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

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

TTIP一般指本詞條

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即美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議題涉及服務貿易、政府採購、原產地規則、技術性貿易壁壘、農業、海關和貿易便利化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
  • 外文名:ttip
  • 又稱:美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 議題:服務貿易、政府採購、原產地規則
談判代表,意義影響,協定範圍,民眾反應,時間表,歷次談判,首輪談判,第二輪談判,第三輪談判,第四輪談判,第五輪談判,

談判代表

【美國首席談判代表】達恩·馬拉尼。
【歐盟首席談判代表】伊格納西奧·加西亞·貝爾塞羅。

意義影響

歐美兩大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總量一半、全球貿易額三分之一。
如果歐美達成協定,將會建起世界最大的自貿區,涉及全球40%的經濟產出和50%的貿易活動。據歐盟估計,一旦歐美自貿協定生效,每年將分別給歐盟美國經濟創造1190億歐元和950億歐元產值,同時也將對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產生深遠影響。
官方預計能讓歐盟國內生產總值提高0.52%,但此數據有重大爭議,所以三年多輪談判未能達成共識。若簽訂完成將涵蓋目前世界1/2的GDP,覆蓋世界上較富有的8億人口。

協定範圍

該協定將不僅僅涉及關稅減免,更重要的是削除非關稅貿易壁壘,讓歐美市場融為一體,包括相互開放銀行業、政府採購等,統一雙方的食品安全標準、藥品監管認證、專利申請與認證、製造業的技術與安全標準,並實現投資便利化等。歐美期待此舉能為各自的經濟注入活力。
歐美的自貿協定雖然前景光明,但是談判將異常困難,雙方在開放服務業、金融業、音像業、政府採購、農業、交通業等問題上分歧“非常大”。

民眾反應

當地時間2016年9月20日,比利時布魯塞爾,由於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是為了降低貿易區域內的價格,對國民不利,當地民眾參加遊行,抗議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與全面經濟貿易協定。

時間表

2013年2月,美歐領導人就儘快啟動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達成一致。
2013年6月1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英國北愛爾蘭西部厄恩湖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期間宣布,歐盟與美國正式啟動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歷次談判

首輪談判

2013年7月12日,美國與歐盟在華盛頓展開《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首輪談判。據悉,美歐雙方已初步確定TTIP的談判框架,將包括農業和工業產品市場準入、政府採購、投資、服務、能源和原材料、監管議題、智慧財產權、中小企業、國有企業等20項議題。

第二輪談判

2013年11月11日至15日,歐盟與美國在布魯塞爾展開《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第二輪談判。雙方著重討論了投資自由化、服務業開放和監管一致性等話題,但並未取得實質成果。雙方旨在尋找共識領域從而為接下來的幾輪談判做好準備。 歐美第二輪自貿談判“虛”多“實”少

第三輪談判

2013年12月20日,美國與歐盟在華盛頓結束為期5天的“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第三輪談判。第三輪自貿協定談判幾乎涵蓋了TTIP涉及的所有領域,包括市場準入、政府採購、投資、服務、監管一致性、智慧財產權、國有企業等。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說。第三輪談判結束標誌著TTIP談判已完成“初始階段”。

第四輪談判

2014年3月10日,歐盟與美國在布魯塞爾開啟新一輪自貿談判——“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第四輪商談。來自美國的100名談判代表與歐盟的對應代表將進行為期一周的談判,在市場準入、監管規則和貿易規則取得穩步進展。在市場準入方面雙方主要討論了關稅、貿易服務和政府採購;在監管規則方面探討了提高監管一致性、技術性壁壘、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貿易規則方面則主要在可持續發展、勞工與環境保護、能源與原材料貿易、海關與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第五輪談判

2014年5月23日,美國與歐盟在華盛頓結束為期5天的“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第五輪談判,雙方就關稅、投資與服務、政府採購和減少監管差異等議題進行了充分討論,但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