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時代的網路民意:表達與限制

Web2.0時代的網路民意:表達與限制

《Web2.0時代的網路民意:表達與限制》是2014年6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燕。

基本介紹

  • 書名:Web2.0時代的網路民意:表達與限制
  • 作者:張燕
  • ISBN:978-7-309-10679-4/D.680
  • 頁數:312
  • 定價:28.0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隨著Web2.0套用的不斷普及,網路民意表達也被注入了新的元素,因而具了新鮮的活力。本書詳細分析了Web2.0時代網路民意表達的新方式、新特點,分別探討了部落格,社會書籤、維客、SNS、RSS等模式給網路民意表達帶來的變化。在保留Webl.0時代網路民意表達諸多特性的同時,Web2.0的核心理念和套用模式克服了Web1.0的諸多限制及不是,以用戶參與作為本質的Web2.0代表網際網路未來的發展方向,Web2.O時代的網際網路作為民意表達渠道的價值將會得到更大的發揮,網路民意表達得以克服某些舊有的限制而變得更為開放多元、成熟理性。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部分 網路民意綜述
第1章 網際網路的民意價值
1.1民意與民意表達
1.1.1民意的界定
1.1.2民意表達的內涵和價值
1.2網際網路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1.2.1發展規模
1.2.2擔綱的社會角色
1.2.3運營模式
1.3網際網路成為匯集民意的新空間
1.3.1網際網路在我國的使用現狀
1.3.2網際網路凝聚民意的主流渠道作用逐漸被政府高層和公民大眾認可
1.3.3網際網路的平民化色彩愈加濃厚,民意的代表性更為廣泛
1.3.4網路民意的作用日益彰顯
第2章 網路傳播新模式與網路社會
2.1網際網路的選擇性互動模式
2.1.1格伯納的傳播總模式
2.1.2網際網路的文字式選擇互動模式
2.1.3網際網路的圖解式選擇互動模式
2.2網路社會的到來
2.2.1網路社會的本質
2.2.2新興社會群體——網民
2.2.3網路改變傳統社會人際交往模式
2.2.4網路重塑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模式
2.2.5網路社會的權力結構
第3章 網際網路與公共領域
3.1公共領域概念對我國的適用性
3.1.1“公共領域”的定義及標準
3.1.2公共領域的兩個發生前提我國並不完全具備
3.1.3適用於中國的對公共領域的溫和理解
3.1.4中國公共領域發育的社會條件
3.3傳統媒體與公共領域
3.3.1大眾傳媒是公共領域的主要載體
3.3.2傳統媒體對公共領域的偏離
3.4網際網路與公共領域
3.4.1網路傳播特性為公共領域的實現提供了潛在可能
3.4.2網路傳播與公共領域構建的天然聯繫
3.4.3我國網路輿論的實踐軌跡
第二部分Web2.0時代網路民意表達的新元素
第4章 Web2.0綜述
4.1何為Web2.5
4.2Web2.0時代的傳播實踐圖景
4.2.1Web2.0的理論基礎
4.2.2社會性軟體是Web2.0的核心和載體
4.2.3Web2.0的實踐特徵
第5章 個人化的傳播工具——部落格(Blog)
5.1什麼是部落格
5.2部落格的互動技術
5.2.1RSS: 化信息為影響
5.2.2Trackback
5.2.3Pingback
5.3從部落格到播客——網路自我表達越來越接近人的表達天賦
5.3.1播客——音頻、視頻部落格
5.3.2播客使得人們的自我表達變得更加便捷和個性化
5.3.3播客挑戰傳統大眾傳媒
5.4從部落格到微博: 更加便捷、即時、互動的民意表達
5.4.1微博的概念及發展歷程
5.4.2微博的傳播特性
5.4.3微博意見表達的多元化格局
5.5部落格模式與網路民意表達
5.5.1作為自媒體典型代表的部落格為網路民意表達提供了新渠道
5.5.2部落格模式多維高效的互動為意見整合提供了便利
5.5.3部落格公共性與私人性的結合,豐富了網路民意表達的內容和功能
5.5.4部落格空間自願實名的優勢
5.5.5部落格和播客體現了“地球村”口頭表達文化的回歸
第6章 大眾分類的社會書籤模式
6.1何為“社會書籤”
6.2社會書籤的大眾分類
6.2.1大眾分類的原理
6.2.2大眾分類的價值
6.2.3分眾分類——大眾分類的高級階段
6.3社會書籤的新形式——Digg(掘客)模式
6.3.1Digg(掘客)模式的創始——digg.com
6.3.2Digg(掘客)模式的精髓
6.3.3掘客模式對傳統傳播模式的革新
6.3.4進一步商業化——掘客精神期待大眾普及
6.4社會書籤模式與網路民意表達
6.4.1社會書籤模式為廣大網民的集體智慧提供了陣地
6.4.2社會書籤模式提供了意見共享和交流的便捷通道
6.4.3社會書籤的標籤雲能夠客觀中立地整合和呈現社會合意
6.4.4合作過濾模式能夠有效過濾重複信息和不良信息,從而提高網路民意的傳播效率
第7章 協同創作與共同規範的維客模式
7.1Wiki概況
7.1.1什麼是Wiki
7.1.2Wiki精神
7.1.3Wiki的特點
7.1.4Wiki的信任風險防範措施
7.2Wiki的主要套用——維基百科和維基新聞
7.2.1維基百科
7.2.2維基新聞
7.3Wiki模式與網路民意表達
7.3.1Wiki能夠在意見形成的過程中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7.3.2意見表達在Wiki的實驗——維基社論
第8章 社會性網路服務SNS模式
8.1什麼是SNS
8.2SNS的理論基礎
8.2.1六度分隔理論
8.2.2弱連線理論
8.2.3結構洞理論
8.3網路社交是國內SNS的主要套用
8.4SNS與網路民意表達
8.4.1藉助SNS建立起個人的社會關係網路,有利於意見的分享與整合
8.4.2SNS建立的是信任度相對較高的網路,有助於提升網路民意的理性和整合程度
第9章 信息分類聚合的RSS模式
9.1RSS的興起
9.2RSS的特性
9.3RSS對信息傳播的貢獻: 客群與媒體雙贏
9.3.1RSS對客群的貢獻
9.3.2RSS對媒體網站的貢獻
9.3.3RSS帶來新的推拉結合的傳播方式
9.4RSS與網路民意表達
9.4.1個人意見藉助RSS更容易傳播
9.4.2RSS帶來便捷的自我議程設定
9.4.3RSS分類聚合內容的同時聚合關係,有利於意見的交流整合
第三部分網路民意表達的限制與回應
第10章 網路民意表達限制綜述
10.1數字鴻溝的現實存在限制網路民意表達主體的普遍性
10.1.1數字鴻溝的定義和本質
10.1.2數字鴻溝的影響因素
10.1.3對待數字鴻溝的態度
10.1.4數字鴻溝對網路民意表達的限制
10.2匿名引發行為失范,破壞網路民意表達的秩序
10.2.1匿名性利於自由表達但也會導致網路行為非理性
10.2.2網路謠言是網路表達失范的一個重要表現
10.2.3網路暴力是自由表達權利濫用的集體狂歡
10.3網路傳播信噪比偏低妨礙網路民意的擴散和交流
10.3.1網路傳播噪音的內涵與成因
10.3.2網路傳播信噪比偏低會降低網路信息的接受質量
10.3.3網路傳播信噪比偏低對網路民意表達帶來的限制
10.4協同過濾與群體極化阻礙不同意見的交流
10.4.1協同過濾使得表達自由失去多元選擇的機會
10.4.2群體極化使得網路民意走向一個個極端的意見群落
10.5網路霸權的存在威脅話語表達自由
10.5.1文化霸權
10.5.2語言的霸權和隔膜
10.5.3經濟霸權
第11章 Web2.0時代得到緩解的限制
11.1Web2.0降低網路匿名性,加強網路民意表達的理性程度
11.1.1從理論上看網際網路的匿名性存在消逝的可能
11.1.2Web2.0的實踐模式降低了網路匿名性
11.2Web2.0提高網路層創行為的可能
11.2.1層創行為與網際網路
11.2.2Web2.0提高了網路層創行為的可能性
11.3網路媒介素養的提升將持續緩解網路非理性行為帶來的限制
11.3.1媒介素養的內涵
11.3.2Web2.0時代媒介素養的新內涵——學會成為負責任的傳播者
11.3.3自媒體對公錙銖必較、對私包容大度的倫理標尺
11.4Web2.0能有效緩解意見過於分散的狀態
11.4.1Web2.0的各種聚合模式有助於用戶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11.4.2Web2.0聚契約一主題信息的同時聚合志同道合的人
11.4.3Web2.0的聚合模式能客觀呈現社會合意的形成過程
11.4.4Web2.0提供了集體智慧產生的各種條件
11.4.5Web2.0高效便捷的互動為意見整合提供了優越條件
第12章 Web2.0時代依然無法逾越的限制
12.1協同過濾與群體極化
12.1.1協同過濾現象被Web2.0強化
12.1.2群體極化現象被Web2.0強化
12.1.3解決思路: 綜合門戶與Web2.0網站各司其職
12.2數字鴻溝
12.2.1網路民主並不是要以直接民主取代間接民主
12.2.2公共知識分子在網際網路的崛起形成弱勢群體的代言機制
12.2.3社會信息化進程下數字鴻溝現狀具備改善的空間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