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當血小板或內皮細胞受凝血酶、組胺、腫瘤壞死因子(TNF) 或氧自由基等介導而活化時, α顆粒和Weibel-Pa lade小體膜與胞膜迅速融合, 導致P 一選擇素在細胞表面快速而瞬時的表達, 從而介導活化內皮細胞、血小板與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T 淋巴細胞亞群的相互作用。這種介導作用可被抗P -選擇素的單抗、多抗及純化的P -選擇素所抑制。
p -選擇素配體是Sialyl-lewis X抗原, 存在於許多細胞(包括某些腫瘤細胞)表面。已知P -選擇素與含有Sialyl-Lewis X 抗原的碳水化合物結構結合, 可調節白細胞在血管內皮細胞上的滾動, 這是白細胞外滲的第一步。因此P -選擇素在急性炎症早期炎細胞向受損部位趨集過程中起重要的介導或參與作用。
組成結構
P 選擇素的結構和特性
P 選擇素(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 140,GMP140 ), 血小板活化依賴性顆粒表面膜蛋白(platelet activation dependent granule external membrane protein ,PADGEM )或CD 62 p ,是一種分子量為140K D 的膜糖蛋白, 定位於血小板的α顆粒和內皮細胞棒管狀(Weibel一Palade )小體內。
由789個胺基酸殘基構成: N 末端730 個胺基酸構成胞外區, C末端24個胺基酸組成跨膜區,35 個胺基酸組成胞漿短尾。胞外區有一個凝集素樣區(lectin -like domain )、一個表皮生長因子樣區(epi-dermal growth factor -like domain )和九個補體調節蛋白重複單位(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 consensus repeat units)。
分布範圍
P -選擇素的分布
P -選擇素在人體大多數組織如肝、肺、結腸、胃以及腎上腺的血管內皮細胞上表達, 但含量很低,主要分布於中等以上血管, 毛細血管一般不表達。P-選擇素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於血漿中, 最近已通過序列分析從蛋白質水平證實其存在。可溶性P-選擇素較膜表面存在的同類物分子量小3000 , 且缺乏跨膜功能區。循環中的可溶性P-選擇素可能主要來源於血管內皮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