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1彈道飛彈是蘇聯於1957年裝備部隊的一種短程戰術飛彈,北約代號SS-1B,綽號飛毛腿A,是蘇聯獨立開發的一種戰術彈道飛彈。R-11在設計上仍然有德國V-2飛彈的影子,但與仿製V-2的R-1相比,氣動外形和發動機都已經重新進行了設計,在蘇聯火箭武器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R-11彈道飛彈
- 總長:10.25米
- 直徑:0.88米
- 綽號:“飛毛腿-A”(Scud-A)
- 研發:蘇聯
研發,結構性能,作戰套用,
研發
R-11最有革命性的創新是A.M. Isaev設計的引擎,比V-2的多室設計(multi-chamber design)遠為簡單,並且用防震盪折流板(anti-oscillation baffle)防止間歇燃燒。這是俄國太空火箭所使用的更大的引擎的設計先驅。
結構性能
SS-1(前蘇聯編號R-1) | SS-1C |
綽號: | “飛毛腿-A”(Scud-A) |
總長: | 10.25米 |
直徑: | 0.88米 |
總重量: | |
飛行時間: | |
最大速度: | |
最大射程: | 110千米 |
發射方式: | 車載式發射 |
命中精度: | 4000米 |
戰鬥部型號: | 常規彈頭或核彈頭 |
戰鬥部重量: | |
戰鬥部裝藥: | |
主動力型號: | |
主動力長: | |
主動力直徑: | |
主動力重量: | |
主動力功率: | |
氧化劑/燃料: | 硝酸/煤油 |
制導方式: | |
生產商: | |
服役時間: | 1957年 |
退役時間: | |
產量: |
作戰套用
在蘇聯的軍隊發展中R-11型號的彈道飛彈從未被用於實戰,它於1957年裝備部隊,於1961年被R-300,北約代號SS-1C,即飛毛腿B所取代。而出現在1991海灣戰場的即是飛毛腿B型彈道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