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號中型坦克(PzKpfw-Ⅳ中型坦克)

四號中型坦克

PzKpfw-Ⅳ中型坦克一般指本詞條

四號中型坦克(德語全稱為:Panzerkampfwagen IV),為納粹德國二戰中生產的一種中型坦克,中國常稱為四號中型坦克。它原本設計目的是支援步兵,並與專門執行反坦克任務的三號坦克協同作戰。在三號坦克的整體性能逐漸不能滿足二戰中期裝甲戰鬥需要時,四號中型坦克因所使用的技術較為成熟,並且有較大的改良空間,而被改造成主力突擊坦克供給裝甲師使用。二戰期間,四號中型坦克先後生成過多種用途的改型戰車,包括突擊炮自行反坦克炮、彈藥運送車、架橋坦克等。因其可靠的性能和多樣的用途,被德軍士兵暱稱為“軍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號中型坦克
  • 英文名稱:Panzerkampfwagen IV
  • 前型/級:三號中型坦克
  • 次型/級:五號中型坦克
  • 研製時間:1934年
  • 服役時間:1939年
  • 定型時間:1935年
  • 國家:納粹德國
  • 生產數量:約8800輛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生產製造,技術特點,設計特點,結構設計,武裝設計,懸掛設計,防護設計,動力設計,性能數據,服役動態,德國使用,別國使用,戰後情況,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1934年1月11日,古德里安對陸軍武器署提出了一項坦克規格需求方案,主要戰鬥由兩種坦克搭配:主戰坦克配備高初速炮,而支援型坦克則搭配大口徑炮,四號中型坦克即屬於後者。計畫中希望德國廠商開發一款重24噸、最高時速35千米/小時、安裝一門可發射高爆彈的短管大口徑炮,目標為掩護步兵攻擊之坦克。
1935年,克虜伯、萊茵金屬及MAN生產的三款試驗型坦克開始進行測試,結果克虜伯公司的產品受到採用,並以I四號中型坦克A型的名稱進行量產,並和III號坦克一樣與許多廠商簽下製造契約。第一輛四號中型坦克A型於1937年10月製造出來,緊接而來的六個月則繼續生產另外35輛同型車,並繼續進行改良工作。但由於為了簡化結構花了不少時間,直到1939年時四號中型坦克才能進行量產,此時已經發展到D型了。
直至1940年,德國為克虜伯公司的四號中型坦克及戴姆勒-賓士公司的III號坦克提出一個標準化的方案。德國政府原本計畫把大部份四號中型坦克分配給步兵及防禦工事,但由於III號坦克的不足,才令四號中型坦克得以代替III號坦克的戰鬥任務。四號中型坦克陸陸續續參與了波蘭戰役以及法國戰役,最後在1941年進入蘇聯戰場。雖然本車設計良好,但薄弱的裝甲使其難以勝任III號坦克的支援任務,故在大戰期間本車仍持續不斷的進行修改。直到當德國開發五號中型坦克並將之投入於戰事後,很多四號中型坦克紛紛由前線退下來,並開始被五號中型坦克所取代。
四號中型坦克原型車設計圖四號中型坦克原型車設計圖

生產製造

最初僅預計有限度使用四號中型坦克,因此克虜伯是其唯一製造商。波蘭戰事爆發之前,四號中型坦克生產了262台,35台A型,42台B型,140台C型及45台D型。入侵波蘭後,坦克作為裝甲部隊中流砥柱被確定下來,在奧地利聖淮倫天市增加了尼柏龍根工廠(由戴姆勒-賓士管理)。作為擴大生產型號,223台E型交到德軍手中。到1941年,產出了462台F型,增強主炮型號F2也開始生產。戰爭開始後每年產量已超過原來4倍。
第三家工廠,在普勞恩的沃瑪格在新型四號中型坦克出現後參與了生產。在1941年平均每月產出39台坦克,1942年提升到83台,1943年252台及1944年300台。然而,在1943年12月,克虜伯工廠開始轉產I四號中型突擊炮,1944年春天,沃瑪格工廠開始生產四號中型自行反坦克炮,僅剩下尼柏龍根工廠在持續生產四號中型坦克。鑒於盟軍空中及地面的持續打擊,屢遭挫折的德國工業遭受強大壓力——1944年10月尼柏龍根廠在空襲中遭到數次嚴重損失,進而導致1945年4月產量下跌到1942年之前水平,大概僅有55輛坦克走出生產線。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四號中型坦克裝有一門75毫米的短管坦克火炮,使用高爆炮彈時,對步兵和敵方工事都具有很強的殺傷能力。四號中型坦克車重達到25噸,裝甲厚度為30毫米(後期增加到50毫米),機動性能保持了德國坦克的一貫優點,越野時速可以達到40千米,最大行程300千米。和同時期的盟軍坦克相比,四號中型坦克最大的優勢在於它裝備了車載無線電,當英、法、蘇的坦克還要通過旗語進行指揮的時候,德軍指揮官已經可以輕鬆完成車內指揮和戰術協同。

結構設計

四號中型坦克底盤採用箱式構造。底盤前部為操縱裝置,後部是ZF公司製造的SFG變速箱。設有5個前進擋和一個後退擋。變速箱兩側有剎車檢查窗。誘導輪動力軸為了避免在車體兩側開口而突出在車體外的前後部。變速箱左側為駕駛位,右側為通信位,變速箱上部裝有一台FuG5型無線電步話機。通信位前方車體上部設有球形機槍座,並配有1挺MG34機槍。駕駛位前裝甲板上開有一個非戰時開放的裝甲蓋,蓋口處裝有防彈玻璃。戰鬥時,放下裝甲蓋,採用艙內的KEF雙筒潛望鏡進行觀察,四號中型坦克G型後開始廢除此設計。

武裝設計

在武器裝備上,早期四號中型坦克採用一門KwK37型24倍口徑75毫米炮,TZF5b型直接瞄準具和半自動垂直炮閂。使用穿甲彈時初速達375米/秒,在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55毫米厚的垂直裝甲。主炮右側的同軸機槍,可以通過炮手腳下的電鈕控制擊發,主炮彈藥包括榴彈、穿甲彈和煙幕彈,共攜彈122枚,機槍彈3000發。
四號中型坦克炮管特寫四號中型坦克炮管特寫

懸掛設計

四號中型坦克的懸掛系統採用板簧平衡式懸掛(雙彈簧平衡灶式),行走部分採用2個負重輪一組,多組排列的方法進行設計,共有8個負重輪和4個拖帶輪(後減為3個),雖然當時有人認為扭桿式懸掛更便於停車瞄準,但這種設計還是一直被延續使用到四號中型坦克G型。

防護設計

四號中型坦克A型採用了以滾軋均質鋼製成的15毫米輕型側面裝甲,以及10毫米頂部裝甲和5毫米的底部裝甲。由於四號中型坦克主要執行反步兵的任務,因此在研發當時四號中型坦克被認為它的裝甲設計是足夠的。然而,當四號中型坦克接手了三號坦克的反坦克的用途後,它的裝甲便被大大強化了,如四號中型坦克B型的30毫米裝甲,到E型的50毫米裝甲及H型的80毫米裝甲等。此外,部分在前線服役的四號中型坦克更加添了裙邊(Schur-zen)及附加裝甲層。裙邊大約有5厘米厚,裝置目的是讓高爆裝甲彈提前引爆;在車身側邊的可拆式附加裝甲則約5公厘厚,炮塔外圍的固定式附加裝甲則為8厘米,車身也常漆有一層Zimmerit防磁覆蓋物以避免磁性爆裂物附著。
四號中型坦克防護特寫四號中型坦克防護特寫

動力設計

四號中型坦克引擎位於車體後方,動力由傳承軸輸至前方的齒輪箱和驅動輪。最早期的四號中型坦克A型裝有230匹馬力的邁巴赫12汽缸HL108 TR發動機,而後期的四號坦克則改採用了320匹馬力的邁巴赫12汽缸HL120 TRM發動機,而四號坦克亦像其他二戰德國坦克般使用汽油作為燃料。乘載系統每邊分為四組,每組兩個路輪,連線至台車式葉狀彈簧避震器上。大型舵輪位於後方,另有四個履帶支輪。
四號中型坦克動力裝置四號中型坦克動力裝置

性能數據

B型、C型D型、E型F型G型H型J型
主要特點
重量
17.7噸
C = 18,5噸
20噸
E = 21噸
22.3噸
F2 = 23,6噸
23.5噸
25噸
25噸
長度
5.87米
5.92米
5.92米 (F2 = 6.63米)
6.63米
7.02米
7.02米
寬度
2.83米
2.84米
2.88米
=
=
=
高度
2,85米
2,68米
=
=
=
=
武器
主炮
7.5厘米KwK 37炮
=
=
7.5厘米KwK 40炮
=
=
主炮倍徑
24
24
24 (F2 = 43)
43
48
48
主炮總長
1.80米
=
1.80米 (F2 = 3.20米)
3.20米
3.60米
3.60米
壽命
13,000發
=
13,000 (F2 = 6,000發)
6,000發
=
=
次要武器
1 × MG 34
2 × MG 34
=
=
=
=
彈藥量
主炮:80
MG:2700
=
=
主炮:80 (F2 = 87)
MG:3150
主炮:87
MG:2250
=
MG:3150
=
=
裝甲
正面
30毫米/80°
30毫米/80°
(E = 30 + 30毫米)
50毫米/80°
=
80毫米/80°
=
側面
15毫米/90°
20毫米/90°
(E = 20 + 20毫米)
20 + 20毫米/90°
30毫米/90°
=
=
後面
15毫米/80–90°
20毫米/80–90°
=
=
=
=
車頂
10毫米
=
=
15毫米
=
=
底盤
10毫米
=
=
=
=
=
炮塔正面
20毫米/80°
(C = 30毫米)
30毫米/80°
50毫米/80°
=
50毫米/80°
(炮盾 = 80毫米)
=
=
炮塔側面
20毫米/65°
=
30毫米/65°
=
=
=
炮塔後面
20毫米/75°
=
30毫米/75°
=
=
=
炮塔頂部
10毫米
=
=
=
20毫米
=
機動性
邁巴赫引擎
HL 120 TR
12缸汽油引擎
水冷式
HL 120 TRM
12缸汽油引擎
水冷式
=
=
=
=
每分鐘表現
300匹馬力/3000轉
=
=
=
=
=
容量
11.87升
=
=
=
=
檔數(前進/後退)
6 / 1
=
=
=
=
=
馬力重量比
17匹/噸
(C=16.2)
15匹/噸
(E=14.3)
13.4匹/噸
(F2=12.7)
12.7匹/噸
12匹/噸
=
最高速度
40公里/小時
=
=
=
=
=
燃料量
470升
=
=
=
=
680升
最大行程
200公里(路上)
130公里(野外)
=
=
=
=
300公里(路上)
180公里(野外)
履頻寬度
38厘米
=
40厘米
=
=
=

服役動態

德國使用

1944年2月7日,黨衛軍第五裝甲師“維京”剩下的幾輛四號中型坦克率先嘗試突破從切爾卡瑟口袋,在突圍的過程中,坦克部隊指揮官庫爾特舒馬赫吩咐兩輛四號中型坦克進行反擊。與蘇軍坦克的作戰中,四號中型坦克共摧毀了8輛T-34坦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舒馬赫獨自率領坦克部隊與蘇軍裝甲部隊作戰,最終摧毀了21輛蘇聯坦克,而他也因此被授予騎士十字勳章。
而在1944年6月11日下午,第十二裝甲團的幾個營試圖突破由加拿大第六裝甲團的包圍圈,並占領樂梅斯尼勒。黨衛軍第十二裝甲團的漢斯西格爾坦克指揮官指揮裝甲部隊反擊,摧毀了32輛加拿大軍坦克,進而迫使加拿大人撤退,而他們僅僅損失了2輛四號中型坦克。

別國使用

四號中型坦克是出口最多的德國坦克。1942年向羅馬尼亞出口11輛,匈牙利32輛,1942年底及1943年初期間,其中大部分損失在東線。在整個大戰期間,羅馬尼亞接收了約莫120輛不同型號的四號中型坦克。德國供應了46或91輛四號中型坦克以武裝保加利亞,12輛給義大利以此作為組建新裝甲師的基石。該批坦克在義大利獨裁領袖墨索里尼被廢黜時用於訓練義大利乘員,但在1943年中期德國占領義大利期間被收回。西班牙政府於1943年3月提出100輛訂貨要求,但到12月僅僅得到20輛。在1944年芬蘭獲得20輛四號中型坦克,在同年第二批次,匈牙利獲得62或72輛(雖然有20輛用做補充德軍損失)。總共約有297輛各型四號中型坦克供應了德國盟國。

戰後情況

1945後,一部分四號中型坦克仍在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芬蘭、埃及、西班牙、敘利亞、約旦和土耳其的現役軍隊中使用。
1949~1950年,芬蘭人將他們的四號中型坦克退出現役部隊,但仍用於培訓目的使用,直到1962年全部退役。
1950年代,法國將戰後繳獲的一部分四號中型坦克賣給敘利亞,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和西班牙。這些坦克甚至到了1966~1967年,阿以衝突期間,敘利亞軍隊仍在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