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核通常被認為是彗星中心的固體部份,核心是由岩石、塵埃和冰凍的氣體組合成的一顆小行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彗核
- 外文名:The comet nucleus
- 核心石:岩石、塵埃
- 環繞:彗發
- 輻射壓:太陽
- 發現:2001年
彗核通常被認為是彗星中心的固體部份,核心是由岩石、塵埃和冰凍的氣體組合成的一顆小行星。
彗核通常被認為是彗星中心的固體部份,核心是由岩石、塵埃和冰凍的氣體組合成的一顆小行星。...
彗尾(huìwěi) 一顆彗星的明亮的尾部延伸部分,可以是彗頭的擴展或者具有某種結構,因而能與彗頭有所區別;彗尾主要由氣體和塵埃組成。 除了離太陽很遠時以外,彗星...
彗核巡迴者號由美國製造,主要任務是了解彗核,飛掠三顆短周期彗星,了解他們的彗核。2002年7月3日發射失敗。...
據悉,彗星中研究難度最大的是彗核,它主要由冰和岩石構成,直徑最小只有幾公里。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彗核受熱蒸發,其散發的氣體或塵埃會延伸數千公里,形成所謂的彗發...
哈雷彗星的彗核大約為16x8x7.5千米。與先前預計的相反,哈雷彗星的彗核非常暗:它的反射 哈雷彗星軌道圖 率僅為0.03,使它比煤還暗,成為太陽系中最暗物體之一...
彗星(Comet)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質構成,當彗星接近...
彗星一般由彗頭和彗尾兩部分組成,彗頭包括彗核和彗發,各部分的化學組成也不盡相同。彗核是彗星的核心部分,一般直徑為1~10公里,由冰和塵埃粒子組成。凍的主要...
彗星有一個形態朦朧而明亮的“頭”部——彗頭。彗頭包括兩部分,中央密集而明亮的彗核和霧狀的包層--彗發。...
[comet] 是明亮彗核周圍通常包著的朦朧彗頭組成的雲霧狀天體,當它運行的軌道部分靠近太陽時經常出現長長的彗尾,由於輻射壓力使彗尾指向遠離太陽的方向,彗星的運行軌...
內容簡介“CONTOUR彗核探測器”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詞條譯名和中英文解釋數據著作權由天文學名詞委所有...
根據此前計畫,在此次被喚醒後,“羅塞塔”將進行一系列機動變軌,從後方逐漸追趕上彗星,進入環繞彗星運行的軌道,然後為著陸器“菲萊”選擇安全的著陸點,向彗核發射...
彗星式纖維過濾材料的規格尺寸經實驗研究確定,其合適的尺寸為:φ2.2×0.4×(35~40)( 彗核直徑×絲束直徑×彗尾長度)。採用國家863科技成果,生產的彗星式纖維...
第15號彗核撞向木星大氣縱深處,火球上升到2000公里的高度,塵雲直徑相當於地球的3倍。第16塊碎片碰撞產生的亮度是第14塊的2倍,並產生了持續15分鐘的爆炸。...
驚奇一:“坦普爾1號”的彗核是分層的,彗核表面覆蓋著10多米深的細粉狀物質,其下是較硬的“彗核之核”。彗核的平均密度不過0.6克每立方厘米,比水還輕。彗...
《萬古奇觀:彗木大碰撞及其留給人類的思考》對1994年發生的“彗木大碰撞”事件進行了介紹,在描述這次碰撞的前因後果、科學家們對此的預測和研究的同時,深入探討了...
它以每小時3.5公里、幾乎等同於步行的速度向彗星靠近,耗時7個小時才能抵達彗核。由於從地面控制中心傳送的指令至少需要28分鐘才能抵達“羅塞塔”,“菲萊”將按照事...
2004年1月,重約46公斤、書櫥大小的“星塵”號終於同“維爾特二號”彗星“擦肩而過”,飛船上的光學導航相機還抓拍了一些彗核照片,作為“近距離約會”的紀念。...
SESAME——表面電性與聲學監測裝置,測量彗核以及彗核周圍空間的聲學與電學性質;羅塞塔飛船計畫實施 編輯 羅塞塔和菲萊在此前的長期飛行過程中一直保持休眠狀態,...
探測器於2005年1月12日成功發射,同年7月3日釋放撞擊器,並於2005年7月4日05時44分(UTC時間)成功撞擊坦普爾1號彗星的彗核,地球在8分鐘後接收到撞擊事件的發生...
因為喬托號非常接近彗核,所以歐洲空間局認為它將會遭受高速彗星粒子的破壞。這次探測哈雷彗星的衛星組合也被稱為哈雷艦隊。喬托號探測 編輯 亞利安一號運載火箭在1985...
2005年1月13日,台北時間2時47分,美國成功發射彗星探測飛船,“深度撞擊號”。2005年7月4日,釋放出一顆372公斤級的鋼彈,撞擊“坦普爾1號”彗星的核,價值3.3億...
1985年7月2日,歐洲空間局發射一個名叫喬托號的哈雷彗星探測器。 它的外形是一直徑1.8米、高3米的圓柱體,重950千克。飛行8個月後,於1986年3月14日從哈雷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