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t1對銀屑病Treg和Th17信息傳導和轉錄的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顏克香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irt1對銀屑病Treg和Th17信息傳導和轉錄的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顏克香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前期研究表明Treg/Th17及相關細胞因子在斑塊狀和點滴狀銀屑病間存在差異,Treg對Th17抑制減弱在銀屑病發生和維持中起關鍵作用。已有研究表明NF-κB調控促炎(IL-1β和IL-6)和抗炎細胞因子(p53)的產生,Stat3可抑制NF-κB誘導基因的表達,組蛋白去乙醯化酶Sirt1與Foxp3共定位於胞核,可降低Treg細胞的功能,但對Treg產生IL-17及是否通過Sirt1-Stat3-NF-κB-p53通路調控Th17的分化及效應功能尚待闡明。本研究首先檢測斑塊狀和點滴狀銀屑病中Sirt1在Treg和Th17上的表達及對Treg抑制Th17的影響;然後分析Sirt1抑制劑對 Treg/Th17產生IL-17及對Th17與角質形成細胞相互作用的影響,並分析NF-κB、Stat3和p53磷酸化和乙醯化水平的改變。以探討Sirt1在銀屑病中的免疫調節機制,為銀屑病治療引入新的靶點。
結題摘要
銀屑病是一種由Th1和Th17介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調節性T細胞數量的減少或功能的缺陷導致效應性T細胞的過度增殖可能與銀屑病的發生相關。但我們的研究發現銀屑病皮損和外周血Foxp3+Treg細胞是增加的,因此提出是否銀屑病皮損中Foxp3+Treg細胞在炎症狀態下轉變成了分泌IL-17的細胞的假說,並想進一步探討Sirt1在這一轉變過程的作用機制。但與構想不一致的是通過免疫螢光雙染技術發現銀屑病皮損中Foxp3+細胞幾乎不表達IL-17,這與體外研究的結果不一致。銀屑病斑塊狀皮損中IL-17主要由肥大細胞產生,點滴狀皮損中IL-17部分由CD4+T細胞產生,這與前期研究點滴狀銀屑病患者外周血產生IL-17的CD4+T細胞比例增加是一致的。非常有趣的是我們發現皮損和外周血中產生IL-17的細胞主要都是FcεRI+的細胞,這提示IgE-FcεRI通路可能參與IL-17的產生。因此,我們研究了IgE和FcεRI在銀屑病皮損中的表達,結果發現銀屑病皮損中IgE+和FcεRI+細胞顯著高於正常對照,且主要表達在CD32+抗原呈遞細胞和Tryptase+肥大細胞上,ustekinumab成功治療可顯著降低皮損中IgE和FcεRI的表達。39%銀屑病患者外周血總IgE增加,傳統治療和生物製劑成功治療均可顯著降低血清總IgE的水平。IgE-FcεRI通路主要參與特應性皮炎的發生,為什麼會在銀屑病發病中起作用,兩者在機制上有何異同。因此,我們進一步比較的IgE和FcεRI在銀屑病和特應性皮炎中的差異。結果發現銀屑病患者皮損中IgE和FcεRI雖然較正常人高,但顯著低於特應性皮炎患者。血清總IgE水平及特異性IgE的陽性檢測率在銀屑病患者也顯著低於特應性皮炎患者。體外實驗發現粉塵蟎抗原可呈濃度依賴性誘導銀屑病患者PBMC中CD32+細胞產生IL-17,銀屑病患者產生IL-17的CD32+細胞的比例顯著高於正常對照和特應性皮炎患者,提示粉塵蟎抗原可能通過CD32分子介導IL-17信號通路參與銀屑病發生。該項研究發現在國內外還未見相關報導,且臨床上銀屑病患者接觸粉塵蟎抗原後可誘發或加重病情,因此,我們將進一步申請面上基金深入探討粉塵蟎抗原通過CD32分子介導IL-17信號通路在銀屑病發病中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