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遺蹟相是Lockley、Rindsberg and Zeiler(1987)在研究美國科羅拉多州賓夕法尼亞系Mintum組扇三角洲沉積中的遺蹟跡化石組合時建立的,用來代表扇三角洲到陸棚淺海環境的一種遺蹟化石組合。
該遺蹟組合以表層內拖跡為特徵,重要組成分子為Curvotithus(曲帶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curvolithus遺蹟相
- 外文名:curvolithus ruins
- 創始:Lockley、Rindsberg等
- 起源:Mintum組扇三角洲沉積
- 描述:扇三角洲到陸棚淺海遺蹟化石組合
- 特徵:表層內拖跡為特徵
簡介,特徵,造跡生物,形成機制,影響因素,
簡介
該遺蹟相是Lockley、Rindsberg and Zeiler(1987)在研究美國科羅拉多州賓夕法尼亞系Mintum組扇三角洲沉積中的遺蹟跡化石組合時建立的,用來代表扇三角洲到陸棚淺海環境的一種遺蹟化石組合。
特徵
該遺蹟組合以表層內拖跡為特徵,重要組成分子為Curvotithus(曲帶跡)等。這類遺蹟一般是造跡生物在沉積物與水界面之下進行運移和覓食活動產生的潛穴。
造跡生物
造跡生物以食沉積物和食肉的動物為主,包括軟體動物腹足類、環節動物多毛蟲類、棘皮動物海參類和紐形動物等。除表層內的拖跡外,還可出現層面停息跡Lockeia(洛克跡)、放射狀覓食潛穴Micatuba(邁克管跡)和U形居住潛穴Arenicolites(沙場跡)等。
形成機制
Curvotithzus遺蹟相產生於三角洲和陸棚淺海上部的近濱帶砂質底層中,一般為受淡水排泄(接近於高能的河流)或一定能量狀態(沉積作用大於物理再改造作用)影響的邊緣海(三角洲至海灣或河口灣)環境。在這種環境中,鹽度較低,砂和粉砂沉積物大量輸入且沉積速率比較快,水動力能量較低,物理再改造作用小。因此,該遺蹟相可作為古能量和古沉積速率的標誌,亦即靜水環境中快速沉積的指示標誌。
影響因素
這裡有2個有趣的現象值得注意:不同沉積環境區域Curvotithzus遺蹟群落的生物猶動構造在分布、特徵和強度上是有差別的。在海退型三角洲環境中,沉積速率比較高,生物遺蹟呈不連續的單個分布;相反,對於沉積速率較慢或出現周期性低沉積速率時,該沉積區的底層沉積物就會遭到強烈的生物擾動,如某些分流河口沙壩。在三角洲停止推進時,內動物群大量群集,生物擾動作用就大大增強;該遺蹟群落的分布受陸架坡度的控制,坡度陡時分布範圍窄,坡度緩時分布範圍寬。因此,其遺蹟生物的分布主要受能量條件和沉積速率的控制,而不是簡單地受水深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