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簡介:
SAS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碟相同,都是採用串列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SAS是並行SCSI接口之後開發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提供與串列ATA(Serial ATA,縮寫為SATA)硬碟的兼容性。
存儲領域的磁碟介質是最關鍵的設備,所有數據和信息都要存放在磁碟介質上。而數據的讀取速度則是由磁碟介質的連線接口決定的。以往我們都是通過SCSI或者SATA接口及硬碟來完成數據存儲工作。不過近些年一個新型技術越來越得到中小企業甚至是大型企業的青睞。就是SAS技術以及與之相對應的SAS硬碟。今天我們就從無到有的來了解下什麼是SAS技術以及使用SAS硬碟的優勢。
優劣
編輯網路存儲設備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即高端中端和近端(Near-Line)。高端存儲設備主要是光纖通道為主,由於光纖通道傳輸速度很快,所以高端存儲光纖設備大部分套用於任務級關鍵數據的大容量實時存儲上。中端存儲設備主要是SCSI設備,他的歷史也很悠久,套用於商業級的關鍵數據的大容量存儲。縮寫為(SATA),套用於非關鍵數據的大容量存儲,目的是替代以前使用磁帶的數據備份。
光纖通道存儲設備的最大優勢就是傳輸速度快,但是他的價格很高,維護起來也相對麻煩;而SCSI設備存取速度相對比較快,價格位於中等位置,但是他的擴展性稍微差一點,每個SCSI接口卡最多只能連線15個(單通道)或者30個(雙通道)設備。SATA則是近幾年飛速發展的技術,他的最大優勢就是價格便宜,而且速度並不比SCSI接口慢多少,隨著技術的發展SATA的數據讀取速度正在接近並趕超SCSI接口。另外由於SATA的硬碟價格越來越低,容量越來越大,逐漸可以用於數據備份。
因此傳統的企業級存儲由於考慮到性能和穩定性,以SCSI硬碟和光纖通道為主要存儲平台,SATA則多用於非關鍵性資料或桌面個人計算機上,不過隨著SATA技術的興起與SATA設備的成熟,這個模式正在被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關注SATA這種串列數據存儲連線方式。
技術
正因為SATA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多方面的優勢,才會讓更多的人考慮能否存在一種方式可以將SATA與SCSI兩者相結合,這樣就可以同時發揮兩者的優勢了。在這種情況下SAS應運而生。
SAS的接口技術可以向下兼容SATA。SAS系統的背板(Backplane)既可以連線具有雙連線埠、高性能的SAS驅動器,也可以連線高容量、低成本的SATA驅動器。因為SAS驅動器的連線埠與SATA驅動器的連線埠形狀看上去類似,所以SAS驅動器和SATA驅動器可以同時存在於一個存儲系統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SATA系統並不兼容SAS,所以SAS驅動器不能連線到SATA背板上。由於SAS系統的兼容性,IT人員能夠運用不同接口的硬碟來滿足各類套用在容量上或效能上的需求,因此在擴充存儲系統時擁有更多的彈性,讓存儲設備發揮最大的投資效益。說白了SAS接口技術就是使用串列接口的SCSI硬碟,他和SATA硬碟是兼容的,我們可以在SAS接口上安裝SAS硬碟或者SATA硬碟。
優勢
正如前面所說SAS技術與SAS硬碟是在人們希望發揮SATA與SCSI接口共同優勢的基礎上誕生的。
1)成本
以往不管使用SCSI接口還是FC光纖接口,當一個廠商生產磁碟陣列櫃時需要的技術是非常高的,成本也很高,可以通過共用組件降低設計成本。這樣就可以花更少的錢享受SCSI接口的性能。
2)提高
串列SCSI是點到點的結構,可以建立磁碟到控制器的直接連線。通過點到點技術可以減少了地址衝突以及菊花鏈連結的減速,為每個設備提供了專用的信號通路來保證最大的頻寬,並且每個傳輸通道都是在全雙工方式下進行的。總的說來他的性能要比傳統SCSI更高。
3)性能
上面筆者也提到了SCSI接口的擴展性能一般,最多只能連線15個(單通道)或者30個(雙通道)設備。而經過改良後的SAS接口則大大不同,SAS結構有非常好的擴展能力,最多可以連線16384個磁碟設備。
4)簡單
SAS接口使用更細的電纜搭配更小的連線器,一方面節約了伺服器或存儲設備的空間,另一方節省了空間,從而提高了使用SAS硬碟伺服器的散熱、通風能力。而傳統的SCSI接口使用較大的並行電纜,這會帶來部分電子干擾,採用SAS的電纜結構就不會出現此問題。另外每個SAS電纜有四根電纜,兩根輸入兩根輸出。SAS可以同時進行數據的讀寫,全雙工的數據操作提高數據的吞吐效率。
5)性高
正如上文所說我們在SAS接口卡上安裝SATA設備也是可以正常工作的,這樣就讓我們的存儲系統套用更加靈活,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SAS磁碟或者SATA磁碟,降低了成本的同時也保證了性能。對於對數據讀取速度要求不高的地方可以使用SATA設備替代SAS設備。
總的來說SAS技術是結合了SATA與SCSI兩者的優點而誕生的,同時串列SCSI(SAS)是點到點的結構,因此除了提高性能之外,每個設備連線到指定的數據通路上提高了頻寬,從而為數據傳輸與存取提供了必要保障。
SAS硬碟獨特的設計與過硬的質量一直是速度和高強度傳輸的象徵,同時也是高價消費品的象徵,絕大多數在伺服器領域使用。然而由於其結構複雜, 一旦內部磁頭與碟片或是電機出現問題,絕大多數數據恢復服務商都無能為力。普通硬碟在數據恢復過程中常用的“開盤”手段面對SAS硬碟的成功率並不高,然而更加令數據恢復從業者感到不安的是,大量的RAID磁碟陣列都使用SCSI/SAS/FC硬碟,而且使用SCSI/SAS/FC硬碟的用戶一般對於數據有著更高的重視程度——不少用戶就是擔心普通硬碟出現故障而選擇穩定性與性能都出類拔萃的SCSI/SAS/FC硬碟。
既然有了市場需求,就應該大膽投入研發去攻克難題。繼二次開盤實現技術突破之後,觸類旁通的SCSI/SAS硬碟也在開盤數據恢復技術方面取得一定進展,如今針對希捷SCSI/SAS/FC硬碟已 經能夠將成功率提高到80%左右。
數據恢復是技術型服務行業,因此不僅本身的服務流程非常重要,其技術環節也不容忽視。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國內數據恢復服務商都沒有硬碟生產商的研發背景, 因此這就更加需要從底層結構上進行深入分析。只有真正將硬碟結構與原理分析透徹並研發出相關軟體與機械控制設備,才有可能將數據恢復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這也是所有數據恢復服務商的努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