質,少有質薄者開裂後果瓣多少扭曲。種子多數,細小,紡錘形,具膜質薄翅,或欠碑櫃種子兩端有明顯或不明顯的鰭狀翅,或無翅但兩端具狹長或尾狀附屬物。

生長環境

該屬種類適合在陰涼、潤澤、透風拘背槓的有一定的光照,但不是陽光直射到的環境下生長,適合在陽光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培植,陽光太強,葉子容易被曬傷,緊要時會引起植物死亡。

分布範圍

該屬種類較多,具欠禁體種數有多種說法:一說800多種,一說1000多種,一說僅中國的橫斷山區就有2000種以上。是一北溫帶分布的大屬,主產東亞和東南亞。中國是杜鵑花屬的集中產地,集中分布於西南山區。

有毒種類

中國的杜鵑花屬有毒植物約在60種以上,多數為中國所特有,而且大都毒性劇烈,常引起人、畜的中毒。
主要有毒去試擔種有羊躑躅大白花杜鵑牛皮茶等,人誤食中毒的症狀主要為噁心、嘔吐、血壓下降和呼吸抑制,一般因呼吸衰竭而死。有些種雖未發現對人、畜的危害,也不常見,但毒性實驗中表現較強的毒性,小鼠腹腔注射這些植物的水或氯仿等溶劑的粗提取物,在小於1000mg/kg劑量時能使受試動物嚴重中毒或立即死亡。
另外,還有很多植物經研究發現含有木藜蘆毒素1或其類似劇毒成分,也有一定的毒性。此外,從部分劇毒植物大白花杜鵑、羊躑躅等中還分出若干成分,其毒理作用雖和木藜蘆毒素有相似之處,但不盡相同,尚待深入研究。
木藜蘆毒素1是杜鵑花屬、也是杜鵑花科具代表性的毒素,有多種複雜的生理作用,屬於心臟—神經系統毒物。

下級分類

由H. F. Tagg,J. Hutchinson,A. Rehder三人合作做出、經英國杜鵑協會於1930年出版的《The Species of Rhododendron》,首次彙編了已知的世界杜鵑花屬850餘種,但全書劃分45個系(series)的編排尚不能反映杜鵑花屬的分類系統。H. Sleumer於1949年提出世界杜鵑花屬分為8個亞屬及亞屬下分組、亞組的全面的分類系統。J. Cullen和D. P. Chamberlain(1978)在此基礎上略有修訂,即將有鱗的3個亞屬(Subgen. Pseudazalea,Subgen. Pseudorhodorastrum,Subgen. Rhodorastrum)歸併到杜鵑亞屬作亞組等級,提出5個亞屬的觀點。隨後W. R. Philipson(1980)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將原置於馬銀花亞屬Azalcastrum的2個組:Sect. Candidastrum(產北美),Sect. Mumeazalea(產日本)分別獨立成亞屬,並按A. Gray(1878)將雲間杜鵑屬Therorhodion (Maxim.) Gray作為杜鵑花屬的一個亞屬,提出又一8個亞屬的系統。
杜鵑花屬
杜鵑花屬

養護知識

培養土

土壤的選擇,對杜鵑花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栽培杜鵑花的培養土的配法很多,因栽培品種而異,但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疏鬆、排水通暢、通氣良好,酸性土壤、腐殖質豐富、基肥充足。通常杜鵑花生活在酸性壤土才會長得旺盛,如果在鹼性土壤中,不久就葉黃衰竭而死。杜鵑花被視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腐葉土一般均屬酸性土,而以松葉腐殖土最好,是種植杜鵑花比較理想的培養土。可到山區松柏林下挖取,也可到庭院種植松柏樹多的地下取土。並在使用前增加適量的硫磺粉、白礬,提高其酸性後再使用。腐殖質含量高的土壤最適合杜鵑花的生長。腐殖質多,可及時補充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改善土壤結構,使土壤保水,保肥、通氣、吸熱保溫。還能減輕土壤中有毒物質的危害,促進杜鵑花的根系向四處擴展。
杜鵑花屬
杜鵑花屬
培養土也可以自制。取經過風化的山表土2份,落葉1份,食草動物乾糞1份,混堆1年,篩去雜質,即可使用。也可用山皮土3份,馬糞3份、落葉雜草3份、人糞尿1份分層堆漚,經1-2年後篩過使用。制好的培養土應貯存在室內,以防止因日曬雨淋降低肥力。

水質

澆水:杜鵑花澆水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因為杜鵑花的根系比較細弱,既伯澇,又不耐旱,過乾或過濕對植株生長都不利,因而要特別注意控制水量。如果在展葉期缺水,就會使杜鵑花的葉色變黃,葉捲曲,如幹得厲害,還會枯死。要是開花時缺水,則會花瓣軟癟,花朵下垂,花色不鮮艷,甚至會花朵凋萎而死亡。所以必須根據天氣晴雨、空氣乾濕、盆土含水量等情況酌情澆水。
杜鵑花屬
杜鵑花屬
澆水的時間宜在早晚,特別是炎熱的夏季更不宜在中午澆水。因為根部受冷水刺激後會使花卉受到傷害。澆水原則是不乾不澆,澆必澆透,嚴防澆半截水。春秋兩季是杜鵑花的生長、開花、育蕾期,供水要適當多些,但花期不能澆得太多,水大會使花朵及早凋謝。一般倩況下,春秋兩季,可每隔2-3天澆1次。夏季萌發新枝,生長旺盛,消耗的水分也多,加之氣溫高,空氣乾燥,需每天澆足1-2次。如果幾天未下雨,空氣乾燥,還套用細眼噴壺向花葉噴灑清水,對花盆周圍的地面也要噴些,以增加空氣濕度。黃梅天或多雨情況下,應停止澆水並及時排出盆中積水。入秋後氣溫雖有降低,但空氣乾燥,蒸發量仍很大,也要經常澆水使盆土保持濕潤。花芽分化時,要適當控制水量,以促使花芽形成。10月以後,花盆入室,澆水量應酌情減少,枝幹中水分含量少,植株組織發育充實,可以增加抗寒能力。這時保持盆土稍有潮濕即可。
水質處理:給杜鵑花澆水,要特別注意水質。用水最好用天然雨水,因為天然雨水中不含漂白粉等藥物和雜質。其次是河水和池塘水,再次是自來水。自來水是經過淨化處理過的軟水,其中含有漂白粉、液氯、明礬等化學藥劑,若長期使用這種水,會使盆土中的鹼性逐漸加重,不利於杜鵑花的生長。因此,必須對水質處理之後再使用。處理方法是使其酸化。對水質呈中性或偏鹼性的水,要配製成酸性水。通常的方法是用硫酸亞鐵(綠礬)和食用醋使水酸化。如果水質鹼性偏高,可用硫酸亞鐵和食用醋配合使用,具體用量可根據測得的水、硫酸亞鐵、食醋的酸鹼值配製。簡易方法是,長期澆灌含0.1%-0.5%硫酸亞鐵的水溶液,或10-15天在盆面撒少許硫酸亞鐵。也可10-15天澆灌含食醋0.5%-1%的水溶液一次。澆水也可用經過晾化處理後的自來水和井水。晾水可減輕自來水中的有害離子的危害;也可提高井水的水溫,消除水與盆土的溫差,以利根系吸收。使用自來水時也要加0.15%的硫酸亞鐵。澆水時如能與腐熟肥液水輪流澆灌則更為有益。因為常用這兩種水可以使盆土保持一定的酸性,又能供給一定的營養素,適合於杜鵑花的生長的需要。

施肥

杜鵑花是一種不需要大肥的花,如果肥料施得太多或過濃,反而會對它的生長不利。但這樣說,並不是說不要施肥,要使它花開得多,開很大,還是霄要適時適量地施一些肥的。所以養花行家對施肥總結出了8個字的經驗:即“乾肥少施,液肥薄施”。這是十分恰當的,值得養花者參考。在一般情況下,1、2年的幼苗可以不必施肥,因為腐殖土中含有的肥力已夠供給幼苗生長發育的需要。2-3年生的小植株,從晚春或韌夏起,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餅肥水或稀薄礬肥水。4年以上的植株,可於每年春、秋季各施約20克的乾餅肥。6月中旬,可施一次速效性磷、鉀肥,以促進花芽分化。6月以後就可停止施肥。在花謝之後,正是新枝生長的時候,可施一次濃度稍微高一些的液肥,但切不可施得太濃,更不可施生肥,否則會損傷根系。夏季過多的施肥,會使老葉脫落,新葉發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栽植的杜鵑花,最易出現的偏差,不是植株缺肥,而是由於施肥過多造成的損害。如果出現因肥多而發生的葉片枯黃等情況時,要立即停施肥料,挖除乾肥,並多澆水,以衝去積留土中的肥分,澆過後移置通風處養護,有的需沖洗2次。這樣,過半年後可逐漸生長正常。
如果夏季不出現異常,在立秋以後,杜鵑又會開始第二次旺盛生長的時期,在這短時間內,可迫施1-2次過磷酸鈣等磷肥的稀液,以供給植株生長和孕蕾的需要。每次施肥後,隔2天應澆一次清水,還要將盆土刨松一次,使盆土充分通氣。入冬以後,隨著天氣漸冷,植株停止生長,施肥也應立即停止。若不停止施肥,使植株萌發出嫩葉來,反而會使杜鵑難以越冬,千萬不可大意。

修枝整形

杜鵑花的萌發力和再生力很強,每隔1-2年在花謝之後,就要換一個比原來大些的花盆,並換上新的培養土。有經驗的養花者,常常在換盆的時候同時結合進行修枝整形,有意識地修剪出一種美觀的樹型來。在進行硫剪時,應剪去過密枝、交叉枝、纖弱枝、下垂技、徒長枝和病蟲枝,這不僅是為了樹型的美觀,更是為了改善通風透光的條件;節省養分,促使主枝強壯,以便儘快萌發新梢,使來年開花時能達到花多、花大、色艷的目的。
杜鵑花屬
羊躑躅
杜鵑開花後,它的殘花常常經久不落,這就會耗去不少養分。為了不讓養分白白消耗掉,應該及時把殘花摘去,讓養分供應萌發新技的需要。另外,植株較矮的夏鵑,長有很多的橫生枝,每到春李,根部的枝幹上就會萌發出許多小枝,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應主枝和花朵,讓它生長膊更快、更腮大,也應及時把這些小枝剪去。如果花茁太多,除保留每枝1久院外,其餘的花西也要除去。究竟修剪成哪一樣樹型好,這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決定,有傘形、圓形、半圓形、寶塔形、方形等,可以任意選擇,然後去刻意修剪。

繁殖方法

扦插

杜鵑的繁殖,可以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播種五種方法,其中以採用扦插法最為普遍,繁殖量最大;壓條成苗最快,嫁接繁殖最複雜,只有扦插不易成活的品種才用嫁接,播種主要用培育品種。
採用扦插繁殖,扦插盆以20厘米口徑的新淺瓦盆為好,因其透氣性良好,易於生根。可用20%腐殖園土、40%馬糞屑、40%的河沙混合而成的培養土為基質。扦插的時間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最好,這時氣溫在20-25℃之間,最適宜扦插.扦插時,選用當年生半木質化發育健壯的枝梢作插穗,用極鑷利的媳按刀;帶節切取6-10厘米,切口要求平滑整齊,剪除下部葉片,只留頂端3-4片小葉。購買維生素B12針劑1支,打開後,把扦插條在藥液中蘸一下,取出晾一會即可進行扦插。插前,應在前一天用噴壺將盆內培養土噴潮,但不可噴得過多,到第二天正好嘲潤,最適合扦插。插的深度為3-4厘米。插時,先用筷子在土中攢個洞,再將插穗插入,用手將土壓實,使盆土與插穗充分接觸,然後澆一次透水。插好後,花盆最好用塑膠袋罩上,袋口用帶子紮好,需要澆水時再打開,澆實後重新紮好。扦插過的花盆應放置在無陽光的直曬處,扦插的盆土10天內每天都要噴水,除雨天外,陰天可噴1次,氣候乾燥時宜噴2次,但每天噴水量都不宜過多。10天后仍要經常注意保持土壤濕潤。4-5星期內要遮蔭,直至萌芽以後才可逐漸讓其接受一些陽光。一般約需2個月後生根。此後只需要在中午遮蔭2-3小時,其餘時間可任其接受光照,以利在其光合作用中自行製造養分。
杜鵑花屬
杜鵑花屬

壓條

杜鵑花壓條繁殖也是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一般採用高技壓條。杜鵑花壓條常在4-5月間進行。具體操作法是:先在盆栽的杜鵑花的母株上取2-3年生的健壯枝條,離枝條頂端10-12厘米處用鋒利的小刀割開約1厘米寬的一圈環形枝皮,將韌皮部的篩管輕輕剝離乾淨,切斷葉子製造有機物向下輸送的渠道,使之聚集,以加速細胞分裂而形成瘤狀突起,萌髮根芽。然後用一塊長方形塑膠薄膜鬆鬆地包卷兩圈,在環形切口下端2-3厘米處用細繩紮緊,留塑膠薄膜上端張開成喇叭袋子狀,隨即將潮濕的泥土和少許苔蘚填入,再把袋形的上連線埠紮緊,將花盆移到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做日常管理。澆水時應向葉片噴水,讓水沿著枝幹下流,慢慢滲入袋中,保持袋內泥土經常濕潤,以利枝條上傷口癒合,使之及早萌生新的根須。大約在3-4個月後根須長至2-3厘米長時,即可切斷枝條,使其離開母株,栽入新的盆土中。

播種

播種為有性繁殖。由於自然雜交的結實率很低,一般都要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杜鵑的結實率,獲得較多的種子。其主要做法是在杜鵑花盛開的時候,選擇長勢好,花色美的健壯母本,移至溫室,每盆選留花朵大、開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養分集中,待到花柱頭上出現粘液時,即用新毛筆蘸取父本的花粉去塗幾次就行了。授粉一周后,將花盆移至室外,加強水、肥管理,大概經過5-6個月的生長發育,到11-12月即可見到果實逐漸由青色變為褐色,種子就成熟了。隨即將其採下,讓其陰乾,揚淨,置於陰涼通風處。
杜鵑種子很細小,不宜長時間貯存,否則發芽率低。若是常綠杜鵑種子,即應隨采隨播,播在溫室內的盆中;播種的盆宜採用淺瓦盆,播種的泥土,可在背陽的山坡表面挖取帶青苔的疏鬆表土,揀去石粒,最好用40%的福馬林加100倍水的稀釋液噴灑一次,進行消毒,再行晾乾。也可放到蒸汽中蒸15-25分鐘消毒,然後曬至半乾即可待用。播種前,先將淺盆澆潮,在底層放入一層約2厘米的木炭屑,再鋪上一層5-6厘米厚的消毒土,刮平,稍壓實,然後均勻地將種子分格在上面,輕輕壓一壓,不可用噴壺噴水,最好採用浸盆坐水的方法。在上面蓋一塊玻璃,移至溫室內。盆土表面乾燥時,可霧狀地噴些水,但不可噴得太多,經常保持盆土潮潤就可以了。
播種後,一般經5-6星期即可發芽。在小苗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用小竹片輕輕夾出,分栽於另外的盆中,不要栽得太密,要稀些,栽好後用蘆席等遮蔭,不可讓太陽直曬,也不可讓雨水淋到。在苗幼嫩時,不要施肥,等到第二年小苗長到近10厘米高時,再開始澆施薄肥;一般第二年春末到早秋,可單株分栽。到第三年苗株長到20厘米高時,如果萌養得好,就有少數株苗可以開出鮮花來。

栽培技術

移栽
杜鵑花屬植物移栽多採用“二步法”(假植和上盆移栽)的組培苗假植育苗技術。泥炭、腐殖土、蛭石、珍珠岩是杜鵑花屬植物組培苗移栽最為常用的基質。杜鵑花屬植物煉苗馴化與移栽往往採用混合基質。腐殖土和蛭石的混合物有利於移栽苗的存活,珍珠岩代替蛭石使用或二者混合效果也較好。在引種栽培中引入菌根技術可以解決杜鵑花屬植物移栽苗生長緩慢、成活率低等難題,顧地周等套用菌根真菌配置的菌液對基質先進行處理,使菌根真菌在基質中進行大量繁殖後再行植入種苗的方式,提高了移栽後的成活率。選擇適宜的組培苗移栽時期能提高移栽成活率。例如興安杜鵑(R. dauricum)組培瓶苗出瓶移栽最好選擇在秋、冬季進行,選擇陰天的下午18:00左右出瓶,移栽存活率最高可達91.56%。環境條件可控的溫室有利於組培苗移栽成活,移栽後應該適當遮光,溫室加棚膜可以提高幼苗成活率。杜鵑花屬植物大多喜溫暖、半陰、涼爽、通風、濕潤的環境。保持平均溫度在26℃左右,幼苗上盆恢復生長後要及時施肥,薄肥勤施,能淡莫濃。苗期應注意病害的防治。
注意事項
杜鵑花扦插成活就應上盆。花盆以通透性能良好的泥盆最佳,紫沙盆次之,釉盆及瓷盆最差。上盆時應注意選擇花盆的尺寸,切忌小苗用大盆。如果盆太大,盆土經久不於,通氣就會不好,同時根系不易達到盆壁,影響幼苗的發育。一般扦插苗可選擇直徑為10厘米左右的泥盆,一年之後再翻入15厘米左有的花盆。上盆時,應注意做好排水層,先用瓦片蓋住排水孔,再放入1/3的粗土粒,並略加細土。然後將杜鵑苗放入,一手扶正幼苗,一手向盆中填土。填土注意只能填至盆口下2厘米處,不能過滿,以便日後澆水,最後將盆四周批實,搖動花盆,使盆面平整。種植完後,要用噴壺澆一次透水。注意在燒水時須澆至盆底有水滲出才行。如果澆水不透,只撓濕衰層而濕不到內層,會使盆花乾死。
杜鵑花有兩種情況要進行翻盆。一是幼苗長大,根系充滿盆土,需要擴大根康伸展範圍。平時應注意盆底排水孔有沒有根伸出,如有就賽進行翻盆,將植株從小盆翻入大盆。二是盆花生長2-3年之後,盆土的臃分消耗殆盡,為補充養分,改良土壤,要更換盆土。
杜鵑花翻盆一般在寥攀花後,或在秋季孕蕾之前進行。翻盆時,除去部分宿土,應注意用利剪修去者根。老根就是那些生長不良而發黑、乾癟的根須。但要注意:幼苗翻盆時,不能修根。植株翻盆時,應注意根部要帶著土球。上好盆之後,也應注意第一次澆水要透,以後數日應讓其幹些。過濕,則根部剪口會腐爛。一般要等到新根長出之後才能正常灌水。如果在秋季翻盆,最好在10月份進行。杜鵑花雖喜冷涼,但翻盆後過冬應注意保溫。如無溫室,可在朝南向陽通風的地方搭小棚,蓋上塑膠薄膜就可以安全過冬。
杜鵑花朗盆,一般小苗每年翻一次,大棵杜鵑2-3年翻盆1次。

病蟲防治

病害
杜鵑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褐斑病、黑斑病、葉枯病、缺鐵黃化病等。
杜鵑花患根膊病後,生長衰弱,葉片萎蔫,乾枯,根系表面出現水漬狀褐色田塊,嚴重的軟腐,逐漸腐爛脫皮,木質部變黑。此病在溫度高、濕度大的環境下最易發生。
防治方法是在翻盆前對培10土嚴格消毒,並保持土境硫松、濕潤、使其有良好的通透性,避免積水。如果發現植株患病,要及時處理病株及盆土。治療時,可用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或2%的硫酸亞鐵淋洗病株,再用清水沖洗後重新上盆。用70%的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加1000倍水製成溶液噴灑盆土,可以治好。
褐斑病是杜鵑花一種主要病害。病害初發時,葉面上出現褐色小斑點,逐漸發展成不規則狀大斑點,病斑上產生許多黑色或灰褐色小點,使受害葉片變黃、脫落,影響當年開花及來年花蕾的發育。這種病常發生於梅雨季節濕度大的時候。
治療方法是平時要注意讓植株通風透光,不使濕度過大,並增施有機肥及氮磷鉀混合肥,增強植株抗侵染及生長能力。如果發現病葉要及時摘除,集中燒毀。病害發生初期,噴灑0.5%波爾多液或0.4波美度石硫合劑,並加4%麵粉增加粘附力。葉斑病、黑斑病也可以用同樣方法治療。
缺鐵黃化病常發生在土壤偏鹼的地區,病情輕時,只出現植株遲綠現象;嚴重時,葉組織可全部變黃,葉片邊緣枯焦。發病時,以植株頂梢的葉片上表現最為明顯,一般皆由內部缺鐵所造成。
防治方法是改變土壤中缺鐵性質,降低土壤鹼度。增施有機肥改造粘質土壤。對缺鐵植株可直接噴灑0.2%-0.33%硫酸亞鐵液。也可在植株周圍土壤上用筷子戳幾個深15厘米左有的孔,用1:30的硫酸亞鐵水溶液慢慢注入,將孔注滿,以增加土壤酸性、減少鹼性。
杜鵑黑斑病發病情況及發病環境條件與褐斑病類似,防治也可採用類似辦法。
蟲害
杜鵑花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軍配蟲蚜蟲、短須蝸等。紅蜘蛛體形微小,但對杜鵑花危害嚴重。高層樓房萌養杜鵑最容易出現此類蟲害。
防治方法是進行人工捕殺。藥物殺蟲可用5度的石硫合劑噴樂,也可用胡桃葉、央竹桃葉、青篙各等份扔碎浸泡出液汁,加水稀釋後ll灑,用1000信水的敵敵畏液噴灑殺滅也是好辦法。
軍配蟲成蟲體小而扁平,長約4毫米,黑色,是對常綠杜鵑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害蟲,常在葉片背後刺吸葉液為害,被害處葉面上面出現黃白色斑點,使葉片脫落,造成樹勢衰弱,影響生長及開花。溫室中杜鵑花極易發生此蟲。
防治方法主要是用藥物噴殺。可用90%敵百蟲原藥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劑1000-1500倍液噴灑防治。
蚜蟲主要危害杜鵑花幼枝葉,輕者可使葉片失去綠色,重者使葉片捲縮,變硬變脆,不能吸收養分,影響開花。 防治方法是平時要特別注意越冬期的蚜蟲,入冬後可在植株上噴灑一次5度的石硫合劑,消滅越冬蟲卵,鏟去花卉附近雜草,消滅蟲源。在蚜蟲危害期,用40%的樂果或氧化樂果加1200倍水製成溶液進行連續噴治,3-4次即可見效。
短須峨是杜鵑重要害蟲之一,常在葉片背面主脈附近刺吸汁液,使葉背形成許多油漬田塊,最後引起葉片脫落。此蟲倒卵形,體長約0.3毫米,體扁平,體色有紅、暗紅、木紅,體背有不規則黑色斑點,體側有不規則黑色斑塊。此蟲以夏季天熱乾燥時最多見,降雨量多時隨即減少。
防治方法撮在10月中下旬和早春3月各噴一次波美0.5度石硫合劑成噴25%殺蟲脹水劑500倍液效果也不錯。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人們喜愛杜鵑花的美麗燦爛,常把它作為盆景來觀賞。當春天來臨,杜鵑與報春蘭、迎春花爭相開放,給人們帶來喜訊和祝福。

園藝價值

杜鵑花屬植物在園藝學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自19世紀中期,J. D. Hooker從錫金髮現並引回英國30種杜鵑開始,至20世紀G. Forrest、俞德浚等人在中國西南的採集活動以來,杜鵑花屬植物大量被發現,被引種栽培的杜鵑已不下600種,遍及世界許多國家。由於杜鵑花屬植物在自然界雜交現象普遍,栽培條件下亦易於雜交變異,大量的雜交種不斷被育出, 且觀賞價值勝於野生種。
杜鵑花屬
杜鵑花屬

藥用價值

杜鵑花屬植物主要含有木藜蘆型及其相關的二萜,此外還含有黃酮、三萜及其苷、酚類、鞣質、揮髮油等多種化學物質,許多成分有藥用價值,有止咳、祛痰、平喘、降壓、降膽固醇、利尿、抗菌等多方面的用途,還可用於治療心血管病和風濕等。
它的花、葉、根都可入藥,味酸性平,能活血、止血、祛風濕。用量為5-10克。如月經不調可用杜鵑花10克,月季花5克,益母草20克水煎服。支氣管擴張出血可用杜鵑花10克,仙鶴草30克、白芨10克,甘草5克水煎服。風濕性關節炎可用杜鵑花10克,防己10克、蒼朮15克,苡仁10克水煎服。而治療疽腫疔瘡,可以鮮花和葉搗爛外敷。

生長環境

該屬種類適合在陰涼、潤澤、透風的有一定的光照,但不是陽光直射到的環境下生長,適合在陽光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培植,陽光太強,葉子容易被曬傷,緊要時會引起植物死亡。

分布範圍

該屬種類較多,具體種數有多種說法:一說800多種,一說1000多種,一說僅中國的橫斷山區就有2000種以上。是一北溫帶分布的大屬,主產東亞和東南亞。中國是杜鵑花屬的集中產地,集中分布於西南山區。

有毒種類

中國的杜鵑花屬有毒植物約在60種以上,多數為中國所特有,而且大都毒性劇烈,常引起人、畜的中毒。
主要有毒種有羊躑躅大白花杜鵑牛皮茶等,人誤食中毒的症狀主要為噁心、嘔吐、血壓下降和呼吸抑制,一般因呼吸衰竭而死。有些種雖未發現對人、畜的危害,也不常見,但毒性實驗中表現較強的毒性,小鼠腹腔注射這些植物的水或氯仿等溶劑的粗提取物,在小於1000mg/kg劑量時能使受試動物嚴重中毒或立即死亡。
另外,還有很多植物經研究發現含有木藜蘆毒素1或其類似劇毒成分,也有一定的毒性。此外,從部分劇毒植物大白花杜鵑、羊躑躅等中還分出若干成分,其毒理作用雖和木藜蘆毒素有相似之處,但不盡相同,尚待深入研究。
木藜蘆毒素1是杜鵑花屬、也是杜鵑花科具代表性的毒素,有多種複雜的生理作用,屬於心臟—神經系統毒物。

下級分類

由H. F. Tagg,J. Hutchinson,A. Rehder三人合作做出、經英國杜鵑協會於1930年出版的《The Species of Rhododendron》,首次彙編了已知的世界杜鵑花屬850餘種,但全書劃分45個系(series)的編排尚不能反映杜鵑花屬的分類系統。H. Sleumer於1949年提出世界杜鵑花屬分為8個亞屬及亞屬下分組、亞組的全面的分類系統。J. Cullen和D. P. Chamberlain(1978)在此基礎上略有修訂,即將有鱗的3個亞屬(Subgen. Pseudazalea,Subgen. Pseudorhodorastrum,Subgen. Rhodorastrum)歸併到杜鵑亞屬作亞組等級,提出5個亞屬的觀點。隨後W. R. Philipson(1980)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將原置於馬銀花亞屬Azalcastrum的2個組:Sect. Candidastrum(產北美),Sect. Mumeazalea(產日本)分別獨立成亞屬,並按A. Gray(1878)將雲間杜鵑屬Therorhodion (Maxim.) Gray作為杜鵑花屬的一個亞屬,提出又一8個亞屬的系統。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杜鵑花屬

養護知識

培養土

土壤的選擇,對杜鵑花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栽培杜鵑花的培養土的配法很多,因栽培品種而異,但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疏鬆、排水通暢、通氣良好,酸性土壤、腐殖質豐富、基肥充足。通常杜鵑花生活在酸性壤土才會長得旺盛,如果在鹼性土壤中,不久就葉黃衰竭而死。杜鵑花被視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腐葉土一般均屬酸性土,而以松葉腐殖土最好,是種植杜鵑花比較理想的培養土。可到山區松柏林下挖取,也可到庭院種植松柏樹多的地下取土。並在使用前增加適量的硫磺粉、白礬,提高其酸性後再使用。腐殖質含量高的土壤最適合杜鵑花的生長。腐殖質多,可及時補充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改善土壤結構,使土壤保水,保肥、通氣、吸熱保溫。還能減輕土壤中有毒物質的危害,促進杜鵑花的根系向四處擴展。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杜鵑花屬
培養土也可以自制。取經過風化的山表土2份,落葉1份,食草動物乾糞1份,混堆1年,篩去雜質,即可使用。也可用山皮土3份,馬糞3份、落葉雜草3份、人糞尿1份分層堆漚,經1-2年後篩過使用。制好的培養土應貯存在室內,以防止因日曬雨淋降低肥力。

水質

澆水:杜鵑花澆水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因為杜鵑花的根系比較細弱,既伯澇,又不耐旱,過乾或過濕對植株生長都不利,因而要特別注意控制水量。如果在展葉期缺水,就會使杜鵑花的葉色變黃,葉捲曲,如幹得厲害,還會枯死。要是開花時缺水,則會花瓣軟癟,花朵下垂,花色不鮮艷,甚至會花朵凋萎而死亡。所以必須根據天氣晴雨、空氣乾濕、盆土含水量等情況酌情澆水。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杜鵑花屬
澆水的時間宜在早晚,特別是炎熱的夏季更不宜在中午澆水。因為根部受冷水刺激後會使花卉受到傷害。澆水原則是不乾不澆,澆必澆透,嚴防澆半截水。春秋兩季是杜鵑花的生長、開花、育蕾期,供水要適當多些,但花期不能澆得太多,水大會使花朵及早凋謝。一般倩況下,春秋兩季,可每隔2-3天澆1次。夏季萌發新枝,生長旺盛,消耗的水分也多,加之氣溫高,空氣乾燥,需每天澆足1-2次。如果幾天未下雨,空氣乾燥,還套用細眼噴壺向花葉噴灑清水,對花盆周圍的地面也要噴些,以增加空氣濕度。黃梅天或多雨情況下,應停止澆水並及時排出盆中積水。入秋後氣溫雖有降低,但空氣乾燥,蒸發量仍很大,也要經常澆水使盆土保持濕潤。花芽分化時,要適當控制水量,以促使花芽形成。10月以後,花盆入室,澆水量應酌情減少,枝幹中水分含量少,植株組織發育充實,可以增加抗寒能力。這時保持盆土稍有潮濕即可。
水質處理:給杜鵑花澆水,要特別注意水質。用水最好用天然雨水,因為天然雨水中不含漂白粉等藥物和雜質。其次是河水和池塘水,再次是自來水。自來水是經過淨化處理過的軟水,其中含有漂白粉、液氯、明礬等化學藥劑,若長期使用這種水,會使盆土中的鹼性逐漸加重,不利於杜鵑花的生長。因此,必須對水質處理之後再使用。處理方法是使其酸化。對水質呈中性或偏鹼性的水,要配製成酸性水。通常的方法是用硫酸亞鐵(綠礬)和食用醋使水酸化。如果水質鹼性偏高,可用硫酸亞鐵和食用醋配合使用,具體用量可根據測得的水、硫酸亞鐵、食醋的酸鹼值配製。簡易方法是,長期澆灌含0.1%-0.5%硫酸亞鐵的水溶液,或10-15天在盆面撒少許硫酸亞鐵。也可10-15天澆灌含食醋0.5%-1%的水溶液一次。澆水也可用經過晾化處理後的自來水和井水。晾水可減輕自來水中的有害離子的危害;也可提高井水的水溫,消除水與盆土的溫差,以利根系吸收。使用自來水時也要加0.15%的硫酸亞鐵。澆水時如能與腐熟肥液水輪流澆灌則更為有益。因為常用這兩種水可以使盆土保持一定的酸性,又能供給一定的營養素,適合於杜鵑花的生長的需要。

施肥

杜鵑花是一種不需要大肥的花,如果肥料施得太多或過濃,反而會對它的生長不利。但這樣說,並不是說不要施肥,要使它花開得多,開很大,還是霄要適時適量地施一些肥的。所以養花行家對施肥總結出了8個字的經驗:即“乾肥少施,液肥薄施”。這是十分恰當的,值得養花者參考。在一般情況下,1、2年的幼苗可以不必施肥,因為腐殖土中含有的肥力已夠供給幼苗生長發育的需要。2-3年生的小植株,從晚春或韌夏起,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餅肥水或稀薄礬肥水。4年以上的植株,可於每年春、秋季各施約20克的乾餅肥。6月中旬,可施一次速效性磷、鉀肥,以促進花芽分化。6月以後就可停止施肥。在花謝之後,正是新枝生長的時候,可施一次濃度稍微高一些的液肥,但切不可施得太濃,更不可施生肥,否則會損傷根系。夏季過多的施肥,會使老葉脫落,新葉發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栽植的杜鵑花,最易出現的偏差,不是植株缺肥,而是由於施肥過多造成的損害。如果出現因肥多而發生的葉片枯黃等情況時,要立即停施肥料,挖除乾肥,並多澆水,以衝去積留土中的肥分,澆過後移置通風處養護,有的需沖洗2次。這樣,過半年後可逐漸生長正常。
如果夏季不出現異常,在立秋以後,杜鵑又會開始第二次旺盛生長的時期,在這短時間內,可迫施1-2次過磷酸鈣等磷肥的稀液,以供給植株生長和孕蕾的需要。每次施肥後,隔2天應澆一次清水,還要將盆土刨松一次,使盆土充分通氣。入冬以後,隨著天氣漸冷,植株停止生長,施肥也應立即停止。若不停止施肥,使植株萌發出嫩葉來,反而會使杜鵑難以越冬,千萬不可大意。

修枝整形

杜鵑花的萌發力和再生力很強,每隔1-2年在花謝之後,就要換一個比原來大些的花盆,並換上新的培養土。有經驗的養花者,常常在換盆的時候同時結合進行修枝整形,有意識地修剪出一種美觀的樹型來。在進行硫剪時,應剪去過密枝、交叉枝、纖弱枝、下垂技、徒長枝和病蟲枝,這不僅是為了樹型的美觀,更是為了改善通風透光的條件;節省養分,促使主枝強壯,以便儘快萌發新梢,使來年開花時能達到花多、花大、色艷的目的。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羊躑躅
杜鵑開花後,它的殘花常常經久不落,這就會耗去不少養分。為了不讓養分白白消耗掉,應該及時把殘花摘去,讓養分供應萌發新技的需要。另外,植株較矮的夏鵑,長有很多的橫生枝,每到春李,根部的枝幹上就會萌發出許多小枝,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應主枝和花朵,讓它生長膊更快、更腮大,也應及時把這些小枝剪去。如果花茁太多,除保留每枝1久院外,其餘的花西也要除去。究竟修剪成哪一樣樹型好,這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決定,有傘形、圓形、半圓形、寶塔形、方形等,可以任意選擇,然後去刻意修剪。

繁殖方法

扦插

杜鵑的繁殖,可以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播種五種方法,其中以採用扦插法最為普遍,繁殖量最大;壓條成苗最快,嫁接繁殖最複雜,只有扦插不易成活的品種才用嫁接,播種主要用培育品種。
採用扦插繁殖,扦插盆以20厘米口徑的新淺瓦盆為好,因其透氣性良好,易於生根。可用20%腐殖園土、40%馬糞屑、40%的河沙混合而成的培養土為基質。扦插的時間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最好,這時氣溫在20-25℃之間,最適宜扦插.扦插時,選用當年生半木質化發育健壯的枝梢作插穗,用極鑷利的媳按刀;帶節切取6-10厘米,切口要求平滑整齊,剪除下部葉片,只留頂端3-4片小葉。購買維生素B12針劑1支,打開後,把扦插條在藥液中蘸一下,取出晾一會即可進行扦插。插前,應在前一天用噴壺將盆內培養土噴潮,但不可噴得過多,到第二天正好嘲潤,最適合扦插。插的深度為3-4厘米。插時,先用筷子在土中攢個洞,再將插穗插入,用手將土壓實,使盆土與插穗充分接觸,然後澆一次透水。插好後,花盆最好用塑膠袋罩上,袋口用帶子紮好,需要澆水時再打開,澆實後重新紮好。扦插過的花盆應放置在無陽光的直曬處,扦插的盆土10天內每天都要噴水,除雨天外,陰天可噴1次,氣候乾燥時宜噴2次,但每天噴水量都不宜過多。10天后仍要經常注意保持土壤濕潤。4-5星期內要遮蔭,直至萌芽以後才可逐漸讓其接受一些陽光。一般約需2個月後生根。此後只需要在中午遮蔭2-3小時,其餘時間可任其接受光照,以利在其光合作用中自行製造養分。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杜鵑花屬

壓條

杜鵑花壓條繁殖也是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一般採用高技壓條。杜鵑花壓條常在4-5月間進行。具體操作法是:先在盆栽的杜鵑花的母株上取2-3年生的健壯枝條,離枝條頂端10-12厘米處用鋒利的小刀割開約1厘米寬的一圈環形枝皮,將韌皮部的篩管輕輕剝離乾淨,切斷葉子製造有機物向下輸送的渠道,使之聚集,以加速細胞分裂而形成瘤狀突起,萌髮根芽。然後用一塊長方形塑膠薄膜鬆鬆地包卷兩圈,在環形切口下端2-3厘米處用細繩紮緊,留塑膠薄膜上端張開成喇叭袋子狀,隨即將潮濕的泥土和少許苔蘚填入,再把袋形的上連線埠紮緊,將花盆移到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做日常管理。澆水時應向葉片噴水,讓水沿著枝幹下流,慢慢滲入袋中,保持袋內泥土經常濕潤,以利枝條上傷口癒合,使之及早萌生新的根須。大約在3-4個月後根須長至2-3厘米長時,即可切斷枝條,使其離開母株,栽入新的盆土中。

播種

播種為有性繁殖。由於自然雜交的結實率很低,一般都要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杜鵑的結實率,獲得較多的種子。其主要做法是在杜鵑花盛開的時候,選擇長勢好,花色美的健壯母本,移至溫室,每盆選留花朵大、開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養分集中,待到花柱頭上出現粘液時,即用新毛筆蘸取父本的花粉去塗幾次就行了。授粉一周后,將花盆移至室外,加強水、肥管理,大概經過5-6個月的生長發育,到11-12月即可見到果實逐漸由青色變為褐色,種子就成熟了。隨即將其採下,讓其陰乾,揚淨,置於陰涼通風處。
杜鵑種子很細小,不宜長時間貯存,否則發芽率低。若是常綠杜鵑種子,即應隨采隨播,播在溫室內的盆中;播種的盆宜採用淺瓦盆,播種的泥土,可在背陽的山坡表面挖取帶青苔的疏鬆表土,揀去石粒,最好用40%的福馬林加100倍水的稀釋液噴灑一次,進行消毒,再行晾乾。也可放到蒸汽中蒸15-25分鐘消毒,然後曬至半乾即可待用。播種前,先將淺盆澆潮,在底層放入一層約2厘米的木炭屑,再鋪上一層5-6厘米厚的消毒土,刮平,稍壓實,然後均勻地將種子分格在上面,輕輕壓一壓,不可用噴壺噴水,最好採用浸盆坐水的方法。在上面蓋一塊玻璃,移至溫室內。盆土表面乾燥時,可霧狀地噴些水,但不可噴得太多,經常保持盆土潮潤就可以了。
播種後,一般經5-6星期即可發芽。在小苗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用小竹片輕輕夾出,分栽於另外的盆中,不要栽得太密,要稀些,栽好後用蘆席等遮蔭,不可讓太陽直曬,也不可讓雨水淋到。在苗幼嫩時,不要施肥,等到第二年小苗長到近10厘米高時,再開始澆施薄肥;一般第二年春末到早秋,可單株分栽。到第三年苗株長到20厘米高時,如果萌養得好,就有少數株苗可以開出鮮花來。

栽培技術

移栽
杜鵑花屬植物移栽多採用“二步法”(假植和上盆移栽)的組培苗假植育苗技術。泥炭、腐殖土、蛭石、珍珠岩是杜鵑花屬植物組培苗移栽最為常用的基質。杜鵑花屬植物煉苗馴化與移栽往往採用混合基質。腐殖土和蛭石的混合物有利於移栽苗的存活,珍珠岩代替蛭石使用或二者混合效果也較好。在引種栽培中引入菌根技術可以解決杜鵑花屬植物移栽苗生長緩慢、成活率低等難題,顧地周等套用菌根真菌配置的菌液對基質先進行處理,使菌根真菌在基質中進行大量繁殖後再行植入種苗的方式,提高了移栽後的成活率。選擇適宜的組培苗移栽時期能提高移栽成活率。例如興安杜鵑(R. dauricum)組培瓶苗出瓶移栽最好選擇在秋、冬季進行,選擇陰天的下午18:00左右出瓶,移栽存活率最高可達91.56%。環境條件可控的溫室有利於組培苗移栽成活,移栽後應該適當遮光,溫室加棚膜可以提高幼苗成活率。杜鵑花屬植物大多喜溫暖、半陰、涼爽、通風、濕潤的環境。保持平均溫度在26℃左右,幼苗上盆恢復生長後要及時施肥,薄肥勤施,能淡莫濃。苗期應注意病害的防治。
注意事項
杜鵑花扦插成活就應上盆。花盆以通透性能良好的泥盆最佳,紫沙盆次之,釉盆及瓷盆最差。上盆時應注意選擇花盆的尺寸,切忌小苗用大盆。如果盆太大,盆土經久不於,通氣就會不好,同時根系不易達到盆壁,影響幼苗的發育。一般扦插苗可選擇直徑為10厘米左右的泥盆,一年之後再翻入15厘米左有的花盆。上盆時,應注意做好排水層,先用瓦片蓋住排水孔,再放入1/3的粗土粒,並略加細土。然後將杜鵑苗放入,一手扶正幼苗,一手向盆中填土。填土注意只能填至盆口下2厘米處,不能過滿,以便日後澆水,最後將盆四周批實,搖動花盆,使盆面平整。種植完後,要用噴壺澆一次透水。注意在燒水時須澆至盆底有水滲出才行。如果澆水不透,只撓濕衰層而濕不到內層,會使盆花乾死。
杜鵑花有兩種情況要進行翻盆。一是幼苗長大,根系充滿盆土,需要擴大根康伸展範圍。平時應注意盆底排水孔有沒有根伸出,如有就賽進行翻盆,將植株從小盆翻入大盆。二是盆花生長2-3年之後,盆土的臃分消耗殆盡,為補充養分,改良土壤,要更換盆土。
杜鵑花翻盆一般在寥攀花後,或在秋季孕蕾之前進行。翻盆時,除去部分宿土,應注意用利剪修去者根。老根就是那些生長不良而發黑、乾癟的根須。但要注意:幼苗翻盆時,不能修根。植株翻盆時,應注意根部要帶著土球。上好盆之後,也應注意第一次澆水要透,以後數日應讓其幹些。過濕,則根部剪口會腐爛。一般要等到新根長出之後才能正常灌水。如果在秋季翻盆,最好在10月份進行。杜鵑花雖喜冷涼,但翻盆後過冬應注意保溫。如無溫室,可在朝南向陽通風的地方搭小棚,蓋上塑膠薄膜就可以安全過冬。
杜鵑花朗盆,一般小苗每年翻一次,大棵杜鵑2-3年翻盆1次。

病蟲防治

病害
杜鵑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褐斑病、黑斑病、葉枯病、缺鐵黃化病等。
杜鵑花患根膊病後,生長衰弱,葉片萎蔫,乾枯,根系表面出現水漬狀褐色田塊,嚴重的軟腐,逐漸腐爛脫皮,木質部變黑。此病在溫度高、濕度大的環境下最易發生。
防治方法是在翻盆前對培10土嚴格消毒,並保持土境硫松、濕潤、使其有良好的通透性,避免積水。如果發現植株患病,要及時處理病株及盆土。治療時,可用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或2%的硫酸亞鐵淋洗病株,再用清水沖洗後重新上盆。用70%的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加1000倍水製成溶液噴灑盆土,可以治好。
褐斑病是杜鵑花一種主要病害。病害初發時,葉面上出現褐色小斑點,逐漸發展成不規則狀大斑點,病斑上產生許多黑色或灰褐色小點,使受害葉片變黃、脫落,影響當年開花及來年花蕾的發育。這種病常發生於梅雨季節濕度大的時候。
治療方法是平時要注意讓植株通風透光,不使濕度過大,並增施有機肥及氮磷鉀混合肥,增強植株抗侵染及生長能力。如果發現病葉要及時摘除,集中燒毀。病害發生初期,噴灑0.5%波爾多液或0.4波美度石硫合劑,並加4%麵粉增加粘附力。葉斑病、黑斑病也可以用同樣方法治療。
缺鐵黃化病常發生在土壤偏鹼的地區,病情輕時,只出現植株遲綠現象;嚴重時,葉組織可全部變黃,葉片邊緣枯焦。發病時,以植株頂梢的葉片上表現最為明顯,一般皆由內部缺鐵所造成。
防治方法是改變土壤中缺鐵性質,降低土壤鹼度。增施有機肥改造粘質土壤。對缺鐵植株可直接噴灑0.2%-0.33%硫酸亞鐵液。也可在植株周圍土壤上用筷子戳幾個深15厘米左有的孔,用1:30的硫酸亞鐵水溶液慢慢注入,將孔注滿,以增加土壤酸性、減少鹼性。
杜鵑黑斑病發病情況及發病環境條件與褐斑病類似,防治也可採用類似辦法。
蟲害
杜鵑花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軍配蟲蚜蟲、短須蝸等。紅蜘蛛體形微小,但對杜鵑花危害嚴重。高層樓房萌養杜鵑最容易出現此類蟲害。
防治方法是進行人工捕殺。藥物殺蟲可用5度的石硫合劑噴樂,也可用胡桃葉、央竹桃葉、青篙各等份扔碎浸泡出液汁,加水稀釋後ll灑,用1000信水的敵敵畏液噴灑殺滅也是好辦法。
軍配蟲成蟲體小而扁平,長約4毫米,黑色,是對常綠杜鵑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害蟲,常在葉片背後刺吸葉液為害,被害處葉面上面出現黃白色斑點,使葉片脫落,造成樹勢衰弱,影響生長及開花。溫室中杜鵑花極易發生此蟲。
防治方法主要是用藥物噴殺。可用90%敵百蟲原藥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劑1000-1500倍液噴灑防治。
蚜蟲主要危害杜鵑花幼枝葉,輕者可使葉片失去綠色,重者使葉片捲縮,變硬變脆,不能吸收養分,影響開花。 防治方法是平時要特別注意越冬期的蚜蟲,入冬後可在植株上噴灑一次5度的石硫合劑,消滅越冬蟲卵,鏟去花卉附近雜草,消滅蟲源。在蚜蟲危害期,用40%的樂果或氧化樂果加1200倍水製成溶液進行連續噴治,3-4次即可見效。
短須峨是杜鵑重要害蟲之一,常在葉片背面主脈附近刺吸汁液,使葉背形成許多油漬田塊,最後引起葉片脫落。此蟲倒卵形,體長約0.3毫米,體扁平,體色有紅、暗紅、木紅,體背有不規則黑色斑點,體側有不規則黑色斑塊。此蟲以夏季天熱乾燥時最多見,降雨量多時隨即減少。
防治方法撮在10月中下旬和早春3月各噴一次波美0.5度石硫合劑成噴25%殺蟲脹水劑500倍液效果也不錯。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人們喜愛杜鵑花的美麗燦爛,常把它作為盆景來觀賞。當春天來臨,杜鵑與報春蘭、迎春花爭相開放,給人們帶來喜訊和祝福。

園藝價值

杜鵑花屬植物在園藝學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自19世紀中期,J. D. Hooker從錫金髮現並引回英國30種杜鵑開始,至20世紀G. Forrest、俞德浚等人在中國西南的採集活動以來,杜鵑花屬植物大量被發現,被引種栽培的杜鵑已不下600種,遍及世界許多國家。由於杜鵑花屬植物在自然界雜交現象普遍,栽培條件下亦易於雜交變異,大量的雜交種不斷被育出, 且觀賞價值勝於野生種。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杜鵑花屬

藥用價值

杜鵑花屬植物主要含有木藜蘆型及其相關的二萜,此外還含有黃酮、三萜及其苷、酚類、鞣質、揮髮油等多種化學物質,許多成分有藥用價值,有止咳、祛痰、平喘、降壓、降膽固醇、利尿、抗菌等多方面的用途,還可用於治療心血管病和風濕等。
它的花、葉、根都可入藥,味酸性平,能活血、止血、祛風濕。用量為5-10克。如月經不調可用杜鵑花10克,月季花5克,益母草20克水煎服。支氣管擴張出血可用杜鵑花10克,仙鶴草30克、白芨10克,甘草5克水煎服。風濕性關節炎可用杜鵑花10克,防己10克、蒼朮15克,苡仁10克水煎服。而治療疽腫疔瘡,可以鮮花和葉搗爛外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