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傲慢與偏見

《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傲慢與偏見》是2012年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簡·奧斯汀 (Austen J.) 趙麗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傲慢與偏見
  • 作者:簡·奧斯汀 (Austen J.) 趙麗宏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503111
  • 外文名:Pride & Prejudice
  • 出版社:中國致公出版社
  • 頁數:208頁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傲慢與偏見》中通過班納特家中五個女兒對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伊莉莎白對達西先後兩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
《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傲慢與偏見》內容介紹:達西是一位表面傲慢、心地善良的富家子弟,優越的環境令他對自己的傲慢渾然不覺;伊莉莎白是一位聰慧過人、心思縝密的姑娘,過於相信第一印象,自恃明察秋毫卻往往身陷偏見的迷宮。傲慢的達西對固執偏見的伊莉莎白一見鐘情,然而達西的傲慢和伊莉莎白的偏見讓這段愛情誤會重重。最後,經歷了別樣的千迴百轉、柳暗花明,真愛打破了世俗的陋規、化解了人性的傲慢與偏見,成就了美滿姻緣。

媒體推薦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高帥富,覺得愛上一個女屌絲是他賜予的天大恩惠。然而如此傲慢自大的真心,卻遇到了聰敏獨立女子的有力回擊。人都是不斷地修行,消除了傲慢,糾正了偏見,才能遇到真愛。
——滄月(知音動漫暢銷作家,代表作《鏡》、《羽》、《2012末夜》)
讀《傲慢與偏見》,仿佛看到一副細膩動人的英倫田園畫卷在面前鋪陳。雖歷數百年,卻韻味恆久。
——徐菲(《漫客·小說繪》超人氣插畫家,代表作《怨鬼路》系列插面)

圖書目錄


實用知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後記

一七七五年簡·奧斯汀出生於英國漢普郡,距離倫敦西南約一小時車程的斯蒂文頓,八個兄弟姊妹里排行第七。當時女性受正規教育的機會極少,僅有教區或慈善學校教導基本的文法、算術與寫作。中上階層的父母通常會雇用女家庭教師來教導女孩兒。雖然奧斯汀成長於家境小康的牧師家庭,她對書本文字的興趣卻主要是由任職教區牧師的父親所啟發的。除了參與當時女性一般的社交活動外(如舞會、互訪、下午茶等),奧斯汀勤閱古典文學與歷史,而且就如她筆下的小說人物一般,喜愛到綠草如茵的鄉間去散步。雖然二十五歲那年因父親退休之故,舉家遷居到以沐浴水療出名的古城巴斯,故鄉漢普郡恬靜優美的鄉間風光、美麗蜿蜒的海岸線、活絡的小鎮生活豐富了奧斯汀的少女生活與源源不絕的創作力。
二十二歲那年她便完成了《傲慢與偏見》的初稿,取名為《最初的印象》,不料付梓時卻不受出版商青睞,遲至一八一三年才出版。此前奧斯汀將初稿易名並加以修改,賦予此書現有的風貌,成為後來傳誦各地,膾炙人口的愛情經典。奧斯汀生前一共出版了四部小說,分別為《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花園》及《愛瑪》,另外兩部作品《諾桑覺寺》與《勸導》於一八一八年奧斯汀因病去世後第二年才問世。鑒於寫作長久以來被視為男性的範疇,雖然當時的女性作家不少,許多人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閒言輿論,常被迫佚名甚至以男性筆名的方式出版;加上時值拿破崙風暴正如火如荼地席捲歐陸君主政體,英國文壇普遍受到制度審查之殃。諸多社會風氣、性別意識等因素使得奧斯汀時常必須躲在一扇會咿呀作響的門後寫作,以便客人來訪時能趕緊將手稿藏起來。終其一生,奧斯汀都以佚名的方式出版,作者欄至多只標明她的女性身份而已,只有她的家人知道誰是這些小說背後偉大的創作心靈。
本書故事圍繞著擁有五個女兒的班納特一家,尤以主人翁伊莉莎白與達西之間曲折有趣的愛情故事為主。雖然班納特家未能稱上富裕豐厚,亦無顯赫的社會地位,但班納特太太可是處心積慮地想替五個女兒覓得財勢兼具的金龜婿。
舞會上,美麗善良的大女兒吉英與溫文儒雅的新鄰居賓格萊一見鐘情;慧黠聰穎的老二伊莉莎白卻與賓格萊的好友——恃才傲物的達西直接槓上,達西的冷漠傲慢使直率的伊莉莎白對他心生厭惡。巧合之故使賓格萊於後不辭而別,加上韋翰在旁密語誣陷,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偏見日益加深,達西卻不自覺地被伊莉莎白堅毅勇敢的特質吸引。幾番捉弄,伊莉莎白與達西重逢,他向伊莉莎白求婚遭拒,不得不寫信告之真相。於此伊莉莎白才知韋翰不過是個小人偽君子,也為自己的衝動與不察感到羞愧,恍然大悟甜言蜜語、俊俏表象下未必是同等高貴的人格。相反的,冷漠與傲慢或許是一種情感的偽裝、原則的堅持。小妹麗迪亞後來被韋翰誘拐與之私奔,多虧達西放下身段四處奔走幫忙,真切之情感動伊莉莎白,兩人愛情於焉滋長。因著達西的協助,好友賓格萊亦得與佳人共聚同歡。
置身附庸風雅、勢利貴氣的上流社會中,伊莉莎白雖仍能秉持良善正直的天性,不同流合污,然擇善固執的同時,她卻犯了在達西身上所看到的弊病:驕傲,剛愎自用因而衍生出偏見與一連串的誤解。換言之,伊莉莎白和達西就像是彼此的“他我”,像鏡子般地暴露出彼此的缺點。因著對自己的判斷與直覺過分有自信,伊莉莎白反而受到甜言蜜語的蒙蔽,不僅對達西有偏見,也誤解賓格萊對大姊吉英的感情,喪失對真愛的判斷與追求愛情的動力。傲慢與偏見,一體兩面之人性風貌,在小說家巧妙安排環環相扣的衝突與妥協中,犀利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幸虧愛情如璞玉,不琢不成藝,愈磨愈圓潤,愈是璀璨愈深摯。在作者細緻幽默的筆觸下,人性弱點愈是發光;隨著主人翁顛躓、再生與蛻變,讀者亦象徵性地突破對於此類小說的窠臼成見。
奧斯汀所處的攝政時期正值工業革命快速改變產經模式的巔峰期,歐陸一連串的政治風暴(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其後的拿破崙戰爭等),英國內部保皇黨與工黨間政策的對立,攝政王喬治四世放浪形骸的作風等,諸多矛盾與衝突使得當時的社會風氣普遍趨於保守。一方面社會的可塑性與流動性變大,另一方面階級意識與區隔愈加分明。奧斯汀經常藉由書中角色諷刺上層社會惺惺作態之姿及其對於中下層階級的偏見畸思。不過,與此同時她也不忘揶揄新興中產階級里那些亟欲攀權附勢、附庸風雅、粗魯低俗的丑角。對奧斯汀而言,人的價值不在其所屬的階級或財產,而是其內在高貴的道德與品性,自省與自我認知的能力。她的小說仿佛浮世繪般,試圖忠實地呈現英格蘭當時封閉的社會風氣與階級制度。
階級議題外,性別差異是奧斯汀小說里的另一主題。當時的年輕男性不僅可藉由正規的學校教育自我提升或晉升名流權貴,亦可通過任職教會或加入軍隊保障自身的權益與地位;法律更是明文保障男性的人權與世襲財產制。小說里的投機分子如韋翰與科林斯正是這樣的例子。相較之下,女性的權益與空間相當有限,僅限於家庭範疇而已。一位女性的成功與否往往不在其聰明才智,而在於她能否謀得一紙好婚姻,保障自己未來的生活,為人媳為人母,稱職地相夫教子。雖然相較於十八世紀初道德規範於女性的嚴苛要求,奧斯汀所處的社會賦予女性較大的活動空間,然實際的生活考量、財源生計與社會地位,仍是絕大多數女性擇偶的第一條件。婚姻不僅成為女性成長教育的初衷與目的,家庭瑣事亦成為其生活言談的重心與主題。
簡·奧斯汀無疑是英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位女性小說家。她的寫作風格雋永幽默,人物刻畫細膩生動,行文對白字字珠璣,巧趣橫生。委婉暗諷的敘事風格承襲自十八世紀大剌刺的新古典理性諷刺思潮,人物情感、外在景致的描寫則貼近於十九世紀初崇尚自然、回歸感性的浪漫主義。本書是奧斯汀最膾炙人口的一部作品,也是西洋文學史上經典的愛情巨著之一。縱觀古今中外愛情的樣貌,大約不脫此書所描繪的愛情模式:具有高貴情操的男女主角偶然相遇卻因誤會分開,直至一連串事件發生才得以澄清誤解,並於過程中產生好感;最後愛情排除萬難,疑雲盡釋,有情人亦成眷屬。由於奧斯汀的小說多半圍繞著家庭、中上階層、兒女私情、婚姻錢財、人際關係等較“瑣碎的”話題,而非戰爭與和平、階級衝突、殖民情境、跨性別反性向等正面挑戰傳統的議題,她的小說時而被譏為次等的家庭輕喜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式的言情小說。
然而這正是奧斯汀小說的獨特之處:她所描繪的正是她所見所處的年代,微觀的小說世界正反映了當時女性所受的限制與不平的待遇。奧斯汀與她筆下人物的缺陷與不足亦說明了在僵化的性別意識下,兩性同受之桎梏。可貴的是,在有限與狹隘中,奧斯汀仍能以幽默平實的對白祭上犀利的見解,於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里襯以峰迴路轉的劇情,將人性的美好與弱點、矛盾與衝突巧妙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讀來雋永清新,細膩動人,反而超越了傳統小說刻意文以載道的形式與限制。讀者於莞爾會心之餘,兼得一窺十九世紀英國鄉紳家庭與貴族階級的生活風貌,細細品味在傳統禮教束縛、人心妒忌、情感疏離的環境中,劇中人物追求真愛的精神。
奧斯汀的小說或有其盲點與不足,然而小說所闡述的話題、所描繪的人性特質卻毋庸置疑地有其普世易時性。無怪乎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好萊塢及其他電影公司是前仆後繼、紛紛拍攝小說的電影版;近年來風靡全球的《BJ單身日記》其實就是《傲慢與偏見》的現代版,原小說作者海倫·菲爾汀乃直接“承襲”此一文學傳統“譜系”,沿用男主角的姓氏為達西。無怪乎知名的小說家毛姆也要讚譽奧斯汀為“世界十大小說家之一”。其先見之灼,明也!

序言

簡·奧斯汀常被二十世紀的文學評論家和文學史家們譽為真正偉大的英國小說家,因為她使英國小說更臻完美,因此她的小說是最具經典意義的小說。愛爾蘭文學家、著名作家和文學評論家弗蘭克·奧康瑙爾說:“我認為簡·奧斯汀是最偉大的小說家。絕對是最偉大的!”他還認為奧斯汀是“英國文學最偉大的技巧巨匠之一,她在文學方面爐火純青就像莫扎特在音樂方面完美無缺一樣”。戴維·塞西爾也說:“最成功的作家是最嚴格地遵循支配他所挑選的藝術的規律的人。在所有挑選小說這種藝術的人中,沒有誰比簡·奧斯汀更細心地遵守著小說藝術的規律,正是這一點使她勝過其他英國小說家。由於她的小說藝術技巧高超,使得所有其他英國小說家都相形見絀。”其實,奧斯汀之所以成為十九世紀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不僅只是因為她小說天衣無縫的結構和精湛精確的刻畫技巧,而且也是因為她的小說有著深刻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在英國文學史上的開創性意義。正如英國文學評論家w.F.波洛克所說,由於奧斯汀開創描寫日常生活的小說,奠定了現實主義小說的基礎,“她向小說家們表明並且開發了無處不在的日常生活表面現象下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因此,“所有後來的小說家們都無限感激奧斯汀小姐”。而且她的小說筆調輕鬆詼諧,反話正說,幽默嘲諷,喜劇色彩濃重,語言清麗優美,格調清新高雅,開一代文學新風。奧斯汀所著的六部小說,在一百八十多年裡,不僅成為世界學者專家研究的熱門課題,好評如潮,而且也是一代代各國讀者爭相傳讀的經典名著,經久不衰。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不僅是英國文苑裡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庫中的珍品,被英國著名小說家和戲劇家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經典名著之一。
奧斯汀生長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封建保守勢力相當強大的英國鄉村。在這樣的時代中,婦女只能在其所生長的階層的圈子中生活,社會習俗禁止她們在社會的任何其他領域裡活動。奧斯汀出身於英國鄉村的中產階級家庭,與之交往的都是鄉間那些鄉紳貴族的紳士淑女,生活圈子自然十分狹小。奧斯汀就在這樣狹小的天地里觀察、研究和創作。雖說“在鄉下一帶地方,你是在一個非常狹小而又一成不變的社會裡活動”,“鄉下能為這樣的研究提供的對象一般是很少的”,“可是人本身是經常不斷變化的,在他們身上永遠都可以觀察到一些新的東西”。奧斯汀就以她特有的敏銳洞察力觀察著她所處的社會和她身邊的人與事,研究各種人的性格及其變化。在這樣的觀察研究中,奧斯汀最關注的是婦女的命運。在奧斯汀當時所處的社會裡,一般婦女除了當老處女和家庭教師外,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嫁一戶有錢有地位的體面人家,就成了一個年輕小姐得到並保持可靠社會與經濟地位的理想途徑。尤其是那些“一般財產不多,教養有素的青年女子,都是把結婚當做唯一一條未雨綢繆的體面出路,不管如何心中無數,幸福難卜,結婚成家都是她們最可心合意的避風港,預防她們以後不致缺衣少食”。因此,要贏得一位理想的丈夫似乎就是奧斯汀小說中那些年輕小姐們的唯一人生目標,而她們為達到這一目標不斷地進行著有形無形的激烈競爭。奧斯汀的小說都是圍繞著鄉紳貴族紳士淑女的戀愛求婚、男婚女嫁的錯綜複雜的情節來展開的。作者通過這些情節,用細膩的筆觸深刻剖析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展示他們的道德品質,表現作者關於人生特別是婚姻的道德觀。她批判當時大多數聯姻的方式,而且她小說中的大多數婚姻都是有缺陷的。但她同時通過她的故事告訴讀者,理想的婚姻是可能的。這種理想婚姻的主要品質,除了女方花容月貌天生麗質、男方英俊瀟灑一表人才之外,就是彼此了解,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自由平等,互敬互惠,它將把彼此的熾烈愛情融合在穩定融洽、相互促進的家庭關係之中,所以她小說的所有女主人公都是為真正的愛情而結婚,而不是為終身有靠而草草苟合。她通過《傲慢與偏見》中班納特小姐的口說:“沒有愛情千萬不要結婚。”她批判那種唯利是圖的金錢婚姻,但她並不把金錢與愛情絕對分開,而且表示金錢在確立穩固的理想婚姻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里最仔細審慎地剖析描述了紳士淑女戀愛求婚的全過程,並全面透徹地說明了她所謂的理想婚姻的各種基礎。
英國著名文學家和評論家基布爾說“簡-奧斯汀是一位喜劇藝術家”,並認為她“在純粹喜劇藝術方面僅次於莎士比亞”。英國十九世紀著名史學家、詩人和政論家托馬斯·馬科萊稱她為“寫散文的莎士比亞”。奧斯汀在研究她所處的社會時,明顯地表現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正如她通過伊莉莎白的口所說的:“我對世事經歷得越多,不滿也就越多。我越來越相信,人性都是見異思遷,實在很難憑表面相信一個人。”於是她就拿起反諷和喜劇這兩種有力的藝術武器來批判那些不合理的傳統道德觀念和鄉紳貴族階層的保守人物,揭露他們的虛偽,嘲弄他們的愚蠢。正如她所說的:“我承認,愚蠢的行為、荒謬的事情、異想天開的古怪念頭、前後矛盾的言行,都使我覺得好笑,只要有可能,我就要嘲笑它們。”她在《傲慢與偏見》中正是這樣做的,而且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正如奧康瑙爾所說,奧斯汀是位“最傑出的道德家,她總是通過小說來教育讀者,而且她教導的方式是謹慎而周到的”。她在小說中從不說教,而總是寓教於諷,寓教於樂,讓讀者從作品那些滑稽可笑人物的自相矛盾、荒謬可笑的言談舉止和適得其反的行為中得到樂趣與啟迪。
毛姆說:“我相信,廣大的讀者已經認定《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的傑作,我認為他們的評價是很中肯的。使一部作品成為經典名著的,不是評論家們的交口讚譽、教授們的闡述研究、用做學校里的教科書,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眾多讀者在閱讀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悅,受到啟迪,深受教益。我個人認為,《傲慢與偏見》總體來說,是所有小說中最令人滿意的一部作品。”譯者認為,毛姆的這一看法不僅代表了學者專家們的權威評價,同時也是世界各國廣大讀者的一致心聲。
雷立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