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基催化劑催化CO甲烷化性能研究及最佳化

Ni基催化劑催化CO甲烷化性能研究及最佳化

《Ni基催化劑催化CO甲烷化性能研究及最佳化》是2019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智翠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Ni基催化劑催化CO甲烷化性能研究及最佳化
  • 作者:智翠梅
  • 出版時間:2019年09月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22346711
  • 類別:工業技術類圖書
  • 定價:¥85.00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針對Ni催化劑易積碳燒結及微量H2S導致的中毒失活問題,在電子-分子水平上研究了CO甲烷化過程中Ni催化劑失活和中毒的原因,通過助劑La、Zr及載體ZrO2、Al2O3和MoS2調變Ni基催化劑催化CO甲烷化性能,抑制或消除Ni表面上C生成和S吸附,以增加Ni催化劑穩定性,並提高CO甲烷化活性和CH4生成的選擇性。因此本選題對於煤炭資源清潔利用具有重大意義。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分為緒論、理論基礎與計算方法、Ni(111)和Ni(211)表面CO甲烷化、La和Zr協同Ni催化CO甲烷化、Ni4-ZrO2(111)、Ni13-ZrO2(111)和ZrNi3-Al2O3(110)表面CO甲烷化、MoS2(100)和S-NiMoS2(100)表面CO甲烷化、Ni基催化劑催化CO甲烷化性能及趨勢分析等幾個方面。
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針對性和參考價值,可作為從事煤的清潔高效利用、煤化工一氧化碳合成及合成氣轉化制天然氣技術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供在化工、化學、催化、能源、煤化工等學科領域從事基礎研究和工業套用的研究人員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作者簡介

智翠梅,太原科技大學,講師,2005年畢業於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套用化學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10年就讀於太原理工大學煤科學與技術教育部和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化學工藝專業,攻讀博士學位。指導教師為王寶俊教授,目前從事煤結構的量子化學研究。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合成氣甲烷化研究現狀1
1.1.1CO甲烷化反應和Ni催化劑1
1.1.2Ni催化劑的燒結和積炭2
1.1.3Ni催化劑的S中毒3
1.2Ni催化劑積炭消除和S中毒抑制3
1.2.1積炭消除4
1.2.2S中毒抑制5
1.3Ni基催化劑的改性6
1.3.1結構改性6
1.3.2助劑改性7
1.3.3載體改性9
1.4本書內容構思11
1.5活性金屬、助劑和載體13
1.5.1構建不同形貌的Ni活性位14
1.5.2構建Ni-M(M=La、Zr)活性位15
1.5.3構建Ni-Mo-S活性位16
1.5.4CO甲烷化機理16
1.5.5本書框架結構18
參考文獻19
第2章理論基礎與計算方法26
2.1密度泛函理論26
2.1.1交換相關勢26
2.1.2贗勢方法26
2.2反應過渡態理論27
2.3VASP軟體包28
2.4計算方法28
2.4.1計算參數28
2.4.2計算公式29
參考文獻32
第3章Ni(111)和Ni(211)表面CO甲烷化:表面結構的影響35
3.1計算模型及參數35
3.1.1Ni(111)表面35
3.1.2Ni(211)表面36
3.2表面物種的吸附37
3.2.1H2解離吸附37
3.2.2Ni(111)表面各物種的穩定吸附構型38
3.2.3Ni(211)表面各物種的穩定吸附構型40
3.3Ni(111)和Ni(211)表面上CO甲烷化機理42
3.3.1CO活化42
3.3.2Ni(111)表面CH4生成43
3.3.3Ni(111)表面CH3OH生成對CH4選擇性的影響49
3.3.4Ni(211)表面CH4生成49
3.3.5Ni(211)表面CH3OH生成對CH4選擇性的影響56
3.3.6Ni(211)表面CH4生成的Microkinetic modeling分析56
3.3.7階梯Ni(211)表面對CH4生成活性和選擇性的影響62
3.4Ni(111)和Ni(211)表面上C形成機理62
3.4.1Ni(111)表面上C—O和C—H鍵斷裂反應63
3.4.2Ni(111)表面不積炭的原因64
3.4.3Ni(211)表面上C生成66
3.4.4Ni(211)表面上C成核和C消除67
3.4.5Ni(211)表面“Ni缺陷B5活性位” 68
3.5表面結構對CO甲烷化影響69
參考文獻70
第4章La和Zr協同Ni催化CO甲烷化:助劑的影響73
4.1La/Ni模型及參數73
4.1.1La在Ni(211)表面的摻雜73
4.1.2LaNi(111)表面模型75
4.1.3La助劑對Ni表面甲烷化反應的影響75
4.2LaNi(111)表面物種的吸附77
4.2.1H2解離吸附77
4.2.2LaNi(111)表面各物種的穩定吸附構型77
4.2.3La助劑對表面各物種穩定吸附構型的影響79
4.3LaNi(111)表面上CO甲烷化機理80
4.3.1CO活化80
4.3.2助劑La提高Ni(111)表面CH4生成的活性81
4.3.3助劑La提高Ni(111)表面CH4生成的選擇性86
4.4LaNi(111)表面上C形成機理87
4.4.1表面C形成87
4.4.2表面C消除和C沉積88
4.4.3LaNi(111)表面積炭的原因88
4.4.4助劑La的角色90
4.5Zr/Ni模型及參數92
4.5.1ZrNi(211)表面形成能92
4.5.2ZrNi(211)表面模型93
4.5.3ZrNi(211)表面特性93
4.6ZrNi(211)表面物種的吸附94
4.6.1H2解離吸附94
4.6.2以C—Ni鍵吸附的物種95
4.6.3以C—Ni和(或)O—Zr鍵吸附的物種97
4.6.4CH3OH的吸附98
4.6.5Zr摻雜對各吸附物種吸附能BEP相關的影響99
4.7ZrNi(211)表面上CO甲烷化機理101
4.7.1CO活化101
4.7.2ZrNi(211)表面CH4生成101
4.7.3助劑Zr對CH4生成活性的影響105
4.7.4助劑Zr對CH4生成選擇性的影響106
4.7.5助劑Zr與Ni的協同機理107
4.7.6助劑Zr的角色111
4.8ZrNi(211)表面上C形成機理112
4.8.1表面C形成112
4.8.2表面C成核和C消除113
4.9助劑對CO甲烷化的影響113
參考文獻115
第5章Ni4-ZrO2(111)、Ni13-ZrO2(111)和ZrNi3-Al2O3(110)表面CO甲烷化:Zr存在形式的影響118
5.1計算模型及參數118
5.1.1Ni4-ZrO2(111)和Ni13-ZrO2(111)表面模型118
5.1.2Ni4-ZrO2(111)和Ni13-ZrO2(111)表面特性121
5.2Ni4-ZrO2(111)和Ni13-ZrO2(111)表面物種的吸附122
5.2.1H2解離吸附122
5.2.2以C—Ni、O—Ni和O—Zr鍵吸附的物種123
5.3Ni4-ZrO2(111)和Ni13-ZrO2(111)表面上CO甲烷化機理125
5.3.1CO活化125
5.3.2Ni4-ZrO2(111)和Ni13-ZrO2(111)表面CH4生成125
5.3.3Ni微粒尺寸對CH4生成活性和選擇性的影響 132
5.3.4Zr存在形式對CH4生成活性和選擇性的影響 132
5.3.5不同形貌的Ni催化劑對CH4生成活性和選擇性的影響133
5.3.6助劑La和Zr對CH4生成活性和選擇性的影響134
5.4助劑Zr協同Ni4簇催化CH4生成136
5.4.1ZrNi3-Al2O3(110)表面模型的構建136
5.4.2H2解離吸附138
5.4.3各物種的吸附139
5.4.4CO活化140
5.4.5ZrNi3-Al2O3(110)表面上CH4生成141
5.4.6助劑Zr對ZrNi3-Al2O3(110)表面CH4形成活性和選擇性的影響144
5.4.7助劑Zr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方式144
5.5Zr存在形式對CO甲烷化影響146
參考文獻148
第6章MoS2(100)和S-Ni/MoS2(100)表面CO甲烷化:Ni摻雜和S吸附的影響151
6.1計算模型及參數151
6.1.1構建MoS2(100)表面模型151
6.1.2構建S-Ni/MoS2(100)表面模型154
6.1.3Ni/MoS2(100)和S-Ni/MoS2(100)表面特性157
6.2MoS2(100)和S-Ni/MoS2(100)表面物種的吸附158
6.2.1H2解離吸附158
6.2.2各物種的吸附構型和吸附能158
6.2.3Ni摻雜和S吸附對各物種吸附的影響160
6.3MoS2(100)和S-Ni/MoS2(100)表面上CO甲烷化機理162
6.3.1CO活化162
6.3.2MoS2(100)和S-Ni/MoS2(100)表面CH4生成162
6.3.3潔淨的MoS2(100)表面上低配位的Mo對CH4和H2O生成活性的影響169
6.3.4Ni摻雜和S吸附對CH4生成活性的影響169
6.3.5潔淨的MoS2(100)面上低配位的Mo對CH4生成選擇性的影響170
6.3.6Ni摻雜和S吸附對CH4生成選擇性的影響173
6.3.7Ni摻雜和S吸附對甲烷化與硫化的影響173
6.4MoS2(100)和S-Ni/MoS2(100)表面上C形成機理175
6.4.1表面C形成175
6.4.2C成核和C消除177
6.5Ni摻雜和S吸附對CO甲烷化影響177
參考文獻181
第7章Ni基催化劑催化CO甲烷化性能及趨勢分析183
7.1Ni基催化CO甲烷化性能183
7.2本書主要創新點188
7.3不足與建議190
7.4合成氣甲烷化趨勢分析191
7.4.1其他活性金屬催化劑的開發191
7.4.2載體調變193
7.4.3助劑調變193
7.4.4耐硫Mo基催化劑調變195
7.4.5工藝最佳化196
參考文獻1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