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情局(MIS(台灣軍情局))

台灣軍情局(台灣軍情局)

MIS(台灣軍情局)一般指本詞條

台灣“軍情局”的前身是蔣介石獨裁統治時期“赫赫有名”的“軍統局”。1946年,“軍統局”改名為“國防部保密局”,後又改名“國防部第二廳”1954年台灣當局對情報部門進行調整時,又將其名稱改為“國防部情報局”。到了20世紀60年代,“國防部情報局”與“國防部特勤室”才合併為現在的“軍事情報局”,由台軍“參謀總長”直接指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軍情局
  • 外文名:Taiwan Military Intelligence Bureau
  • 發起人:蔣介石
  • 成立時間:1946
  • 前身:軍統局
  • 指揮:參謀總長
間諜網路,諜機敗績,特工搖籃,間諜末路,

間諜網路

台諜落網後,“軍情局”利用電子設備偵聽大陸情報的能力,大打折扣,皆因大陸已加強反間諜戰線。
被“軍情局”利用蒐集大陸情報的台商,缺乏專業素質,勝在有正當商人身份,不易引起大陸安全部門懷疑。軍情局招募少數貪圖小利的[台商為間諜,本以為是奇謀,卻未料到全盤敗北。
目前在大陸投資的台商逾一百二十萬人,估計投資總]額達六百億美元,對推動兩岸合作和經濟發展,是一股巨大力量。
“軍情局”的情報手段及陳水扁不擇手段公開機密情報,使台商形象受到破壞。此事對扁下月競選連任,相當不利。因百萬在大陸投資台商,足以有力影響大批選票的去向。
“軍情局”專收買小本經營或生意上有困難的台商做間諜,如此做法容易一拍即合。某些生意面臨失敗台商,為使生意起死回生或使所包二奶得到滿足,於是鋌而走險當間諜。
他們通常受訓十日就被安排工作,無疑是送羊入虎口,據說,大陸反間諜人員,早就對這類為數極少的台商監視,時機成熟就一網成擒。

諜機敗績

在兩岸情報戰中,今年是台灣建立對大陸空中偵察大隊五十周年,但台軍實際上早已停止對大陸空中偵察,皆因屢戰屢敗。
一九五三年韓戰戰結束後,美國於一九五四年把空中偵察大陸的任務移交台灣空軍,由美軍供應偵察機。當年美軍利用二戰時期B—十七和B—廿六轟炸機,拆去彈艙,裝上電子反製作戰裝置,成為偵察機。台空軍組成“蝙蝠中隊”,對大陸東南沿海進行空中偵察。一九五六年六月廿日,一架B—十七在福州上空被解放軍戰機擊落,機上八人全部喪生。
此事發生後,美國向台提供較新型的P二V—七偵察機。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初,台軍一架P二V—七偵察機,由新竹飛往南韓,六日再起飛,對大陸遼東半島軍事設施進行偵察,結果被解放軍擊落,十三人喪生。此後三年,又有三架P二V—七被擊落。台軍空中偵察大陸,為美國賣命,付出沉重代價。
美國繼續藉台軍之手竊取大陸情報,於是又提供新型偵察機RF101。一九六一年八月,一架RF101在福建被擊落,飛行員跳傘被俘;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又一架RF101在浙江被擊落,飛行員被俘;一九六五年三月,在汕頭再擊落一架。從此,RF101不再飛入大陸偵察。
美國曾向台灣提供高性能RB157D偵察機,可以在一萬九千米高空執行偵察任務。一九五九年十月七日,一架RB157D偵察機,在華北地區上空被解放軍地對空飛彈擊落,飛行員王莫欽跳傘,墜地身亡。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地對空飛彈擊落飛機。
一九六○年,美國王牌諜機U二運抵台灣,國民黨軍隊特別成立三十五獨立中隊,由於U二機身黑色,故又名“黑貓中隊”。這種堪稱世界一流諜機,可在二萬一千米高空對地面執行照相和電子偵察。一九六二年九月九日,一架U二在華東地區上空被地對空飛彈擊落,飛行員陳懷生喪生。由那時起至一九六七年九月,相繼有五架U二被解放軍擊落,其中六四年七月七日被擊落的一架,由台灣王牌飛行員李南屏駕駛,李死在駕駛艙內。U二在大陸上空屢戰屢敗後,由一九六七年九月八日解放軍擊落最後一架U二後,台灣空軍從此知難而退,停止對大陸空中偵察活動。
在台灣軍隊系統的情治單位中,最重要的還要算是歷史悠久的“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簡稱“軍情局”),台灣派往大陸的間諜特務大多也都是“軍情局”的成員,接受“軍情局”布置的任務。 “軍統”後裔
台灣擁有強大的間諜情報機關,目前分為“政府”系統和軍方系統兩部分。台灣“政府”間諜系統主要有台灣“國家安全局”、“法務部調查局”和“警政署”等。除了“警政署”培養的間諜特務是用於對付台灣島內情況外,不管是“國安局”還是“調查局”,都有正式的駐外單位,這些駐外間諜均以“聯絡員”的身份從事情報交流與情報蒐集工作。
“軍情局”下設7個處、1個“情報研究中心”和1個“秘密交通中心”,其活動主要是收集大陸政治、軍事情報,情況需要時還可以策劃破壞、暗殺,對大陸沿海地區進行襲擊、騷擾、心戰等活動。除此之外,台灣“軍情局”的主要任務還包括:適時在大陸建立和發展“敵後武力”,對大陸軍隊進行策反和軍事“攻心”,配合台軍的戰略性行動等。
20世紀中葉,台灣“軍情局”曾通[過空投和迂迴等方式向中國大陸派遣了大批間諜人員。1962年前後,“軍情局”又利用中蘇交惡之機夥同美國中央情報局,設立了大]量間諜培訓班,甚至準備在我沿海地區建立“游擊走廊”。
台“軍情局”的間諜培訓班通常每年開班一次,平均每期120人左右,開設的課程主要有爆破、射擊、攝影、無線電通信、密寫、密碼破譯等。近年來,隨著大陸的改革開放,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增多,台灣“軍情局”亦不失時機地制訂計畫,選派人員赴大陸以參觀、旅遊、探親以及投資辦廠等名義,蒐集我方情報、物色工作對象,發展間諜網路。
由於台灣“軍情局”的間諜絕大多數是台軍現役軍官,因此不管他們到哪裡都無法取得正式的“名份”,換言之,如果這些間諜在別國境內從事間諜特務活動而被曝光,那么得由台當局出面才能避免引發國際事件,因此最隱蔽的間諜當屬台灣“軍情局”的間諜。

特工搖籃

台灣“軍情局”的間諜通常需要經歷嚴格的“選拔”和“培養”過程,才有可能真正從事風險極大的間諜工作。台“軍情局”除了以“情報專科班”作為對外的招生渠道之外,絕大多數的人員都是從台軍現役軍官中篩選施訓。
在接受情報訓練的過程中,除了“情報專科班”必須先接受9周的基本入伍訓練之外,現役軍官都是直接到情報學校接受第一期13周的情報訓練。初期訓練結束後,再依據“個人能力與志向”,區分繼續接受專項培訓,或是直接在軍情局內擔任低層次的參謀工作。
專項培訓的主要科目是間諜情報行業特有的情報蒐集、情報辨證、檔案製作、化妝與變身、技術情報等特殊技術。尤其是檔案製作和化妝與變身兩種技術更是在情報圈以外學不到的技巧。這方面,世界各國都是列為高度機密,台灣情報界也不例外,絕對能算得上是“見不得人的技術”。其中,檔案製作主要是以特殊的墨水、代號、代碼、書寫格式、信函等各種方法,讓自己所寄出的信完全沒有任何情報證據。
一個發生在1997年7月的案例,就可以證明情報訓練的“檔案製作”是一種高度鬥智的技術。當時台灣間諜從東南亞某國寄一份郵件到台北文山區,當地國情治單位斷定這是一個情報包裹,當地國的郵檢單位立刻將錄音帶的內容進行解讀,試圖攔截流出的情報,然而不管用什麼辦法,除了只聽到寄件人的思家情緒外,實在不能在錄音帶中找到任何的情報。該國反情治單位不知道,這個被列為情報的包裹中真正的情報是記錄在錄音帶盒子上的那幾個標點符號以及包裹郵件的尼龍繩里。
繼續接受專項培訓的學員,除了進行間諜專業的專項培訓外,還要進行各種特種作戰能力訓練。通常情況是要到陸軍谷關特種作戰基地接受基本求生訓練,還要到屏東傘兵訓練基地完成至少3次以上的跳傘訓練。然後再到海軍陸戰隊的兩棲蛙人基地接受嚴格的水下特種作戰訓練。同時還要前往陸戰隊的特勤隊練習各種輕兵器的射擊。
當然,所有經過情報訓練的學員都要經過結業考核,成績合格後才可以正式接觸間諜情報業務。而且結業考核的科目每一年都不一樣,如果今年是要求有來無回的“軍情局”特工學員以跟蹤的方式進行特定人士的調查,明年可能就是進行範圍較大的社會調查工作,或是做情報資料的整理與研判讀的工作。
結業考核中最複雜、最特殊的一種形式被稱為“境外綜合考查”,就是通過島外旅遊方式來考核學員的綜合情報獲取能力。由於這種測驗方式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因而台軍情報部門通常在經過上層機關的批准後,才可以實施。但從實際的考核效果看,很多“軍情局”的學員均難以順利地在境外進行調查和獲取情報,這也說明台軍情報人員的培訓過程也絕非“成效顯著”的。
另外,依據台“軍情局”的規定,接受情報訓練的學員是不可講出自己的真名,一切都是在完全保密與不可輕信他人的環境中學習,其思想壓力很大。而且即使是脫離了情報系統之後,依照規定在3年內也不準出島旅遊、探親,使得台軍的情報事業真正成了“見不得人的事業”。

間諜末路

很多外行人或許以為,台灣間諜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滿香檳、美女、冒險與刺激,而實際上如今的台灣間諜情報部門已是日暮西山,不僅間諜員的素質已經嚴重下降,而且其每個人的下場都很悲慘。台灣“1號諜報員”張志鵬可以說為台灣當局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其結局尚且如此,何況其他一些“小嘍羅”呢?
如今,就連台灣的軍人也不願意乾間諜特務這個行當:這決非聳人聽聞,因為大多數台軍軍官一旦邁入“軍情局”,就意味著給自己的前程畫了個句號——即要做好“中校軍銜扛到死”的準備了。因為在台軍情報系統內,只有極少數運氣極好的人才可以升到上校軍銜;除此之外,由於台灣當局對外國的情報依賴越來越嚴重,越來越不願意培養自己的情報人員,所以台軍間諜團隊的士氣也是日益低下,直接影響了其未來前途。
由於情報系統與一般軍事幹部之間存有較大的心理落差,再加上情報工作的“小心”、“謹慎”等工作態度,多數的台軍部隊不願接納來自情報系統的軍官。
而台“軍情局”卻將這種情況美言為“有忠義血性者方能擔負此神聖偉大之使命”,只可惜這種“偉大使命”並不能解決眾多台灣情報人員的後顧之憂。
台灣間諜只要從事這項危險的行當,不僅前途渺茫,而且自身性命都難保。據台媒體披露,自從1949年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後,已有300舊余名台灣間諜人員“以身殉職”。從早年的“神斧”、“班超”、“光武”、“三民”、“海狼”、“長風”乃至近年來的“威遠”及“定遠”等情報蒐集計畫,可以說都是由一群“甘心”為台灣當局賣命的情報特工所寫下的血淚史。
據台灣一位資深情報官員透露,在台灣近年來的各項情報蒐集計畫中,“沒有一次是不付出代價的,總是會有報告稱被‘破線’或‘拆台’,也就是情報網被大陸的反間諜系統查獲”。 “老實說,光是去年就有至少20人‘移民’了,其中已證實5人被‘移民局’處分”。言外之意,就是台灣情報員光是去年一年,就有20人失去聯絡,其中5人證實被當地國逮捕。
這位官員還表示,“這個數據還只是一個概算,因為情報作業是屬於‘單線作業’,有許多特工是屬於下游的‘布線’,是屬於當地吸收或外地吸收的非專業特工,所以情報局並不能夠完全掌握全部‘獻身’的間諜特工人員數量”。“就情報體系而言,這是世界各國情治單位的普遍作法,因而並不能將賬全部算到軍情局的頭上,但我們不會忘記所有特工人員的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