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源流,詳解,伊加爾卡,民族,
源流
葉尼塞河有兩個源流,即大葉尼塞河和小葉尼塞河。大葉尼塞河發源於薩彥嶺—圖瓦山原的峭壁間;小葉尼塞河發源於唐努烏拉山脈的北坡。葉尼塞河由南至北,穿過不同的景觀帶——草原、森林和苔原;夏季的草灘是一個歡樂的世界,一群群牛羊終日在周圍悠蕩,晚霞和婦女艷裝給草場添上了斑斑色彩和情韻;美麗的大森林,樹木高大,鬱鬱蔥蔥;然後經過的是苔原,最後注入北冰洋的喀拉海。
詳解
從大葉尼塞河和小葉尼塞河的匯合處(在圖瓦盆地中心的克孜爾城附近)算起,長3487公里;從色楞格河的源頭(源自蒙古北部)起算,長5540公里。它流域面積為270.7萬平方公里,共有大小支流約2萬條,總長8.8萬公里,主要支流分布在右岸。流域內主要為山地和高原,北部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低地(北西伯利亞低地)僅占流域面積的6~7%,中部是中西伯利亞高原(海拔700~2200米),南部有薩彥嶺等山地(海拔達3491米)。
大葉尼塞河從左側接納了洶湧的克姆契克河水後,急轉向北,穿過西薩彥嶺森嚴的陡谷。河流在這裡把其征途上聳立數百萬年的整個山國一直切穿到坡麓。水流收縮到100米,在兩岸狹窄的峭壁間直瀉而過,流速為每秒2~3米,而汛期達每秒5~7米。河水澎湃奔騰於砂洲石灘之間,在急流處其流速增大到每秒11米。葉尼塞河的橫斷峽谷好像天然為建設水電站所設制的;狹窄的河谷可使填堵的土方量大大縮減,而水壩前又有很大的水頭。薩彥水電站就在這裡動工興建。水電站的堤壩提高的水位達236米,幾乎相當於莫斯科大學大廈的高度。
奧茲納琴諾耶至安加拉河口為中游(長約876公里)。葉尼塞河流出薩彥嶺後,成為一條通航的河流。它穿過肥沃的米努辛斯克盆地,列寧曾稱讚這一帶的美麗景色,他覺得葉尼塞河的兩岸既像日古里,又像瑞士。在米努辛斯克盆地以北,葉尼塞河又重新進入了狹窄的河谷,把東薩彥嶺和庫茲涅次克山的支脈分離開。河谷最寬達4.8公里,這已成為克拉斯諾亞斯克水電站的一個大水庫,水庫長達386公里,寬達15公里,庫容量為733億立方米。它比伏爾加河上的伏爾加格勒水庫大1倍。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的堤壩高124米。在水電站附近葉尼塞河奇妙萬千的岸旁,一座新城市——季夫諾戈爾斯克在這裡建成。這座城市正處在水路幹線和鐵路幹線的主要交叉點。東薩彥嶺的支脈直接成為城市的一個風景區,而離城不遠的地方離奇的花崗岩峭壁鳥瞰葉尼塞河,猶如一座座神奇的雕像——這是著名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石柱。
在坎河口和中通古斯長河河口之間的葉尼塞河右岸,長達600多公里。它是美麗的葉尼塞嶺北端,葉尼塞河彎曲而構成一個直流部,穿經低陷於鄰近平原水平以下的低山脈褶皺構造。這裡兩岸收縮,形成最後一個較大的急灘(奧西諾沃急灘)。在這直流部的狹窄地段往下,葉尼塞河又恢復了南北走向,把西西伯利亞平原同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岩石壘壘的山岬分隔開。
伊加爾卡
在北極圈以北,葉尼塞河右側出現了林業中心伊加爾卡。掛有各色旗幟的客船經常來到這裡,各國海船可上駛至此,裝運西伯利亞的木材。再往下葉尼塞河出現凍土帶,從右岸傳來輪船的陣陣汽笛聲。這是杜丁卡,是諾里爾斯克工業區在葉尼塞河上的港口,在葉尼塞河近河口地段,河寬開始是10公里,往下達50公里,分成許許多多叉流。自烏斯特港以下,河面實際上已具有海洋的面貌,暴風雨襲來對航行是有危險的。在葉尼塞河河口前,河床收縮,河水甚至要流經陡崖林立的兩岸山豁之上。河口的泛濫地同葉尼塞灣相連,那裡的一切已全和海洋一樣,水味鹹苦,有潮有汐。
民族
葉尼塞河流域居住著多種民族:俄羅斯人、埃文基人、圖瓦人、烏克蘭人、韃靼人、哈卡斯人、雅庫特人、涅涅茨人等。經濟活動北部以漁獵、馴鹿和毛皮曾養殖為主,並有石墨、煤炭等採礦業;南部有加工業和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