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葉龜背竹(學名:Monstera deliciosa 'Variegata')是天南星科、龜背竹屬、龜背竹的栽培品種。常綠藤本植物。莖綠色、粗壯,具深褐色氣生根。葉片大而厚,革質,葉面上帶有黃色和白色的斑紋;幼葉心形、無孔;葉脈間有橢圓形的穿孔,極像龜背;葉具長柄,深綠色。佛焰花序,佛焰苞舟形;11月份開花,淡黃色。
原產日本,中國引進栽培。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不耐高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2-26℃。要求深厚和保水力強的腐殖土,既不耐鹼,也不耐酸。怕乾燥,耐水濕,要求高的土壤濕度和較高的空氣濕度。
花葉龜背竹株形優美,葉形奇特,終年碧綠,青翠欲滴,深綠色氣根常伸延很長可以盤繞,是觀葉花卉中的佼佼者;它耐陰,適宜盆栽,作室內裝飾。大型植株適宜大型門廳、客廳、會議室擺放,中小型植株適宜家庭居室擺放。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植物學史
1988年,花葉龜背竹在日本園藝界問世。
形態特徵
常綠藤本植物。莖綠色、粗壯,似羅漢竹,具深褐色氣生根,縱橫交錯。葉片大而厚,革質,長達50厘米,葉面上帶有黃色和白色的斑紋;幼葉心形、無孔,長大後成廣卵形、羽狀深裂;葉脈間有橢圓形的穿孔,極像龜背;葉具長柄,深綠色。佛焰花序,佛焰苞舟形;11月份開花,淡黃色。
產地生境
原產日本,中國引進栽培。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冬季室溫不得低於10℃,不耐高溫,當氣溫升到32℃以上時生長停止。最適生長溫度為22-26℃。成熟植株可耐短時間5℃低溫,低於5℃易發生凍害。耐強陰,在直射陽光下葉片很快變黃乾枯,可在明亮的室內常年陳設。要求深厚和保水力強的腐殖土,pH為6.5-7.5,既不耐鹼,也不耐酸。花葉龜背竹怕乾燥,耐水濕,要求高的土壤濕度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如果空氣乾燥,葉面會失去光澤,葉緣焦枯,生長緩慢。
繁殖方法
花葉龜背竹可用播種、扦插、壓條和分株繁殖。
播種繁殖:播種在5月份進行,播種適溫為25-28℃,播後15天發芽。播時溫度太低種子易腐爛。播種苗當年可盆栽觀賞。
扦插繁殖:扦插在早春進行,將花葉龜背竹2-3個莖節截為一段,去除氣生根,帶葉或去葉插入沙床中,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2個月左右即可紮根,長出新芽。
壓條繁殖:可在立冬時節進行,將莖端部分氣生根埋於另一盆中,在莖上每隔1-2節切一刀,深度約為莖粗的2/3。至翌年立春,便可在葉腋處長出新芽。清明可從切口處割斷,依芽的大小分栽於不同的盆中。立夏移出室外,放在遮陽蓬下,要經常澆水,保持濕潤,每天可用噴壺對龜背竹莖葉噴清水。立秋後要澆稀餅肥水,不宜過濃,寒露前移入室內。
分株繁殖:在春、秋季將花葉龜背竹的側枝整枝劈下,帶部分氣生根,直接栽植於木桶或水缸中,成活率高;需要迅速成型時,可在盆中立支柱,讓它攀附。
栽培技術
- 合理施肥
家庭盆栽花葉龜背竹以株高不超過半米的小型株為宜,龜背竹生長較快,要求肥沃的培養土,最好每年春天換一次盆,換盆時施人豆餅渣、麻醬渣、牲畜蹄角片等作基肥,盆土可用腐葉土、園土、河沙加少量有機肥碎屑混合而成,使培養土呈微酸性。花葉龜背竹生長季節對肥料的需求量比較大,可每周追施觀葉肥或腐熟的有機肥,做到薄肥勤施,越冬期間應少施或停止施肥。
- 水分管理
流水是花葉龜背栽培的重要環節,澆水過少,則枝葉生長停滯、黃葉;澆水過大,可能導致爛根;澆水適度則枝葉健壯旺盛,高溫乾燥季節要多澆些水,但不能積水,可經常向葉面、植株噴水增加觀賞效果。生長旺盛的成年植株要多澆水。秋冬季要少澆水,盆土宜偏乾,過溫易爛根爛葉。每隔3-5天用與室溫相近的水噴灑一次莖葉,清除灰塵污染。新分栽的幼苗要少澆水。
- 擺放環境
當氣溫低於10℃時應放入室內防寒,放在室內不受強陽光直射的地方,室溫不能低於10℃,並要注意避免冷風吹襲,否則葉片易枯黃脫落。
主要價值
花葉龜背竹株形優美,葉形奇特,終年碧綠,青翠欲滴,深綠色氣根常伸延很長可以盤繞,饒有風趣,給人以特殊美感,是觀葉花卉中的佼佼者;它耐陰,適宜盆栽,作室內裝飾。大型植株適宜大型門廳、客廳、會議室擺放,中小型植株適宜家庭居室擺放,片片如扇之綠葉,像巨大的手臂向客人招手致意,使環境具有清雅的氣氛。在華南用以布置庭院,栽植在構旁或屋角等稍陰處,任其生長攀緣,不但生長茂盛,而且自然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