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資料
在1970年代初,克格勃提出要為便衣特工設計一種容易隱蔽攜帶的袖珍手槍,要求是“手掌那么大,標準火柴盒(17mm)那么厚,重量不超過0.5公斤”,此外還特別提到能在近距離(室內環境)有效對付軟質防彈衣。
由於現有的槍彈中沒有合適的類型可以達到這樣的要求,於是中央精密機械工程研究院的設計師在參考了當時在蘇聯市面上已經有6.35×16mm SR和7.65×17mm SR這兩種彈藥後,研製了一種新的彈藥,稱為5.45×18mm MPTs手槍彈,軍方正式定型為7N7,這是一種小口徑手槍彈,採用瓶頸形彈殼以便能在較短的彈殼內容納較多的發射藥,全彈長24.9mm,全彈重4.8克,彈頭重2.55克,發射藥量0.17克,彈芯分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為鋼製侵徹體,後半部為配重的鉛柱。這種小口徑手槍彈有比較好的侵徹性能,可在近距離(約5、6米)穿透軟質防彈衣。以發射這種新彈為基礎,中央精密機械工程研究院的設計師拉什涅夫薩麥里和庫里果夫研製了一種新的手槍,並命名為PSM,即“緊湊型半自動手槍”的縮寫(俄文Пистолет Самозарядный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拉丁化Pistolet Samozaryadnyj Malogabaritnyj)的意思。
PSM手槍在1972年進行測試,它還有一個競爭對手,稱為BV-025,這是馬卡洛夫PM的縮小型,同樣發射5.45mm MPTs手槍彈。在1972年8月,PSM被正式批准服役,並在197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軍事單位高級軍官、執法人員和共產黨的高層官員作為自衛武器(或自殺武器,至少在動盪的1990年代確實有人這么用)。PSM的優點是尺寸非常小,槍身很薄,只有17毫米厚。但作為自衛武器則被批評為很不實用,因為該槍發射的小口徑手槍彈初速只有300米/秒,而同樣是小口徑手槍彈的FN 5.7×28mm的初速卻要高得多,槍口動能不是一個級別。由於5.45mm MPTs手槍彈的彈頭輕、初速低,儘管採用了穿甲彈頭的設計來對付級別較低的軟質防彈衣,但停止作用和殺傷效果還是太低。據稱在一起衝突中,有人被該彈命中胸部要害後還若無其事地繼續戰鬥,半小時後才突然暈倒,最後發現死於大量的內臟出血。由於停止作用太低,有些便衣警務人員甚至拒絕使用這種手槍執行任務,而寧願攜帶比較大的馬卡洛夫PM。不過在1990年代,PSM手槍倒是一度成為犯罪分子的喜愛,因為這種手槍容易隱藏且又能在近距離穿透警察穿著的軟質防彈衣。這些利用1990年代時期軍隊混亂的情況從倉庫中盜取出來的PSM往往還配有自製的消聲器。PSM手槍採用自由後坐式原理,槍管固定,套筒和底把均為鋼結構。扳機為單/雙動式,有一個外露擊錘和一個滑動式的手動保險,手動保險柄可以解脫擊錘的待擊狀態。該槍有容倉掛機裝置,但沒有釋放套筒的裝置,當套筒掛機後,換上新彈匣後需要後拉套筒再鬆手來讓套筒復位。可拆卸彈匣為單排結構,容量8發,彈匣卡筍位於握把底部。彈匣體兩側開有長槽用於觀察余彈數。套筒上裝有固定式準星,缺口式照門安裝在套筒尾端的燕尾槽上。早期生產的PSM手槍的握把護板是非常薄的帶肋條防滑紋鋁合金,但使用中發現手感太差,後來換成了形狀和觸感都更好的半包圍式塑膠握把護板。在1992年伊熱夫斯克機械廠生產了一種PSM手槍的商業型,稱為IZh-75,這些都是採用塑膠握把護板的後期生產型。後來國營機械廠改組成私營公司後,IZh-75改稱為MP-75。IZh-75原本是打算用於出口的,但由於一些國家的民用市場禁止使用穿甲彈,因此伊熱夫斯克機械廠又把IZh-75改為發射6.35×15mm白朗寧手槍彈(.25 ACP),改變口徑後的型號稱為貝加爾-441,這種口徑的停止作用比起原來的5.45mm彈可能還要強一些。由於.25 ACP的彈徑較大,因此槍的寬度也增加至2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