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4主戰坦克(T-64坦克)

T-64主戰坦克

T-64坦克一般指本詞條

T-64主戰坦克(英文:T-64 Main Battle Tank),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蘇聯研發的第一種第三代主戰坦克。該型坦克僅在前蘇聯及解體後的多個獨立國協國家中服役,並只裝備在一些前線軍區部隊里。

儘管T-64坦克不像T-72主戰坦克那樣被多個國家裝備和發展,但卻是前蘇聯(包括解體後分離出來的俄羅斯烏克蘭)日後的現代化坦克(如T-80、T-84)的基礎。

作為前蘇聯軍事裝備的主要繼承者之一,烏克蘭改進了T-64型坦克(即T64BV-1型坦克),其性能與T-90主戰坦克相當,憑藉其性價比極有可能成為T-90在國際軍火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T-64主戰坦克
  • 英文名稱:T-64 main battle tank
  • 前型/級T-54中型坦克
  • 次型/級T-80主戰坦克
  • 研製時間:1960年
  • 服役時間:1966年12月30日
  • 定型時間:1963年10月
  • 國家:蘇聯
  • 研製單位:莫洛佐夫設計局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歷程,列裝入役,技術特點,總體布局,防護系統,武器系統,推進系統,性能數據,衍生型號,T-64,T-64A,T-64AK,T-64B,T-64B1,T-64BK,T-64AM,T-64BV,T-64AKM,T-64BM2,T-64U,服役動態,獨立國協,中國引進,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幾個主要坦克設計局的設計師就著手研製戰後第二代坦克。這是由西方最已開發國家不斷擴充軍火庫和蘇聯已經擁有了足夠數量的大威力超小型核武器,並且在未來戰爭中有可能廣泛使用這種武器的背景所決定的。在使用核武器的條件下,坦克是陸軍武器在戰場上能夠生存的最重要的裝備之一。為此,世界許多國家軍隊都裝備新性能的武器——反坦克飛彈來對抗坦克。當時,蘇軍裝備坦克是T-54/55坦克。T-54/55坦克吸收了蘇聯和世界各國製造坦克經驗,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製造坦克的經驗。由於新式反坦克武器的在戰場上大量使用,蘇聯的T-54/55坦克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戰場要求。
蘇聯T-55中型坦克蘇聯T-55中型坦克
根據戰場環境的變化,蘇軍需要裝備在使用核武器和反坦克飛彈的戰場上能“生存”,以及能與敵方坦克和其它兵器作戰的坦克。蘇軍需要的這種坦克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位於哈爾科夫的前蘇聯莫洛佐夫設計局設計的。該設計局當時稱為哈爾科夫設計局,20世紀80年代初為表彰蘇聯著名坦克設計師莫洛佐夫,將其命名為莫洛佐夫設計局(現屬烏克蘭,改名為馬雷舍夫設計局)。
俄羅斯稱莫洛佐夫總設計師領導研製的T-64主戰坦克為第四代坦克的鼻祖。T-64坦克的誕生在當時的轟動效應可與傳奇的T-34坦克的誕生相媲美。T-64坦克採用結構和技術方案不但在蘇聯坦克製造史上是新的,在世界坦克製造史上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T-64坦克的總體布置、自動裝彈機、傳動裝置、車體、炮塔仍然用在T-80坦克T-84坦克T-72坦克及其改進型上。隱藏在T-64坦克上的諸多神秘技術移植到了後來蘇聯研製的坦克上,如出口到世界許多國家的處於“冠軍地位”T-72坦克,以及後來生產的T-80坦克上。

研製歷程

430工程
實際上,莫洛佐夫還在下塔吉爾烏拉爾車輛廠設計局就開始了未來坦克研製工作。當時該設計局構想研製新的中型坦克,也就是後來稱為“140工程”的坦克。該坦克採用新的裝甲結構,安裝了功率更大的B-36柴油機,並採用行星式機械傳動裝置。傳動裝置的操縱實現了液壓助力。但是因為種種意見的分歧,致使研製工作進展不大,莫洛佐夫返回哈爾科夫75號廠後另起爐灶繼續開展研製工作。而烏拉爾車輛廠後來稱為“140工程”的研製工作在卡爾采夫領導下繼續進行。
T-64三視圖T-64三視圖
“430工程”(研製未來坦克的代號)的構想是在莫洛佐夫和部分設計師於1951年首先開始的。根據莫洛佐夫的指示,在哈爾科夫75號廠設計局(也稱為60設計局、哈爾科夫設計局)組建了新的設計室。未來中型坦克(430工程)開始草圖繪製工作已經是1953年。對新坦克的基本要求是堅固的裝甲防護,採用4TD多種燃料、複合式渦輪增壓、水平、對置活塞、二衝程、水冷柴油發動機。該發動機是在哈爾科夫75號廠柴油機設計局研製的。發動機採用的噴射式冷卻系統,與普通風扇降溫相比功率消耗低12%~15%,在動力室占用空間小,重量輕,結構更簡單,性能更可靠。
正當哈爾科夫設計局正開足馬力研製未來坦克時,下塔吉爾烏局也獲得未來坦克研製任務,被正式命名為“140工程”坦克。“140工程”坦克採用行星式機械傳動裝置,並實現了液壓助力操縱。主要武器採用的是D-54TS型100毫米坦克炮,該型火炮原先安裝在T-54中型坦克上,經改進後安裝在“140工程”坦克上時,炮口動能提高30%。在該坦克上還首次採用了光學瞄準測距儀。儘管“140工程”坦克採用了一系列先進的技術方案。1957年實驗樣車研製成功,並在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試驗場與哈爾科夫75號廠研製的“430工程”坦克進行對比試驗。在試驗中發動機和傳動裝置暴露了一系列重大問題。結果總設計師卡爾采夫向蘇共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寫信,請求取消“140工程”新坦克研製計畫。但是後來“140工程”的有些成果還間接地被T-72主戰坦克採用。
1954年底,“430工程”坦克設計草圖完成。按照設計草圖坦克應具有傳統的總體布置,但是必須具有完全新的,甚至可以說是“革命性”部件。在坦克上應能安裝4TPD複合式渦輪增壓、水平對置活塞、二衝程柴油發動機。該發動機的研製工作始於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時期,是在研究學習戰前採購的德國Jumo-205航空發動機的基礎上研製的。這種發動機匹配小型行星側變速箱,動力傳動室比T-54坦克的動力傳動室小一半。採用噴射散熱器冷卻系統代替風扇,這同樣可減少動力傳動室的體積。值得一提的是,從1956年起英國也開始考慮在“酋長”坦克上安裝里蘭公司的L-60直列6缸、對置活塞的二衝程水冷、多種燃料柴油機,與T-64坦克安裝的發動機的區別在於,“酋長”坦克上安裝的發動機為直列式、T-64坦克安裝的發動機為水平對置式。
1955年6月8日蘇聯國防部針對新型坦克提出了戰術技術要求。按照戰術技術要求,未來坦克在主要指標(火力、防護和機動性)方面應大大超過T-54中型坦克。在提高火力方面,計畫安裝威力更大的D-54TS型100毫米坦克炮。彈藥基數為50發,比T-54坦克的34發增加了16發。為了提高坦克在行進間和夜間的射程和精度,計畫安裝雙向穩定器、光學瞄準測距儀和夜視儀。為了提高坦克的防護能力,計畫增加坦克裝甲厚度,加大裝甲的傾角,車體和炮塔採用新的結構形式,從而增強整個車體的強度。採取上述措施可減小坦克正面面積,極大提高坦克抗擊核爆炸衝擊波的能力。提高坦克的機動能力是通過安裝功率更大的發動機、新的傳動裝置、改進行動部分的懸掛裝置、儲備行程提高50%來實現的。
1956年7月哈爾科夫設計局完成了“430工程”新型坦克設計圖。在設計圖中充分體現了總裝甲兵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的戰術技術要求。為此,坦克計畫安裝功率更大的5TD柴油機。設計圖批准後,哈爾科夫75號廠開始了坦克部件的生產。同時,在專用試驗台和運行樣機上進行坦克零件、組件的試驗,以及使用實彈對車體和炮塔進行抗彈性能試驗。
1957年“430工程”製成2輛實驗樣車進行工廠試驗,並得到了生產3輛車用於靶場和部隊試驗的定貨。“430工程”坦克總體布置為傳統式,駕駛室位於車的前部,戰鬥室位於車的中部,動力傳動室位於車的後部。車體為焊接結構,車體正面裝甲有較大傾角。車體正面上裝甲板的厚度為120毫米,傾斜角為60度。炮塔為鑄造結構,其上有車長艙門和裝填手艙門。炮塔各部位裝甲厚度有明顯區別,其中炮塔正面裝甲厚度為240毫米。流線型的車體和炮塔有利於提高坦克抗擊穿甲彈和核爆炸衝擊波攻擊的能力。比如,坦克正面在1000米距離上能夠承受100毫米穿甲彈的攻擊。
“430工程”坦克在世界坦克製造史上首次成功的實現了緊湊的總體布置。車內空間小於10立方米,可容納4名坦克乘員。車體結構能保證坦克在放射性和化學武器沾染地域上行動,主要措施是車上裝有超壓式集體三防裝置。原理是在坦克戰鬥室和操縱室密閉後,藉助車內濾毒通風裝置使密閉的坦克產生一定的超壓(即高出車外大氣的壓力),從而抵禦外界染毒空氣透過縫隙進入車內。
該坦克採用的武器有:1門發射整體式彈的D-54TS型100毫米線膛炮,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1挺14.5毫米高射機槍。炮彈基數為50發,7.62毫米機槍彈基數為3000發,14.5毫米高射機槍彈基數為300發。為保證武器的瞄準射擊,車上裝有“暴風雪”雙向火炮穩定器、TPD-43B光學瞄準測距儀。為減少戰鬥室內有害氣體含有量和方便裝填手工作,射擊後的藥筒藉助專用機構經炮塔後部的小視窗拋出車外。
戰術技術要求對坦克重量提出了嚴格限制(坦克重量不得超過36噸),迫使莫洛佐夫不能在坦克上採用帶大直徑的掛膠負重輪的行動裝置。在他的領導下研製的行動裝置包括:內裝減振裝置的鋁合金小直徑負重輪和托帶輪。履帶採用串聯開口式金屬鉸鏈履帶板。行動部分的另一個創新點是懸掛裝置,即在第1、第6負重輪處採用了筒式液壓減振器,而不是像所有蘇聯製造的前期坦克那樣,採用葉片式或搖臂式減振器。除行動部分的重量減輕外,減小負重輪的直徑使其動行程增大成為可能,在懸掛裝置中採用筒式減振器。採取這些措施的優點是改善了坦克行駛的平穩性,提高坦克在起伏地形上的平均行駛速度。
1957年~1959年,“430工程”坦克試驗樣車在哈爾科夫工廠試驗場和莫斯科近郊庫賓卡的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試驗場進行了全面試驗。試驗表明,試驗樣車的主要戰術技術指標超過才剛剛裝備部隊的T-54/55坦克。儘管“430工程”試驗坦克已經實現了總裝甲兵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的戰術技術要求,與批量生產的坦克相比處於優勢地位,但是沒有本質上的優勢。由於該車採用新的系統和結構致使部隊組織保養和修理更加複雜等問題,考慮到坦克乘員訓練問題,如果批量生產這種坦克就不合時宜了。
432工程
在蘇聯研發新坦克的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認真研究二戰中蘇聯發展坦克的經驗,緊鑼密鼓地發展威力超過蘇聯T-54/55坦克的新型坦克。1958~1960年批量生產的英國“百人隊長”5型/2坦克安裝了皇家軍械廠研製的L7A1型105毫米線膛炮。這種火炮成為戰後西方國家坦克使用最廣泛的火炮之一。可發射初速為1475米/秒的次口徑穿甲彈。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批量生產的“酋長”坦克安裝了威力更大的120毫米線膛炮。可發射初速為1370米/秒的脫殼穿甲彈。美國批量生產了M60主戰坦克。與M48中型坦克相比,M60坦克加強了裝甲防護,安裝了M68型105毫米線膛炮。該炮是在英國設計的L7A1火炮的基礎上改進的,美國重新設計了同軸式反後坐裝置和炮閂。M68火炮發射老式脫殼穿甲彈的初速為1470米/秒,直射距離為1600米,有效射程2500米。發射新式脫殼穿甲彈的初速為1500米/秒,直射距離為2000米。
T-64主戰坦克T-64主戰坦克
針對西方國家在坦克研製方面取得的進展,蘇聯軍事當局提出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未來坦克的火力和防護力。而當時蘇聯正在研製的“430工程”和“140工程”實驗坦克達不到上述要求,也正是這些嚴格的要求推動“432工程”實驗坦克的誕生。20世紀50年代末,蘇聯已經具備研製滑膛炮的能力。根“輕箭”計畫,研製成功了具有高彈道特性的T-12型100毫米反坦克滑膛炮。該炮的初速達到1540米/秒,1957年,蘇聯下塔吉爾烏拉爾車輛廠設計局在總設計師卡爾采夫的領導下開始了“165工程”新坦克的研製工作。該車是在T-55坦克的基礎上研製的,安裝1門D-54TS型100毫米坦克炮,並配備了拋殼機構,炮塔裝甲厚度增加240毫米。D-54TS型100坦克炮的初速為1050米/秒。蘇聯國家和軍隊領導人認為,在西方國家坦克上安裝了105毫米火炮的情況下,在蘇聯坦克上仍然安裝100毫米坦克炮是不明智的。
1958年11月,總設計師卡爾采夫提出去掉D-54型坦克炮管的膛線,使之成為滑膛炮的建議。在之後的試驗得出結論去掉膛線後該型火炮的口徑可以增加到112毫米。為此,設計局開始了在D-54型線膛炮的基礎上研製滑膛坦克炮。為了提高穿甲彈的初速,加長了火炮身管,火炮射擊準備時間也縮短了。但是,對新坦克重量要求苛刻的莫洛佐夫親自檢查了坦克的所有部件和系統,提出必須將新坦克炮的重量再減輕100千克,否則他將拒絕在設計圖紙上籤字。最後研製時間雖然有所延長,但減輕火炮重量的目標實現了。
1959年,坦克上安裝了新型U-5TS(2A20)滑膛炮。與D-54TS坦克炮的區別是炮口制退器、新型滑膛炮管、口徑增加到115毫米、抽氣裝置靠近身管的中部。火炮的其它部件和機構繼承D-54TS坦克炮的優點。滑膛炮發射的不旋轉的(或低速旋轉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則具有較高的穿甲能力,而且比線膛炮壽命長、後坐力短。因此,新坦克的火力強是無須置疑的。U-5TS滑膛炮使用的是整裝式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殺傷爆破彈。該炮安裝在哈爾科夫75號廠研製的“430工程”坦克和下塔吉爾坦克廠“166工程”實驗坦克上。
1959~1960年,實驗坦克進行了生產廠家試驗和部隊試驗。1962年,下塔吉爾坦克廠“166工程”坦克(安裝U-5TS滑膛炮)和“165工程”坦克(安裝D-54TS線膛炮)定型裝備蘇軍,其型號分別為T-62主戰坦克(在相當長時間內被稱為中型坦克)和T-62A主戰坦克。由於D-54TS坦克炮在短時間內就停產了,所以T-62A坦克的生產量很小,只有烏拉爾車輛廠繼續生產T-62坦克。與批量生產的T-54/55坦克相比,T-62坦克的主要優點是標準化程度高,從而減輕備件供應負擔,操作簡便,使部隊乘員訓練難度降低。
“166工程”坦克和“430工程”坦克(安裝U-5TS滑膛炮)在試驗中暴露出,不是每個裝填手都能保證4~5發/分鐘的速度。原因是每發炮彈的重量達到了37千克,而且其長度也增加了,裝填手工作強度增加。根據試驗的結果,哈爾科夫60設計局首先開始了提高“430工程”坦克性能的研究工作。為此,研製出了D-68(2A21)型115毫米滑膛炮。該火炮配用可燃藥筒的分裝式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殺傷爆破彈。試驗坦克引起軍方的高度重視。該坦克的主要技術特點是:安裝D-68型115毫米滑膛炮,並配備自動裝彈機;增強坦克防原子武器和防穿甲彈的能力;提高了坦克的機動性;戰鬥全重34噸,乘員3人。
1961年中期,哈爾科夫60設計局完成了新型坦克也就是項目代號“432工程”的設計圖。1962年9月首輛試驗樣車駛離哈爾科夫75號廠的生產線。稍後,該車參加了在莫斯科近郊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試驗場舉辦的“未來裝甲裝備”展示,蘇共領導人赫魯雪夫參觀了展覽會,該坦克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432工程”坦克的瞄準鏡有2種方案:一種是光學瞄準-測距瞄準系統;另一種是T-2S光學瞄準鏡,並配有“丁香”雷達測距儀的瞄準系統,安裝這種瞄準系統的坦克的代號為“432U工程”。雷達測距瞄準系統能保證坦克在一年四季晝夜間進行瞄準射擊,但是,該瞄準鏡被沒有被採用,因為坦克上發電機的最大功率只有10千瓦,而該瞄準鏡的耗電量增加到12.5千瓦。除此之外,該瞄準鏡還要占用戰鬥室大量空間,在戰鬥室內安裝某些裝置也造成困難。雷達測距儀的天線(展開後)占用了戰鬥部分820毫米的空間,同時此部位也成了整個坦克最薄弱環節。因此,“432工程”坦克最終安裝的是光學瞄準-測距瞄準系統,雷達測距瞄準系統只安裝在專用坦克上。
1963年10月,哈爾科夫75號廠生產出了第一批批量生產的“432工程”坦克。雖然該車還沒有裝備部隊,蘇聯仍然稱其為批量生產,因為該車已有了一定的生產量。1964年10月,生產出了54輛坦克,到1965年該坦克的數量已經增加到218輛。“432工程”坦克部隊試驗進展十分順利,蘇聯部長會議批准該坦克定名為T-64主戰坦克(當時稱為中型坦克),從1966年12月30日裝備部隊。1967年1月2日蘇聯國防部確認該坦克作為部隊裝備。T-64主戰坦克的批量生產延續到1969年。
在研製和精雕細刻T-64主戰坦克的同時,也就是在1963~1965年間,位於列寧格勒的全蘇科學研究所開展了在坦克上安裝功率為514.5千瓦的GTD-3TL直升機燃氣輪機的研究工作。為此,研究所從哈爾科夫75號廠接收了1輛T-64坦克底盤,用於安裝燃氣輪機。安裝直升機燃氣輪機的試驗車(工程代號003)被命名為T-64T坦克,該車進行了試驗,但沒有裝備部隊,也沒有進行嚴寒條件下的使用試驗。從此坦克用燃氣輪機的研製工作又重新開始。
T-64主戰坦克T-64主戰坦克
1970~1981年間,蘇聯一直在生產T-64A坦克,到1976年,駐民主德國蘇軍已用該坦克換裝了大量T-55坦克,1980年8月以後,駐匈牙利蘇軍也開始換用該型坦克。自1980年起,蘇聯開始生產T-64B型坦克,該坦克的125毫米坦克炮可發射AT-8鳴禽(Songster)反坦克飛彈。
T-64系列坦克共生產了 14495 輛,其中絕大部分是 T-64B 坦克,全部裝備前蘇軍。到1994年初,俄軍裝備有11495輛,烏克蘭軍隊裝備2013輛,全部為T-64B 坦克。
坦克簡介
當裝備120毫米炮的英國酋長坦克於1960年代入役時,蘇軍發現他們面臨著火炮危機。 T-64主戰坦克由位於烏克蘭哈爾科夫的莫洛佐夫設計局研製,是蘇聯標準的首款第三代主戰坦克(按此標準,T-80、M1、挑戰者2和豹2是第四代)。莫洛佐夫設計局的首席設計師亞歷山大·莫洛佐夫是經典的主戰坦克T-54主戰坦克的設計師。
T-64B型主戰坦克T-64B型主戰坦克
前蘇聯視這款坦克為鎮國之寶,故此這款坦克的訊息被嚴密封鎖。直到1970年3月,西方情報人員方從當時在白俄羅斯之軍事演習的照片中發現這款神秘坦克,並以年份編號為“M1970”。參考T-72坦克的諜照以後,情報人員以為這款“M-1970”就是T-72的早期型號, 並把一些T-64的升級型、T-72的原型稱作為“T-67”、“T-70”。 一直到了1976年T-64進入蘇聯駐東德部隊服役時,北約才發現了對M1970之誤讀。然而,蘇聯對T-72的大肆宣傳讓北約對T-64一無所知。到了1978年,蘇聯軍官維克多·蘇沃洛夫叛逃英國後,北約才概括了解T-64。及至蘇聯解體,T-64系列才走出謎團。
不像經典的T-54/55坦克,T-64隻被蘇聯軍方採用,不曾出口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直到1985年T-72B坦克出現為止,T-64在大部分性能上都優於蘇聯當時的其他坦克;西方陣營也是到了1979年德國豹2型坦克及美國M60A3問世後才有能與1976年服役的T-64B匹敵的坦克(例如同樣配備橫風感測器,模擬式彈道計算器,雷射測距儀等)。T-64在蘇聯駐外部隊中服役過:1976年T-64A在東德的蘇聯駐東德部隊里部署,後來又在匈牙利南方部隊里裝備。1981年起這兩支部隊又先後裝備了T-64B坦克。除了駐守國內外的精英部隊,一些國內常規部隊也有裝備T-64,比如敖德薩軍區的第14軍。
蘇聯解體後,一些獨立國協國家裝備還有裝備T-64。由於T-64的研發部門及主力生產廠都在烏克蘭,因此烏克蘭軍方一直改良T-64系列坦克,並研發出不少衍生車型。當下仍有約2000輛T-64系列坦克在烏克蘭服役,而俄羅斯陸軍則約有4000輛。然而,受《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 制約,不少俄羅斯的T-64系列坦克已被割成廢鐵。
生產歷史
T-64系列首次正式量產是在1967年,比T-72稍早。實際上,這坦克系列早在1963年已經進行預生產,並在1967年開始正式服役。莫洛佐夫設計局在T-64上花費了不少心血,目的是讓這款新坦克能取代老舊的IS-3T-10兩款重型坦克在獨立坦克營的地位。同期設計生產的T-72則計畫接下其上一代的T-55和T-62的班,列裝各個蘇聯裝甲部隊,並出口到包括華約國家在內的國家及地區。
烏克蘭政府軍T-64坦克烏克蘭政府軍T-64坦克
由於價格較高,而且結構複雜,因此T-64系列產量不大,遠遠小於結構簡單、易於戰場維護的T-72坦克。當然,由於T-72的結構原因,因此T-72的防禦能力沒有T-64強大(得益於T-64的K型複合裝甲),但也因此生產也相對簡單,產量容易提高。所以,T-64沒有在蘇軍普遍裝備,全軍(包括駐外部隊)只有幾千輛這系列坦克,並且不曾出口到任何國家或地區。蘇聯解體後,大部分T-64坦克由俄、烏兩國繼承並繼續服役。
1987年,T-64全系列停產。21世紀初,烏克蘭開始生產自行研發的T-64BM“寶劍”主戰坦克,並已在烏克蘭陸軍服役。
在1999年8月24日烏克蘭獨立日慶典上,T-64BM“寶劍”第一次公開亮相。T-64BM的研發工作一直持續到2005年,並得到了軍方的肯定。
2010年10月,烏克蘭訂購的29輛T-64BM的第一批10輛開始服役;到了2011年12月20日,第二批10輛也已經交付到駐紮在切爾尼戈夫州的陸軍第8軍。預計最後一批9輛將於2012年交付。根據各方數據估計,現今烏克蘭軍方有81至94輛T-64BM坦克。

列裝入役

T-64主戰坦克自開始研發以來就長期保密,以至西方情報人員在蘇聯軍官維克多·蘇沃洛夫叛變到英國之前,認為他們眼中的“M-1970”(也就是T-64)是T-72的一個簡化版,甚至有專家認為M-1970是T-64/T-72的原型車、T-64就是T-72A。 T-64不曾出口過任何國家或地區,因此這款坦克只有很少實戰經歷——比如第一次車臣戰爭
T-64主戰坦克T-64主戰坦克
T-64最初與1967年在蘇聯第41近衛坦克師以及基輔軍區服役 ,這很大程度是因為這兩支部隊離生產廠比較近,一旦在服役過程中出現技術問題也能很快得到廠方的技術支持,另外也方便在T-64裝備前期能讓乘員從廠方技術人員那裡學習這款新式坦克的操控與維護。
T-64的第一次戰鬥部署是在1992年5月由摩爾多瓦第59近衛摩托化步兵師展開的。當時部署的是T-64BV坦克,至少有3輛在戰爭中被摧毀(被100毫米的牽引式反坦克炮和兩枚以上的RPG-7以及燃燒瓶配合擊毀),2輛受損(這兩輛坦克在戰後經過維修後重新服役)。
T-64主要部署於蘇聯歐洲邊界附近的蘇軍1級坦克師、坦克獨立團,駐紮在莫斯科附近的近衛師,以及駐紮在匈牙利和東德的部隊;也有一些處於低戒備狀態的部隊裝備了這款坦克。

技術特點

總體布局

該坦克的總體布置與T-72坦克大體相同,然而主要部件,例如火炮型號、液氣懸掛、履帶、發動機和炮塔,均與T-72坦克不同。
T-64主戰坦克T-64主戰坦克
T-64A型坦克的高度比T-62坦克低,火線高度大約下降110毫米,主要原因是該坦克採用了既小又矮的炮塔。
坦克車體用裝甲鋼板焊制而成。車內分為駕駛艙、戰鬥艙和動力艙3部分。駕駛員位於車體內前部中央,有1個向上抬向右旋開的單扇艙蓋,艙前有觀察潛望鏡,前上裝甲板兩側有ФГ-125駕駛照明燈。
車體前上裝甲板中央位置有V型凸起,其間有3~4條橫筋,這樣凸起可起防浪板作用。前下裝甲板外裝有推土鏟,還備有安裝千米T掃雷器的托架。車體兩側裝有外張式側裙板。
炮塔為鑄鋼件,裝在車體中部上方,中彈率高的正面面積窄小,炮塔呈卵形,頂視圖呈盤狀,高度比從前炮塔都矮。
炮塔內有2名乘員,車長在右邊,炮長在左邊,因採用自動裝彈機裝填炮彈,故無裝填手。

防護系統

1、裝甲配備
車體前部採用了複合裝甲結構,T-64A的炮塔是整體鑄造加頂部焊接結構,並列機槍射孔附近的炮塔壁厚約為400毫米,主炮兩側的間隙裝甲中填有填料,頂裝甲板厚度約為40~80毫米不等,炮塔側面裝甲厚120毫米,後部裝甲厚90毫米。
加掛爆炸反應裝甲的T-64主戰坦克加掛爆炸反應裝甲的T-64主戰坦克
附加裝甲是T-64坦克提高裝甲防護的重要措施。在車體前下甲板裝有推土鏟,乘員艙內壁裝有含鉛防中子輻射的襯層,車體側面裝有張開式側裙板。
2、爆反裝甲
T-64Б和T-80坦克一樣,除採用新型複合裝甲外,還在車體前上裝甲部位和側裙板上,在炮塔的正面、側面和頂部等部位,裝有111塊反應式裝甲。
炮塔掃應式裝甲的安裝方式與T-80坦克有所不同,為雙層下傾式結構,上層有2排爆炸塊,下層為1層爆炸塊,而T-80坦克的為雙層呈朝前的尖角形,上下層各有1排爆炸塊。
3、附屬裝置
T-64坦克的三防裝置與T-72坦克相同。該坦克裝有類似於T-80坦克的雷射報警裝置。
T-64БB坦克裝有可探測10千米範圍內直升機的探測裝置,為使用AT-8鳴禽飛彈攻擊敵機提供了足夠預警時間。
在T-64A坦克炮塔前部兩側逐步補裝了煙幕彈施放裝置,該裝置由12個煙幕彈發射器組成,兩側發射器數量不等。T-64B坦克因為安裝了反應式裝甲,煙幕彈發射器的安裝位置不在炮塔前部兩側,而是裝在炮塔左邊,分成兩組,共8個發射器。在炮塔後部還攜逞有潛渡筒。

武器系統

1、火炮
T-64A型坦克裝有1門2A26式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炮管比較長,為單筒結構,採用橫楔滑動式炮閂,炮塔中央裝有圓筒形抽氣裝置,炮塔外部裝有4段輕金屬勢護套。炮管壽命為:常規彈600~800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280發。
T-64主戰坦克T-64主戰坦克
2、彈藥
2A26式125毫米火炮通常發射3種不同類型的炮彈:一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初速為1600m/s,最大有效射程為2100米,穿甲厚度為375~335毫米;二是尾翼穩定榴彈,彈重23千克,初速850米/秒,裝藥量4千克,最大直接瞄準距離為2300米,最大間接瞄準距離為9400米;三是初速為900米/秒的空心裝藥破甲彈。
改進後的T-64Б型坦克的125毫米火炮除發射普通炮彈外,還可以發射AT-8鳴禽反坦克飛彈,有效射程為3000~4000米,破甲厚度為600~650毫米。
3、火控系統
該坦克裝有與T-72坦克同類型的火控系統,是安裝在T-55/T-62M坦克上的簡易型火控系統的改進型。該系統包括合像式光學單目測距儀、紅寶石雷射測距儀、模擬式彈道計算機、ТПД-2炮長瞄準潛望鏡、ТПН-1-49-23炮長夜間瞄準望遠鏡、車長晝夜合一觀察潛望鏡、ТКН-3觀察鏡及紅外探照燈、火炮/炮塔控制放大器、手動/機動火炮俯仰驅動機構、炮耳軸傾斜感測器、瞄準點注入裝置以及射擊控制臺等。
作為雷射測距儀的輔助設備的光學測距儀與主要武器聯動。瞄準鏡由車長操縱,內有測距刻度線、校準測距儀和炮膛軸線用的調整裝置及刻度照明裝置。
雷射測距儀的使用使T-64坦克的首發命中率提高到80%以上。雙向陀螺穩定裝置的使用使該坦克在行進間的射角可以不受車體俯仰及橫向擺動的影響。
該坦克的紅外探照燈裝在火炮左側,T-72坦克則裝在右側,紅外大燈的夜間最大作用距離為800米。
4、輔助武器
該坦克的輔助武器包括1挺安裝在火炮右側的ПКТ式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裝在車長指揮塔外的新型HCBT式12.7毫米高射機槍,炮塔左邊還裝有2個或3個12.7毫米高射機槍彈匣。
並列機槍由彈帶自動供彈,射速為650發/分鐘,有效射程為1000米,槍彈共2000發,分裝在8個彈匣內,每個彈匣裝250發彈。
T-64主戰坦克T-64主戰坦克
高射機槍可360°射擊,主要對付空中目標,也可以對付地面目標,用彈鏈自動供彈,由車長操作。該機槍為風冷式,有效射程1000米,初速860米/秒,共300發子彈,分裝在5個彈匣彈鏈上,每個彈鏈60發彈。
5、自動裝彈機
該坦克的自動裝彈機與T-72坦克的自動裝彈機結構不同,彈丸和藥筒一起放在培訓彈槽中,再一起裝進炮膛。射速為6~8發/分鐘。這種裝填機構較T-72的複雜,容易出現故障和損壞。後來改為分裝式彈藥,彈丸與裝藥分別放在上下兩層圓盤上,但彈丸仍垂直放置。

推進系統

1、發動機
該坦克使用的是2衝程臥式5缸對置活塞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該發動機輸出功率為551千瓦(750馬力)。
T-64主戰坦克T-64主戰坦克
從理論上講,2衝程發動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和輸出功率大等特點,然而它的油耗高、熱效率低、容易過熱、氣缸活塞容易變形、故障率高,因此,以後的T-72坦克重新採用了4衝程柴油機。
2、傳動裝置
該坦克的傳動裝置與T-72坦克相同,為機械式行星變速箱,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採用液壓式操縱系統。
T-64A坦克可以進行以任何一側履帶為中心的轉向,但不具備原位轉向能力。
3、行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液氣式懸掛和扭桿彈簧。車體每側有6個小直徑雙輪緣負重輪,有4個單輪緣托帶輪,僅托住履帶板的靠車體的半邊。誘導輪位置在前部,其直徑與T-72坦克相同,主動輪在後部,齒圈上有12個齒。在第一、二、五和六對負重輪位置處裝有筒式液壓減振器。
該坦克採用雙銷式銷耳掛膠的履帶,寬580毫米,履帶板之間用端部聯結器連線。

性能數據

T-64主戰坦克參考數據:
型號
T-64
T-64B
基本參數
乘員
3
3
戰鬥全重
38000千克
42000千克
單位功率
14.5千瓦/噸
13.1千瓦/噸
單位壓力
108千帕
81.4千帕
車長(炮向前)
9.100米
9.900米
車體長
7.400米
7.400米
車寬
帶裙板
3.640米
不帶裙板
3.380米
3.380米
車高(至炮塔頂)
2.300米
2.200米
車底距地高
0.377米
0.377米
履頻寬
580毫米
履帶著地長
4.100米
4.400米
公路最大速度/最大行程
70千米/小時 / 600千米
涉水深(無準備)
1.4米
潛渡深
5.5米
爬坡度
60%
側傾坡度
40%
攀垂直牆高
0.8米
越壕寬
2.72米
發動機
型號
5ТДФ
類型
2衝程臥式5缸對置活塞渦輪增壓柴油機
功率
551千瓦
傳動裝置前進檔/倒檔數
7/1
主要武器口徑/型號/類型
115毫米/2A20/滑膛
125毫米/2A26/滑膛
並列武器口徑/型號/類型/數量
7.62毫米/ПКТ/機槍/1挺
防空武器口徑/型號/類型/數量
12.7毫米/HCBT/機槍/1挺
煙幕彈發射器總數量
12具
8具
彈藥基數
炮彈
40發
7.62毫米機槍彈
2000發
12.7毫米機槍彈
300發
飛彈
炮塔驅動方式
電動/手動
炮塔迴轉範圍
360°
車長超越控制
火炮俯仰範圍
-5°~+18°
火炮穩定器
高低向
水平向
炮長晝間瞄準鏡型號
ТПД-2
炮長夜間瞄準鏡型號
ТПН-1-49-23
夜間瞄準鏡類型
紅外
三防裝置
光電報警或對抗設備
T-64系列主戰坦克參考數據比較:
坦克型號
T-64
T-64A
T-64AK
T-64AM
T-64B
T-64BV
T-64BM
裝備時間(年)
1966
1969
1975
1983
1976
1982
1983
戰鬥全重(噸)
36
38
38.5
40
39
42.4
40
車長(炮向前)(毫米)
8948
9225
9225
9524
9225
9225
9524
車體長(毫米)
6428
6540
6540
6840
6540
6540
6840
車寬(毫米)
3415
3415
3415
3581
3415
3581
3581
車高(至炮塔頂)(毫米)
2154
2170
2170
2210
2170
2190
2210
車底距地高(毫米)
456
450
500
500
500
500
500
平均單位壓力(千克/厘米2)
0.815
0.83
0.84
0.87
0.86
0.92
0.87
爬坡度(度)
30
30
30
30
30
30
30
涉水/潛水深(米)
1.4/5
1.4/5
1.8/5
1.8/5
1.8/5
1.8/5
1.8/5
發動機類型和型號
5TD柴油機
5TD柴油機
5TD柴油機
6TD柴油機
5TD柴油機
5TD柴油機
6TD柴油機
最大功率(千瓦)
514.5
514.5
514.5
735
514.5
514.5
735
單位功率(千瓦/噸)
14.29
13.52
13.38
18.38
13.16
12.13
18.38
最大公路速度(千米/小時)
65
60.5
60.5
65
60.5
60
60
燃油儲量(升)
1145
1093
1270
1270
1270
1270
1270
最大公路行程(千米)
550—650
500—600
600
600
600
500
600
裝甲防護
防彈裝甲,車體和炮塔為複合裝甲
增裝反應裝甲
標準裝甲防護
乘員(名)
3
3
3
3
3
3
3
火炮型號
D-68
D-81
D-81TM
2A46M-1
2A46M-1
2A46M-1
2A46M-1
炮彈基數(發)
40
37
37
37
35
35
35
並列機槍口徑(毫米)
7.62
7.62
7.62
7.62
7.62
7.62
7.62
機槍彈基數(發)
2000
2000
2000
2000
1250
1250
1250
高射機槍口徑(毫米)
12.7
12.7
12.7
12.7
12.7
高射機槍彈藥基數(發)
300
300
300
300
300
反坦克飛彈型號
9K112-1
9K112-1
9K112-1
火控系統
1A33
1A33
1A33
測距-瞄準鏡型號
TPD-43B
TPD-2-49光學瞄準鏡
1G4型瞄準鏡
武器穩定器型號
2E18
2E23
2E28M2
2E28M2
2E42
2E42
2E42
夜視儀型號
TPH-1-432
TPH-1-49-23
TPH-1-49-23 或 TPH-3-49

衍生型號

T-64

T-64坦克初期批量生產型安裝115毫米滑膛炮,彈藥基數40發,其中在自動裝彈機中放置30發。該型車的生產數量未見蘇(俄)軍方公布的數據,據估計大約生產了600~1700輛,已經全部退出現役。其中大多數坦克在後來的大修時改進升級到T-64A坦克的水平,改進後稱為T-64R坦克。T-64R坦克與T-64A坦克的主要區別是在車的正面上傾斜甲板上焊接上了厚度大約30毫米的附加裝甲板。
T-64主戰坦克T-64主戰坦克

T-64A

T-64A坦克1969年裝備蘇軍。與T-64坦克的主要區別是安裝了D-81型125毫米滑膛炮,為裝填新彈藥改進了自動裝彈機。從1972年起生產的坦克上,在車長指揮塔上安裝了12.7毫米遙控高射機槍。此外,車體前部可掛裝自掘掩體設備和KMT-6型掃雷器。
T-64主戰坦克T-64主戰坦克
從1974年11月起生產的坦克上,採用了新的D-81TM型滑膛炮和2E28M2武器穩定器。
從1975年10月起生產的坦克上,增強了炮塔的裝甲防護,採用了金剛砂填充物,安裝了克服水障礙的“淺灘”系統(使該車無需準備就能涉渡1.8米深的水障礙),配置了新的滅火系統,採用道路信號系統和保證發動機在高山地區正常工作的“山地”系統,配置了容量為180升的附加燃油箱。
從1979年起生產的坦克上,採用了902B“烏雲”煙幕彈發射系統。從1980年起生產的坦克上,安裝了整體式橡膠側裙板。
T-64A坦克的總生產量大約為4600輛。T-64A坦克是世界上最先採用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動裝彈機的常規炮塔式坦克。它的火炮、裝彈機和裝甲防護等方面都是新設計的,無疑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之一。

T-64AK

T-64AK指揮坦克1973年裝備部隊。該車增裝R-130型長距離短波無線電台,配有11米長伸縮式天線。此外,車上還裝有THA-3導航設備、P/30AB-1汽油電動充電裝置、PAB-2A炮兵羅盤。T-64AK指揮坦克沒有安裝高射機槍。炮彈基數為28發,並列機槍彈1000發。大約生產了780輛。

T-64B

T-64B坦克1976年裝備部隊。車上安裝了2A46-2型125毫米滑膛炮、1A33式綜合火控系統和9K112“眼鏡蛇”反坦克飛彈系統,使火炮既可發射常規炮彈,又可發射飛彈。該坦克是蘇聯最先採用兩用炮彈的坦克,總計大約生產了4200輛。從1979年起,該坦克採用2A46M-1火炮、1A33-1式火控系統、9K112-1反坦克飛彈系統、2E42型武器穩定器。

T-64B1

T-64B1坦克是T-64B坦克的簡化型,與T-64B坦克的主要區別是沒有配備9K112“眼鏡蛇”反坦克飛彈系統。大約生產了1200輛。

T-64BK

T-64BK指揮坦克1976年裝備部隊。該車增裝R-130型長距離短波無線電台,配有11米長伸縮式天線。此外,車上還裝有THA-4導航設備、P/30AB-1汽油電動充電裝置、PAB-2A炮兵羅盤。T-64BK指揮坦克大約生產了57輛。

T-64AM

T-64AM坦克及T-64BM坦克和T-64B1M坦克,這3種坦克分別是T-64A坦克、T-64B坦克和T-64B1坦克的改進型,1983年裝備部隊。主要改進之處是安裝功率為735千瓦的6TD柴油發動機,帶有陶瓷填充物的鑄造炮塔。改進工作在車輛大修時進行。
T-64BM坦克是前蘇聯首次採用雙側變速箱的主戰坦克,也是世界上最先採用雙側變速箱的主戰坦克。T-64BM坦克還是前蘇聯首次在坦克上使用複合裝甲的主戰坦克。車體首上裝甲厚約200毫米,由幾層不同硬度的鋼裝甲和幾層陶瓷夾層構成。

T-64BV

T-64BV坦克是在車體和炮塔的主要部位安裝“接觸”反應裝甲的T-64B坦克,車上共安裝265塊反應裝甲,1985年開始裝備蘇軍。“接觸”爆炸反應裝甲塊的外殼重量為5.7千克,內裝2塊爆炸板,每塊板用2毫米厚的鋼板和塑性炸藥製成。這兩塊板呈非平行狀態布置,能有效地破壞破甲彈爆炸形成的射流,提高抗破甲彈的效果。對此前已裝備部隊的T-64B坦
克則在大修和改進增裝反應裝甲,這種坦克被稱為T-64BV1坦克。

T-64AKM

T-64AKM指揮坦克為T-64AK指揮坦克的改進型,1984年裝備部隊。主要改進是換裝新的6TD柴油發動機。

T-64BM2

T-64BM2坦克是T-64BM坦克的改進型,改進的目的是提高作戰性能。改進工作是在烏克蘭脫離蘇聯後進行的。該車正面安裝了反應裝甲,兩側裙板上也掛裝了反應裝甲,從而提高了坦克的防護能力。完善了火控系統-安裝了1A43U和TO1-KO1E(夜視)瞄準裝置。除此之外,9K112-1飛彈系統換成了9K119“映射”飛彈系統。

T-64U

T-64U坦克是T-64BM坦克的改進升級。改進的目的是將該車的作戰能力提高到T-80UD坦克和T-84坦克的水平。改進工作是在烏克蘭脫離蘇聯後進行的。該車正面安裝了反應裝甲,車體兩側裙板上也掛裝了反應裝甲,從而提高了車體和炮塔的防護能力。安裝了與T-80UD坦克和T-84坦克相同的1A45整體式火控系統。除此之外,安裝了DVE-BC橫風感測器代替1B11橫風感測器。
T-64主戰坦克T-64主戰坦克

服役動態

獨立國協

摩爾多瓦:少量T-64BV被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裝備。 俄羅斯:約有100輛處於現役,並有4000輛處於封存狀態。烏克蘭:1995年現役2345輛,2000年為2277輛,而2005年則為2215輛。 當前現役的大部分都已經經過現代化升級。烏茲別克斯坦:2005年有100輛現役。
俄軍計畫在2025-30年服役新型主戰坦克,俄羅斯隱身主戰坦克將取代T-72主戰坦克、T-80主戰坦克和T-64主戰坦克。

中國引進

1974年至1984年,中國為了掌握第三代主戰坦克技術,曾引進蘇式T-64坦克,並立項為“64式坦克”復裝、試驗和對其設計思想、技術特點的分析,還編譯出版了《64式坦克技術說明與使用指南》上中下三冊。這些都為中國坦克科技人員順利完成三代主戰坦克的研製任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中國坦克裝甲車輛研製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儲備。

總體評價

T-64主戰坦克在使用過程中不斷進行現代化改進,並在其底盤基礎上研製了多種變型車,做到了物盡其用,並節省了研製經費和研製周期,為提高蘇聯陸軍的戰鬥力作出了積極貢獻。T-64 坦克是第一種投入戰爭中使用的第三代坦克,它於1979年12月在蘇軍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首次亮相。
實戰中的T-64主戰坦克實戰中的T-64主戰坦克
T-64主戰坦克在世界坦克製造史上創造多個第一,如第一個在坦克車體的正面和炮塔的正面採用多層複合裝甲,第一個在坦克上安裝自動裝彈機。採用多層複合裝甲能大大降低聚能裝藥戰鬥部彈藥和反坦克飛彈對坦克的毀傷機率。採用自動裝彈機可以提高坦克炮的射速,減小炮塔的尺寸和坦克的投影面積。T-64主戰坦克至炮塔頂車高僅2.154米,而同時期的美國M60A1主戰坦克的車高為2.75米。除此之外,坦克配備自動裝彈機還為坦克增加附加裝甲提供了可能。值得注意,這種自動裝彈系統第一次在西方坦克上出現是30年以後的事情。
T-64主戰坦克也存在缺陷:比如主炮最大俯角只有-6°,讓T-64即使居高臨下也難以對山下、懸崖底下的敵人進行打擊,給防守戰帶來麻煩。再如各個乘員艙太小,讓一些身高較高的乘員身體需要占用部分儲存艙空間才能伸展開來,這狹小的空間同時讓長距離行進時容易感到疲累。另外T-64的機械結構相當複雜,因而直接導致很多故障問題的出現,比如行進間拋錨等。專為T-64研發的新式懸掛更是故障連連,往往只能返廠維修。同時由於設計指標高,因此T-64生產成本也非常高。按1981年盧布對美元兌換率來算,一輛T-64坦克生產成本達112.1萬美元。(《國外坦克》、“戰略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