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dle income trap

middle income trap

middle income trap,即中等收入陷阱,用來形容開發中國家在經濟成長到一定階段後的特別困境。其原理簡述如下:貧窮國家或曰欠已開發國家雖然處境艱難,但因為貧窮,它們卻可能天然擁有某些經濟學考量上的“比較優勢”,比如低工資。

基本介紹

定義,影響,

定義

這樣,出於減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更大回報股東的原因,在市場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那些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將主動或被迫遷移到適合企業生存發展的貧窮國家,為自己拿到更高的利潤率與資本回報率,效果上也為貧窮國家創造了就業機會,繳交了稅金,並激發了當地人市場意識與相應實踐...於是,貧窮國家有可能在此基礎上發展經濟,脫貧興業,而逐步成長為典型的 '中等收入國家'。

影響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民眾收入的增加,該國家原有的產業比較優勢可能風光不再,隨著低端產業的利潤增收也進入瓶頸,國民收入也進入膠著階段。更高端、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與服務不僅僅要求更多的投資與更高水準的人力資源(工資也相應高),更要求豐富、持續的獨有創新與變革,以及訓練有素的認識更專業的管理,以及可能更重要的,整個發展模式的變革。這些,對於一個僅僅是實現脫貧的社會來講,難度非常高。多數開發中國家(典型的如馬來西亞)就徘徊在這一水平,難以提高。而中等收入陷阱這個詞本身,就是《時代周刊》亞洲商務記者Michael Schuman在他一篇近文《逃出中等收入陷阱》
(Escap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一文中首先使用的。
韓國,是全球經濟體中被這位記者看作最成功逃出陷阱的一例。儘管如此,我前些日子讀一個歐洲國家制訂的世界經濟發展排名,在大類中還是把韓國列入開發中國家,這樣的情況大約不是主流了,但還是有。
中國這樣的資源相對貧瘠大國,能夠養活13億人,實屬不易,可以想像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機率極高,跳出很難。但即便如此,顯然太值得想方設法跳講出來 -- 誠心希望教育深化改革,革除不適應時代發展的種種弊端,開闢更多創新空間,鼓勵更大程度社會橫向縱向流動和多樣性人才成長。教育在中國國民心中的地位非常之重,在西方主流學者眼中,這是中華文明的重要遺產,是中華民族跳離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惟願這一代兩代的朝野有識之士,應當鼎力扛起改革教育,挑戰陷阱的使命,則這個國族展開的表現,應當不在韓國人之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