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809,原理,目前問題,
SD-809
SD-809的前身是瑞士大公司“羅氏”(Roche)研製的四苯嗪藥物。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另一家公司(DeuteRx)研製出CC-122氘化藥物,目前正在針對各種癌症進行試驗。這些藥物是先進產品的一小部分,目前有數百種經過氘化處理的藥物獲得了專利。由於申請專利到投向市場期間存在時滯性,所以目前只有首批藥物可以供人們使用和銷售。
2015年8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收到一種藥物的申請,這種名為SD-809的藥物有望扭轉這種局面。SD-809用於治療“亨丁頓舞蹈症”導致的癱瘓,這是一種罕見可怕的遺傳疾病。如果該藥獲得批准,將為一種新型藥物開啟大門。氫的同位素氘含有多種位置有利的原子,因此該藥物能躲避人體的代謝清除作用,從而延長藥效的作用時間。
原理
電子決定原子的化學特性,不同原子的電子發生相互作用。原子擁的電子和原子核內的質子數量相同(電子為負,質子為正,所以總電荷為零),電子數量決定著原子的基本性質。
大部分原子核也含有中子,它不帶有電荷。同元素的原子可能含有不同數量的中子,這使原子質量略有差異,總體化學行為不變。氫元素是個例外,大部分氫原子的原子核僅包含質子,如果增添一個中子使氫變成氘,質量能增加一倍,巨大的變化足以產生顯著的化學影響。例如:氘與碳構成的鍵比普通氫與碳構成的鍵更堅固。
許多情況下,人體的代謝清除依靠的是分解碳氫鍵。假如用氘代替藥物中的少數氫原子,就能減緩碳氫鍵的分解。因此,在藥物中增添氘能延長藥效的作用時間。
目前問題
並非所有藥物經過氘化後都能增強藥效,有些藥效相當於甚至不如現有的同類藥物。例如:(Concert)公司生產的GHB氘化藥物只有經過特殊的部分氘化處理才能達到最佳藥效。
有人認為該問題值得警惕,這種思路發生過有趣的先例:通過保留藥物精華和改變原料來增強藥效,旋光異構就是很好的例子。包括藥物在內的許多分子存在兩種形態,被稱作旋光異構體,兩者互為鏡像,通常只有一種形態具有臨床藥效。在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另一種形態對人體有害,當時專利申請很少提及旋光異構,兩種形態通常混合生產。
Sepracor公司(現為Sunovian公司)創始人發現了這一問題,於是研發出一系列尚未申請專利的單一異構體藥物,藥效通常強於現有藥物。這在當時是巨大變革,分離旋光異構體的兩種形態很快成為藥劑師的標準慣例,因此無法繼續申請專利。按照專利術語的說法:“該做法對於此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氘化藥物當然也面臨著同樣的命運。氘化法興起十年來,大型藥企學會在申請新藥專利中提及氘化的效果,看來遊戲離結束已經不遠了。另外,蒂明斯研究專利文獻發現美國專利局開始拒絕有關氘化現有藥物的專利申請。氘化藥物已成為業內明顯的慣例。
隨著氘化藥物正在接近商業化,法律訴訟將在所難免。創新與明顯慣例之間的邊界將被劃定,除患者之外誰還能受益於氘化藥物將有待於觀察。最終無論誰贏得訴訟,卻改變不了一個事實:氘化藥物將很快盛行起來,最終將減少患者的服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