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提爾森(Yann Tiersen)

揚·提爾森

Yann Tiersen一般指本詞條

揚·提爾森(1970年6月23日-),出生於法國布勒斯特,法國前衛音樂家。他以才華橫溢,抽象化的作曲風格為世人所了解,擅長在樂曲中運用多種不同的樂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提爾森
  • 外文名:Yann Tiersen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布勒斯特
  • 出生日期:1970年6月23日
  • 職業:音樂家
  • 代表作品:《野獸的華爾茲》《水瀑之路》《一切平靜》
個人經歷,主要作品,

個人經歷

他的音樂作品中通常使用鋼琴,手風琴和幾種小提琴作為主要樂器,但也有多首樂曲突破了這種限制。樂評人常把他和風格相近的Erik Satie、Nino Rota及the Penguin Café Orchestra進行比較。揚·提爾森的所有唱片,包括獲獎無數的電影原聲配樂作品,均由EMI公司出版發行。在Rennes音樂學院接受古典音樂教育,還曾在Nantes音樂學院和Boulogne音樂學院學習過。在成名之前他曾為一些劇本和短片譜寫背景音樂,但並無特別出眾的作品。Tiersen的演奏會風格變化很大。Tiersen自己彈奏多種樂器:在一些舒緩的曲子中他彈奏鋼琴,手風琴和小提琴,在節奏強烈的曲目中則彈奏電吉他
揚·提爾森
從6歲起開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在很小的時候便成為當地音樂學校的一名童星。經過多年古典音樂的訓練,最終成為一名指揮家。年輕時就會演奏很多種樂器,如玩具鋼琴、鐘樂器、班卓琴、曼陀鈴、吉他、大鍵琴、鐵琴、手風琴、口風琴等等,對每種樂器的內在特質都有著獨到和精妙的把握。
20世紀80年代,正是歐洲後朋克音樂巍然成風的時候,這時的揚·提爾森喜歡上了大衛·鮑伊、快樂分裂等樂隊,在後朋克風潮里度過了青春期。叛逆的種子開始在身體裡發芽,古典主義男孩從此走上自己音樂上的的不歸路。
揚·提爾森往往喜歡把自己關在巴黎安靜的住所里獨自錄製專輯。他將自己擅長的各種樂器,玩具鋼琴、鐘樂器、班卓琴、曼陀鈴、吉他、大鍵琴、鐵琴、手風琴、口風琴等一軌一軌地合成,直到成為一首完整的曲子。他對這樣的煩瑣工作樂此不疲。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參與劇場、獨立短片的演出,因此對影像與樂音將如何進行完美結合的原理諳然於心。
2001年為電影《天使愛美麗》(《Amelie From Montmartre》)配樂,由此獲得廣泛關注,名噪一時。在《天使愛美麗》中,鋼琴、小提琴、手風琴、鼓聲、口琴層層疊疊,色彩飽滿飄搖,異想如肥皂泡漫天飛舞。揚·提爾森用他的音樂來告訴你一個魔幻世界裡的浪漫巴黎。《我從未去過》,手風琴和小提琴奏響了Amelie異想世界的序幕;《另一個夏天的童謠》,鋼琴主調的悠揚旋律是左岸的迷離風情和Amelie世界裡的小小憂傷;《愛美麗的華爾茲》,優雅歡暢,仿似乎與你在裊裊晨霧的塞納河邊翩翩起舞;《野獸的華爾茲》,輕飄飄的陽光中仿佛有著紅酒和香檳的味道……揚·提爾森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奇思妙想的世界,“猶如飄蕩在春日的鞦韆上”,讓人充滿了一種無法言喻的幸福感。古典優雅是揚·提爾森的殺手鐧,詮釋著古老而時尚的巴黎風情;而豐富的層次感又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聽覺享受,清涼得如同祛痱的花露水,提神又醒腦。

主要作品

《野獸的華爾茲》(《La Valse des Monstres》) 1995年
揚·提爾森的第一張專輯,主要運用小提琴、大鍵琴和鐘樂,分為Freaks和Le Tambourin de soie兩部分,浪漫歡快,但也有後期作品中少見的冷感。
《水瀑之路》(《Rue Des Cascades》)1996年首次發行,1999年4月再次發行,是揚·提爾森的成名作。《水瀑之路》一曲被選中作為電影《甜蜜愛麗絲》(《La Vie Revee DesAnges》)的開場音樂,由Claire Pichet演唱。專輯主要運用了鋼琴和小提琴,旋律
延續上張的優美流暢。
《燈塔》(《Le Phare》) 1997年
毫無疑問,這是揚·提爾森最好的一張專輯。在延續《水瀑之路》風格的同時,專輯中加入了更多豐富而變化多端的情緒,時而是愉悅的(《Les Jours heureux》),時而又是憂傷的(《Monochrome》)。不同地域的異國風情用一種鮮明跳動的節奏來表現,在小提琴的主調外更加入了曼陀鈴和大鍵琴,以及情歌、舞曲的形式……揚·提爾森音樂的包容性和國際化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Le PhareLe Phare
《一切平靜》(《Tout Est Calme》) 1999年
這是與Married Monk合作下帶有搖滾風味的一張專輯。與上一張大受好評的專輯不同,這張專輯在使用慣用樂器(如鋼琴、小提琴、曼陀鈴等)來營造“揚·提爾森”風格的基礎上,更加入貝斯、吉他、鍵盤、打擊樂等音樂形式,來抒發日常生活的細小感受。尤其是Claire Pichet的美妙聲音更是為專輯添色不少。
《黑色季節》(《Black Session》) 1999年
這是他的一張現場專輯。
《天使愛美麗》(《Amelie From Montmartre》) 2001年
揚·提爾森(Yann Tiersen)
大多數的樂曲選自他先前的其他專輯,主題曲《愛美麗的華爾茲》融鋼琴、小提琴、玩具鋼琴為一體,輕盈流麗,仿佛恍惚間就能看到Amelie眨著大眼睛在巴黎的天空下開始神秘冒險。而揚·提爾森則變成了揮著魔法棒的精靈,把音符一串串地墜落在水面上,激起片片漣漪。
專輯榮獲比利時電影節最佳電影原聲帶、美國娛樂周刊A-佳評、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提名。
《C'etait Ici 》 2002年
C'etait IciC'etait Ici
類似於一張整合的專輯,收錄了在此之前的一些專輯的精華。
標題在法語裡是“曾在這裡”的意思。因此,這張專輯裡還有他的合作人的一些音樂,比如Claire Pichet、Dominique A等。總計29首,都很有含金量的。而且大部分屬於現場演奏,感覺上比之前製作的效果還要更好一點,是絕對的精華。
《缺席者》(《L'absente》) 2003年
L'AbsenteL'Absente
這張專輯收錄了《天使愛美麗》的配樂《Les Jours Tristes》的演唱版,作品顯露出了愈發國際化的痕跡。Neil Hannon和Lisa Germano加盟使得音樂變得更能為大眾接受和欣賞。專輯中大量採用手風琴和玩具鋼琴彈奏,演繹著濃郁的法國風情。維也納43人的交響樂團更是增添了專輯的底蘊。
就像封面一樣,這是一張城市的寂寞樂曲,深夜在城市屋頂上獨舞的清冷背影。
《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 2003年
Good Bye LeninGood Bye Lenin
《再見,列寧》讓我們又一次遇見揚·提爾森,也再次驗證了揚·提爾森作為一個電影配樂大師的魅力。
這次,他用了大段的鋼琴獨奏。從《summer78》開始,童年開始的故事敘述因此蒙上了一層迷離的味道,回憶的斑駁恍惚,在鋼琴黑白琴鍵的交錯起落里緩緩展開。琴鍵的起落應是明朗的,卻被揚·提爾森演繹得憂鬱而流暢。間或有童聲合唱,清新而憂傷。《Father and Mother.》、《Childhood》、《First Rendez-Vous》,憂傷的,只屬於回憶的,揚·提爾森出色地完成了配樂者對影片聽覺的詮釋,也超越了配樂者的身份,是整個配樂獨立成為一個淡色調的故事 ,一首關於永不再來的過去的美麗詩篇。
《重逢》 (《Les Retrouvailles》) 2005年
Les RetrouvaillesLes Retrouvailles
一貫的法蘭西民族流行樂派,著重於通過樂器的演奏效果來表達情緒的變化。
由於Yann Tiersen深受Joy Division等後朋克樂隊的影響,因此在他的音樂風格中總能體現出一股矛盾之感,然後又通過洋溢著十分輕快的氛圍的旋律表現出來,所以總是能讓人在俏皮的旋律中體會一種深沉的感覺。這大概也就是Yann Tiersen的音樂魅力所在。
《On Tour》 2006年
On TourOn Tour
燈光逐漸暗去,只剩下幾束聚光燈凝結的舞台上,Yann Tiersen身著T恤牛仔褲悄然現身。低著頭,他其實話不多,時而背上電吉他凝神撥彈,時而揚起琴弓以提琴飆奏,在Marc Sens(吉他)、Stephane Bouvier(貝斯)、Ludovic Morillon(鼓)、Christine Ott(馬特諾琴)等長期夥伴充滿默契的搭襯下,完成了一場又一場讓台下成千觀眾齊聲吶喊、忘情起舞,最後舉起雙手大聲歡呼的精采演出。這就是與我們印象中截然不同的Yann Tiersen,從藏身幕後作嫁配樂的製作人,搖身變成宣洩搖滾能量的樂團主腦所帶來的魔幻時刻。
這張收錄了他在2005~2006年間,以搖滾樂團形式在歐陸各國大城市,包括巴黎、米蘭、雅典、都柏林,一直延伸到加拿大蒙特婁、日本名古屋等地進行表演的演出實況的DVD《On Tour》,完整地呈現出Yann Tiersen廣懋音樂才華中令人驚嘆的搖滾面向。舞台上的Yann Tiersen背上電吉他,與Marc Sens、Stephane Bouvier充滿默契的飆奏聲錯雜交迭,堆積出爆炸能量的狂野。厚實的肌理糾纏著時而激情、時而哀傷的情緒,讓人甚至會產生正聽著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那瀰漫著黯黑公路電影般的聲畫錯覺。歌曲間不時地加入Yann Tiersen那迸發出懾人能量的小提琴演奏,以及玩具鋼琴,口風琴、馬特諾音波琴(Ondes Martenot)等樂器所交織出的迷離聲響,更加強了現場演出時讓民眾屏氣凝神、瀕臨失控但最終得以解脫的美妙氣氛。
值得一提的是,《On Tour》DVD中我們可以看到前Cocteau Twins女主唱Elizabeth Fraser跨刀登台演唱《Mary》的場面。Elizabeth氤蘊霧氣的歌聲在緩慢節拍與馬特諾音波琴的扭曲音色烘托下,宛若灰暗天空中明月乍現般充滿驚奇。由吉他手Marc Sens所主唱的《State Of Shock》則在吶喊式的念白與澎湃鼓擊、粗糙吉他與提琴的飆奏中,凝聚出整張專輯最Hard-Core的搖滾時刻。長期支持與喜愛Yann Tiersen的朋友們,在看過這張《On Tour》DVD之後,並定會對這位音樂才子的無限才華有了更上一層樓的認識。
《塔巴里》 (《Tabarly》) 2008年
繼在2002年推出榮獲了法國凱撒獎最佳電影音樂獎肯定的,熱銷百萬張的原聲帶大碟《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以及2003年勇奪德國電影獎最佳音樂成就獎的作品《再見列寧》之後,法國音樂家楊提爾森(Yann Tiersen)在2008年帶來一張真情流露的電影音樂作品《Tabarly》。
揚·提爾森的作品都帶有夢幻性質,Amelie在巴黎演出著天真的夢幻和幸運,Alex在柏林體驗著現實中夢幻的迷離和荒誕。
都是夢幻,都是不可能真實的真實,都是鋼琴和弦樂。
或許只有這些夢幻般的荒誕才能讓我們擺脫這混亂世界的喧鬧,關上窗,閉上眼,安靜地聽。
揚·提爾森的照片在電腦屏上定住不動,他的頭髮凌亂眼神憂鬱。
我就靜靜聽著這流利鋼琴,看著Amelie在巴黎的天空下活蹦亂跳,看著Alex騎著機車載著他的記憶一去不返。
Dust Lane》2010年
揚·提爾森的新專輯《Dust Lane(在路上)》邀得了前Cocteau Twins女主唱Elizabeth Fraser跨刀演唱“Mary”。Elizabeth氤蘊霧氣的歌聲在緩慢節拍與馬特諾音波琴的扭曲音色烘托下,宛若灰暗天空中明月乍現般充滿驚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