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42自行火箭炮

M142自行火箭炮

M142自行火箭炮(英文: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縮寫:HIMARS,綽號:海馬斯/海瑪斯),是美國研製裝備的一型輪式6管自行火箭炮

M142自行火箭炮是美軍在M270自行火箭炮發射系統的基礎上研製的輪式發射車版本,其普通火箭彈射程42千米,發射陸軍戰術飛彈ATACM射程達300千米。M142自行火箭炮是美國陸軍裝備的一型使用越野卡車底盤的火箭炮,得益於強大的作戰效能,美國海軍陸戰隊也裝備了數量不少的該型裝備。其車長6.9米,車高2.8米,使用FMTV卡車底盤有效載荷為5噸,戰鬥全重10.9噸,動力系統為一台6.6升柴油發動機,使用六聯裝火箭彈發射模組。

M142自行火箭炮於1993年開始研製,1998年7月進行樣炮試驗,2002年工程研製結束並提供樣炮在伊拉克戰爭中試用,2004年11月結束作戰實用評估,2005年投入批量製造並裝備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M142自行火箭炮
  • 外文名: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  
  • 前型/級M270自行火箭炮
  • 研製單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 研製時間:1993年 至 2004年
  • 服役時間:2005年
  • 定型時間:2004年
  • 國家:美國
  • 火炮類型:輪式自行火箭炮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歷程,技術特點,總體設計,載車底盤,火力模組,火控系統,發射彈藥,效費成本,性能數據,服役動態,實戰試用,俄烏衝突,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美國軍事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陸軍受到了首當其衝的衝擊一一敵人和戰場的不確定性使重型化的美國陸軍變得無所適從,M270自行火箭炮等類過於沉重以至於無法用戰術運輸機和重型直升機進行空運的裝備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批評,“輕型化”的趨勢逐漸成為主流。由於大規模集團作戰的可能性下降,而反恐戰、城市戰的可能性增加,美國陸軍就必須被重新塑造成一支機動、靈活、可部署性強同時又戰鬥力強悍的作戰力量,於是由重型到輕型的轉型也就成為了必然。“輕型化轉型”在本質上通過利用機動、火力短暫地癱瘓和削弱敵人,就為將短暫的優勢轉化為長久的優勢創造了良機。在戰場上快速協調火力和機動對於以最小代價迅速取勝是至關重要的。
M142自行火箭炮
美國重達25噸的M270自行火箭炮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美軍開始探討如何將一輛採用履帶式底盤的、重達25噸的M270功能,分解在兩輛5噸重的輪式底盤上,以此來獲得一種將“精確機動”與“精確火力”深度結合起來的軍事裝備,而這種嘗試最終導致了M142高機動輪式自行火箭炮系統的誕生。
M142自行火箭炮體現了美國陸軍有關“重型部隊應變輕一些,而輕型部隊應變重一些”的原則以及陸軍發展戰略中強調攻擊能力的思想,該炮研製受到美國陸軍部的重視。之後,美國海軍陸戰隊也關注M142自行火箭炮,因為海軍陸戰隊有不再使用口徑大於155毫米火炮的決定,又要獲得理想支援火力,而現役迫擊炮構成的火力範圍有限。

研製歷程

20世紀80年代,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飛彈與火控分公司開始自行投資研製輪式“海瑪斯’`高機動性火箭炮系統。
1993年5月,美國陸軍向國會提交的武器需求報告中提出了“海瑪斯“需求計畫。
1993年底,“海瑪斯“首次在美國公開亮相。
1996年初,美國陸軍飛彈司令部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飛彈與火控分公司一份價值2320萬美元的契約用於生產4門`’海瑪斯’`樣炮。
1998年7月,“海瑪斯“樣炮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飛彈靶場成功地進行了發射陸軍戰術飛彈的首次試驗,至此生產出來的4門樣炮有3門交付給美國陸軍第18空降軍進行為期兩年的擴大用戶試驗,1門留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繼續進行試驗與鑑定工作.
1999年12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美國陸軍簽訂了為期36個月、價值6500萬美元的工程製造與研製契約,契約要求在簽訂初始生產契約前為美國陸軍進行大規模試驗與鑑定工作再生產6門樣炮。
2000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加入工程研製。
2002年,M142自行火箭炮結束了工程研製,有3門樣炮編入美國第18空降軍屬炮兵旅,並在伊拉克戰爭中試用。
2004年11月,M142自行火箭炮成功地完成了大量作戰試驗,發射了所有類型的火箭彈並在作戰環境中發射了成百上千的訓練火箭彈。
2005年1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贏得了一份價值1.091億美元的契約,繼續進行高機動火箭炮系統(M142自行火箭炮)第3階段低速試生產工作,以滿足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需求。
根據契約,M142自行火箭炮低速試生產獲得了第3筆資金,美國陸軍打算購買37套M142自行火箭炮發射裝置,海軍陸戰隊將購買1套發射裝置。該系統聯合採購的總量有望超過900套。
在M142自行火箭炮試驗期間,空運M142自行火箭炮部隊的運輸機飛抵俄克拉荷馬州西爾堡,在泥土跑道上著陸,並在15分鐘內卸下M142自行火箭炮系統,架起系統準備執行火力任務。除具備可部署能力外,新型系統也能夠發射GPS制導火箭彈,從而最大限度地控制附帶損傷。此外,M142自行火箭炮系統還能夠發射火箭彈和陸軍戰術飛彈,根據彈藥類型的不同,其射程為8~300千米。
2005年6月,美國陸軍第18空降軍第27野戰炮兵營開始列裝M142自行火箭炮高機動多管火箭炮系統,成為第一個M142自行火箭炮野戰炮兵營。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M142自行火箭炮是美西方裝備的通用多管火箭炮M270的一款改進型,其全稱是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簡稱:HMARS,又稱:海馬斯)高機動性火箭炮兵系統。M142自行火箭炮繼承了M270反應快、威力大的顯著特點,同時通過降低自身重量大幅提升了機動性能。M270戰鬥全重25.19噸,最大速度64千米/小時,M142自行火箭炮戰鬥全重10.89噸,最大速度86千米/小時。不到11噸的重量,讓M142自行火箭炮可以憑藉C-130運輸機實施掠地平拉空投,既方便快捷又更加安全,運輸機著陸後卸載,15分鐘即可完成戰鬥準備。
  • 發射車
M142自行火箭炮除了戰鬥全重低、機動性能強,與M270的其他性能幾乎相同。該炮系統均由發射車和彈藥補給車兩部分組成,其中,發射車改裝了M2履帶式步兵戰車底盤,彈藥補給車則是一款高機動性輪式車。為增大彈藥攜行量,作戰時彈藥補給車後方可加掛一節拖車。
M142自行火箭炮發射車共需3名乘員,其中前側為駕駛兼發射控制室,後側為發射裝置。發射裝置是一個金屬廂體式結構,它通過鉸鏈固定在轉盤上,可以實現±100°方位角、0°~60°高低角內的靈活轉動。廂體式結構被分隔成兩個彈倉,每個彈倉可以裝配1個6聯火箭發射器,或者1個飛彈發射器。
  • 補給車
M142自行火箭炮彈藥補給車也需要3名乘員,作戰時跟隨發射車行進,提供彈藥保證。前後兩節車廂各可裝載4個彈倉單元,如果全部裝載火箭彈,則可以裝載8個6聯火箭發射器。
M142自行火箭炮的特點就是反應快,該炮每個彈倉單元都是模組化設計,具有高度集成的特點,裝填不需要一聯一聯分裝,而是6聯發射器整個模組一次性安裝;再加上發射車上加裝有起重吊車,所以M142火箭炮一次裝(換)彈只需要1名乘員耗時5分鐘完成,大大縮短了裝填時間。

載車底盤

M142自行火箭炮選用中型戰術車輛FMTV底盤,驅動型式為6x6,載重質量為5噸,其基型車為M1083型貨車,採用功率為292馬力的柴油發動機,變速箱是MD-7D型,懸掛系統行程達254毫米。FMTV中型戰術車族採用全鋼結構的平頭式駕駛室,頂部的武器支架可供選擇安裝7.62毫米口徑機槍、12.7毫米口徑機槍或40毫米口逕自動榴彈發射器,而輪胎中央充放氣系統則是標準裝備。選裝件包括:低溫啟動裝置、液壓絞盤、液壓起重機、電動起重機等。
M142自行火箭炮為提高機動性,對載車底盤於1999年改進後投產,主要改進包括:採用功率更大的柴油發動機,改進了傳動系統,加裝了排氣制動和制動防抱死系統,還配裝了“互動式電子技術系統”(IETM)。同時其車載大功率發電機可持續提供功率200千瓦的電能,為車載雷達、通訊設備、電子系統等提供穩定可靠的電源,而不必額外配備掛車式發電機;大容量的電池可以保證雷達、通訊設備等長時間工作,而不必啟動發動機,提高了車輛的隱蔽性和戰場生存能力。

火力模組

M142自行火箭炮的火力模組(又稱:儲運發射箱),其結構主要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總體框架結構,是存儲發射箱的骨架部分,它直接決定著定向管軸線的相互位置關係。框架由型材和三塊矩形隔板焊接成為長方體框架,中間加肋條加強以保證穩定性;另外,為便於吊裝和與發射系統結合,總體框架上安裝吊環和定位夾緊塊。第二部分是火箭彈和定向管組合體,火箭彈通過閉鎖擋彈器固定在定向管內,充入惰性氣體後通過易碎蓋密封,與定向管形成組合體,彈、管組合體通過三層隔板固定支撐在長方體框架中,組合體之間保持一定間隙。為減輕儲運發射箱總重,框架和隔板材料都採用硬鋁合金LY6,定向管材料採用玻璃鋼增強塑膠。

火控系統

M142自行火箭炮對M270的炮載火控系統進行了廣泛的技術升級。不但採用了更為快速的中央處理器,而且還用雷射陀螺代替機械陀螺、加裝了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加裝雷射都卜勒雷達測風儀。M142自行火箭炮採用升級後的火控系統,以最大射程發射標準型M26火箭彈時,精度提高了30~40% 。
M142自行火箭炮
M142自行火箭炮齊射

發射彈藥

M142自行火箭炮所配火箭彈直徑為227毫米,長3.93米,重307千克,其中彈頭重154千克。根據不同任務需要,火箭彈可以選用不同的戰鬥部,其中最常見的是雙用途子母彈戰鬥部。該種火箭彈內裝644枚M77式反裝甲殺傷子彈藥,射程為32~45千米。一門炮一次齊射可拋出7728枚子彈藥,覆蓋6萬平方米地區,面積相當於6個足球場。
M142自行火箭炮系統可選擇兩種模式,一種是在底盤車上安裝裝有6枚火箭彈的發射器,另一種是安裝一枚地對地戰術飛彈。此外,該火箭炮系統還採用模組化設計,與M270履帶式火箭炮系統兼容。M142自行火箭炮系統發射的火箭彈可由衛星引導,偏離目標距離不到1米,精度非常高。作為多管火箭炮,M142可以發射陸軍戰術飛彈,包括M270全系列的地對地飛彈,主要裝填6枚227毫米M26A2型重型火箭彈,還可以使用ATAMCS陸軍戰術飛彈。火箭彈使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統,慣性導航組件和火箭彈末端用於穩定飛行彈道的小翼,具備精確打擊的能力,在配備了增程增程火箭彈後,覆蓋面積達到了80千米以上。
M142自行火箭炮如果把火箭彈發射器換為飛彈發射器,還可以發射ATACMS陸軍戰術飛彈,則最大射程達到300千米。這款彈藥彈長3.96米,半徑0.61米,彈翼1.4米,彈重1672千克,其中戰鬥部重454千克,採用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可實現超音速飛行。內裝950個反裝甲子彈頭,可用於打擊火炮、火箭炮射程以外的裝甲集群、機場、運輸隊和地空飛彈發射基地等大型目標。

效費成本

M142自行火箭炮一套造價高達552萬美元,使用的火箭彈一枚造價接近10萬美元。也就是說,1個9門制M142自行火箭炮連不到一分鐘時間完成一次齊射,發射108枚火箭彈,燒掉的錢就是1080萬美元。如果不是美西方“免費”援助,以GDP只有2000億美元的烏克蘭恐怕是用不起這種火箭炮的。

性能數據

M142自行火箭炮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炮管數量
6
乘員
3
輪驅動
6x6
高度
3.20米
長度
7米
寬度
2.40米
性能參數
最大行程
480千米
最高時速
86千米/小時
戰鬥全重
10890千克
M142自行火箭炮
M142自行火箭炮

服役動態

實戰試用

2005年,伊拉克戰爭中,M142自行火箭炮為輕型機動作戰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成功地完成了許多重大的火力支援任務。M142自行火箭炮已經通過伊拉克戰爭和複雜作戰試驗的檢驗,可使用C-130運輸機空運,能夠發射現有的和新型精確彈藥,而且還可以滿足未來部隊系統的各種需求。
2006年,M142自行火箭炮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主要擔負為早期進入戰區的應急作戰部隊以及輕型師、空降師和空中突擊師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務。MLRS彈藥系列的未來發展計畫是提供先進能力、減少後勤支援並進行精確打擊,旨在使部隊能夠攻擊並摧毀火炮、防空陣地、卡車、輕型裝甲車和人員輸送車,以及支援部隊和支援陣地。發射完畢後,M142自行火箭炮能夠在敵軍鎖定發射位置之前快速撤離。
2020年10月9日媒體報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完成了第500套M142自行火箭炮高機動火箭炮系統的交付。當地時間2023年10月24日,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向拉脫維亞出售“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價值約為2.2億美元。

俄烏衝突

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烏戰爭”,在美西方“援助”烏克蘭的眾多裝備中,M142自行火箭炮是最令俄軍頭疼的。由於援助數量有限,烏軍沒有把M142自行火箭炮用在正面戰場的火力支援上,而是將它當作“超超遠程的狙擊槍”,用來遠距離偷襲俄軍後方的補給站、彈藥庫、機場等重要設施。依靠美軍衛星系統,有著“平方千米清除系統”之稱的火箭炮,能夠精準的發現和打擊俄軍重要設施,讓俄軍屢屢“吃虧”。
2022年6月後,烏克蘭軍隊加強了對赫爾松州的打擊行動,媒體披露烏軍使用美國海馬斯M142自行火箭炮系統對該市實施打擊,造成硝石倉庫爆炸,醫院、住房和其他市政基礎設施受損。該型火箭炮系統是美國為烏克蘭提供的重要軍事援助項目之一,美國為烏克蘭提供的M142自行火箭炮(HIMARS)系統,提振了烏軍在戰場上的實力。
2022年11月9日(美國當地時間),美國總統拜登談到向烏克蘭提供的“海馬斯”火箭炮系統:“我們提供了‘海馬斯’。‘海馬斯’有兩種,一般來說,可以發射的火箭炮(有兩種): 一種射程超過600英里,另一種射程大約為160英里。我們沒有向他們提供那種射程大約為600英里的火箭炮,因為我不希望他們攻擊俄羅斯本土。”
M142自行火箭炮
M142自行火箭炮

總體評價

M142自行火箭炮與榴彈炮相比,火箭炮威力巨大。1個9門制M142自行火箭炮炮連一次齊射的殺傷效能是1個18門制155毫米榴彈炮營發射雙用途子母彈(內含27枚子彈藥)27次齊射的殺傷效能。(光明網 評
M142自行火箭炮具有機動性能高、火力性能強、通用性能好等特點。該炮採用輪式載車6×6的5噸卡車底盤,車重減輕到10噸,可用C-130運輸機空運。(《海陸空天慣性世界》、新浪網 評
冷戰最後10年美國作戰原則的核心是實現“機動”與“火力”的結合。“空地一體戰”集機械化戰爭理論之大成:將空地二維合二為一,在海灣戰爭中被證明非常有效。但隨著冷戰的結束,情況發生了變化--蘇聯/華約武裝力量的消失,打破了曾有的那種“和諧”。M142自行火箭炮(HIMARS)的概念成形於1998年,而2001年9月的“9•11事件”之後標誌著美國軍事轉型指導性檔案的《國家安全戰略》卻發表於2002年,M142自行火箭炮雖然熱度很高,但距離完全符合美國軍事環境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M142自行火箭炮的出現是為了克服MLRS(多管火箭炮系統)太重,無法在戰區間進行戰略投送的問題,為輕裝部隊及時提供必不可少的中近程火力支援和遠程精確打擊能力。但是,在進入戰場後,美軍卻屢展發現,由於運輸一輛M142自行火箭炮需要兩架次的CH-53B(僅陸戰隊大量裝備),而大量裝備的黑鷹直升機CH-47直升機根本無法運送這樣略顯龐大的武器系統。也就是說,在空地一體化戰場上,空降部隊和輕裝部隊若沒能占領一個可共C-130運輸機起降的機場,那么這種被寄予厚望的火力壓制武器M142自行火箭炮往往是指望不上的,結果“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再次上演。(《坦克裝甲車輛》 評
M142自行火箭炮
M142自行火箭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