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16彈道飛彈(蘇聯代號:PC-16,英文代號:RS-16,北約代號:SS-17)是蘇聯的洲際彈道飛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RS-16彈道飛彈
- 所屬國家:蘇聯
- 套用領域:軍事
SS-17洲際飛彈一般指本詞條
RS-16彈道飛彈(蘇聯代號:PC-16,英文代號:RS-16,北約代號:SS-17)是蘇聯的洲際彈道飛彈
RS-16彈道飛彈(蘇聯代號:PC-16,英文代號:RS-16,北約代號:SS-17)是蘇聯的洲際彈道飛彈 技術特點 PC-16彈道飛彈比SS-11飛彈稍大些,使用液態燃料推進與先進實用的泠射技術,在瓦斯推進器將飛彈完全推出掩體後,它的第一節火箭才會點燃。掩體因而不會受到損傷並可再次利用。飛彈將在發射罐中然後再裝入掩體中...
典型型號有二美國的“民兵3”,蘇聯的SS-17、SS-18、SS-19和SS-20等。主要特點是可攜帶集束式或分導式多彈頭,在增大射程的同時,提高了命中精度和有效載荷能力、突防能力和攻擊多目標能力。80年代以來,戰略彈道飛彈發展到第四代。這-時期,美、蘇都發展了陸基公路機動小型單彈頭洲際彈道飛彈、鐵路機動大型多...
世界上最早的陸基(即地面發射)洲際飛彈是蘇聯1957年8月首次全程發射試驗的SS—6型彈道飛彈,它的射程為8000公里,核彈頭當量500萬噸梯恩梯。世界上第一枚潛地飛彈是美國的 “天獅星”1型巡航飛彈,它1951年從潛艇上發射成功,最大射程960公里,戰鬥部為4—5萬噸級核彈頭或常規彈頭。世界上最早的潛地彈道飛彈是...
美國於1970年裝備“民兵-3”洲際飛彈(有3個彈頭),以後又為“海神”、“三叉戟-1”(有8個彈頭)、“三叉戟-2”(有8個彈頭)和MX(有10個彈頭)裝備分導式多彈頭。前蘇聯於1975年開始陸續在SS-17、SS-18、SS-19、SS-20、SS-N-17、SS-N-18和SS-N-20等彈道飛彈上裝備了分導式多彈頭。 隨著...
SS-19洲際飛彈,前蘇聯命名為RS-18,它是前蘇聯研製的第四代洲際飛彈,是20世紀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期發展起來的,它與SS-17洲際飛彈彈道飛彈平行發展,用來取代SS-11飛彈。該型飛彈共有360枚進入部署,是前蘇聯現役飛彈中數量最多的。該型飛彈部署在俄羅斯西部的四個陣地中:庫札斯克、德艾茲漢尼亞、彼弗邁斯...
第四代地地戰略核飛彈是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期發展的,主要型號有美國的“潘興”Ⅱ和MX飛彈,蘇聯的SS-17Ⅰ、Ⅱ、Ⅲ,SS-18Ⅰ、Ⅱ、Ⅲ、Ⅳ,SS-19Ⅰ、Ⅱ、Ⅲ和SS-20。這一代飛彈的主要特點是提高飛彈的生存能力和摧毀目標的能力,而且它投擲重量大,可攜性能先進的分導式彈頭,命中精度有所提高。在技術性能...
西方對於俄羅斯(或蘇聯)的飛彈編號方式相對簡單 一般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由兩個字母組成 第一個字母表示發射環境:S表示陸地或海面發射 A表示空中發射 第二個字母表示打擊目標 S表示地面或海面目標 A表示空中目標 第二部分是數字,表示飛彈具體型號 如:“瘦子”SS-10地對地洲際彈道飛彈 “環礁”AA-2紅外製導空...
SS-20中遠程固體彈道飛彈於1977年開始裝備部隊,是蘇聯研製的兩級固體飛彈,是SS-16洲際彈道飛彈的派生型,由SS-16固體飛彈的第一、二級組成,用來替換服現役的運載能力較小的SS-4, SS-5飛彈。SS-20固體彈道飛彈全長16米,彈徑1.75米,起飛重量約20~33噸,最大射程約為5000公里。SS-20飛彈的發射車輛是一種...
美國洲際飛彈部隊隸屬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編配“民兵”Ⅲ洲際彈道飛彈450枚,編為9箇中隊,配置於3個空軍基地。俄羅斯戰略火箭兵編6個集團軍(其中4個火箭集團軍、1個反飛彈防禦系統集團軍、1個太空監視集團軍),編配SS-18、SS-19、S-25、SS-27、RS-24洲際飛彈356枚。中國人民解放軍地地戰略飛彈部隊編為基地...
RS-18彈道飛彈(俄文:УР-100Н,英文:UR-100N;北約代號:SS-19;中文:三菱匕首)是前蘇聯研製的第四代洲際飛彈,是20世紀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期發展起來的,它與SS-17洲際飛彈平行發展,用來取代SS-11飛彈。該型飛彈共有360枚進入部署,是前蘇聯現役飛彈中數量最多的。該型飛彈部署在俄羅斯西部的四個陣地...
蘇聯從5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潛地彈道飛彈,並於1955年9月首次在常規動力潛艇上由水面發射成功。此後,裝備潛艇的有SS-N-4、SS-N-5、SS-N-6、SS-N-8、SS-N-18、SS-N-23六種液體燃料的和SS-N-17 、SS-N-20 兩種固體燃料的潛地彈道飛彈。SS-N-23飛彈,射程8500千米,投擲重量為1.52噸,可攜帶6~8個...
可以看出,其可以代替遠程或洲際飛彈對周邊國家和地區形成較大規模的高度威懾,填補了短程和洲際飛彈的空白。核常通用 中程飛彈由於射程適中,現代制導技術已經滿足其較為精確的打擊要求,因此不僅可以用於傳統的中小當量的核打擊,還滿足較大威力的常規打擊需要。例如,SS-20中程飛彈裝備的是分導式多彈頭,當量為3x15...
在我國曾採用的國際通用做法中,射程在1000km以內的稱為短程飛彈;1000-3000km為中程飛彈;3000-8000km為遠程飛彈;超過8000km為洲際飛彈。隨著飛彈武器譜系的完善及對射程劃分標準認識的加深,我國結合實際對不同射程飛彈分類進行了多次修訂。2011年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將射程在1000km以內的飛彈界定為近程飛彈、...
東風-1(R-2)近程地對地彈道飛彈 B611型戰術近程地對地飛彈 俄羅斯系列 俄羅斯“飛毛腿B”地對地戰術飛彈 “飛毛腿B”(北約的叫法,美國的SS-1C,俄羅斯稱R-17和R-300)是俄羅斯的地對地戰術飛彈,是“飛毛腿A”的改進型,自1962年起在蘇軍服役,已成為世界上廣泛裝備的一種飛彈。飛彈採用簡易慣性制導系統,可...
R-36M彈道飛彈(俄文:Р-36M,英文:R-36M,SALT:RS-20,美國國防部及北約代號:SS-18 Satan "撒旦")是俄羅斯在蘇聯時期研製的多彈頭洲際彈道飛彈,是世界上體積最大、威力最大的現役飛彈。 [3] 該飛彈在編號上延續了R-36彈道飛彈,但由於R-36無法滿足軍方需求,因而進行了重新設計,大幅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具備了...
Ss-11“賽哥”飛彈,前蘇第三代戰略飛彈,戰略火箭軍兩級液體燃料洲際彈道飛彈。50年代後期初始設計,1966年起裝備部隊。Ss-11“賽哥”飛彈有Ⅰ、Ⅱ、Ⅲ三種型別:Ⅰ型單彈頭,為基本型,裝備量最大,總數約970枚;Ⅱ型單彈頭,加強突防裝置;Ⅲ型採用集束式多彈頭,1973年裝備部隊。1975年起部分為ss-17和ss...
1961年2月21日,P—16(SS—7)洲際戰略飛彈第一次發射成功,它的射程為11000公里,用的是兩級可儲液體燃料火箭。更主要的是,它裝載的戰鬥部是熱核裝料,爆炸當量在500萬噸以上,超級大國的軍備競賽由此進入了新的階段。功成身逝 揚格利最後的工作終結於戰略飛彈SS—17和SS—18,在研究工作之初他為堅持自己的...
蘇聯的首批分導式多彈頭部署在SS-17上。該飛彈使用了4個分導式子彈頭,於1972年下半年完成首飛。蘇聯潛射飛彈首批裝備分導式多彈頭的是SS-N-18,使用了3~7個分導式子彈頭,於1975年成功首飛。可以看出,蘇聯陸基飛彈的分導式多彈頭技術發展比美國要晚4年,潛射飛彈要晚近 7年,這主要是因為蘇聯在彈頭的軌道...
民兵式二型洲際彈道飛彈(LGM-30F) 美國 民兵式三型洲際彈道飛彈(LGM-30G)美國 和平使者洲際彈道飛彈(MGM118A)美國 SS-11洲際彈道飛彈 前蘇聯 SS-13洲際彈道飛彈 前蘇聯 SS-17洲際彈道飛彈 前蘇聯 SS-18洲際彈道飛彈 前蘇聯 SS-19洲際彈道飛彈 前蘇聯 SS-24洲際彈道飛彈 前蘇聯 SS-25洲際彈道飛彈...
用於垂直發射的壓縮空氣式彈射系統有美國六十年代初裝備的“北極星A1”、“北極星A2”潛地飛彈及蘇聯75年部署的SS-17洲際飛彈(地下井彈射)的發射系統。 潛載飛航式飛彈一般不單獨設定彈射器,而直接藉助壓縮空氣動力或液壓動力的魚雷發射管進行水平彈射,如美“捕鯨叉”飛彈及“沙布洛克”飛彈。 潛艇上的魚雷發射管一...
除了上述16個固定式洲際彈道飛彈發射場外,原蘇聯還有12個移動式洲際彈道飛彈發射基地,其中俄羅斯境內有10個,另2個在白俄羅斯境內,且白俄羅斯境內的2個都是單彈頭的SS-25飛彈發射基地,每個基地約有30枚飛彈,即白俄羅斯共有60枚陸基戰略核彈頭。原蘇聯還擁有25個可攜帶核武器的戰略轟炸機基地,其中俄羅斯境內11個,...
陸基洲際飛彈 世界上最早的陸基(即地面發射)洲際飛彈是蘇聯1957年8月首次全程發射試驗的SS─6型彈道飛彈,它的射程為8000公里,核彈頭當量500萬噸TNT。潛地飛彈 世界上第一枚潛地飛彈是美國的 “天獅星”1型巡航飛彈,它1951年從潛艇上發射成功,最大射程960公里,戰鬥部為4─5萬噸級核彈頭或常規彈頭。 世界上...
第聶伯號運載火箭是烏克蘭與俄羅斯在R-36M洲際彈道飛彈(北約代號SS-18“撒旦”,START-1中稱為RS-20)基礎上改造而成的一種運載火箭。R-36M是蘇聯所研製的最大的重型陸基洲際飛彈。美國方面沒有能與之直接相比的型號(最接近的是MX“和平衛士”式洲際飛彈)。按照美蘇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1),這種...
在當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Р-36MУТТХ洲際飛彈依然在俄羅斯的戰略火箭兵中服役。五角大樓的將軍們如此憎惡它,以致於想方設法要把它納入裁軍條約,以便徹底消滅它。2003年,俄羅斯決定將它的服役期再延長10~12年。Р-36MУТТХ級重型飛彈(北約分類為SS-18,代號“撒旦”)可以攜帶10個分導式彈頭,每個當量為...
莫斯科熱工技術研究所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彈道飛彈研製機構,也是白楊M(SS-27)洲際彈道飛彈研製生產的主承包商。1992年以來,主要從事固體洲際和近程彈道飛彈的研製,同時也研製反艦飛彈以及戰略火箭部隊、海軍和空軍所需的其他裝備。研製的武器型號打70多種。該研究所在先鋒(SS-20)和白楊(SS-25)洲際飛彈的基礎上,...
20世紀70年代以來,核武器系統的發展更著重於提高武器的生存能力和命中精度,如美國的“和平衛士/MX”洲際飛彈、“侏儒”小型洲際飛彈、“三叉戟”Ⅱ潛地飛彈,蘇聯的SS-24、SS-25洲際飛彈,都在這些方面有較大的改進和提高。核戰鬥部及其引爆控制安全保險分系統的可靠性,以及適應各種使用與作戰環境的能力,也有所...
俄羅斯就將自己退役或即將銷毀的多款洲際飛彈,如SS-18、SS-19 等,改裝成為運載火箭,並具備從地下發射井直接發射的能力。除了能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外,其本身就是太空快速發射系統的一部分。日本新型固體運載火箭“艾普斯龍”於2013年9月14日成功發射,這對於日本來講就是其太空快速發射系統的重要...
1980~1988年間,蘇聯全速致力於洲際彈道飛彈的現代化和多樣化,戰略火箭軍在歷經30年的改進後,已成為一支具有對全球發動核子攻擊的超級精良部隊,以SS-18重型洲際彈道飛彈為主力,光是SS-18ICBM就可毀損全美65%~80%的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中心,並保有1000枚未用彈頭。蘇聯海軍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戰略飛彈潛艇武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