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病因和機理】,【臨床表現】,【鑑別診斷】,
【概述】
Sluder綜合徵,又稱面下部頭痛,為一種原因未明的非典型性面痛。
【病因和機理】
未明,可能與感染、血管運動障礙、心理因素等有關。
【臨床表現】
特徵為一側面部疼痛,範圍不超過耳廓的高度。
女性比男性多一倍,多見於30~40歲,個別與閉經有關。疼痛起自鼻根,擴及眼窩,出現眼球和上部牙齒不間斷的疼痛。向後可擴及耳部及枕頸部,可放射至肩胛部,偶至上臂和手,最痛的部位是鼻根和乳突。常有鼻涕、鼻塞、耳鳴和眩暈,患側上齒過敏,有時伴下齒一般為持續痛伴不定周期性電擊樣痛。
【鑑別診斷】
(一)三叉神經痛(trigeminal neuralgia) 即典型性面痛。疼痛局限在三叉神經分布區為驟發的閃電樣,短暫而劇烈的疼痛,每次發作由數秒至1~2分鐘驟然停止,因觸動上下唇、鼻翼、口角、頰、舌等“觸發點”而誘發,也可因下頜動作(如嘴嚼、說話)、刷牙、洗臉、剃鬚等動作引起。阻斷三叉神經疼痛消失。
(二)其它非典型面痛
1.翼管神經痛(vidian neuralgia) 由Vail氏於1932年最先報導。認為與蝶竇感染引起翼管神經刺激或炎症有關,故認為蝶齶神經節神經痛實際就是翼管神經痛。成人特別是女性多見,為鼻、面、眼、耳、頭、頸以及肩部的發作性劇痛,為不典型的一側性發作,多在晚上發作,不因外部刺激而發作,可伴副鼻竇炎症,淺感覺無障礙。
2.頸動脈痛(carotidynia) 為起始於頸總動脈,頸外動脈以及頜動脈的疼痛。以一側頸總動脈壓痛、腫脹、特異的搏動為特徵,呈周期性發作,多數為一側性。不伴視力障礙,無全身症狀,當伴有全身症狀時,可能合併顱骨動脈炎。90%可自然痊癒。
3.植物神經性面頭痛(autonimic faciocephalagia) 又稱血管擴張性頭痛綜合徵。疼痛起始於眼部,擴張頰部,沿鼻部及齒部而抵耳部。因嘔吐而不能入眠,疼痛持續數小時至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