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瑪·拉格洛夫(Selma Lagerlof)

塞爾瑪·拉格洛夫

Selma Lagerlof一般指本詞條

塞爾瑪·拉格洛夫(Selma Lagerlöf,1858年11月20日—1940年3月16日),又名塞爾瑪·拉格洛芙,瑞典女作家。

1858年11月20日,出生在瑞典莫爾巴卡莊園一個世襲貴族地主家庭。1885年,畢業於斯德哥爾摩羅威爾女子師範學院。1891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古斯泰·貝林的故事》。1899年,出版小說《假基督的奇蹟》。1902年,出版小說《耶路撒冷》。1907年,出版長篇小說《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90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40年3月16日,因腦溢血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爾瑪·拉格洛夫
  • 外文名:Selma Lagerlöf
  • 別名:塞爾瑪·拉格洛芙
  • 國籍:瑞典
  • 出生地:瑞典
  • 出生日期:1858年11月20日
  • 逝世日期:1940年3月16日
  • 職業:作家
  • 主要成就: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
  • 代表作品:《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創作特點,主題思想,藝術手法,獲獎記錄,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經歷

1858年11月20日,出生在瑞典西部的豐姆蘭省的莫爾巴卡莊園一個世襲貴族地主家庭。1885年,畢業於斯德哥爾摩羅威爾女子師範學院;同年,受聘到倫茨克羅納斯女子中學,開始十年教學生涯,工作期間,開始創作。
1891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古斯泰·貝林的故事》,並憑藉該小說一舉成名,該小說以一位青年牧師的命運為題材,對已經逝去的貴族地主的莊園生活作了輓歌式的描寫。1894年,出版短篇小說集《無形的鎖環》。1897年,到義大利巴勒斯坦旅行。
1899年,出版宗教小說《假基督的奇蹟》、神話故事集《古代斯堪的納維亞神話集》。1902年,出版史詩小說《耶路撒冷》,該小說以移居於巴勒斯坦的瑞典農民生活為題材,表現了作者對貧苦人民的同情;同年,受瑞典國家教師聯盟委託為孩子們編書籍。1904年,獲得瑞典文學院頒發的金質獎章;同年,開始跋山涉水到瑞典的各個地區考察,打算寫一本適合孩子們在校園閱讀的書籍(即《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1907年,出版長篇童話小說《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通過一個名叫尼爾斯的頑皮孩子變成小精靈之後騎在大鵝背上遊歷全國過程的描寫,描繪出了瑞典人民從古到今的生活情景和自然風光,並憑藉該小說成為歐洲受歡迎的兒童作家;同年,當選為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榮譽博士。
190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亦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作家。1911年,出版長篇小說《李來克洛耶的家庭》。
1914年,被推選為瑞典文學院院士,成為瑞典文學院第一位女院士;同年,完成小說《葡萄牙國王》,反映了農村的凋殘情景和精神道德的衰敗現象。1915年起,回到莫爾巴卡莊園專事創作。1918年,出版小說《被逐》,描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飢餓和災害,向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提出了控訴。
1921年,出版長篇小說《御者》,把慈善組織的活動描繪成醫治社會弊病的良藥。1928年,出版小說《勒溫斯瑟爾特三部曲》,反映了與封建宗法制度絕然不同的資本主義社會庸俗的功利主義。1938年,出版小說《聖誕節的故事》。1940年3月16日,因腦溢血逝世於莫爾巴卡莊園。

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出版時間作品體裁
《古斯泰·貝林的故事》
1891
小說
《假基督的奇蹟》
1899
《耶路撒冷》
1902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1907
《葡萄牙國王》
1914
《御者》
1921
《勒溫斯瑟爾特三部曲》
1928
《聖誕節的故事》
1938
《無形的鎖環》
1894
短篇小說集
《古代斯堪的納維亞神話集》
1899
神話故事集
(參考資料:)

創作特點

主題思想

童心投射
塞爾瑪·拉格洛夫的童話寫作的特點是以“童心”寫童話。她書寫童話的著眼點在兒童本身。如《尼爾斯騎鵝歷險記》中雖然有一些類似神話和動物擬人故事的篇章,比如遠足青年講述的耶姆特蘭的巨人和雷神的故事,以及位於司康耐平原東南的格里敏古堡裡面黑鼠和灰鼠大戰的故事,但是整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成長中的兒童尼爾斯,拉格洛夫自己也把這部書視為教育孩子們的書來創作,因此,她書寫的是純粹的童話,也正因為是以“童心”寫童話,拉格洛夫的筆下“稚”氣盎然。
思考現實
塞爾瑪·拉格洛夫往往思考工業文明與自然的關係。如《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中尼爾斯在旅行中無意撞見住在礦坑裡的公熊一家,然而令尼爾斯吃驚的是公熊逼迫自己去燒鋼鐵廠。因為鋼鐵廠的存在正在威脅公熊的家園,森林面積的流失,挖坑採礦,巨大的噪音令動物們難以忍受,因此公熊看到尼爾斯使用的火柴便萌發了燒鋼鐵廠的念頭。很顯然,鋼鐵廠是人類社會工業文明的象徵,它的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作者也高度讚揚了人類的進取精神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另一方面,森林和公熊則是自然界的代表,作者通過公熊一家的復仇行為表達了自己的憂慮,引導人們思考人類的智慧與勤勞是否已經成為了對自然的威脅。儘管拉格洛夫沒有更加詳細的探討工業文明和大自然的矛盾,但是通過她對社會現狀的描述表達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
塞爾瑪·拉格洛夫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呈現出現實主義思想,如《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書寫了現實生活,作者運用在遊歷和考察中的見聞與民間故事和傳說,對現實投入了更多的關注,書寫了現實生活中人們多層面的生活,並將倫理的力量和虔誠的宗教感情融入其中。同時,塞爾瑪·拉格洛夫的作品還生動反映了瑞典的社會風俗、人情、工業發展等社會現實以及自然界的生存法則。

藝術手法

描繪自然
塞爾瑪·拉格洛夫筆觸所及,世事萬物包括一草一木、山水景物都有了自己的、肉眼無法看到而又十分真實的、生趣盎然的生活,因為她並不滿足於僅僅描寫景物的外在美。她往往用熱愛人生的眼光探索著生命的內涵, 用敏銳的聽力於無聲處聽到了大自然的心聲。故事在她的想像力的加工下,往往使讀者對故事乃至與之相關的地理知識記憶猶新,也就對瑞典的地理風貌、旖旎風光留下了深刻印象。
敘述結構
塞爾瑪·拉格洛夫的小說大多採用網狀的結構模式,即一個主線情節下穿插著眾多紛繁的輔線故事,這些輔線故事大多由帶有神話色彩的民間傳說構成,它們如同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共同向讀者呈現出拉格洛夫所營造的文學世界。這種主輔線索構成的網狀結構不僅體現了作家的敘述技巧,更是打破了以單一的線索來組織小說情節發展的敘述模式,豐富了作品的敘述層次。
敘述風格
塞爾瑪·拉格洛夫的作品中有浪漫主義童話所特有的敘述風格。不僅如此,她的作品具有唯美的浪漫主義特徵,作者對環境場景的描寫無處不在,夢幻充滿詩意,凡是她筆下的萬物,包括花草樹木、山水景物、鳥獸家禽等,都有屬於自己十分真實又生動有趣的生活,她往往用熱愛人生的目光探索著生命的內涵。

獲獎記錄

文學類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09諾貝爾文學獎獲獎
(參考資料:

人物評價

在塞爾瑪·拉格洛夫的作品中,仿佛看到瑞典這位偉大的母親的最純真、最優秀的特徵。(瑞典文學院評)
在拉格洛夫溫柔的手中,學校里的一切科目——地理、歷史、植物學、動物學——都像魔術般地變成了薩迦故事。(文學評論家克拉拉·詹森評)

後世紀念

從1991年開始,塞爾瑪·拉格洛夫的肖像出現在瑞典貨幣20克朗鈔票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