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D03102

YND03102

YND03102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農業科學研究所以超優66為母本、92-11為父本進行雜交,後代選擇採用系譜法,經選育而成的抗病性好、品質優、產量高的北疆廣適冬小麥新品種。

YND03102株高85厘米左右,幼苗半匍匐,分櫱力中等水平,成穗率高。穗紡錘型,長芒,白殼,角質。高抗小麥葉鏽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YND03102
  • 審定編號:新審麥2018年11號
  • 作物名稱:小麥
  • 申請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新疆九立禾種業有限公司
  • 育種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新疆九立禾種業有限公司
  • 品種來源:超優66(母本)、92-11(父本)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宜種植區域,栽培技術要點,播前準備,播種技術,栽培管理,返青管理,拔節管理,抽穗管理,病蟲防治,適期收穫,

選育過程

YND03102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農業科學研究所以超優66為母本、92-11為父本進行雜交,後代選擇採用系譜法,經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2018年,YND03102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新審麥2018年11號”。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YND03102屬於中晚熟冬小麥品種,平均生育期為264天。該品種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域試驗,比對照冬小麥品種新冬33號晚熟1天,比新冬18號早熟2天。株高85厘米左右,幼苗半匍匐,分櫱力中等水平,成穗率高。穗紡錘型,長芒,白殼,角質。每畝穗數42萬穗左右,單穗粒數35粒,千粒重48.5克。
  • 品質性狀:2018年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糧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測定,YND03102籽粒蛋白質(乾基)16.4%,濕麵筋含量為29.9%,麵團穩定時間4.0分鐘,最大拉伸阻力211E.U,延伸性140毫米,水分9.34%,降落數值377秒,吸水量62.8%,麵團形成時間3.5分鐘,弱化度96FU,恆定變性拉伸阻力204E.U,能量44平方厘米,Rm/E比值1.5,容重為800克/升,屬於中筋小麥品種。
  • 抗性:2017年6月30日,石河子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系專家在新疆農墾科學院冬小麥育種試驗田,對參加2017年自治區冬小麥生產試驗(北疆)的8個冬小麥品種(系)田間病害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YND03102試驗區小麥葉鏽病發生較輕,表明該品種對小麥葉鏽病表現為高抗。

產量表現

2014~2015年度參加新疆北疆冬小麥區中晚熟組區試,每畝平均產量為516.38千克,比對照新冬18號增產7.13%,7個參試點上,5個參試點比對照增產,2個參試點比對照減產,產量居參試品種第2位。
2015~2016年度參加新疆北疆冬小麥區中晚熟組區試,每畝平均產量456.8千克,比對照新冬18號增產6.9%,比對照新冬33號增產6.6%,產量居參試品系(種)第7位。
2016~2017年度參加新疆北疆冬小麥區中晚熟組生產試驗,每畝平均產量為504.4千克,比對照新冬18號增產11.0%,比對照新冬33號增產22.8%,產量居參試品系(種)第3位。

適宜種植區域

YND03102適宜在北疆冬麥區,新疆伊犁、昌吉、塔城、石河子等冬麥區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播前準備

  • 種子準備
  1. 種子質量:為保證產量,種子質量要求純度≥98%、淨度≥98%、水分≤12.5%、發芽率≥85%。
  2. 種子處理:每100千克小麥種子用2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20~150克溶於1千克水進行藥劑拌種,或每10千克小麥種子用2%立克銹濕拌種劑10克作包衣處理,以防治小麥黑穗病和白粉病。拌種或包衣時務必保證每粒種子均勻蘸上藥劑,拌好的種子放在陰涼處晾乾後即可播種。
  • 地塊選擇
選擇肥力中等以上、土層厚度在80厘米左右、活土層在25厘米以上的地塊;要求土壤含鹽量<0.25%、有機質含量≥1.2%、全氮含量≥0.07%、鹼解氮含量≥70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20毫克/千克、速效鉀含量≥80毫克/千克;土層疏鬆,保水保肥;前茬作物以玉米、瓜類、豆類、綠肥(箭苦豌豆、毛苕子等)為好。為減輕小麥病害,小麥重茬年限不宜超過3年。
  • 施足基肥
9月上旬耕地前深施全部有機肥、20%氮肥、100%磷肥。一般每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磷酸二銨20~25千克或重過磷酸鈣20~25千克、尿素10千克作基肥,基肥用量根據地力情況靈活掌握。施用基肥的方法:將混好的肥料,在耕地前採用小麥播種機或專用撒肥機均勻撒施於地表,也可人工均勻撒施後犁地。
  • 深耕整地
深耕可以掩埋有機肥、粉碎的作物秸稈、雜草和病蟲有機體等,以加快土壤熟化;疏鬆耕層,鬆散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進微生物活動和養分釋放,提高土壤滲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深耕的質量要求:一般要求耕翻深度30~35厘米,採用200馬力以上的大馬力拖拉機犁地。深耕做到適墒犁地、耕深一致、不重不漏、到邊到角、地面無殘茬。土地不平整的農田,可在犁地後用雷射平地機完成土地平整作業,便於灌溉。

播種技術

  1. 播種時間:9月當晝夜氣溫穩定在16~18攝氏度是冬小麥最佳播種期。
  2. 播種量:每畝播種量控制在20~25千克,如果選用滴水出苗方式,要相應減少播量,每畝基本苗控制在35萬~45萬株。
  3. 播種及鋪設滴灌帶:選用牽引式小麥播種機播種,播種深度3.5~4.0厘米。播種、鋪滴灌帶一次性完成,滴灌帶鋪設在土層1~2厘米深處,固定好滴灌帶,以增強防風能力。採用1機6管、1管4行栽培模式,即3.6米播幅,播24行小麥,鋪設6條滴灌帶,滴灌帶間距為60厘米,鋪設滴灌帶的小麥行距為20厘米,交接行行距為13.34厘米,其餘小麥行距為13.33厘米。
  4. 播種質量:播種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苗全、苗壯、苗齊。因此,播種要做到定量下籽、下籽均勻、深淺一致、播行端直、接行準確、不重不漏、到邊到頭、覆土嚴密、鎮壓確實,確保一播全苗。

栽培管理

  1. 冬灌:根據土壤等自然條件確定是否冬灌,冬灌具有貯水防旱、穩定地溫、防凍、壓鹽的作用,有利於麥苗安全越冬和返青後生長。冬灌適宜的時間一般以當地平均氣溫在2~3攝氏度,即夜凍日消時進行。一般北疆在10月底~11月上旬冬灌,每畝滴水30~50立方米。粘土地可適當早灌,砂土地和沙崗地適當晚灌;苗弱的地塊可適當早灌,壯苗、旺苗的地塊可適當晚灌。
  2. 追肥:對播種前未施基肥的麥田,或瘠薄地弱苗、晚播弱苗,應根據苗情、地力,在冬前及時追施一定數量的磷肥和氮肥,肥料隨冬灌水滴施,同時,每畝追施尿素8~10千克、磷酸一銨5千克,起到“冬肥春用”的效果。“冬肥春用”能促進早春麥苗早發,促弱苗轉為壯苗。但底肥充足、苗壯櫱足的麥田,不必進行臨冬追肥,以免春季肥效過猛,造成麥苗群體過大、植株倒伏。

返青管理

  • 早耙地早化控
  1. 耙地追肥:開春後3月積雪已融化機車能進地時,用中耕施肥機耙地追肥,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對土壤條件差、苗情不勻、苗弱的地塊,第1次追肥後15~20天,應再次每畝撒施尿素10~15千克。
  2. 化控:冬小麥返青期及早進行第1次化控,每畝用矮壯素100~200毫升,對水15~30千克葉面噴施。矮壯素用量視麥田群體數量確定,麥苗群體大,用量小;反之則用量加大。冬小麥拔節初期進行第2次化控,每畝用矮壯素150~250毫升,對水30千克葉面噴施。
  • 酌情灌返青水
開春是否需要灌返青水應根據麥田實際情況確定,如果冬季降雪少、春季地塊保水量不足、麥苗出現明顯缺水現象時,可進行灌水,每畝滴水35~50立方米。
  • 及時化除
返青期3月左右小麥群體小,田間裸露面積大,利於雜草滋生,必須抓緊前期草小、草少的有利時機消滅雜草。既能減少水肥消耗,又能為苗期麥苗生長創造有利條件。
  1. 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混合發生的麥田,在雜草2葉~5葉期,每畝用闊世瑪(甲基二磺隆)20毫升,對水30千克莖葉噴霧。
  2. 以看麥娘、稗草等禾本科雜草發生為主的麥田,在雜草2葉1心期~分櫱期,每畝用6.9%驃馬50~60毫升,對水30千克莖葉噴霧。
  3. 以豬殃殃、繁縷等闊葉雜草發生為主的麥田,在小麥2葉1心期~分櫱期、雜草3葉~4葉期,每畝用75%苯磺隆(巨星)水分散粒劑1.0~1.5克,或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50~60毫升,對水30千克莖葉噴霧。
噴藥應選在晴天無風條件下進行,以提高藥效,防止藥液飄散造成周圍作物產生藥害。第1次施藥後間隔10~15天觀察,如果繼續有小的雜草長出,可進行第2次噴施,第2次噴施藥劑用量與第1次噴施的量相同。

拔節管理

小麥返青起身後很快進入拔節期,拔節期生育特點:根、莖、葉等營養器官和穗部結實器官迅速生長。在前期管理的基礎上,實施以水肥為中心,按苗情進行合理促控,促弱苗轉壯苗。此期一般滴水2次,間隔10天左右滴水1次,每次每畝滴水60~70立方米,每次每畝隨水滴施尿素8~10千克、硫酸鉀2千克。

抽穗管理

小麥抽穗以後的田間管理要以灌水為中心,即“以水養根,以根護葉,以葉保籽增重”。小麥後期灌水應注意天氣變化,做到無風搶灌、有風不灌、雨前停灌,防止田間積水和植株倒伏。此期一般滴水3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前2次每次每畝滴水45~50立方米,隨滴水每畝滴施尿素3.5~4.0千克、硫酸鉀2千克。最後1水一般在6月中旬滴灌,每畝滴水35~40立方米,每畝隨水滴施硫酸鉀2千克,以減輕乾熱風的危害。

病蟲防治

冬小麥抽穗期田間病害主要有赤霉病、白粉病、鏽病,蟲害主要有小麥皮薊馬和麥蚜。
  1. 赤霉病:赤霉病侵染初期,在小穗穎殼基部出現水漬狀褐色病斑,後逐漸擴展到整個小穗,病穗隨即枯黃,田間濕度大時,發病小穗基部出現粉紅色膠質霉層。田間發生赤霉病,可在發病初期,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75克,對水25~30千克噴霧防治。
  2. 白粉病:白粉病以侵害冬小麥葉片為主,發病嚴重時,葉梢、莖稈和穗部均可受害。發現田間有白粉病發生,可每畝用20%三唑酮乳油40毫升,對水30千克噴霧防治。發病嚴重地塊,可在第1次施藥後間隔10~15天進行第2次噴施。
  3. 鏽病:鏽病主要侵染小麥葉片,也危害葉鞘。夏孢子堆多生於葉片的正面,紅褐色,較小,圓形至長橢圓形,不規則散生。防治鏽病,可用種子質量0.12%~0.15%的2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進行藥劑拌種;或在鏽病發病初期,每畝用20%三唑酮(粉銹寧)乳油50毫升,對水25~30千克噴霧防治,鏽病發生嚴重地塊,可在冬小麥揚花期後再噴施1次。
  4. 小麥皮薊馬:小麥皮薊馬的成、若蟲以銼吸式口器銼破植物表皮,吮吸植株汁液,致使麥粒空癟、結實不飽滿。在小麥孕穗期,每畝用10%吡蟲啉蚜虱淨)可濕性粉劑15~20克,對水30~35千克噴霧防治1次。
  5. 麥蚜:麥蚜在小麥的莖、葉及嫩穗上以刺吸式口器刺人植物組織吸取汁液,造成葉片等出現黃斑或枯黃斑,蚜量大時,可造成麥苗枯死或籽粒癟瘦,千粒重下降,嚴重影響小麥產量。田間發生麥蚜危害,可每畝用10%吡蟲啉(蚜虱淨)可濕性粉劑15~20克,或用50%抗蚜威(辟蚜霧)可濕性粉劑40克,對水25~30千克噴霧防治1次。

適期收穫

6月下旬小麥蠟熟後期及時搶收。收穫前調整好收穫機械,以減少損耗,確保產量。收穫的小麥及時晾曬,保證人庫含水量<13%,防止小麥在收穫儲藏過程中發霉變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