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36彈道飛彈

R-36彈道飛彈(SS-9)是前蘇聯研製的第三代洲際彈道飛彈,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它具有威力大、射程遠、精度高、威懾力強等特點。該型洲際飛彈起飛重量最大為200噸,最大射程為12000千米,圓機率誤差最小為185~220米,飛彈威力最大為2500萬噸TNT當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R-36彈道飛彈
  • 國家:蘇聯
技術特點,性能數據,

技術特點

型號有SS-9I SS-9II SS-9III SS-9IV SS-9V
SS-9飛彈
SS-9是前蘇聯第三代洲際彈道飛彈。1965年開始服役,1967年11月在莫斯科紅場閱兵式上首次展出。到1970年,前蘇聯共部署288枚SS-9飛彈,另有25個新的SS-9地下井正在建造。1975年後,一部分SS-9飛彈被拆除,地下井加以改造,以便換裝SS-18飛彈。SS-9飛彈部署在從普列謝茨克周圍的西北角延伸到東南部滿洲里北部寬闊地帶的地下井中。1977年還有210枚SS-9飛彈服役,現已退役,由SS-18飛彈取代。
SS-9是兩級液體飛彈,第一級裝有六台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四台遊動發動機,推進劑為硝酸和偏二甲肼。
制導系統較先進。SS-9先後發展了五種型別。Ⅰ、Ⅱ、Ⅳ型作為戰略武器裝備部隊,Ⅲ型和V型由SS-9助推級加不同的上面級構成,分別用作部分軌道轟炸系統和試驗型反衛星飛彈。
SS-9Ⅰ型只攜帶一枚威力為2000萬噸TNT當量的熱核彈頭,1965年開始裝備部隊,是前蘇聯能攻擊飛彈地下井一類硬點目標的飛彈。
SS-9Ⅱ型是攜帶一枚威力為2500萬噸TNT當量熱核彈頭的飛彈。已部署的SS-9飛彈大都採用Ⅱ型。
SS-9Ⅲ型在SS-9基本型上面增加一個上面級,能把4500千克重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在1966至1971年間竹用於壓低彈道和部分軌道轟炸系統的試驗。末級與有效載荷一起進入近地軌道,在繞地球運行一圈的預定點點燃制動火箭,使有效載荷減速,重返大氣層並飛向預定目標。1971年以後再沒有作過類似試驗。這種型別沒有裝備。
SS-9Ⅳ型帶有三個集束式子彈頭,3500萬噸當量.1969年開始飛行試驗,1971年具備初步作戰能力。
SS-9V型在SS-9基本型上增加一個入軌第三級和一個帶戰鬥部的第四級,用作試驗型反衛星飛彈。第三級與Ⅲ型的上面級相同,第四級長約5米,直徑2米,內裝主動尋的雷達和彈丸狀戰鬥部。1968至1971年間進行了多次攔截試驗,從丘拉坦發射,攔截從普列謝茨克發射的進入近地軌道的目標衛星。

性能數據

戰術技術性能數據:
起飛重量 200噸
ss-9懸崖飛彈
制導方式 慣性制導
彈頭重量 5000公斤
核彈當量 1500萬噸(3彈頭)
命中精度 850公尺
反應時間 60-90秒
發射方式 地下井熱發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