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C3介導肝癌射頻消融治療後轉移復發的機制及干預策略》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周仲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TACC3介導肝癌射頻消融治療後轉移復發的機制及干預策略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周仲國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射頻消融(RFA)是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療手段之一,但部分患者消融術後容易發生轉移/復發,具體機制尚不明確。我們的前期研究發現TACC3在肝癌細胞高表達,與患者預後差顯著相關;臨床樣本和小鼠模型均顯示不完全RFA肝癌組織中TACC3的表達顯著增高,初步的機制研究表明TACC3能誘導肝癌細胞上皮間質轉化(EMT)。因此,我們提出RFA治療後引起腫瘤組織TACC3表達上調,促進肝癌細胞EMT發生,進而導致腫瘤轉移/復發的假說。以此為基礎,本研究擬利用小鼠肝癌RFA治療模型、體外實驗和臨床樣本:(1)明確TACC3與RFA治療後EMT發生的關係;(2)深入闡明RFA引起TACC3表達的原因以及TACC3參與治療後轉移發生的具體調控機制;(3)探討阻斷TACC3以及聯合靶向藥物預防RFA治療後轉移/復發的臨床可行性。所得結果有望揭示肝癌RFA治療後發生轉移/復發的新機制,為肝癌的臨床治療提供新的靶標和依據。
結題摘要
在前期的研究中,我們通過370例肝癌臨床樣本的檢測,發現肝癌組織中TACC3分子的表達在RNA和蛋白水平均呈現上調,進一步分析發現TACC3可作為預後影響因素之一,其表達與患者總體的預後相關。在此基礎上,本課題旨在研究肝癌患者在消融不完全時,TACC3與肝內播散和遠處轉移的相關性。經過本項目的探索完成了以下內容:(1)構建TACC3過表達和sh-TACC3穩定表達肝癌細胞株,並進行了驗證;(2)細胞功能學實驗分析TACC3與肝癌射頻消融治療後發生上皮間質轉化的關係:利用構建的TACC3過表達和sh-TACC3穩定表達肝癌細胞株進行肝癌細胞的EMT相關的功能學實驗。CCK-8實驗結果乾擾TACC3表達能在37℃和46℃抑制HepG2細胞增殖;過表達TACC3在不完全熱處理46℃時能促進Hep3B細胞增殖;Transwell實驗結果發現在37℃和46℃時,干擾TACC3表達能抑制HepG2細胞的侵襲和遷移能力。(3)成功構建小鼠肝癌不完全熱消融治療模型:構建了hepa1-6細胞過表達TACC3穩定鼠源肝癌細胞株,並通過在肝包膜下注入1*106 Hepa 1-6細胞,成功建立了肝原位成瘤模型。在小鼠接種腫瘤細胞後的第8-12天,腫瘤大小接近1cm,通過第2次開腹及開胸手術,我們對原位腫瘤病灶進行分離以及稱重,並對肝內轉移灶和肺轉移灶數量計數,結果顯示TACC3對肝癌有明顯促進侵襲和轉移的作用。同時我們利用hepa1-6細胞構建小鼠肝癌原位成瘤模型,在小鼠接種腫瘤細胞後的第8-12天,腫瘤大小接近1cm,通過第2次開腹手術,我們對腫瘤進行RFA治療(治療功率為5w,治療時間為5-10s,目標溫度控制在70-80℃),結果顯示腫瘤有明顯的壞死區域和邊緣殘存腫瘤灶。以上結果進一步證實TACC3對於消融術後肝癌發生侵襲轉移的EMT相關機制,為後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動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