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外文名:SDSS J090745.0+24507
- 國籍:美國
- 提出:史密森
- 學科:物理
論文,發現,
論文
據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報導,有關這項觀察結果和假設說明的論文將發表在新一期的《天文物理期刊》上。
SDSSJ090744.99+024506.8(SDSS 090745.0+024507)是一顆以兩倍於銀河系逃逸速度(光速的0.002)離開的恆星。截至年,它是被發現的恆星中速度最快的,是第一顆被歸類為超高速星的恆星。哈佛-史密松寧中心的Warren Brown稱它為“流放星”。
這顆恆星的年齡大約是8000萬歲,並且富含金屬(這只是說它含有比氫和氦重的元素),因此是在星系的核心區域內演化形成恆星的,並且就直接離開了銀河中心。他在空間中的時速超過150萬英里(每秒420英里或670公里),是銀河系逃逸速度的兩倍;因此銀河系的引力不能束縛它,這顆恆星最後終將被彈出銀河系。
這顆恆星是哈佛-史密松寧天文物理中心MMT天文台的天文學家Warren·Brown、Margaret·J·Geller、Scott·J·Kenyon和Michael·J·Kurtz等人發現的。
這顆恆星可能是遭遇到超重質量黑洞才被彈出的方案是Jack·G·Hills在1988年提出的。
發現
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一顆恆星“逃脫”到我們銀河系外面的最初情景,在利用6.5米口徑多鏡面望遠鏡(MMT)進行觀察的過程中,科學家注意到編號為SDSS J090745.0+24507天體的速度不同尋常,達到240萬千米/小時。到目前為止,“飛馳的”巴納德恆星被認為是運動速度最快的,但仍比這個天體慢4倍。
該恆星速度超過足以克服銀河系引力場速度界線2倍,這說明它已經永遠“逃離”銀河系。恆星的巨大脈衝和軌跡被天體物理學家解釋為來自非常巨大天體——銀河系中心一個“黑洞”的作用,在恆星光譜中發現有重元素,這說明它誕生自銀河系中心。
根據已提出的假設,“逃離者”已成為被吸入“黑洞”引力場由兩顆恆星組成的一個系統,其中一顆恆星被吸引到所謂的黑洞“史瓦西區域”,不再可見。而另一顆恆星相反,它獲得足以飛離我們銀河系的脈衝。按照天體物理學家計算,這一情景大約發生在8000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