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球狀星團M92
- 發現者:梅西耶
- 星座:武仙座
發現,觀測,特徵,歷史研究,位置,
發現
球狀星團M92是Johann Elert Bode在1777年12月27日最早發現的, 梅西耶1781年3月18日又獨立的重新發現了它,同一天他還將其他8個天體編入 星表,都是室女座星系團的成員(M84-M91)。1783年威廉姆·赫歇耳第一次將它分解成恆星。
1781年3月18日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觀測M92時,說它是武仙星座中的一個美觀的、很明亮的星雲,用焦距一英尺的望遠鏡很容易看到它,星雲中沒有恆星,但星雲中心清晰而明亮,非常像一個大彗星的彗核,在大小和亮度方面它非常像M13。它和4等星武仙座σ的赤緯相同,因此它的位置可以直接和武仙座σ相比較而定出。星雲的角徑為5’。
觀測
M92是北半球較為明亮的球狀團,但因為它與更為壯觀且著名的M13非常接近,反而常被業餘天文學家忽略。在非常好的環境下,裸眼可以直接看見M92。
散布在銀河系的球狀星團中,M92的絕對星等屬於較明亮的一組。它是最古老的星團之一,位置在銀河盤面上方約16×10ly(4.9kpc),和距離銀河中心33×10ly(10kpc),日心距離為26.7×10ly(8.2kpc)。半光度半徑,或是來自星團的一半可見光輻射量半徑是1.09角分,潮汐半徑為15.17角分。它的外觀略呈扁平,短軸大約是長軸的89% ± 3%。
特徵
球狀星團還有其它的特徵,除了氫和氦之外,M92的其它元素的豐度,也就是天文學家所謂的金屬量都很低。相較於太陽,鐵的豐度在這個星團是 [Fe/H]= –2.29dex,這只是太陽中豐度的0.5%。這使得估計的星團年齡在142 ± 12億年,或大約就是宇宙年齡。
這個星團尚未演化至核心崩潰的階段,核心半徑大約2角秒。它在奧斯特霍夫分類是第二類球狀星團(OoII),這意味著它屬於缺乏金屬且周期較長的天琴座RR變星這一族。在1997年的球狀星團變星表中列出了28顆這個星團中的疑似變星,但其中只有20顆得到確認。在2001年,已經知道在M92有17顆天琴座RR變星,在1.02角分的球狀星團半質量半徑內檢測到10個X射線源,其中有半數是激變變星的候選者。
歷史研究
武仙座中除了著名的球狀星團M13之外,還有一個美麗的球狀星團,它就是M92。1777年12月27日德國天文學家波德首先發現了這個天體,說它大體呈圓形,發出暗淡的紅色光輝。
1783年,威廉·赫歇耳則指出,它是一個美麗的星團,角徑為7’~8’。他的兒子約翰·赫歇耳進一步指出M92是一球狀星團,人而明亮,可分辨出其中的小星星。
M92的視星等為6.1等,絕14星等估算為一7.8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史瓦茲席爾德和伯恩斯坦的研究得出這個星團的質量為14萬太陽質量。不過,其他學者的研究給出的值為33萬大陽質量。德國天文學家巴德在研究恆星演化問題時,得出M92的年齡為20億~3O億年。
1942年他用口徑2、5米的威爾遜山望遠鏡對仙女座星系M31作詳細研究。帕洛瑪山的5米望遠鏡建成以後,巴德用它發現了仙女座星系中300多顆造父變星。巴德利用第一星族中的造父變星建立了新的周光關係(從前勒維特建立的周光關係是依據第二星族的造父變星),根據新的周光曲線巴德測定出仙女座星系M31的距離為220萬光年,從前認為是130萬光年,巴德使我們的宇宙增大了一倍。人們戲稱他為“宇宙放大器”。 1958年巴德回到德國,1960年6月25日這個把宇宙距離放大的人逝於哥廷根。
對M92的距離進行了大量測定工作,大多數結果相當接近。1964年測定M92的距離模量為14.62,它相當於M92的距離為9千秒差距。近期利用星團中的天琴座RR型變星測定出M92的距離為8.6千秒差距,或28000光年。M92的線直徑為27秒差距或者88光年。M92的光譜中金屬元素的譜線非常明,表明恆星的組成中缺乏金屬元素。這個星團中的 k 型巨星中,其金屬元素的含氧僅為太陽的金屬元素含量的百分之一。
在H·S·霍格的里團表中給出M92的光譜為A5型,色指數為一0.09,星團中25顆最亮恆星的平均星等為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