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R文字識別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文字識別是指電子設備(例如掃瞄器或數位相機)檢查紙上列印的字元,然後用字元識別方法將形狀翻譯成計算機文字的過程;即,對文本資料進行掃描,然後對圖像檔案進行分析處理,獲取文字及版面信息的過程。如何除錯或利用輔助信息提高識別正確率,是OCR最重要的課題的友好性,產品的穩定性,易用性及可行性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OCR文字識別
  • 外文名: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歷史背景,軟體結構,

歷史背景

光學文字識別的概念是在1929年由德國科學家Tausheck最先提出來的,後來美國科學家Handel也提出了利用技術對文字進行識別的想法。而最早對印刷體漢字識別進行研究的是IBM公司的Casey和Nagy,1966年他們發表了第一篇關於漢字識別的文章,採用了模板匹配法識別了1000個印刷體漢字。
早在60、70年代,世界各國就開始有OCR的研究,而研究的初期,多以文字的識別方法研究為主,且識別的文字僅為0至9的數字。以同樣擁有方塊文字的日本為例,1960年左右開始研究OCR的基本識別理論,初期以數字為對象,直至1965至1970年之間開始有一些簡單的產品,如印刷文字的郵政編碼識別系統,識別郵件上的郵政編碼,幫助郵局作區域分信的作業;也因此至今郵政編碼一直是各國所倡導的地址書寫方式。
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的學者開始研究漢字識別,並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在OCR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在70年代才開始對數字、英文字母及符號的識別進行研究,70年代末開始進行漢字識別的研究,到1986年漢字識別的研究進入一個實質性的階段,不少研究單位相繼推出了中文OCR產品.早期的OCR軟體,由於識別率及產品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未能達到實際要求。同時,由於硬體設備成本高,運行速度慢,也沒有達到實用的程度。只有個別部門,如信息部門、新聞出版單位等使用OCR軟體。
1986年以後我國的OCR研究有了很大進展,在漢字建模和識別方法上都有所創新,在系統研製和開發套用中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少單位相繼推出了中文OCR產品。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平台式掃瞄器的廣泛套用,以及我國信息自動化和辦公自動化的普及,大大推動了OCR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OCR的識別正確率、識別速度滿足了廣大用戶的要求。其中以OCR為科技核心的雲脈技術不斷創新進取,研發了一系列OCR軟體產品,並且運用在醫院,學校,企業等各大市場。

軟體結構

由於掃瞄器的普及與廣泛套用,OCR軟體只需提供與掃瞄器的接口,利用掃瞄器驅動軟體即可。因此,OCR軟體主要是由下面幾個部分組成。
1、圖像輸入、預處理:
圖像輸入:對於不同的圖像格式,有著不同的存儲格式,不同的壓縮方式。預處理:主要包括二值化,噪聲去除,傾斜較正等
2、二值化:
對攝像頭拍攝的圖片,大多數是彩色圖像,彩色圖像所含信息量巨大,對於圖片的內容,我們可以簡單的分為前景與背景,為了讓計算機更快的,更好的識別文字,我們需要先對彩色圖進行處理,使圖片只前景信息與背景信息,可以簡單的定義前景信息為黑色,背景信息為白色,這就是二值化圖了。
3、噪聲去除:
對於不同的文檔,我們對噪聲的定義可以不同,根據噪聲的特徵進行去噪,就叫做噪聲去除
4、傾斜較正:
由於一般用戶,在拍照文檔時,都比較隨意,因此拍照出來的圖片不可避免的產生傾斜,這就需要文字識別軟體進行較正。
版面分析:
5、將文檔圖片分段落,分行的過程就叫做版面分析,由於實際文檔的多樣性,複雜性,因此,目前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最優的切割模型。
6、字元切割:
由於拍照條件的限制,經常造成字元粘連,斷筆,因此極大限制了識別系統的性能,這就需要文字識別軟體有字元切割功能。
7、字元識別:
這一研究,已經是很早的事情了,比較早有模板匹配,後來以特徵提取為主,由於文字的位移,筆畫的粗細,斷筆,粘連,旋轉等因素的影響,極大影響特徵的提取的難度。
8、版面恢復:
人們希望識別後的文字,仍然像原文檔圖片那樣排列著,段落不變,位置不變,順序不變,的輸出到word文檔,pdf文檔等,這一過程就叫做版面恢復。
9、後處理、校對:
根據特定的語言上下文的關係,對識別結果進行較正,就是後處理。
開發一個OCR文字識別軟體系統,其目的很簡單,只是要把影像作一個轉換,使影像內的圖形繼續保存、有表格則表格內資料及影像內的文字,一律變成計算機文字,使能達到影像資料的儲存量減少、識別出的文字可再使用及分析,當然也可節省因鍵盤輸入的人力與時間。
從影像到結果輸出,須經過影像輸入、影像前處理、文字特徵抽取、比對識別、最後經人工校正將認錯的文字更正,將結果輸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