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彼得·潘》講述了滿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樹葉和樹膠做的衣服,一個不願長大也永遠不會長大的可愛的小男孩,他就是彼得·潘。他住在用蘑菇當煙囪的地下之家,那裡有仙子、美人魚、紅皮膚的印第安人和一群兇惡的海盜,那就是“永無島”。一天,彼得帶著三個孩子飛出了視窗,把他們帶到了“永無島”。在那裡,孩子們住在大樹底下的家裡;和美人魚玩遊戲;和印第安人成了好朋友;還和以胡克船長為首的海盜展開了“大戰”,最後消滅了海盜頭目胡克。在永無島上,孩子們生活得快樂無憂,過著奇妙的生活……
基本介紹
- 書名: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彼得•潘
- 作者:詹姆斯•巴里
- 出版社:中國致公出版社
- 頁數:175頁
- 開本:32
- 外文名:Peter Pan
- 譯者:梁實秋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50497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彼得·潘》是英國著名作家詹姆斯·巴里的童話劇和童話故事,通過奇妙的永無島和不肯長大的男孩彼得·潘這樣的童話形象深情地告訴人們: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樂章,珍惜可貴的童年時代,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那僅僅屬於他們的歡樂。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詹姆斯·巴里 譯者:梁實秋
詹姆斯·巴里(1860~1937),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自幼酷愛讀書寫作。曾任聖安德魯斯大學校長。1928年當選為英國作家協會主席,後受聘為愛丁堡大學名譽校長。他一生為孩子們寫了許多童話故事和童話劇,而《彼得·潘》則是他的代表作,獲得廣泛讚譽,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到世界各地。
詹姆斯·巴里(1860~1937),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自幼酷愛讀書寫作。曾任聖安德魯斯大學校長。1928年當選為英國作家協會主席,後受聘為愛丁堡大學名譽校長。他一生為孩子們寫了許多童話故事和童話劇,而《彼得·潘》則是他的代表作,獲得廣泛讚譽,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到世界各地。
圖書目錄
序
實用知識
彼得的出現
影子
走吧走吧
飛航
島的實現
小屋
地下的家庭
鮫人的珊瑚湖
永無島
快樂家庭
文黛的故事
孩子們被捉走了
你信仙嗎
海盜船
這回我和胡克分個死活
回家
文黛長成之後
兒童的幻想,成人的鄉愁
只記得,不懷戀
實用知識
彼得的出現
影子
走吧走吧
飛航
島的實現
小屋
地下的家庭
鮫人的珊瑚湖
永無島
快樂家庭
文黛的故事
孩子們被捉走了
你信仙嗎
海盜船
這回我和胡克分個死活
回家
文黛長成之後
兒童的幻想,成人的鄉愁
只記得,不懷戀
序言
永恆的青春
《彼得·潘》是我的舊譯,早已絕版。新版重印,略述前後的經過。
民國十六年(1927)夏,我和葉公超在上海,進入暨南大學教書。公超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大規模地買書。他就住在圖書館的樓梯旁一間小屋裡,床上、桌上、椅上到處都是新買來的書。我在上課過後經常到他室內翻看新書,有一天發現了一本Peter Pan and Wendy。我只知道《彼得·潘》是劇本,不知道還有小說本的《彼得·潘》。他說他也不知道,所以特意買來看看。我隨即把這本書借出帶回家。那一年我住在赫德路安慶坊。窗外電車不時地隆隆而過,震得床椅都微微顫動,可是我展開《彼得·潘》閱讀,深受感動,聚精會神地讀下去,一連幾天竟忘了電車聲音的騷擾。我太喜歡這部小說,於是就譯了出來。把書譯一遍,比抄一遍更能使人深入了解並且欣賞它。我譯這部小說,心情非常愉快。
《彼得·潘》在新月書店出版後,某月日上海北四川路一小劇院(好像是Odeon劇院或Empire劇院)上演英文原劇《彼得·潘》,我欣然往。觀眾爆滿,泰半是十歲左右的兒童,中外皆有。第一幕演出彼得和文黛、約翰、麥可三個孩子在室內起飛,輕靈曼妙地在空中盤旋數匝,然後穿窗而去。明知那是舞台的特技,利用銅絲和燈光幻成飛人的景象,但是不能不令人嘆賞叫絕。果然,觀眾的主體孩子們紛紛起立鼓掌,銳聲大叫,歡喜若狂。台上台下打成一片,我廁身其間,渾然忘記自己已經不是一個孩子,好像我又回到天真無邪的兒童世界裡去了。其後幾幕,如永無鄉的小屋,如紅人與海盜的大戰,也都引人入勝。孩子們哪有不想飛的,哪有不想到荒漠野外去探險的,哪有不盼著拿槍弄棒和壞人打鬥一場的?我看完了這場戲回家,一路上心裡縈念的是彼得·潘,好幾天不能忘的景象是彼得·潘。那時候我不滿三十歲,已經深深感到青春不再的哀傷。彼得·潘曾對著海盜胡克說:“我是青春,我是永恆!”然而,彼得·潘,你離我越來越遠了!
《彼得·潘》印行以後,有多少人喜歡看,我不知道。幾十年來我遇的大半是喪亂流離的日子,受過不少悲歡離合的衝擊,早已忘記了這部絕版的舊譯。有機會將舊譯重版,不禁感慨系之。文黛已是皤然老嫗,她的女兒名琴,琴又有女名瑪格萊特,瑪格萊特又有女叫什麼就不可考了。只有彼得永遠長不大。我呢,我有兒女,我的兒女又有兒女,兒女的兒女又有了兒女。有人說,也許離五世同堂不遠了:其實是青春把我拋得越來越遠,把我踢上了層樓。《彼得·潘》最後一句是:“孩子們總是歡樂的天真的沒有心腸的,這事總是這樣繼續下去。”確是如此,懂了世故就失去了天真。逝者如斯,無可奈何,校罷清樣,撫今追昔,愴然淚下。
梁實秋
《彼得·潘》是我的舊譯,早已絕版。新版重印,略述前後的經過。
民國十六年(1927)夏,我和葉公超在上海,進入暨南大學教書。公超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大規模地買書。他就住在圖書館的樓梯旁一間小屋裡,床上、桌上、椅上到處都是新買來的書。我在上課過後經常到他室內翻看新書,有一天發現了一本Peter Pan and Wendy。我只知道《彼得·潘》是劇本,不知道還有小說本的《彼得·潘》。他說他也不知道,所以特意買來看看。我隨即把這本書借出帶回家。那一年我住在赫德路安慶坊。窗外電車不時地隆隆而過,震得床椅都微微顫動,可是我展開《彼得·潘》閱讀,深受感動,聚精會神地讀下去,一連幾天竟忘了電車聲音的騷擾。我太喜歡這部小說,於是就譯了出來。把書譯一遍,比抄一遍更能使人深入了解並且欣賞它。我譯這部小說,心情非常愉快。
《彼得·潘》在新月書店出版後,某月日上海北四川路一小劇院(好像是Odeon劇院或Empire劇院)上演英文原劇《彼得·潘》,我欣然往。觀眾爆滿,泰半是十歲左右的兒童,中外皆有。第一幕演出彼得和文黛、約翰、麥可三個孩子在室內起飛,輕靈曼妙地在空中盤旋數匝,然後穿窗而去。明知那是舞台的特技,利用銅絲和燈光幻成飛人的景象,但是不能不令人嘆賞叫絕。果然,觀眾的主體孩子們紛紛起立鼓掌,銳聲大叫,歡喜若狂。台上台下打成一片,我廁身其間,渾然忘記自己已經不是一個孩子,好像我又回到天真無邪的兒童世界裡去了。其後幾幕,如永無鄉的小屋,如紅人與海盜的大戰,也都引人入勝。孩子們哪有不想飛的,哪有不想到荒漠野外去探險的,哪有不盼著拿槍弄棒和壞人打鬥一場的?我看完了這場戲回家,一路上心裡縈念的是彼得·潘,好幾天不能忘的景象是彼得·潘。那時候我不滿三十歲,已經深深感到青春不再的哀傷。彼得·潘曾對著海盜胡克說:“我是青春,我是永恆!”然而,彼得·潘,你離我越來越遠了!
《彼得·潘》印行以後,有多少人喜歡看,我不知道。幾十年來我遇的大半是喪亂流離的日子,受過不少悲歡離合的衝擊,早已忘記了這部絕版的舊譯。有機會將舊譯重版,不禁感慨系之。文黛已是皤然老嫗,她的女兒名琴,琴又有女名瑪格萊特,瑪格萊特又有女叫什麼就不可考了。只有彼得永遠長不大。我呢,我有兒女,我的兒女又有兒女,兒女的兒女又有了兒女。有人說,也許離五世同堂不遠了:其實是青春把我拋得越來越遠,把我踢上了層樓。《彼得·潘》最後一句是:“孩子們總是歡樂的天真的沒有心腸的,這事總是這樣繼續下去。”確是如此,懂了世故就失去了天真。逝者如斯,無可奈何,校罷清樣,撫今追昔,愴然淚下。
梁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