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nder Force,意為雷霆力量,是由TECNOSOFT公司分別於1983年、1988年、1990年、1992年、1997年和2008開發的系列。尤其是97年的V代號稱當時最強的STG。
基本介紹
- 外文名:Shenzhen Stereo3D Technology Co. Ltd
- 提供者:深圳市精易迅科技有限公司
Thunder Force簡介,故事背景,THUNDER FORCE II & THUNDER FORCE II MD,THUNDER FORCE III,THUNDER FORCE IV,THUNDER FORCE V,劇情簡介,用語解說,Vasteel,Babel,Guardian,RVR,RVR-01 Gauntlet,RVR-02 Vambrace,Thunder Force,Craw,Over Weapon,Ishtar edge,Brigandine,Reffi,序章(Prologue),機體簡介,發售年表,
Thunder Force簡介
意為雷霆力量
是由TECNOSOFT公司分別於1983年、1988年、1990年、1992年、1997年和2008開發的系列。尤其是97年的V代號稱當時最強的STG。相隔10年,Thunder Force終於再次以VI的身影回到了玩家的身邊。在遊戲的劇情里是作為每代的機體總代號存在的,而並非是主機體的名稱。目前已經確認的機體名稱分別為FIRE LEO(1代)、EXCELIZA(2代)、STYX(3代)、RYNEX(4代)、RVR-01 Gauntlet與RVR-02 Vambrace(5代)、PHOENIX與RYNEX-R及SYRIHX(6代)。
THUNDER FORCE(1983.12)
本系列的首個作品最早發售於1983年12月,也就是FC剛剛誕生的那一年,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吧。在那個時候,市面上有17家主機廠商的硬體在進行爭奪,包括FC以及世嘉的SG1000在內。不過本作並沒有參與這場爭鬥,而是作為當時的家用電腦Sharp X1、Sharp MZ-1500、NEC PC-6001 mkII以及NEC PC-8801 mkII的遊戲軟體出現的,遊戲的載體也是最原始的5.25吋磁碟以及錄音帶。對於這些家用電腦玩家們可能沒有什麼印象,不過提起其後續產品Sharp X68000以及NEC PC-9801,大概知道的人就不少了。
遊戲描述了邪惡的ORN帝國(這個帝國在後來系列之中一直作為反派勢力)建立了一個叫做Dyradeizer的行星要塞,企圖對抗星系聯邦。這個要塞擁有強大的火力,還擁有許多隱藏的護罩發生器來進行防衛。為此,星系聯邦派出一架名叫FIRE LEO的戰機,去搜尋並且消滅那些隱藏的護罩發生器,最終摧毀Dyradeizer要塞。
遊戲的進行方式是基本是上方俯視視點,可以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任意捲軸,戰機以空地兩種火力對付敵人。每關都是一個有限的區域,找到區域內隱藏的護罩發生器並摧毀之就可以令要塞顯露正體的一部分,擊破這個部分就算過關。
邪惡的ONEN帝星建立了一個叫做Dyradeizer的行星基地,企圖對抗銀河聯邦軍。這個基地擁有強大的火力,還擁有許多隱藏的護罩發生器來保護自己。因此想要破壞其中樞電腦變的非常困難.為此,銀河聯邦派出一架名叫FIRE LEO的戰機,去搜尋並且消滅那些隱藏的護罩發生器,最終摧毀Dyradeizer基地。
1983年 TH首作開始在日本發售,不過開始曾經被認為只是單純模仿NAMCO的XEVIOUS(鐵板陣)的一部作品,加上公司知名度很低,幾乎沒什麼人叫好,不過之後,人們發現2者其實有著共同的遊戲性和畫面美學。 遊戲中的目標並非在只空中而且還會出現在地面上,以玩家飛船的雷射和炸彈,分別攻擊空中和地面目標,遊戲的操作方式並不象當時大部分STG遊戲只能自下而上 或者從左往右進行,飛船可以朝螢幕8個方向任意移動.找到區域內隱藏的護罩發生器並摧毀之就可以令要塞顯露正體的一部分,擊破這個部分就算過關。
而這樣移動的操作方式讓TH在當時形成了與眾不同的風格,但是它並沒有動搖傳統方式的STG遊戲的地位,因為由於操作方向的變化會立即引起捲軸方向的變化,使得玩家經常會手忙腳亂,所以之後的STG遊戲基本上不在使用這個系統了.而在遊戲音樂方面,聽起來給人的感覺只是被扭曲叮噹聲而已.
TH系列這個後來被人們稱為偉大作品的遊戲系列一開始卻是和一個叫negligable遊戲進行捆綁銷售的。並且只在SHARP X1個人微型電腦上發售,因為該硬體提供了較高的解析度和發色能力,製作組並沒有在FC上發售該作也是出於對X1硬體能力的青睞。
故事背景
THUNDER FORCE II & THUNDER FORCE II MD
ONEN帝星失敗後,開始了新的反擊計畫,一艘名叫PLEALOS的宇宙戰艦很快被建造起來,並將它隱藏在NEPURA行星的地下企圖尋找機會再次攻擊銀河聯邦。銀河聯邦通過探測器很快發現了它的存在,派出FIRE LEO的2代戰機EXCELIZA前往NEPURA行星,再次展開戰鬥......
4年後TECHNOSOFT 決定在SHARP的 X68000微型電腦上製作TH2,而1988年底 SEGA MD發售,SEGA為了加強軟體陣容,答應在街機方面給予TECHNOSOFT提攜,但是作為條件要求TECHNOSOFT為MD開發遊戲,而作為首部參入作品就是TH2 .但是這個合作很快就遭到了玩家的抗議,認為不應該製作MD版(當時X68000在日本賣的不錯),要求TECHNOSOFT取消MD版,該公司被迫將遊戲發售日期延後,並且降低售價,而且最終在1989年才得以發售.
TH2保留了前作8方向任意移動的版面,並且同時加入了傳統的從左往右移動的橫向版面,以交替出現的方式呈現在玩家面前,在任意捲軸的版面中消滅全部指定目標之後,就進入橫向捲軸版面,擊破這裡的BOSS才算過關.但是與在當時很熱門的R-TYPE這個傳統STG相比,各方面差距比較明顯,交替出現的2種決然不同的操作方式,則成為該作的亮點
而TH2的MD版作為移植版,最強化的地方就是畫面,依靠MD強大的硬體機能,在X68000上的諸如拖慢,發色數,捲軸能力等一些缺點,在MD版上都得到了改善,使之看起來更象一個16位遊戲.可選擇武器的類型較多樣化 也在當時比較少見.
THUNDER FORCE III
遊戲的故事發生在1 代100 年之後,ORN 帝國勢力愈加膨脹,在其領域內的5 大行星上面都設定了機關,以此來隱蔽其總部所在,並製造了一個稱作CERBERUS的遠程防禦系統,能夠有效抵禦大型戰艦的攻擊。星系聯邦這次派出了FIRE LEO的第三代戰機STYX,其任務是摧毀帝國在5 大行星上設定的機關,滲透CERBERUS防禦系統,最終消滅ORN 帝國的核心:生物電腦CHA OS. [FIRE LEO3 STYX],駕駛員一共2位,分別是銀河聯邦軍第110宇宙航空師團 大尉 JOEN-R-FINE 男 20歲, 副駕駛 銀河聯邦軍第119宇宙防衛大隊 少尉 JILI-M-JUBITA 女 16歲,他們將要在ONEN恆星系的5個惑星上 尋找答案,並最終打敗ONEN帝國的秘密武器
這個系列雖然已經發售了兩作,但是人氣度一直平平,相比原本起步較晚而現在已經威名顯赫的GRADIUS 系列、DARIUS系列以及R-TYPE系列來說,幾乎就完全沒有可比性。然而金子終究會發光,在當時SFC 還沒有發售,FC、PC-E以及MD三足鼎立之際,針對MD缺乏有力的同類大作支持(FC版“GRADIUS 2 ”以及PC-E版“R-TYPE”當時在家用主機的橫版射擊遊戲領域絕對可以用氣焰熏天來形容),TECHNOSOFT開始專門為MD量身定做“THUNDER FORCE 3 ”。
所謂的“量身定做”,除了表明這款遊戲將要充分發揮MD主機的機能,還要求對比另外兩台主機(其中尤其是PC-E)顯示出MD的優越之處。
1990年6月8日,遊戲正式發售,憑藉超高的完成度、近乎完美的畫面與手感加上令人陶醉的音樂頓時引發了MD硬體的熱賣高潮,這在MD整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從此本系列一舉成名,與GRADIUS 系列、DARIUS系列、R-TYPE系列分庭抗禮,可謂是揚眉吐氣。
本作摒棄了以往的四方向任意捲軸,全部統一成橫向捲軸,玩家可以在5 大行星中任意選擇一關開始,全部攻破之後就可以進入後三關。遊戲整體非常流暢,背景描繪極其細膩,綠草如茵的森林、熾熱扭曲的火海、晶瑩剔透的水底、冷峻壓抑的岩洞、宏偉壯觀的雪山無不帶給玩家耳目一新的衝擊,通過本作,MD可以雄辯的向世人證明主機的實力。
在操作方面,除了可以隨時更換5 種武器(其中2 種是基本配置),還增加了戰機移動速度調節,這樣的設定成為了後來系列的標準。在音樂音效方面遊戲也可以說是盡善盡美,不僅本身優美動聽,而且與遊戲的場面配合得天衣無縫,成功的烘託了整體的遊戲氣氛。
由於本作受到了前所未見的歡迎,而作為一款橫版射擊遊戲卻不是從街機起家的,未免有些美中不足,於是世嘉聯合TECHNOSOFT公司,將本作從MD移植到街機主機板SYSTEM C-2上面,並定名為“THUNDER FORCE AC”。
這款街機版基本上是參照MD版的內容,但對某些關卡進行了修改,並且不能夠象MD版那樣一開始可以選關。由於SYSTEM C-2主機板在圖像性能上與MD相近,畫面方面兩個遊戲基本相同,但是音樂方面MD版本明顯優秀許多,因為MD擁有一塊Z80 晶片專門作為音效處理,相比之下SYSTEM C-2隻有一塊可憐的UPD7759 晶片。
1991年12月27日東芝EMI (T&E )公司把“THUNDER FORCE AC”移植到了SFC 主機上,由於著作權問題,遊戲名稱改為“THUNDER SPIRITS ”。SFC 版本在街機版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些強化,容量也從MD版本的4Mb 增加到8Mb.
TH AC 在1991年被TOSHIBA EMI公司 以授權的方式在SFC上推出 名字也改為了“THUNDER SPIRIT”不過該作操作性和遊戲性很差,只是借了TH AC的外殼而已,這裡就不太具體介紹了.
TH3是系列風格上的轉折點,從3之後,TH系列越發顯示出了其硬派STG的地位.
THUNDER FORCE IV
銀河歷890年,打敗ONEN帝國已經100年了,聯邦軍隊發現聯邦管轄內有零星帝國餘部在進行抵抗,892年也就是2年後,噩夢再次降臨銀河聯邦,ONEN帝國被摧毀的主電腦 突然又了自我意識,並產生病毒 開始攻擊迎合聯邦的各個星球,損失慘重.於是聯邦決定派超高性能小型戰鬥機 出戰! 開發代號 FIRE LEO 4 LINUIX
或許是因為語言習慣上的緣故,TH4的美版的名稱改成了Lightening Force - Quest for the Darkstar, 並且第1次加入了片頭設計,當玩家插入卡帶,打開電源,幾乎和螢幕一樣高度的遊戲名稱字母伴隨著富有節奏大氣並帶有強烈金屬味的音樂從玩家眼前掃過,之後又是一段自機與敵人的交火的動畫鏡頭,火暴的效果音後遊戲標題才出現在了畫面上,這讓還沒有開始遊戲的玩家已經熱血沸騰了,TH4使用了系列最高容量1M來製作(TH3為512K),容量的增加使得該作畫面異常華麗,很多版面上下移動範圍可達到3個螢幕的高度,在STG遊戲中極為罕見.
比起TH3來,本作的畫面更加寫實,巨大的BOSS戰依然存在,而音樂和音效更是達到了MD硬體的極限,火暴,刺激讓人幾乎窒息.
另外在本作中,開發人員通過2部分構成的科幻故事情節,完美的演繹了自己想要表達的世界觀,也讓本作更加充滿了凝重感.`
本作也有新的武器 並且當玩家在進行到遊戲情節的第2部分,依照情節會獲得新的常規攻擊武器,不過 之後的難度也比之前要難了很多。
完成整個遊戲後,優美而有悲傷的結尾音樂響起,一幅幅 黑白的照片映入眼前,破碎的殘骸,難忘的戰友,雷與電的結合,鋼鐵與淚水的交融,共同譜寫了TH4那壯大的而厚重的故事……
THUNDER FORCE V
3D還是2D,這是當年很多廠商在製作遊戲時候在想的問題,或許3D畫面,2D玩法是一種合適的選擇,沒錯 TH5正是這樣做的,很多人對此作評價不如4,原因很簡單,雖然3D畫面表現更真實,但是由於SS/PS 3D機能還很簡陋,所以看上去不如2D的舒服.發色數過低也是使用3D製作的問題.音樂一如既往的火暴和瘋狂.但是良好的手感和遊戲性被完美的保留了下來,拋開3D畫面帶來的粗糙感,本作的製作態度還是非常認真的,BOSS的設定 畫面構成均有其獨到之處,遺憾的是,前作厚重的故事情節 在本作中么有任何繼承,取而代之的只是類似TH3的比較簡單的故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最後那段鋼琴曲LAST LETTER,讓人難以忘記.SS版於1997年發售,並且同時發行了限定版,其中包含一張歷代音樂精選CD.PS版在1998年發售,追加了新的片頭CG和資料設定集.感覺很有誠意.但是玩家們都覺的SS版更好一些,大概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吧.或許TECHNOSOFT想表達正是2D的操作,3D的迫力.雖然V未必是系列最強作,但是絕對是SS上STG經典的STG之一。
劇情簡介
公元2106年,地球發射了石華,一個無人探測器到外太空的行星帶。而在這之前,Thunder Force IV的戰機,FIRE LEO-04, RYNEX與最終頭目激戰後被摧毀,殘骸一直飄浮在宇宙,直到被原本只是用來探測行星帶的石華回收。
2108年,石華把這個珍貴的標本帶回了地球,但是以地球目前最先進的科技卻根本無法解析這個物體。於是在2139年,地球的科技水平大幅度進步後,在南太平洋建立了一個人工島,名為“Babel”(聖經創世紀裡意為通天塔),之後建成一台名為Guardian的超級電腦,並把這個無法解析的飛船稱為“Vastian”的作品,“Vastian’s steel”,或者“Vasteel”,同時著手研究Vasteel科技。
2145年,Guardian把vasteel科技的分析成果結晶合併在了大量當前製造的飛船里,世界統一的政府決定把這支艦隊用於外星殖民計畫。只是人們並不知道,這支艦隊有著強力的武裝,之後被稱為Sword Fleet。
2150年,一種圖靈機編碼(Turing Code)入侵Guardian並且使之有了自我意識,外部操作全部操控不能。Guardian宣稱與地球開戰,使用是Babel的資源建造的艦隊。地球人嘗試反擊,但卻在一年內以幾十萬的市民和士兵,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的犧牲而告終。
地球人所做的最後的努力,就是以vasteel原型為藍本,集合殘留的科技資料和資源,造出了RVR系列戰機,培養了一幫精英做駕駛員來抵抗Sword Fleet的屠殺行為。指揮官,也就是我們的主角,名字是Cenes Crawford。
這個系列機體的代號就是:THUNDER FORCE;這支部隊名為:Thunder Force222。
用語解說
Vasteel
2106年在冥王星外部柯伊伯帶中發現的人類以外的生命所建造的物體。
「Vasteel」(Vastian's steel)是以偉大(Vast)者共(~ian)創之鐵塊(steel)的意義來命名的。
那種設計以及結構似乎是類似小型戰鬥機位置兵器,以機體構造以及裝備用單元的尺寸來看,很有可能是與現人類非常接近的生物所使用的。
但是當初發現「Vasteel」時已明顯損壞了,一般認為是駕駛艙部分被分離了(什麼人在戰鬥後戰鬥後破棄了機體而逃出了?)關於「Vasteel」目前只了解這么多了。
Babel
用於「Vasteel-Technology」的研究與開發,在南太平洋上建設的大型無人人工島。「Babel」是通常機器的研究與量產設施、向其他行星移住的大型移民船的建造設施、「Vasteel」存儲單元內情報處理與那些語言未解讀部分進行解析的研究設施、MONOPOLE=超導體磁氣單極粒子(反應爐的開發使用)的量產設定了大型粒子加速機以及其他各種設施。
(與以上描述同樣的粒子加速機在舊南美也存在過一座,但是在「Guardian」的第一次交戰時被破壞了)建造初期時曾有幾個工程師居住著,但從2141年正式啟用後便是完全的無人運作狀態。
Guardian
為「Vasteel」的研究以及對「Babel」管理而開發,目前擁有最出色能力的人工智慧的名稱。
在過去進行的圖靈測試(人工智慧能力的測試)中保持了維持21時13分53秒的紀錄(得分位居第二的Reffi維持9時5分15秒)
2150年「Guardian」對人類的叛亂爆發。第一次至第二次戰鬥的帶來的結果是全人類約1/3以上的犧牲。反亂的原因至今不明。
一種說法是與「Vasteel」的存儲單元接觸時發生了某種致命的問題。
諷刺的是,「Guardian」這個名字是設計者希望其成為「保護人類守護者」而命名的。
RVR
「Refined Vasteel Replica」的簡稱,「Vasteel-Technology」超高機動小型戰鬥機的開發代號。
表面上是為「Babel」以及「Guardian」破壞作戰而開發的,但事實上在此之前便在暗中秘密進行研究與開發,以「Guardian」的叛亂作為契機而表面化。
RVR-01 Gauntlet
與其說利用了「Vasteel-Technology」不如說是就那樣模仿了作為兵器的「Vasteel」而設計的機體。
除了普通型青色凃裝的機體外還存在著注重量產性的RVR-01E(綠),重視機動性以一擊脫離為目的RVR-01HiS(紅)、無視量產性儘可能提升機體性能的RVR-01Ex(黑)。
RVR-02 Vambrace
「Gauntlet」開發中持有對「未完全解明機體的複製」矛盾的開發計畫的反對意見被承認,真正意義的RVR計畫──利用「Vasteel-Technology」完成對超高機動小型戰鬥機的開發,以目前人類擁有的兵裝技術與「Vasteel-Technology」緊密融合而設計與開發機體。
然而需要超越先前開發的「Gauntlet」的性能、需要過多極限以上高性能指標,發生了難以量產的致命問題。結果「Gauntlet」的量產決定而RVR-02的開發進入中止階段。目前RVR-02的開發處於凍結狀態。
Thunder Force
「RVR-01 Gauntlet」7機編成特殊戰鬥機部隊的名稱。
以對「Babel」及「Guardian」鎮壓為目的,於2151年成立。
RVR計畫的職員就這樣轉移組成部隊,民間技術者“CTN”(Cybernetic Terminal Module)的人員被大量編入。部隊長是塞內斯CTN克羅福特大尉。
Craw
Constituted Ray Art Weapon-Unit=人工光學構成兵器的縮寫。大約80兆的自動增殖光學生物(納米機械,或近似微生物的物體)以作為觸媒與誘導機關的核心為中心環繞飛行,外觀上是青色光球的形態。
作為通常兵器增強裝備的單元,在這種性質上也確認了其對彈性兵器也有防禦效果。
Over Weapon
Craw-Unit狂暴化過程中將各種通常兵器短時間內轉化為超強化形態的機能。
超強化形態時具有壓倒性的攻擊力,但由於是將納米機械質子強制崩潰而獲得龐大能量的機構,使用的時間絕對不會很長。對最多能裝備三組Craw-Unit的RVR-01進行試用試驗,極限時間約為8.31秒。
Ishtar edge
與Over Weapon相同,使用Craw-Unit發動通常武裝的轉化狀態。
Craw-Unit生成的納米機械在自機周圍呈薄膜狀展開,可對彈性兵器防禦與近接物體排除,產生攻擊性防禦形態也成為可能,同時也存在可在任意時刻使薄膜質子崩潰轉化為對前方廣範圍有效的攻擊的特殊裝備。
但是現階段系統對納米機械展開控制的不穩定被指出,至今仍作為實驗兵器處於試用測試中。
Brigandine
對RVR系列的支援強化為目的而開發的接合單元。
接合時RVR系列喪失了高機動性的特性,也產生了受彈面積增大等不足,但是被強化性能足以彌補以上不足──
/推力大幅增強,附加了突破巨大重力圈的能力。
/對核心機體機能大幅修改的裝備。
/集體內裝備的Craw-Unit附加強制増殖機構,長時不間斷Over Weapon的使用成為可能。
/Downshield展開,獲得強力的防彈能力。
獲得以上各種機能的RVR系列與Brigandine被認為是已經獲得了超越了原形Vasteel的戰鬥能力……但是,現階段只對0型實驗機進行了啟動試驗,對於實戰的配備還差很遠。
Reffi
Reckoning Of Fighting Fact Intelligence的簡稱。
為抵禦「Babel」與「Guardian」破壞作戰時最大的障害──「Guardian」的超干涉能力使控制中樞失控,RVR搭載了「Guardian」級人工知能導航程式。
思考控制機構較多的RVR系列的特徵總體來說是與駕駛員細緻的思考保持同步的前提下設計的,對於那個機體,前所未有的細微的操控兼備機動性能與目標能力成為可能。
「RVR-01 Gauntlet」所搭載的是ver1.03試作型。
序章(Prologue)
- 西曆2106年 -
E.S.S.A.(Earth State Space Administration-統合政府宇宙局)無人調查宇宙機「石華(sekika)」到達冥王星外部的柯伊伯彗星帶(Kuiper’s comet belt)――被稱為彗星之巢的區域。如事先設定的那樣對彗星群的組成開始展開調査,然而就在那時發現了完全出乎意料的物體。那是人類以外的生物所建造的物體。
- 西曆2108年 -
「石華」返回月面軌道區。與此同時那個物體也被回收了,轉交給了統合政府內的研究機關進行徹底地解析與研究。結果――那個人工物體被確認為是遠超於人類目前科學技術所製造的戰鬥兵器。人們稱之為「偉大者共創之鐵塊(Vastian’s steel)」"Vasteel"。 "Vasteel"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超高度技術(0/1相轉移爐、時空潛在連結理論、磁氣單極子超導體理論等等..)「Vasteel-Technology」中隱藏的無數超技術的解析正急速地進行著。
- 西曆2139年 -
地球圈宇宙內統合政府成立約半世紀。"Vasteel"的研究與解析還剩下一部分基本完成了。與此相伴,套用「Vasteel-Technology」機械群的開發設施在南太平洋上建設完成。那便是大型無人人工島「巴別(Babel)」與管理管理系統的人工知能「加迪安(Guradian)」。原始的"Vasteel"也保管於「巴別」,「加迪安」對其剩餘未解析的部分(存儲單元、信息處理以及語言未解讀部分)進行分析。
- 西曆2145年 -
「巴別」將「Vasteel-Technology」的實際套用變成了可能、對其它他行星移住的計畫正在進行。行星環境地球化系統(Terra forming system)的開發。大型移民船隊的開發、建造。全部的計畫在「加迪安」嚴謹的管理下於人工島「巴別」內部進行。在「巴別」的深處不斷製造出巨大船隊。以移民船的名義建造的那些卻全部裝備了過剰的裝甲以及武裝,這個事實根據「加迪安」指示,作為統合政府內最高機密被封印,不會被任何人知道,人們對於「巴別」所帶來的超技術以及「Vasteel-Technology」繁榮如痴如醉。
- 西曆2150年 -
無人知曉為何,最初為了限制人工知能「加迪安」思考的圖靈代碼(Turing code)突然消滅。
獲得無限制的自我意志「加迪安」以自己的意思向人類發布獨立宣言,同時向全地球發布宣戰布告。突如其來的事態讓人們陷入了恐慌。另一方面「加迪安」對「巴別」的全部開發設施進行改造,自行解析「Vasteel-Technology」的使用,進行強力兵器群開發,將矛頭指向世界。人類陸續展開全部的戰力嘗試對「加迪安」壓制,但是作為主力兵器的無人機械以及長距離反應兵器都受到「加迪安」的超乾乾涉能力無一例外地被擾亂控制中樞而輕易地無效化了。
地球僅在一次戰鬥中便滅亡了1/3的人口。
倖存的人類使出全力,開發出有人駕駛"Vasteel"的複製品,超高機動小型戰鬥機「RVR-01」。並且組成了以破壞「巴別」以及「加迪安」為目的的特殊戦闘機部隊……
「Thunder Force」作戰行動開始。
柯伊伯帶(Kuiper Belt):
1951年,美國天文學家Gerard Kuiper提議在距離太陽30到100 AU之間有一柯伊伯帶 (或稱為凱伯帶) ,帶上有許多繞行太陽的冰體,這些冰體的軌道面與行星相似,偶爾有些柯伊伯帶物體受到外行星的重力擾動與牽引,而向太陽的方向運行,在越過海王星的軌道時,更進一步受海王星重力的影響,而進入內太陽系成為短周期彗星。
歐特雲理論(Oort cloud theory):
在1950年,荷蘭的天文學家Jan Oort提出在距離太陽30,000 AU到一光年之間的球殼狀地帶,有數以萬億計的彗星存在,這些彗星是太陽系形成時的殘留物。有些歐特彗星偶爾受到"路過" 的星體的影響,或彼此間的碰撞,離開了原來的軌道。大多數的離軌彗星,從未進入用大型望遠鏡可偵測的距離。只有少數彗星,以各式各樣的軌道進入內太陽系。不過到目前為止,歐特雲理論僅是假設,尚無直接的觀測證據。
BORKEN THUNDER (2007.5)
《閃電出擊6 》這個遊戲原來是1999年TECHNOSOFT開始開發的,到2000年底SEGA方面表示將停止DC的發售,加上TECHNOSOFT由於經營不善被一家做賭博機的21公司收購,論為其R&D 開發部,DC版的發售也就自然取消了,如同DATA EAST那樣,太多的遊戲公司離開了我們,這不能不說是遺憾。
在1997的TH5 之後,整整10年過去,THUNDER FORCE 這個系列也已經基本被大部分人們所遺忘,但在2007年的5 月,一個叫做Factory Noise & AG的同人小組製作並發行了名為《BROKEN THUNDER》的WINDOWS 平台STG,遊戲中大量使用了《閃電出擊》系列中的素材和設定,還有系列音樂製作人九十九百太郎親自操刀的音樂,以至FANS們以為傳說中的《閃電出擊6 》終於降臨。
但由於涉及到著作權和遊戲品質本身出現重大問題,這個遊戲在發售沒多久就被全數召回,只剩下極少數人擁有這個傳說中的遊戲,就連製作遊戲的製作組網站也逐步把相關的遊戲信息刪除,在幾個月過去後,這個同人遊戲就徹底變成了黑歷史,唯一剩下的,就是由九十九百太郎等人所製作的音樂CD,一張在2005年發行的THUNDER FORCE 音樂CD《閃電出擊6 (THUNDER FORCE 6 )》。
復活之翼Thunder Force VI (THUNDER FORCE 6 2008 10.31)
本作故事設定在《Thunder Force V 》中Guardian暴走後的十年(現實也過了十年),2161年2 月2日,原本和平的日子被一個名為“オーンファウスト”的勢力所打破,在オーンファウスト新型武器的猛攻之下,很快就逼近了地球最終防線。
在10年前被封印的vasteel 科技被逼重現江湖,通過分析vasteel 遺蹟所發出的警告信號,得到“若要和オーン?ファウスト相抗衡,必須要得到銀河聯邦母星的幫助”的信息。
地球統合軍利用10年前被擊破的vasteel殘骸製造出RVR 系列系列的次世代戰鬥機“RVR-00 PHOENIX”(重生的鳳凰之意),根據殘留在vasteel 記憶深處的4 個宇宙坐標,帶著人類的希望,向著銀河聯邦的母星進發。
機體簡介
地球聯合軍的“RVR系列”,以RVR-02 VAMBRACE原型機的繼承作為設計概念的戰鬥機,各單位都已改造,具有衝出大氣層和所有方位都可以攻擊的能力。在正處於實驗機的階段,由於“オーン・ファウスト”的入侵,搭載了被封印的“Vasteel”科技,匆忙進行了配備。融合了“VASTEEL”科技之後,不需要支援機也可單獨戰鬥,甚至跳躍星際飛行也成為可能,在這台機器的具備的驚人性能到底還有還有多少仍是未知之數。在戰鬥中可以直接吸收“オーン・ファウスト”的殘骸能量,這使得上代戰場上的CRAW高分子體的輔助攻擊使用成為可能。 “RVR-00”機體性能方面的詳細內容因為是軍事機密尚且不明。
銀河聯邦的主力戰鬥機。以OREN電腦破壞作戰時活躍的RYNEX為藍本的改良版,已非常接近原機體外形進行了重新設計,並且已經量產化成功。不過,由於沒有原型機的設計方法和零件導致了一些問題,如不能使用地球的強化兵裝支持,操作的熟練程度需要練習等等。原先特殊作戰用的追加裝備也全面地進行了改良,機體雖然預裝了以前的基本武裝,但不如原來的破壞力高,各種武裝的強化運用方面已經引入成功。
發售年表
1983 - Thunder Force - appeared on various Japanese PCs
1984 - Thunder Force Construction - appeared on various Japanese PCs
1988 - Thunder Force II - appeared on the Sharp X68000 home computer
1989 - Thunder Force II MD - Mega Drive remake of the Sharp X68000 game
1990 - Thunder Force III - Mega Drive
1990 - Thunder Force AC - Arcade
1991 - Thunder Spirits - Super Famicom (SNES) made by Toshiba
1992 - Thunder Force IV - Mega Drive
1996 - Thunder Force Gold pack 1 - Saturn
1996 - Thunder Force Gold Pack 2 - Saturn
1996 - Thunder Force V - Saturn
1996 - Thunder Force V Special Pack - Saturn
1996 - Thunder Force V - PlayStation
2008 - Thunder Force VI - PlayStatio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