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2基因突變與中國肝硬化人群SBP的相關性及機制研究

NOD2基因突變與中國肝硬化人群SBP的相關性及機制研究

《NOD2基因突變與中國肝硬化人群SBP的相關性及機制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陳燕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NOD2基因突變與中國肝硬化人群SBP的相關性及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陳燕飛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早期發現SBP高危患者進行防治可有效降低SBP發生率及死亡率。歐美人群研究發現NOD2基因R702W、G908R和1007fs位點突變是肝硬化SBP易感基因。NOD2基因突變位點具有種族特徵,我國常見突變型是P268S位點突變。本研究旨在對NOD2基因P268S位點突變與中國肝硬化人群SBP發生的相關性及其機制進行研究。1.通過PCR-RFLP法檢測我國肝硬化人群NOD2基因P268S位點多態性,分析其與SBP發生相關性;2.利用PMA-qPCR法檢測腹水細菌量作為BT指標,分析NOD2基因與BT的相關性;3.通過454測序及qPCR法比較NOD2突變型患者與野生型患者糞便菌群結構,分析NOD2突變對腸道菌群的影響;4.利用Bio-Plex懸液芯法分析炎症因子表達譜,通過Network分析法,構建NOD2突變時腸道菌群與炎症因子的作用通路。本研究將為SBP高危預測提供潛在的生物學證據。

結題摘要

肝硬化是影響我國國民健康的常見疾病,也是後果嚴重的疾病。腸道菌群結構在肝硬化SBP等感染髮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腸道菌群結構是受多方面因素長期影響形成的,遺傳因素如NOD2突變可能參與腸道菌群結構形成進而影響SBP發生髮展。本課題根據課題申請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覆的課題任務書執行,系統研究了NOD2基因P268S位點與中國肝硬化人群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發生的相關性及可能機制。本課題共篩選肝硬化患者150例,獲取其腹水、血清、腸黏膜及糞便等標本進行基於高通量測序的菌群結構分析,NOD2基因位點P268S位點突變分析和血清炎症因子表達譜分析。共獲得了三部分研究結果。第一部分是肝硬化腹水菌群結構分析及與NOD2基因P268S位點突變相關性研究。研究結果提示腹水菌群可以分為兩類,1類腹水中富集的細菌主要是腸道常駐菌群,而2類腹水中包含的細菌很多事潛在致病菌或環境菌。NOD2基因位點突變在2類腹水中有增高趨勢,其調節機制可能與炎症因子表達等有關。 第二部分是肝硬化患者小腸黏膜菌群分析。結果提示肝硬化小腸黏膜有更多的口腔來源的菌屬定植。NOD2基因與肝硬化上消化道菌群結果無明顯相關性。但是小腸黏膜菌群受多因素影響,包括肝硬化病因學、質子泵抑制劑藥物及是否進行過消化道治療手術 等。第三部分研究了腸道菌群在肝硬化病情進展中的變化特點、穩定性及影響因素等,證實了腸道菌群與MELD評分一樣,可用於ACLF患者預後判斷。我們初步構建了NOD2基因突變、腸道菌群移位及免疫刺激相互作用的通路。研究結果將有助於臨床對高危患者採取預防SBP的措施,從而減少SBP的發生率。 研究內容基本按計畫完成。本課題共撰寫論文3篇,已發表SCI論文2篇,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3次,培養碩士研究生2名,基本完成課題申請所定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