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arge volcanic crater, typically one formed by a major eruption leading to the collapse of the mouth of the volcano
菲佐實驗
1849年,法國物理學家A.H.L.菲佐(Armand Hipplyte Louis Fizeau 1819~1896)用旋轉齒輪法首次在地面實驗室中成功地進行了光速測量,最早的結果為c=315000千米/秒。1862年,法國實驗物理學家J.-B.-L.傅科根據D.F.J.阿拉戈的構想用旋轉鏡法測得光速為c=(298000±500)千米/秒。19世紀中葉J.C.麥克斯韋建立了電磁場理論,他根據電磁波動方程曾指出,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於靜電單位電量與電磁單位電量的比值,只要在實驗上分別用這兩種單位測量同一電量(或電流),就可算出電磁波的波速。1856年,R.科爾勞施和W.韋伯完成了有關測量,麥克斯韋根據他們的數據計算出電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值為3.1074×105千米/秒,此值與菲佐的結果十分接近,這對人們確認光是電磁波起過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