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azoid超聲造影定量分析早期診斷膽道閉鎖的實驗研究

Sonazoid超聲造影定量分析早期診斷膽道閉鎖的實驗研究

《Sonazoid超聲造影定量分析早期診斷膽道閉鎖的實驗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周路遙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onazoid超聲造影定量分析早期診斷膽道閉鎖的實驗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周路遙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膽道閉鎖(Biliary Atresia,BA)是新生兒期一種以不同程度的肝內外膽道閉塞為特徵的致死性疾病,早期外科干預能顯著改善預後。目前臨床上缺乏可靠的早期診斷工具。我們前期工作發現:BA的肝動脈較非BA的肝動脈增粗,BA肝臟的庫否細胞含量較非BA增多;Sonazoid微泡能被肝臟庫否細胞特異性吞噬;肝纖維化時庫否細胞吞噬功能減退,表現為超聲造影增強減低,利用定量方法可以精確量化。本研究擬在此基礎上構建膽道閉小鼠模型,運用Sonazoid超聲造影定量方法評價膽道閉鎖病程中肝臟血管相和kupffer相的增強強度變化,以現代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為金標準分析超聲增強強度與肝臟血流灌注變化﹑kupffer細胞數量變化及其肝臟纖維化的內在聯繫,探討肝kupffer細胞增多引起膽道閉鎖的可能機制,建立Sonazoid超聲造影定量分析早期診斷膽道閉鎖的方法和標準,為BA的早期診斷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膽道閉鎖是新生兒期一種以不同程度的肝內外膽道閉塞為特徵的致死性疾病。早期診治能在減少醫療花費的同時顯著改善預後。目前臨床上缺乏可靠的早期診斷工具。本項目通過Sonazoid超聲造影定量分析比較大鼠結紮膽道致膽道閉鎖模型與對照組之間血管相和Kupffer相肝臟增強強度隨時間變化情況,探討超聲造影定量分析早期評價結大鼠結紮膽道後其肝動脈增生、肝內Kupffer細胞增多的能力, 並採用盲法讀片的方式檢驗造影定量分析正確識別膽道閉鎖的診斷效能。結果顯示,採用Image J軟體定量測量Sonazoid超聲造影圖像血管相肝包膜下血流像素比和Kupffer相增強強度灰度值,在大鼠結紮膽道後第3天,即可以在血管相和kupffer細胞相分別檢測到其增強強度較未結紮膽道大鼠明顯增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利用定量分析數據製作ROC曲線分析,得到術後3天血管相天肝包膜下血管像素比較術前差值>0.078 dB及造影劑注入後3min時增強強度較術前增加>6.0dB時為診斷最佳值,以此標準診斷膽道閉鎖的敏感度為80%(16/20),特異度為100%(4/4),陽性預測值為(16/16)100%,陰性預測值為(4/8)50%,準確率為(20/24)83.3%。kupffer細胞的增多與病理染色計數的符合率達90%(18/20)。因此,本項目的結論認為,Sonazoid超聲造影定量分析可以早期反映膽道結紮前後大鼠肝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和Kupffer細胞數量的變化。這一發現,有可能為膽道閉鎖早期無創診斷提供新的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