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記載,超新星遺蹟,
記載
太元是指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二個年號,太元十八年即是公元393年。這一年的農曆二月是2月27日至3月28日,九月是10月22日至11月19日。尾是指二十八宿中東方青龍的尾宿,即現代星座系統中天蠍座的尾巴,由天蠍座ε、μ、ζ、η、θ、ι、κ、λ和ν九顆星組成。這顆客星的最亮視星等達到-1等,連續約八個月都可以在晚上看到,之後消失。如此長的持續時間也顯示這其實就是一顆超新星。
超新星遺蹟
超新星爆發時噴出大量物質,清除了其周邊的星際物質,創造了一個不斷擴大的由氣體和等離子組成的超新星遺蹟,SN 393也不例外。在1975年,在SN 393所在的尾宿天域總共可以找到七個超新星遺蹟。根據SN 393爆發時的最亮視星等,天文學家估計它距離地球約為10000秒差距(33000光年)。在上述的七個超新星遺蹟中,有三個符合這個距離限制。在這三個超新星遺蹟中,G350.0-1.8的年齡約為8000年,和SN 393爆發的時間不符合。而另外兩個超新星遺蹟G348.5+0.1和G348.7+0.3,距離都在10000秒差距,年齡約為1500年,和SN 393爆發的時間符合。但是由於這顆超新星發生在銀河平面,它和地球之間存在很多星際塵埃,很難解釋它位於10000秒差距這么遠的距離還可以被古代中國人用肉眼觀測了八個月。
1996年,倫琴衛星(ROSAT)巡天觀測在這個天域發現了一個新的超新星遺蹟:RX J1713.7-3946。兩年後,有人提出這個可能就是SN 393爆發後的超新星遺蹟。在1999年的觀測表明,RX J1713.7-3946和距離地球6000秒差距(20000光年)的H II區G347.611 +0.204有關聯。然而在2003年,一項研究表明,RX J1713.7-3946和一個距離地球1000秒差距(3000光年)的分子雲之間有相互作用。2004年,通過X射線觀測和對遺蹟與地球之間的物質吸收中性氫情況的研究,增強了03年的結論。RX J1713.7-3946在天球投影的角直徑有70角分,因此它的直徑約為20秒差距(65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