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來源
PM1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
重金屬等有毒物質。
一般而言,粒徑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
揚塵等;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1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燃煤、
揮發性有機物等)。
健康危害
PM1,進入
肺泡血液,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
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由
細顆粒物造成的
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塵暴更大。
通常來說,粒徑在7~10微米的顆粒物可以進入
鼻腔,4.7~7微米的顆粒物可以進入咽喉,這一階段還是可逆的,人體可以咳出來;但到了3.3~4.7微米時,
顆粒物就要進入
氣管和支氣管,在2.1~3.3微米時,顆粒物可以進入中
支氣管;在1.1~2.1微米時,顆粒物進入支氣管末端;在1微米以下,也就是說PM1,就要進入肺泡血液,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
監測情況
廣東專家稱監測數據絕無造假 最科學是監測PM1
2012年6月4日,
珠三角9市62個監測站點發布了PM2.5和臭氧在內的6項監測數據。廣東省大氣首席專家、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鐘流舉強調,與關注度很高的PM2.5相比,最科學的應該是監測PM1,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大。而省級監測站點中已經有10個可以監測PM1。而且監測點的數據從監測到發布,都是在半小時內完成,不存在有人去篡改數據的問題。
研究情況
著名呼吸疾病專家
鐘南山稱,初步結論認為
灰霾會導致
肺癌。但其中哪些物質致癌,以及通過何種機理致癌,還沒有研究數據作為支撐。
2013年3月6日,廣東省疾控中心直屬單位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院稱,他們準備在2013年下半年開始相關研究工作,計畫歷時3年左右,也許時間會更長,對PM2.5進行詳細的研究,分析其中的有害物質構成,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比
PM2.5更小的顆粒PM1,也納入了研究範圍。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
馬文軍碩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採集了廣州某監測點2009年—2011年的PM2.5、PM10、PM1數據,分析其與居民死亡的關係。研究發現:PM10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廣州市居民總死亡率升高1.26%,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79%,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升高0.93%。該課題組最新的研究提示,更細微的顆粒物(如PM1)可能具有更大的危害。
相關信息
PM1:個子更小數量更多危害更大
拜全國流行的
灰霾天所賜,原本生僻的PM2.5,這兩年家喻戶曉。其實,在空氣中還有比
PM2.5更小的微粒,比如粒徑小於1微米的PM1。別看個頭更小,但它比PM2.5更為可怕。因為它不僅能夠通過呼吸道輕鬆“黑客”侵入人體,甚至能潛伏到我們的血液里不難想像對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糟糕的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研究團隊,從2012年夏季到2013年年初,通過大量的研究觀察,發現南京地區PM2.5細顆粒物對陽光的散射和
吸收作用還在不斷增加。
黑炭氣溶膠“抹黑”藍天
鄭軍教授介紹,根據他們在南京江北地區的調查發現,
空氣污染物中,有60%左右的成分是由硫酸鹽、
硝酸鹽和黑炭
氣溶膠組成,而
黑碳氣溶膠又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它是由
工業污染、
汽車尾氣以及生物質燃燒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空氣中的PM1就是霾的元兇。黑炭氣溶膠又是其中的一種。PM1一方面
吸收光,另一方面又能
散射光。它的大量存在,就使得天空變得灰暗,失去了原有的也是我們最想念的藍色。連天都能“黑”?採訪的記者們嘖嘖驚嘆:真是“高級黑”。
據研究,在高空中黑炭氣溶膠與它的“同夥”硫酸鹽、硝酸鹽、有機碳等糾合,往往形成厚重的棕色雲團,對區域乃至全球氣候系統產生影響。
冬季南京上空,“黑炭
氣溶膠”污染嚴重,冬季污染大約是夏季污染的5倍至10倍。眼看就要到夏季,一旦周邊地區焚燒秸稈,黑炭氣溶膠更可能會在短時間之內暴增近20倍。更糟的是,就像前面說的,因為黑炭本身會因吸光而發熱,造成
逆溫現象,會使這個灰色的“大蓋子”
雲團把污染物捂在下面,造成其“久久不願散去”。
廣州擬建PM1觀測站
肆虐了幾日的狂風暴雨終於停息下來,2013年3月22日廣州陰雲少許覆蓋,溫度高企,但
灰霾又捲土重來,擾亂市民的心。提到灰霾,PM2.5是揮之不去的話題。昨天,在
世界氣象日專題報告會上,專家稱比PM2.5危害更大的是PM1。PM2.5可以進入人的肺部,而PM1甚至可以進入人的血液。為了做好
大氣環境的監測預警,下一步,廣州擬將建PM1觀測站,對其進行監測。
22日在世界氣象日專題報告會上,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研究員鄧雪嬌介紹說,以大氣中顆粒物的直徑來劃分,有PM10、PM2.5和PM1;數值越小,表示顆粒物的“個頭”越小。有數據表明,PM2.5占PM10的一半以上,而PM1占了PM2.5中顆粒物數量的絕大部分。大家都知道PM2.5對人體可以造成危害,而比PM2.5更嚴重的是PM1。
相比於PM2.5,PM1簡直可以稱得上“高級黑”。鄧雪嬌介紹說,PM1,是對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1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1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PM2.5可以進入人的肺部,而PM1甚至可以進入人的血液。
冷空氣南下反而加劇污染
冬天到現在,
霧霾天氣非常頻繁。每到霧霾憋得我們喘不上氣的時候,我們都向
冷空氣“求安慰”,希望冷空氣一到,北風和雨水就能幫咱們解圍,驅散稀釋空氣中的污染物。可悲的是,監測發現,有時候冷空氣南下卻是幫倒忙,污染反而加重了。
馬嫣教授說,研究數據顯示,風向對大氣污染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從東部過來,會帶來海上的清潔空氣,大風會有效地驅散塵埃,令南京的空氣品質迅速好轉。可如果冷空氣從南京東北部或者北部南下,這些冷氣團本身就裹挾很多污染物質,而且有的冷氣團還經常在原地“畫圈圈”移動緩慢,幾番打轉之後,污染物就不斷累積,會讓南京的空氣污染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