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術語 波分復用 是利用多個雷射器在單條光纖上同時傳送多束不同波長雷射的技術。每個信號經過數據(文本、語音、視頻等)調製後都在它獨有的色帶內傳輸。WDM能使電話公司和其他運營商的現有光纖基礎設施容量大增。製造商已推出了WDM系統,也叫DWDM(密集波分復用)系統。DWDM
可以支持150多束不同波長的光波同時傳輸,每束光波最高達到10Gb/s的數據傳輸率。這種系統能在一條比頭髮絲還細的光纜上提供超過1Tb/s的數據傳輸率
光通信是由光來運載信號進行傳輸的方式。在光通信領域,人們習慣按波長而不是按頻率來命名。因此,所謂的
波分復用 (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其本質上也是
頻分復用 而已。WDM是在1根光纖上承載多個波長(信道)系統,將1根光纖轉換為多條“虛擬”纖,當然每條虛擬纖獨立工作在不同波長上,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光纖的傳輸容量。由於WDM系統技術的經濟性與有效性,使之成為當前光纖通信網路擴容的主要手段。波分復用技術作為一種系統概念,通常有3種復用方式,即1 310 nm和1 550 nm波長的波分復用、稀疏波分復用(CWDM,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密集波分復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兩個波長 這種復用技術在20世紀70年代初時僅用兩個波長:1310 nm視窗一個波長,1550 nm視窗一個波長,利用WDM技術實現單纖雙視窗傳輸,這是最初的波分復用的使用情況。
粗波分復用 繼在骨幹網及長途網路中套用後,波分復用技術也開始在城域網中得到使用,主要指的是粗波分復用技術。CWDM使用1 200~1 700 nm的寬視窗,主要套用波長在1 550 nm的系統中,當然1 310 nm波長的波分復用器也在研製之中。粗波分復用(大波長間隔)器相鄰信道的間距一般≥20 nm,它的波長數目一般為4波或8波,最多16波。當復用的信道數為16或者更少時,由於CWDM系統採用的DFB雷射器不需要冷卻,在成本、功耗要求和設備尺寸方面,CWDM系統比DWDM系統更有優勢,CWDM越來越廣泛地被業界所接受。CWDM無需選擇成本昂貴的密集波分解復用器和“光放” EDFA,只需採用便宜的多通道雷射收發器作為中繼,因而成本大大下降。如今,不少廠家已經能夠提供具有2~8個波長的商用CWDM系統,它適合在地理範圍不是特別大、數據業務發展不是非常快的城市使用。
密集波分復用 密集波分復用技術(DWDM)可以承載8~160個波長,而且隨著DWDM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分波波數的上限值仍在不斷地增長,間隔一般 ≤1.6 nm,主要套用於長距離傳輸系統。在所有的DWDM系統中都需要色散補償技術(克服多波長系統中的非線性失真——四波混頻現象)。在16波DWDM系統中,一般採用常規色散補償光纖來進行補償,而在40波DWDM系統中,必須採用色散斜率補償光纖補償。DWDM能夠在同一根光纖中把不同的波長同時進行組合和傳輸,為了保證有效傳輸,一根光纖轉換為多根虛擬光纖。採用DWDM技術,單根光纖可以傳輸的數據流量高達400 Gbit/s,隨著廠商在每根光纖中加入更多信道,每秒太位的傳輸速度指日可待。
技術水平 就現有WDM系統傳輸容量的試驗水平來看,北電等公司的1.6Tbit/s(160(10Gbit/s)WDM系統已經成功。在後來的展覽上,北電推出80(80Gbit/s的WDM系統,總容量為6.4Tbit/s。此外,朗訊公司採用80nm譜寬的
光放大器 創造了波長數高達1022的世界記錄。同時,我們了解到一些世界著名公司現有的WDM系統的各項指標。
在國內,WDM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不僅活躍,而且進展也十分迅速。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WRI)、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郵電部五所先後進行了傳輸實驗或者建設試驗工程。例如: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在1997年10月成功地進行了16(2.5Gbit/s600km單向傳輸系統,1998年10月在北京‘98國際通信展覽會上展示了32(2.5Gbit/s的WDM傳輸系統,並且容量為40(10Gbit/s的WDM系統也進行了傳輸實驗,更高技術水平的WDM系統正在實驗當中。
華為,愛立信,中興,烽火等廠家均有WDM相關布局,華為的WDM全球市場占有率已經躍居第一。100G WDM 產品已經正式商用,400G技術驗證以及實驗已經在實驗室開展測試。
發展前景 WDM是一種在光域上的復用技術,形成一個光層的網路既“全光網”,將是光通訊的最高階段。建立一個以WDM和OXC(光交叉連線)為基礎的光網路層,實現用戶端到端的
全光網 連線,用一個純粹的“全光網”消除光電轉換的瓶頸,將是未來的趨勢。WDM技術還是基於點到點的方式,但點到點的WDM技術作為全光網通訊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的套用和實踐對於全光網的發展。
用途 DWDM能夠在同一根光纖中,把不同的波長同時進行組合和傳輸。為了保證有效,一根光纖轉換為多個
虛擬光纖 。所以,如果你打算復用8個光纖載波(OC),即一根光纖中傳輸8路信號,這樣傳輸容量就將從2.5 Gb/s提高到20 Gb/s。 由於採用了DWDM技術,單根光纖可以傳輸的數據流量最大達到40Gb/s。隨著廠商在每根光纖中加入更多信道,每秒兆兆位的傳輸速度指日可待。
技術 波分復用技術是將一系列載有信息、但波長不同的光信號合成一束,沿著單根光纖傳輸;在接收端再用某種方法,將各個不同波長的光信號分開的通信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同時在一根光纖上傳輸多路信號,每一路信號都由某種特定波長的光來傳送,這就是一個波長信道。
波分系統 WDM本質上是光域上的頻分復用FDM技術。每個波長通路通過頻域的分割實現,每個波長通路占用一段光纖的
頻寬 。WDM系統採用的波長都是不同的,也就是特定標準波長,為了區別於SDH系統普通波長,有時又稱為彩色光接口,而稱普通光系統的光接口為"白色光口"或"白光口"。
通信系統的設計不同,每個波長之間的間隔寬度也有不同。按照通道間隔的不同,WDM可以細分為CWDM(
稀疏波分復用 )和DWDM(
密集波分復用 )。CWDM的信道間隔為20nm,而DWDM的信道間隔從0.2nm 到1.2nm,所以相對於DWDM,CWDM稱為
稀疏波分復用 技術。
特點 (1)超大容量傳輸。
由於WDM系統的復用光通路速率可以為2.5Gbit/s、10Gbit/s等,而復用光通路的數量可以是4、8、16、32,甚至更多,因此系統的傳輸容量可以達到300-400Gbit/s,甚至更大。
(2)節約光纖資源。
對於單波長系統而言,1個SDH系統就需要一對
光纖 ;而對於WDM系統來講,不管有多少個SDH分系統,整個復用系統只需要一對光纖。例如,對於16個2.5Gbit/s系統來說,單波長系統需要32根光纖,而WDM系統僅需要兩根光纖。
(3)各信道透明傳輸,平滑升級、擴容。
只要增加復用信道數量和設備就可以增加系統的傳輸容量以實現擴容,WDM系統的各復用信道是彼此相互獨立的,所以各信道可以分別透明地傳送不同的業務信號,如語音、數據和圖像等,彼此互不干擾,這給使用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4)利用EDFA實現超長距離傳輸。
EDFA具有高增益、寬頻寬、低噪聲等優點,且其光放大範圍為1530(1565nm,但其增益曲線比較平坦的部分是1540(1560nm)它幾乎可以覆蓋WDM系統的1550nm的工作波長範圍。所以用一個頻寬很寬的EDFA就可以對WDM系統的各復用光通路信號同時進行放大,以實現系統的超長距離傳輸,並避免了每個光傳輸系統都需要一個光放大器的情況。WDM系統的超長傳輸距離可達數百公里同時節省大量中繼設備,降低成本。
(5)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由於WDM系統大多數是
光電器件 ,而光電器件的可靠性很高,因此系統的可靠性也可以保證。
(6)可組成全光網路。
全光網路是未來光纖傳送網的發展方向。在全光網路中,各種業務的上下、交叉連線等都是在光路上通過對光信號進行調度來實現的,從而消除了E/O轉換中電子器件的瓶頸。WDM系統可以和OADM、OXC混合使用,以組成具有高度靈活性、高可靠性、高生存性的全光網路,以適應頻寬傳送網的發展需要。
優勢 DWDM的一個關鍵優點是它的協定和傳輸速度是不相關的。基於DWDM的網路可以採用IP協定、ATM、SONET /SDH、
乙太網 協定來傳輸數據,處理的數據流量在100 Mb/s 和2.5 Gb/s之間,這樣,基於DWDM的網路可以在一個雷射信道上以不同的速度傳輸不同類型的數據流量。從QoS (質量服務)的觀點看,基於DWDM的網路以低成本的方式來快速回響客戶的
頻寬 需求和協定改變。科技在日益更新,在國家幹線,省級幹線以及市級幹線用1600G,800G以及400G的也比比皆是。拿1600G為例:理論上,在光纜完全具備的情況下,一根光纖能走160條10G業務。大大提高了光纖利用率。當然對光纜的要求也很高,理論值和實際值是有偏差的,實際套用中為了避免故障率很少在同一根光纖上用百個信道的業務。
體系結構 Win32設備驅動程式體系結構
現狀 由於需要支持新的業務和新的PC外部設備類型對驅動程式開發造成了新的挑戰。新型
匯流排 增加了設備的數量和對
設備驅動程式 的需求。設備上各種功能的不斷增加使驅動程式的開發變得越來越複雜。同時,快速反應的互動式應用程式要求將
軟體 和硬體緊密的結合在一起。1997年,在用於Windows 95和Windows NT的統一的Win32驅動程式模型(WDM)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將這些因素全部考慮在內。WDM允許使用一個單一的驅動程式源(x86二進制)來同時在Windows 95和Windows NT中實現對新的
匯流排 和新設備的支持。
目標 WDM的關鍵目標是通過提供一種靈活的方式來簡化驅動程式的開發,使在實現對新硬體支持的基礎上減少並降低所必須開發的驅動程式的數量和複雜性。WDM還必須為
即插即用 和設備的
電源管理 提供一個通用的框架結構。WDM是實現對新型設備的簡便支持和方便使用的關鍵組件。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WDM只能以Windows NT I/O子系統提供的一組通用服務為基礎。WDM改進了由一組核心擴展構成的功能實現對
即插即用 、設備
電源管理 、和快速反應I/O流的支持。除了通用的平台服務和擴展外,WDM還實現了一個模組化的、分層次類型的微型驅動程式結構。類型驅動程式實現了支持通用匯流排、協定、或設備類所需的功能性接口。類驅動程式的一般特性是為邏輯設備的命令設定、協定、和代碼重用所需的
匯流排接口 實現標準化提供必要的條件。WDM對標準類接口的支持減少了Windows 95和Windows NT所需的
設備驅動程式 的數量和複雜性。
硬體支持 微型驅動程式允許通用類驅動程式的擴展實現對特定設備協定或物理
編程接口 的支持。例如,一個微型
驅動程式 可以被用於實現對IEEE 1394匯流排類驅動程式的擴展,用於對特定主機控制器
編程接口 的支持。微型驅動程式非常易於開發,因為它們可以通過簡單的擴展通用的類驅動程式接口功能來實現。儘管微型驅動程式設計簡便,但是重複使用微型驅動程式模組所帶來的優點也可以通過對標準設備
編程接口 的支持來實現。USB主機控制器接口(OpenHCI或UHCI)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
模組化的WDM
體系結構 靈活統一的接口使
作業系統 可以動態的配置不同的設備
驅動程式 模組來支持特定的設備。模組化的WDM體系結構靈活統一的接口使
作業系統 可以動態的配置不同的
驅動程式 模組來支持特定的設備。一個典型的
驅動程式 堆疊 由通用設備、協定、和用特定協定和特定匯流排的微型
驅動程式 聯接的匯流排類驅動程式構成。例如,
作業系統 可以配置一個驅動程式
堆疊 來支持這樣一個照相機,它的命令是用圖象類定義的,並且它是根據來自IEEE 1394匯流排類的功能控制協定(
FCP )類而發表的。這種靈活性還使其可以很容易的支持一個多功能設備,僅需簡單的實現一個微型
驅動程式 將多功能硬體與幾個設備類的接口相連線。動態構造WDM驅動程式
堆疊 是實現
即插即用 設備支持的關鍵。
系統套用 WDM服務使實現一個用於Windows NT和Windows 95快速反應的模型成為可能。WDM提供了多個執行優先權包括
核心態 和非核心態執行緒、IRQ級別、和被延緩的程式調用(DPC)。所有的WDM類和微型
驅動程式 都作為
核心態 (第0層)的
特權級 執行緒(不會被CPU調度程式中斷)執行。32個IRQ級可以被用於區分
硬體中斷 服務的優先權。對於每箇中斷,DPC被排入佇列等到被啟用中斷的IRQ服務例程完成後再執行。DPCs通過有效的減少中斷被禁止的時間,使系統對中斷的回響獲得了很大的提高。對於使用多處理器的基於x86的PC系統,在Windows NT下對中斷的支持是以Intel的多處理器規範1.4版本為基礎的。
軟體套用 對於需要活動的多媒體的應用程式,WDM在
核心態 提供了快速反應的接口來處理I/O流。WDM的流接口是通過標準的WDM類接口提供出的。對於WDM,一個多媒體流完全可以用一個或多個
軟體 過濾器和
設備驅動程式 來處理。為了加速對I/O流的處理,WDM流可以直接對硬體進行訪問,避免了由於進行非
核心態 和核心態之間的轉換而造成的延遲,並且還省取了對中間I/O
緩衝區 的需要。
要充分利用WDM提供的優點,建議你使用
即插即用 兼容的
電源管理 輸入、聲音、圖形、和使用USB和IEEE 1394的存儲外圍設備。
WDM
驅動程式 可以在Windows NT上與現有的Windows NT驅動程式共存,也可以在Windows 95上與現有的Windows 95驅動程式共存。現有的Windows NT 和Windows 95
驅動程式 將繼續被支持,但是卻不能使用WDM的先進優點。由
微軟 提供的可擴展的WDM類
驅動程式 是支持新設備的最好選擇。在開始開發一個新的WDM類
驅動程式 之前,硬體開發者應當請教
微軟公司 以取得對特定設備類的支持信息。一旦有可能,就採用僅編寫一次類
驅動程式 ,然後通過使用WDM的微型驅動程式來將其擴展成針對特定硬體接口的驅動程式的方法。
機務術語 WDM:Wire Digram Manual,線路施工手冊。該手冊對飛機線路連線、布局等進行了規定。
譯為線路圖手冊,是航空維修中的常用手冊之一,對飛機的線路做了詳細的標識,包括導線清單,設備清單等10張清單和各系統的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