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竹(學名:Monstera deliciosa Liebm.)是天南星科龜背竹植物,攀緣藤狀灌木。莖粗壯,呈綠色,有蒼白色半月形葉跡,有肉質氣生根;葉成2列,柄長,葉呈心狀卵形,厚革質,邊緣羽狀分裂;花序柄粗糙,佛焰苞厚革質,肉穗花序近圓柱形,花單性,淡黃色,花期8—9月;漿果淡黃色,果實可食用。因其枝幹如竹子,葉片巨大顏色翠綠且長相奇特,像烏龜殼上花紋,故名“龜背竹”。
龜背竹原產於南美洲、墨西哥,各熱帶地區多引種栽培。中國福建、廣東、和雲南等地栽培於露地,北京和湖北等地多栽於溫室。龜背竹常附生於熱帶雨林中的高大樹木上。其有一定的耐陰性,忌強光暴曬和乾燥,喜歡高溫潮濕的環境。北方人們常把龜背竹用作室內盆栽。其在南方則可獨植於池畔,溪水旁。龜背竹的繁殖方式有播種、扦插、分株等。
龜背竹作為室內大型盆栽觀葉植物,養護簡單,其能夠被製作成迷你觀葉。龜背竹體內含有許多有機酸,能吸收甲醛等有毒有害氣體,夜間還可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因其可以淨化空氣,益於人的身體健康,故花語和寓意均有“健康長壽”之意。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
- 名稱由來
形態特徵
近種區別
龜背竹 | ||
---|---|---|
葉 | 葉背面綠白色,邊緣羽狀分裂,側脈間有1-2個較大的空洞,靠近中肋者多為橫圓形,寬1.5-4厘米,向外的為橫橢圓形,寬5-6厘米。 | 葉片大而厚,革質,長達50厘米,葉面上帶有黃色和白色的斑紋;幼葉心形、無孔,長大後成廣卵形、羽狀深裂;葉脈間有橢圓形的穿孔。 |
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