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Nobel)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Nobel一般指本詞條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黃色炸藥”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5年,諾貝爾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5種獎金(1969年瑞典銀行增設經濟學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為了紀念諾貝爾做出的貢獻,人造元素(Nobelium)以諾貝爾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 外文名:Alfred Bernhard Nobel
  • 別名:諾貝爾
  • 國籍瑞典
  • 出生日期:1833年10月21日
  • 逝世日期:1896年12月10日
  • 主要成就:諾貝爾獎創始人
    矽藻土炸藥
    瑞典科學研究院亞斯特獎
  • 出生地斯德哥爾摩
人物生平,求學階段,研究階段,個人生活,家人,愛好文學,涉獵哲學,愛情生活,主要貢獻,科研成就,諾貝爾獎,人物著作,獲獎記錄,人物評價,後世紀念,人物爭議,

人物生平

紀錄片第3集節選:諾貝爾原是“炸藥大王”
1.8萬次播放|04:35
+關注已關注

求學階段

1841年,諾貝爾進了當地的約台國小,這是他一生中接受正規教育的唯一的一所學校。諾貝爾由於生病,上課出勤率最低。但是在學校里,他學習努力,所以成績經常名列前茅。
年輕時的諾貝爾年輕時的諾貝爾
1842年,諾貝爾全家移居俄國的彼得堡。9歲的諾貝爾因不懂俄語,身體又不好,不能進當地學校。他父親請了一位家庭教師,輔導他兄弟三人學習文化。老師經常進行成績考核,向父親匯報學習情況,諾貝爾進步很快。
1850年,17歲的諾貝爾,便以工程師的名義遠渡重洋,到了美國,在有名的艾利遜工程師的工場裡實習。實習期滿後,他又到歐美各國考察了4年,才回到家中。在考察中,他每到一處,就立即開始工作,深入了解各國工業發展的情況。
1850年,為研究化學留學美國。
1852年,回到聖彼得堡。
1858年,為籌措父親的事業資金前往倫敦。
1859年,因父親生意失敗帶著弟弟耶米爾回到斯德哥爾摩。

研究階段

1860年,開始從事硝化甘油炸藥的研究。
1863年,諾貝爾返回瑞典,與父親及弟弟共同研製炸藥。1864年,因意外爆炸事故炸毀工場,炸死弟弟,政府禁止他們再進行試驗。他因此一度把實驗室設在了斯德哥爾摩市外馬拉湖的一條駁船上。該年秋季,諾貝爾成功發明硝化甘油炸藥用雷管;10月,獲得硝化甘油炸藥的專利,成立硝化甘油炸藥公司。
1865年,在德國漢堡設立火藥公司,並在克魯伯建廠。
1866年,硝化甘油爆炸事件不斷在世界各地發生,因此各地爭相取締,硝化甘油公司陷入困境,同時發明了甘油炸藥。
1867年5月,獲得英國的炸藥專利,新的諾貝爾雷管發明成功。
1867年,在歐洲各地開設諾貝爾公司,炸藥事業鼎盛,與父親同時獲得瑞典科學研究院的亞斯特獎。
1871年,在英國創辦炸藥公司,與保羅·鮑合作創業。
1873年,定居巴黎。
1876年,雇用斯陀夫人為秘書,之後逐漸熱衷於和平運動。
1878年,完成發明可塑炸藥;5月,加入石油業,成立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
諾貝爾畫像諾貝爾畫像
1880年,獲得瑞典國王創議頒發的科學勳章,又得到法國大勳章。
1884年,被推薦為倫敦皇家協會、巴黎技術協會、瑞典皇家科學協會的會員。
1887年,取得噴射炮彈火藥的專利。
1890年,受法國人迫害,而離開居住十八年之久的巴黎,搬到義大利聖利摩,在當地創立研究所。在此後的六年間,他不斷致力於各種各樣的新發明,涉及到化工、機械、電氣、醫療等領域。
1893年,獲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榮譽哲學博士學位。
1895年11月27日,立下遺囑,諾貝爾獎因此產生。
1896年12月10日晚上,在聖利摩的米歐尼德莊去世,終年63歲。

個人生活

家人

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位發明家,他發明了家用取暖的鍋爐系統、設計了一種製造木輪的機器、設計製造了大鍛錘、改造了工廠設備。1853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表彰伊曼紐爾·諾貝爾的功績,破例授予他勳章。伊曼紐爾·諾貝爾是個對發明興趣極濃的人;同時,諾貝爾的母親羅琳娜·安德麗塔·阿爾塞爾有著意志堅強、吃苦耐勞的性格,夫婦倆對諾貝爾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愛好文學

諾貝爾對文學有長期的愛好,在青年時代曾用英文寫過一些詩。後人還在他的遺稿中發現他寫的一部小說的開端。鮮為人知的是諾貝爾同時也是一位劇作家,但是一直到他垂危的時候,他唯一的一部劇作才得以複印。可惜的是,他的作品被認為是“誹謗滋事、褻瀆神明”,一迨諾貝爾過世就幾乎全都被銷毀了,只有區區三份得以倖存。一直到2003年,首部倖存版才在瑞典出版。除了世界語外,這部戲劇還沒有被翻譯成其它語言,包括英語。
晚年他開始創作小說,1861年寫的《在最明亮的非洲》、1862年寫的《姊妹們》,這兩部作品抒發他對社會改革的觀點,1895年寫的喜劇《桿菌發明專利權》,則對現實持批評態度,作品充滿了挖苦和譏諷。他唯一的一部正式出版的戲劇作品,是寫於1895年的《復仇的女神》。
諾貝爾諾貝爾
諾貝爾在少年時代深受英國詩人雪萊的影響,並因此做過想當詩人的“雪萊夢”。成年之後,儘管由於技術發明與商務發展兩方面的事務極為繁忙,業餘時間很少,但諾貝爾對文學的愛好與他對科學的愛好一樣始終如一。可以說,文學與科學是諾貝爾的兩大精神支柱。
諾貝爾不僅喜歡閱讀文學作品,而且也曾嘗試過進行文學創作。他寫過詩,《一則謎語》就是他的一首自傳體式的長詩。

涉獵哲學

諾貝爾也喜歡與文學密切相關的哲學,對於當時著名的歐美哲學家,他比較喜歡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的實證主義哲學。在哲學方面,他曾列出過一些準備寫的論文目錄和提綱。

愛情生活

諾貝爾一生沒有妻室兒女,他的愛情是悲劇性的。青年時代的歐美之旅中,諾貝爾曾在巴黎與一位法國姑娘有過短暫的戀情,但那位姑娘不久就病逝了。
1876年,奧地利大元帥弗蘭茲·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應聘做他的秘書,諾貝爾喜歡上了她,但是伯莎已經心有歸屬。同年秋,諾貝爾去奧地利進行商業旅行時,在維也納的一家花店裡結識了賣花女索菲。此後諾貝爾與索菲維持了近15年的關係(一說18年)。諾貝爾希望索菲成為他的伴侶,並為她在療養地買了一幢別墅,還在巴黎富人區購置了一座華麗的公館,但由於索菲沒有文化且缺乏教養,不聽諾貝爾的勸導,只知揮霍,諾貝爾感到憂傷與失望。1891年春天,索菲來信告訴諾貝爾說,她即將要生下一個孩子。諾貝爾看到這個訊息後,徹底失望了,但還是寫信去安慰和勸告她,並從此決定不再與她來往,通過一位律師為她提供了30萬匈牙利克朗的養老費。

主要貢獻

科研成就

1863年10月,諾貝爾獲得炸藥發爆劑的發明專利權。這項發明人們稱之為“諾貝爾引燃器”。
1864年,取得硝化甘油炸藥發明的專利權。
1865年,他多次實驗,反覆鑽研,研製成了固體韌性燃料,並先後在瑞典、英國和美國取得炸藥的專利。
1866年,製造出能吸收比本身多三倍的硝化甘油,並且像粘土一樣軟硬適中的“矽藻土炸藥”,這一產品成為以後諾貝爾國際性工業集團的基石。
1867年,發明安全雷管引爆裝置。
1888年,發明了用來製造軍用炮彈、手雷和彈藥的無煙炸藥,亦稱諾貝爾爆破炸藥。
1896年,取得開有細孔的玻璃制壓榨噴嘴的專利,發明對紡織工業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諾貝爾不僅在炸藥方面做出了貢獻,而且在電化學、光學、生物學、生理學和文學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樹。諾貝爾的一生中,僅在英國申請的發明專利就有355項之多。除了炸藥,諾貝爾對於使用硝化甘油的導火線、無聲槍炮、金屬的硬化處理、焊接、熔接,以及子彈的安定、使用瓦斯的海底裝備極其安全性、救助海難用火箭等,都獲有理論與實際的成就;他在人造橡膠、人造皮革及以硝化纖維素為基礎製造真漆或染料、人造寶石等方面的實驗研究都有創造。

諾貝爾獎

諾貝爾去世前於1895年立下遺囑,將其財產大部分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萬美元)設立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5種獎金(1969年瑞典銀行增設經濟學獎),獎勵當年在上述領域內作出最大貢獻的學者。從1901年開始,獎金在每年諾貝爾逝世時間12月10日下午四點半頒發。
諾貝爾獎分成下列的六項:
(1)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瑞典科學研究院決定,頒發給對於物理方面有重要發明和發現的人。
(2)諾貝爾化學獎:由瑞典科學研究院決定,頒發給在化學有重要發現和改良的人。
(3)諾貝爾醫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加羅林學會決定,頒發給在生理學或醫學上有重要發現的人。
(4)諾貝爾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學術院決定,頒發給對文學思想有啟發引導作用的人。
(5)諾貝爾和平獎:由挪威議會組成的五人委員會決定,頒發給為促進國際的友好關係、且為和平會議的設立和普及竭盡心力,在軍備的廢除和縮減上有重要貢獻的人。
(6)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

人物著作

諾貝爾著作
名稱分類
《兄弟與姐妹》
小說
《最快樂的非洲》
小說
《專利的病毒》
劇本
《報應》
劇本
《復仇的女神》
戲劇

獲獎記錄

瑞典科學研究院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867亞斯特獎獲獎

人物評價

諾貝爾畢生致力於科學發明的實用普及,死後都把自己全部財產捐獻出來成立了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獎,這種精神值得讚嘆。(騰訊網評)
諾貝爾是位崇尚科學的人、是個有文學企圖心的熱情讀者。(諾貝爾傳記作者佛瑞迪克森評)
諾貝爾不愧是一位19世紀典型的、極賦天才的發明家,他的發明似乎更多地來自於其敏銳的直覺和非凡的創造力。(中青網評)
諾貝爾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後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他的名字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遠地留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冊上。(人民網評)
諾貝爾對金錢和財物並不貪得無厭,對旁人慷慨施捨,對發展科學大力援助,自己卻生活儉樸,一生在艱苦中度過。他為人類創造了大量物質文明財富,給人類留下了艱苦創業,不慕功利與虛名的精神。(北方網評)
諾貝爾不善言辭,愛好孤獨且易於畏縮,所以對一般大眾只將他視為戰爭與破壞工具的發明人而不多做辯解。他喜歡思考,具有空想的詩人及夢想家本質、敏銳的洞察力及不屈的精神,同時也憎恨戰爭,對炸藥被轉為軍事用途而感到憂心。總之,他的性格中有相當顯著的對立性。他對人生常保持著詩人的態度。(南方網評)

後世紀念

為了紀念諾貝爾,諾貝爾獎各獎項頒獎儀式要在每年的諾貝爾逝世紀念日舉行。頒獎儀式上,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晚禮服,儀式中所用的白花和黃花必須從義大利的聖莫雷運來。
2011年6月8日,人造元素(Nobelium)以諾貝爾為命名。
2015年3月,瑞典的諾貝爾博物館展出了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手稿,這是這份手稿首次向公眾展出。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諾貝爾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人物爭議

諾貝爾1895年的遺書公開後,引起熱烈的爭論。有人批判諾貝爾身為瑞典人卻把瑞典的財產分給世界各國的人士,這種行為實非愛國的表現;有人質疑評選者可能有受賄之虞,無法達成任務;也有人認為挪威和瑞典關係緊張,卻由挪威國會議員組織委員會來頒發和平獎是值得懷疑的;加上遺囑以事實上未存在的基金會為繼承人,且其巨額遺產分散各國,由完全不同的法律所管轄等問題,遺囑的主要執行人拉古納·梭魯曼動員各國的財政、科學、法律專家來清理遺產及解決糾紛。經過幾年的努力,在諾貝爾的二哥柳都別克家族成員的支持下,諾貝爾基金會成立,並於1900年6月29日由瑞典政府核准基金會的組織章程,以及瑞典各機關頒獎之各項事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