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8 MAPK是1993年由Brewster等人在研究高滲環境對真菌的影響時發現的。以後又發現它也存在於哺乳動物的細胞內,也是MAPKs的亞類之一,其性質與JNK相似,同屬應激激活的蛋白激酶。目前已發現p38MAPK有5個異構體,分別為p38α(p38)、p38β1、p38β2、p38γ、p38δ。其分布具有組織特異性:p38α、p38β1、p38β2在各種組織細胞中廣泛存在,p38γ僅在骨骼肌細胞中存在,而p38δ主要存在於腺體組織。研究證實,p38MAPK通路的激活劑與JNK通路相似。一些能夠激活JNK的促炎因子(TNFα、IL-1)、應激刺激(UV、H2O2、熱休克、高滲與蛋白合成抑制劑)也可激活p38,此外,p38還可被脂多糖及G+細菌細胞壁成分所激活。p38信號通路也由三級激酶鏈組成,其上游激活物為MKK3、MKK4及MKK6,與MKK4不同,MKK3、MKK6僅特異性激活p38[9]。體外細胞轉染實驗表明,MEKK2。MEKK3可通過激活MKK4同時激活JNK和p38,而MEKK3通過激活MKK3特異性激活p38。不同的p38異構體對同一刺激可有不同的反應,IL-1對p38的激活明顯強於p38β,TNF1-α使p38活性達到高峰的時間明顯短於使p38β達到高峰的時間[10]。不同的異構體對底物的作用也具有選擇性,p38 β2對ATF2的磷酸化作用明顯強於p38,p38γ可以磷酸化ATF2,但卻不能激活MAPKAP-K2和MAPKAP-K3[11];不同的異構體與不同的上游激酶偶聯,MKK6可以激活p38α、p38β2、p38γ,而MKK3僅能激活p38α、p38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P38蛋白
- 外文名:p38 MAPK
- 性質:蛋白激酶
- 分類:α、β1、β2、γ、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