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ttt是“if this then that”的縮寫,事實上是讓你的網路行為能夠引發連鎖反應、讓你使用更為方便,其宗旨是“Put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讓網際網路為你服務)。ifttt旨在幫助人們利用各網站的開放API,將Facebook、Twitter等各個網站或套用銜接,完成任務,使“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整個網際網路不用編程的程式設計師”。ifttt通過流程將各種信息串聯起來,然後再集中把你要的信息呈現給你。解決了信息的冗雜,收取或關注重要信息的問題。
目前ifttt已開放註冊。根據其網站的介紹,它要用這樣的方式讓你操作多個網站更為方便,甚至能一步到位,這個方式就是:when something happens (this) then do something else (that),當你在A網站進行了某個操作、那么B網站會自動完成另一個操作。
在ifttt看來,“this”這裡所要進行的操作被稱為“Trigger”(觸發器),也就是你在某個網站的操作行為;而That則意味著連鎖反應所帶來的另外一個網路行為“action”(動作)。這些trigger和action都需要依託一定的網站,ifttt稱之為“channel”(頻道)。用戶所要完成的整個“if this then that”舉措則被定義為“Task”(任務)
ifttt的創始人 Linden Tibbets 和 Jesse Tane 正是遇到了這兩大問題,才決意開發ifttt。
ifttt憑藉著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將所有的API調用、服務集成都挪到了後台,由ifttt的工程師和程式來處理,而面向前端用戶的,就只是現成的隨心所欲的服務,而且讓用戶像“編程”一樣地設定 if … then … 的條件,讓用戶以極簡的方式為整個網際網路“編程”,運行結果就是自動化的隨心所欲的服務。
IFTTT介紹稱,用戶通過設定,可以在上傳照片到Instagram時,自動同步傳送一條微博;在Pocket中將一篇文章標記為喜歡時,也可以自動傳送到微博。用戶甚至可以設定在某個RSS訂閱列表有新文章時自動發布微博,或者每天在微博上自動發布天氣預報。另外,用戶還可以利用IFTTT,將自己發布的所有微博同步到谷歌表格中。IFTTT的名稱是“If This Then That”的縮寫。該服務的核心功能就是將相互獨立的服務聯繫起來。例如,每當一款服務中出現某個事件時,便可在另外一款截然不同的服務中觸發另外一個事件,而前後兩個事件都可以由用戶自行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