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serif

Sans-serif

Sans-serif是專指西文中沒有襯線的字型,與漢字字型中的黑體相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ans-serif
  • 外文名:sans-serif
  • 特點西文中沒有襯線的字型
  • 實質:漢字字型中的黑體相對應
簡介,起源,

簡介

與襯線字型相反。該類字型通常是機械的和統一線條的,它們往往擁有相同的曲率,筆直的線條,銳利的轉角。
在字型排印學裡,襯線指的是字母結構筆畫之外的裝飾性筆畫。有襯線的字型叫襯線體(serif);沒有襯線的字型,則叫做無襯線體(sans-serif)。
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Grotesque:
Grotesque--早期的無襯線字型設計,如Grotesque或 Royal Gothic體
Neo-groteque(Transitional or Realist):
新grotesque或稱為過渡體--目前所謂的標準無襯線字型,如Helvetica(瑞士體), Arial和Univers體等
Humanist:
古典體或稱為人文主義體--(Johnston、Frutiger、Gill Sans、Lucida、Myriad、Optima、Segoe UI、Tahoma、Trebuchet MS、Verdana)。這些字型是無襯線字型中最具書法特色的,有更強烈的筆畫粗細變化和可讀性。
Geometric:
幾何體--(Avant Garde、Century Gothic、Futura、Gotham)。顧名思義,幾何無襯線體是基於幾何形狀的,透過鮮明的直線和圓弧的對比來表達幾何圖形美感的一種無襯線字型。
襯線字型的分類有
舊式風格(Old style)代表性的有:Adobe Jenson、Janson、Garamond、Bembo、Goudy Old Style 和 Palatino 過渡風格(Transitional)代表性的有:Times Roman、Baskerville 現代(Modern)代表性的有:Didot、Bodoni 粗襯線(Slab Serif)代表性的有:Rockwell

起源

2007年攝於里昂古羅馬半圓形劇場遺址(約公元前43年),從保留的石碑我們可以看出,1)所有的字母都是大寫的,2)襯線是如何被“雕刻”出來的。
歷史學家們認為襯線體來自於古羅馬的石刻碑文。對於這些裝飾性的筆畫為何會產生,起的何種作用,一直存在著爭議。大多數人所接受解釋來自 Edward Catich 神父,他在1968寫了《The Origin of the Serif》一書,認為羅馬字母最初被雕刻到石碑上之前,要先用方頭筆刷寫好樣子,雕刻的工匠之後照著寫好的樣子雕鑿而成。由於直接用方頭筆刷書寫會導致筆畫的起始和結尾出現毛糙,所以在筆畫開始、結束和轉角的時候增加了收尾的筆畫,也就自然形成了襯線。雕刻匠人照寫好的字雕刻,就形成了所謂的“serif” 。
Sans-serif
放大看這個字母“T”,我們可以看到,襯線最終是如何在工匠的雕刻刀下誕生的(注意看左圖我標註的切刻方向)
單詞“serif”的詞源不可考,大致和拉丁文字形成字型風格同時產生。1813年,William Hollins 在英國的國家標準中,統一了英語大寫字母表和羅馬字母表 I。他定義了術語“surripses”,通常發音為“surriphs”,意思是“在除了字母 O 和 Q 之外,在字母筆畫的頭和尾出現的突出部分,有時在筆畫的起始,有時在結尾,有時同時出現”。 這個標準同時也指出,單詞“surripses”可能源自希臘單詞 συν(在一起)和 ριψισ (突出的部分)的組合。1827年,一個希臘學者 Julian Hibbert 印製了他自己的實驗性質的安塞兒大寫希臘字型。他認為碑文字母的襯線,與其說是一種裝飾,更像是隨著自然老化而形成的磨損。他還認為,“serif”的詞源應該是“syrifs”或者“cerefs”。
牛津英語詞典中,“serif”的相關引文最早出現在1830年;“sans serif”的條目則現於1841年,寫為一個單詞:“sanserif”。牛津英語詞典認為,單詞”serif”在構詞法上是對”sanserif”的一個反構。韋式第三版新國際詞典則認為,“serif”源自荷蘭語的“noun schreef”,意思是線條、落筆的劃線。在荷蘭語中,“Schreef”和來自動詞“schrappen”(刪除,划去),意思等同於“serif”。無襯線體(sans-serif)中的 sans 是法語單詞,意思是“沒有”。在德國,無襯線體被叫做“Grotesk”(荒唐的)。對應的英語單詞“grotesque”,最早出現於1875年的牛津英語詞典,是碑文字型的同義詞。也指“不尋常”的意思。在藝術領域,“grotesque”指“精巧的裝飾”。其他同意詞包括“Doric”(多立克式的,古希臘的一種柱式)和 “Gothic”(哥特的)。日本人在命名無襯線體的時候,就稱為 Gothic 字型。
Sans-serif
普遍認為,在傳統的正文印刷中,襯線體能帶來更佳的可讀性(相比無襯線體),尤其是在大段落的文章中,襯線增加了閱讀時對字母的視覺參照。而無襯線體往往被用在標題、較短的文欄位落或者一些通俗讀物中。相比嚴肅正經的襯線體,無襯線體給人一種休閒輕鬆的感覺。隨著現代生活和流行趨勢的變化,如今的人們越來越喜歡用無襯線體,因為他們看上去“更乾淨”。有調查顯示,歐洲人對於無襯線體的接受度略高於北美,在書籍、報紙和雜誌中大段落文字的排版,襯線體始終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
儘管襯線體來自於碑刻字型,但是在手寫字母的時候,人們卻並不習慣於加上那些襯線。唯一的例外是大寫的 I,加上了襯線以和小寫的 L 區分,數字1和7在手寫的時候之間也常用襯線加以強調和區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