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ula,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解剖] 腓骨;扣針,搭扣”。
基本介紹
- 外文名:fibula
- 詞性:名詞
- 英式發音:[ˈfɪbjələ]
- 美式發音:[ˈfɪbjələ]
fibula,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解剖] 腓骨;扣針,搭扣”。
腓骨疲勞性骨折(fatigue fracture of the fibula)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運動醫學名詞,出自《運動醫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勞損造成的腓骨骨折。由跑跳時足向後蹬,跖屈肌及長屈肌不斷收縮作用於腓骨上所致。常發生於腓骨下端4~7cm處,臨床表現為疼痛、腫脹與局部腫塊。X線片可見局部骨折線及新生...
副腓骨疲勞性骨折(fatigue fracture of the accessory fibula)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運動醫學名詞,出自《運動醫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副腓骨是腓骨長肌腱中的一個種子骨,正常人約10%有此小骨。位於腓骨長肌腱在骰骨部轉向足底的“轉折處”,與骰骨構成相對應的關節面。跳躍時,由於肌肉牽拉,副...
腓骨小菇是微生物種類之一,中文綱名為擔子菌綱,中文科名為中文科名。拉丁綱名Basidiomycetes 中文綱名擔子菌綱 拉丁目名Phallakes 中文目名鬼筆目 拉丁科名Phallaceae 中文科名鬼筆科 拉 丁 名Mycena fibula 中 文 名腓骨小菇 定 名 人(Bull. ex Fr.) Kuhner 參考文獻戴芳瀾: 中國真菌總匯, 第 546 頁, ...
[腓骨]骨間緣 [腓骨]骨間緣(interosseous border of fibula)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 腓骨體的內側緣。銳薄,向上幾乎與前緣會合,向下連線內側嵴,有小腿骨間膜附著。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腓骨]內側嵴 [腓骨]內側嵴(medial crest of fibula)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 起於腓骨頭內側,向下移行於外踝前緣,將腓骨後面上2/3骨間緣和後緣之間分為前、後兩部分,分別有肌附著。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腓骨]外側面 [腓骨]外側面(lateral surface of fibula)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 腓骨的前、後緣之間,呈溝狀。上3/4向外方,有腓骨長肌附著;下1/4轉向後方,有腓骨短肌附著。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腓骨]後緣 [腓骨]後緣(posterior border of fibula)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 起自腓骨頭後面,下至腓骨踝溝的內側,其上部鈍圓,下部薄銳,為小腿後肌間隔的附著處。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腓骨疲勞性骨膜炎(fibula fatigue periostitis)是2019年公布的運動醫學名詞,出自《運動醫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勞損造成的腓骨局部骨膜慢性炎症。由跑跳時足向後蹬,跖屈肌及拇長屈肌不斷收縮作用於腓骨上所致。常發生於腓骨下端4~7cm處,臨床表現為疼痛、腫脹與局部腫塊。X線片可見局部骨膜增生。確診後應立即停止...
腓側副韌帶分為兩部,通常所指腓側副韌帶系指其淺部,其深部舊名外短韌帶,在發生上,由於脛骨及腓骨生長速度不一致,腓骨上部低於脛骨關節面,腓骨頭尖將原來關節囊下一部分形成其延長部,因此在脛骨上端後外緣有一部分無關節囊附著,而代之以膕肌腱。被牽下的關節囊延長部即腓側副韌帶深部,與脛側副韌帶相反...
自由下肢骨為下肢骨的一類,包括股骨、髕骨、脛骨、腓骨和足骨。股骨的解剖結構 是人體中最大的長管狀骨,可分為一體兩端。上端朝向內上方,其末端膨大呈球形,叫股骨頭,與髖臼相關節。頭的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叫做股骨頭凹,為股骨頭韌帶的附著處。頭的外下方較細的部分稱股骨頸。頸與體的夾角稱頸乾角,...
鋏鏡蛤(Phacosoma fibula (Reeve,1850))是簾蛤科鏡蛤屬的一種動物。形態特徵 形態 貝殼中等大小,殼頂部三角形,往下呈圓形,殼質堅硬、略膨脹。殼頂尖,位於貝殼前方約1/3處,頂尖細,完全傾向前方。由殼頂往前方彎曲,往後方斜,有弧度。貝殼前端和後端圓,略呈截狀,往下及整個腹緣構成半圓形。殼長與殼高...
瘦蘚菇 瘦蘚菇(Rickenella fibula)是重擔菌科真菌。保護現狀 該植物收錄於生態環境部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名錄中,並且被評估為LC等級。
下肢小腿部有徑、腓骨並列,脛骨在內側,腓骨居外側,故又可用脛側 tibial 和腓側 fibular 稱之。內 interior 和外 exterior :用以表示某些結構和腔的關係,應注意與內側和外側區分。淺 superficial 和深 deep :靠近體表的部分叫淺,相對深入潛居於內部的部分叫深。3.軸和面 (一)軸 axis :以解剖學姿勢為...
靠近脛骨頭外側下方有的明顯的腓骨嵴(crista fibularis)。脛骨骨幹直,側扁,中空,骨壁較薄。遠端擴展不顯著,距骨上升突關節面小,說明距骨上升突比較低。腓骨(Fibula):左腓骨大部分保存,僅遠端缺失,保存長度54 cm。腓骨比較細,近端顯著擴張,較薄,骨幹直,側扁,輕微扭曲,外側面凸,內側面微凹,斷面...
下肢骨分為下肢帶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帶骨即髖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髕骨、脛骨、腓骨及7塊跗骨、5塊跖骨和14塊趾骨。下肢帶骨 下肢帶骨即是髖骨(hip bone),成對,是形狀不規則的扁骨,由髂骨、坐骨和恥骨組成。16歲以前由髂骨、坐骨及恥骨以軟骨連結而組成,成年後軟骨骨化,三骨在髖臼處互相癒合。髖臼...
下肢骨也分為下肢帶骨和自由下肢骨兩部分。下肢帶骨即髖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髕骨、脛骨、腓骨及7塊跗骨、5塊跖骨和14塊趾骨。簡介 下肢骨包括髖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和足骨 (1)髕骨 位置:髖骨的後下部 形態結構:恥骨結節,恥骨 下肢骨 髖骨 髖骨hip bone為不規則的扁骨。16歲以前由髂骨、坐及恥骨...
瘦臍菇,是真菌的一種,瘦臍菇屬的一種,價值不明。拉丁學名 Rickenella fibula 簡介 子實體細小,橙色至淡黃色的半球形菌蓋中心凹陷,有輻射狀條紋。乾燥時色澤變淡。菌柄長而細,菌褶誕生極度下行。子實體細如髮絲,又猶如一枚小黃針。瘦臍菇和斯特皮斯瘦臍菇是該屬最常見的兩個種。生長分布 寄生於草地環境...
輔助主幹的骨骼。1.膝兩側突出的高骨,即股骨下端的內外髁和脛骨上端之內外髁;2.腓骨與橈骨。輔助主幹的骨骼。①指腓骨。《醫宗金鑒》:“小腿骨……在後者名輔骨,其形細。”②指橈骨。《醫宗金鑒》:“臂骨有正輔兩骨,輔骨在上,短細偏外。”③指膝兩側突出的高骨。包括股骨下端的內外上髁和脛骨上端...
毛帶褐薄芝子實體小,無柄,革質柔韌。菌蓋1.5-5cm×1.6-8cm,厚1-2mm,半圓形至扇形,單生或覆瓦狀生,白色、灰白色至淡黃褐色,密被細絨毛,有同心環紋和環帶,邊緣薄而銳,平整或波浪狀。生於樺、柳、李、橘等闊葉樹腐木、木樁上,一年生。中文學名:毛帶褐薄芝 拉丁學名:Polystictus fibula (Sow...
2.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髕骨、脛骨、腓骨和足骨。除髕骨和足骨的跗骨外,全都屬於長骨。(1)股骨femur:位於大腿部,為人體最長的骨,其長度約占身高的1/4,分為一體和兩端。上端有球形的股骨頭,與髖臼相關節。頭下外側的較細部分稱股骨頸。頸與體交界處有2個隆起,上外側的方形隆起為大轉子,下內側的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