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由加拿大認知心理學家恩德.托爾文(Endel Tulving)提出,該理論認為人類的記憶系統和記憶過程的關係應該被統一到一個綜合的框架中去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PI理論
- 外文名:SPI Theory
- 提出者:托爾文、斯奎爾
- 提出時間:1995年
- 套用學科:認知心理學
- 適用領域範圍: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
- 適用領域範圍:記憶系統與記憶過程
簡介,內容,套用,意義和理論缺陷,SPI理論的發展,
簡介
由於相繼發現了各種記憶現象,人們越來越傾向於接受多重記憶的觀念。近年來,一些研究者(Tulving,1995;Squire,1992)提出了SPI理論來解釋多重記憶系統之間的關係。
內容
SPI是串列(serial)、並行(parallel)和獨立(independent)的簡寫,這三個詞幾種說明了多重記憶系統之間的關係。SPI理論認為,記憶系統是由多個執行特定功能的記憶模組構成的。
根據記憶研究中已有的成果,該理論假定,存在五種主要的記憶或記憶系統:
序號 | 系統 | 其他名稱 | 子系統 | 提取方式 |
---|---|---|---|---|
1 | 程式記憶系統 | 非陳述性記憶 | 運動技巧、認知技巧 簡單的條件反射 簡單的聯想學習 | 內隱的 |
2 | 知覺表征系統 | 啟動效應 | 結構描述 視覺的字詞形式 聽覺得字詞形式 | 內隱的 |
3 | 語義記憶系統 | 一般的記憶 事實的記憶 知識的記憶 | 空間的、關係的 | 內隱的 |
4 | 初級記憶系統 | 工作記憶 短時記憶 | 視覺的 聽覺的 | 外顯的 |
5 | 情景記憶系統 | 個人的記憶 自傳性的記憶 事件的記憶 | 外顯的 | |
備註 | 這五種記憶系統在種系發生和個體發展上都存在一定的順序。它們在記憶的加工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聯繫。 |
這些記憶模組的關係表現為兩個方面:
1.編碼是串列(Serial)的,信息以串列的方式在系統中得到編碼。一個系統的輸出提供了另一個系統的輸入。信息以在前一個系統中得到成功的加工,才能在下一個系統中進行編碼。換句話說,就是在一個記憶模組中的編碼依賴於某些其他功能模組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一個記憶模組的輸出提供給另外模組的輸入。
2.存儲是並行(Parallel)的,也就是說,一次編碼的事件會在多個記憶系統中產生效益,並保存在不同的腦區內。
3.提取是獨立(Independence)的,從一個記憶系統中提取信息是,可以不受其他記憶系統的影響。
套用
在SPI模型看來,一次編碼事件對一個視覺刺激看一眼就產生著多重記憶系統的效果。
例如,在呈現一個有意義的陌生句子時,關於這個時間的不同信息就登記到相應的子系統中:體現在字詞結構特徵中的信息登記在知覺表征的字詞形式系統中;這些產物會傳送到語義系統,以便對字詞和意義間的關係作更抽象的加工,語義系統的產物告訴大腦關於世界上各種事物的可能性;這些產物還會到達工作記憶和情景記憶系統,工作記憶以各種編碼和提取操作對信息對進一步的精細加工;情景記憶系統參照已經存在的情景信息確定新進入信息的時空關係。在這個完整的加工過程中,不同記憶模組對信息的解釋、編碼和存儲操作是以串列方式進行的,各個模組之間彼此依賴。例如,形成清晰的知覺表征可以更快地獲得語義,有關的語義信息激活也同樣可以完善知覺表征。在這個最初的編碼過程完成後,關於這個句子的各種信息就會並行的存放在不同的系統中,獲得不同類型信息的通路也將是相互獨立的。例如,當你再次看到這個句子時,你記得它的含義,但卻想不起曾經在那裡看到過它。
意義和理論缺陷
SPI理論系統總結了記憶研究的大量成果,並提出了一種整合記憶過程和記憶系統的方式,這對推進記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對解釋已有的許多實驗結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這個理論還只是一個抽象的模型,他沒有說明不同記憶系統的神經解剖和神經生理基礎。
SPI理論的發展
作為一個抽象的模型,SPI模型沒有說明不同系統的神經解剖結構,但它認為多重記憶系統並行的存在於不容的腦區中。近年來,另一些研究者基於認知神經的研究,解釋了不同記憶系統的腦機制,支持了這一觀點。
例如,斯奎瑞(Squire,1992)通過對實驗動物、遺忘症病人和正常被試的陳述性記憶和程式性記憶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發現,這兩種記憶不僅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分離現象,並且它們相對應的腦解剖區域也不同。比較了陳述性記憶和非陳述性記憶的腦結構。
例如,將紋狀體損傷的病人與內側顳葉損傷的遺忘症病人相比,前者的陳述性記憶要好於後者;而技能作業則遠遜於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