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M級輕巡洋艦
- 外文名:Class M light cruiser
- 國家:德國
- 計畫數量:10
- 噸位:7500噸
- 下水時間:皆未完成
- 所屬計畫:z計畫(z-plan)
數據,主要數據,火力,魚雷,火控,動力,防護,建造背景,設計歷史,艦船經歷,
數據
主要數據
全長175米,全寬17.5米,吃水5.6米。具有驅逐艦線型,方形係數0.48上下,擁有一個球鼻艏、一個大方尾,來獲得高航速。船型為長艏樓型,艏樓長度占比全長的80%,航海性能優良。標準排水量7500噸,最大排水量9500噸。
火力
本級艦噸位有限,同時要兼顧足夠的反驅逐艦火力、以及強大的防空火力,所以,設計師在主炮口徑方面做出了重大犧牲,選擇了新一代128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作為主炮,而不是傳統的150毫米火炮和105毫米防空炮的組合。較小的口徑意味著有更強大的射速和防空能力,只不過單發的毀傷能力有所降低。對於這一點,主炮的倍徑也相應做了提升,從德標50倍口徑提升到105防空炮的60倍口徑,以增加炮口初速和彈重,彌補口徑下降帶來的威力不足的問題。
裝備6座雙聯裝128毫米德標60倍口徑高平兩用炮,前三後三,其中1號和6號炮塔位於前後甲板水平面上,2、5號炮塔則分別比兩端的炮塔各自抬高了一個炮塔的高度,為背負式布局。為了全艦重心,3、4號炮塔沒有繼續抬高,而是和2、5號炮塔處在同一個水平面上。本級艦主炮雖然口徑略小,但能對海對空,長倍徑使其彈道平直,有足夠的穿透力和防空效能;每分鐘20發的射速則使其能夠高效打擊驅逐艦和飛機。總之,本級艦對海對空火力不錯。
魚雷
火控
採用了反艦測距儀和防空測距儀並行的組合,共裝備2座中型對海測距射擊指揮儀、4座HA對空測距射擊指揮儀,裝備在前後艦橋上;以及一座雷擊射擊指揮儀,裝備在主桅頂部。
動力
採用德國輕巡洋艦傳統的柴油機巡航+蒸汽輪機加速的動力模式,兼顧遠洋作戰能力和高速能力。動力機組是新一代的、於1935年開始研發的MAN柴油機和蒸汽輪機的組合。其航速和續航力比起前型也有質的提升,能夠伴隨毛奇級戰列艦進行遠洋作戰。
裝備4座華格納高溫高壓蒸汽鍋爐、兩台蒸汽輪機,輸出功率55000馬力;另有4台MAN大馬力柴油機,輸出功率55000馬力。總功率110000馬力,最大航速36.5節,堪比其他短腿的Z型驅逐艦;但續航力遠遠超過傳統意義上的驅逐艦,達到20節10000海里,基本確保能跟隨戰列艦行動。
防護
採用德國輕巡洋艦傳統的主裝+穹甲布局,主裝與穹甲共同重疊在彈道上,以加強防護能力,可抵禦敵方遠洋驅逐艦在近距離的射擊。主水平裝甲不參與垂直防禦,與主裝甲上沿基本平行。由於寬度不夠,本級艦沒有完整的魚雷防禦系統,僅在水下設定了兩道一定厚度的水密縱壁,用於分艙堵漏。
主裝厚度50毫米高度3.5米傾斜12.5度,水上2米,水下1.5米。穹甲傾斜40度,厚度30毫米,水上1米,水下1米。主水平甲板在水線以上1米高度,厚度30毫米。首尾裝甲厚度25毫米,水平甲板厚度20毫米。主炮塔座圈厚度50毫米,炮塔正面厚度50毫米,其餘部位厚度30毫米,魚雷發射管裝甲厚度30毫米,司令塔裝甲厚度80毫米。這樣的防護能夠在驅逐艦面前基本保護儲備浮力不被擊破,火力保護能力也足夠強,至少頂得住戰鬥機的機槍的攻擊。
建造背景
在1936年,在毛奇級大型戰列艦完成設計,並且準備開工建造的時候,德國人才發現自己的輕型艦隊力量過於薄弱。雖然裝備150毫米炮的Z型驅逐艦被大量開工建造,但這種船的適航性和續航力都嚴重不足,無法伴隨戰列艦編隊遠洋作戰;而籌備中的歐根親王級重巡洋艦數量又嚴重不足;且這些艦船都缺乏足夠的防空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海軍意識到,自己需要一種能夠遠洋作戰、高航速高自持力、防空能力強大、便宜量又足建造周期短、能夠迅速投入使用的的輕型艦艇。於是M級輕巡就應運而生。從嚴格意義上來講,M級輕巡並不是傳統觀念中的輕巡,而是一艘遠洋化、大型化和完善化的驅逐艦。從戰術指標上看,其有著跟驅逐艦相似的航速、主炮口徑和魚雷武器;從使用方式上看,其承擔著跟驅逐艦一樣的護衛主力艦的職能——不過一個是在遠海,一個是在近海;從定位上看,它是一級以較短的建造周期、較大的建造數量來換取戰鬥力的輕巡,這些特性與驅逐艦無異。
設計歷史
本級艦的設計工作於1937年開始。設計的初衷是研發一型放大版的遠洋高續航力驅逐艦。它的戰術指標包括強大的續航力、足以對付對岸法國超級驅逐艦的主炮火力、比起前一代輕巡有質的提升的防空火力、以及不亞於驅逐艦的雷擊能力。為了快速生產並投入使用,本級艦的噸位指標被限定在7200噸以內,以節約資源、方便批量建造。
艦船經歷
本級艦是在英德海軍協定框架內的產物,單艦噸位7500噸,總共建造數量計畫10艘,用於屏護5艘毛奇級戰列艦、以及2艘齊柏林級航空母艦。
第一艘M級巡洋艦於1937年8月開工,由於排水量較小、建造難度較低,於1938年5月便得以下水,於1939年8月便建成服役。服役後,經過許多項大大小小的測試,基本證明了性能的可靠和優越。其餘各艦於1937年9月至1938年5月開工,基本一個月開工1艘。10艘同型艦全部於1940年8月之前服役,正好趕上毛奇級的服役進度。
戰爭期間,本級艦作為除少數戰列艦、大型巡洋艦以外少有的遠洋力量,參與了大多數需要海軍配合的戰役,比如挪威戰役和大多數的破交戰役。在戰爭期間德國海軍還發現本級艦有一得天獨厚的優勢:自持力強。由此,本級艦在戰爭中後期多次獨自參與海上破交任務,取得了諸多戰果,嚴重打擊了英國的海上航運。
1941年初,本級艦中的2號艦,M-2輕巡洋艦,跟隨大型巡洋艦雷德爾海軍上將號、戰列艦毛奇號一起突入地中海,在義大利海空軍的配合下,擊沉了以英國地中海艦隊的厭戰號戰列艦為首的分艦隊,終結了厭戰號的不老傳說,順帶重創了皇家海軍。在本次戰役中,毛奇號主要負責炮擊,義大利空軍負責空中掩護,而M-2輕巡洋艦則是雷擊處分變成一堆廢鐵的厭戰號的直接力量。
1941年7月,2艘M級輕巡洋艦跟隨歐根親王號大型巡洋艦、俾斯麥號戰列艦和隆恩號戰列艦一塊,從基爾出擊,參加萊茵演習行動。戰鬥中,本級艦在惡劣的天氣下,出色的完成了前敵偵察的任務,讓德國海軍的戰列艦提前擺好隊形,強行殲滅了由聲望號、反擊號和喬治五世號組成的英國攔截艦隊,立下了大功。
1941年9月開始,本級艦多次參與獨自的破交行動,在艦體中部額外搭載一架偵察機,利用高航速和強大的偵查能力,多次避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騷擾沒有驅逐艦以上單位的護航編隊,並取得了諸多戰果,而自身無一損失。
1943年開始,隨著盟軍海空力量的日益強大,本級艦的優異的防空效能逐漸顯現出來。在隨後的破交戰鬥中,本級艦緊緊伴隨主力艦左右,擊落了多架皇家空軍的戰機,粉碎了皇家空軍的襲擾陰謀。由於出色的防空能力,本級艦獲得了“蒼蠅拍”這一綽號。
從1940年服役開始,直到1946年戰爭結束,本級艦戰功赫赫,取得了諸多戰果。包括雷擊處分厭戰號、魚雷突襲聲望號造成重創導致英軍隊形混亂、夜間戰鬥成功用氧氣魚雷擊中對方更為強大的城鎮級輕巡洋艦並取得勝利,以及數不勝數的擊沉運輸船、驅逐艦、擊落戰機的示例。在戰爭中本級艦一共損失3艘,而且無一例是因為空中轟炸所致。
在1946年德國投降後,剩餘的7艘本級輕巡洋艦面臨著不同命運。其中2艘被賠償給法國,2艘給蘇聯,1艘給國民政府,1艘由德國海軍自己鑿沉,1艘被引渡到美國。
其中賠償給法國的輕巡洋艦服役到60年代,後被轉賣給智利。賠償給蘇聯的2艘中,一艘後來被退還給民主德國的海軍,命名為“勇敢”號,作為民主德國海軍的旗艦使用。用於頂替商船,賠給國民政府的那艘成為了“重慶”號,後來起義投靠了共軍,憑藉優異的防空能力在轟炸中倖存下來,成為解放後海軍的第一大艦,參加了西沙海戰等多次戰鬥;後來還率先接受飛彈化改裝,拆除兩座128毫米高平兩用炮,裝上了4枚上游反艦飛彈和2座紅旗61防空飛彈,成為了解放軍飛彈實驗的先驅,其主炮還成為解放軍後來的130毫米雙聯炮塔的仿製參考。至於那艘引渡到美國的,則幸運地逃過了核彈的洗禮,後來被返還給聯邦德國,命名為“呂特晏斯海軍上將”號,作為聯邦德國海軍的最大艦船,與對岸民主德國海軍的那艘姐妹艦對峙。兩德統一後,兩艘姐妹艦團聚,成了博物館。
第一艘M級巡洋艦於1937年8月開工,由於排水量較小、建造難度較低,於1938年5月便得以下水,於1939年8月便建成服役。服役後,經過許多項大大小小的測試,基本證明了性能的可靠和優越。其餘各艦於1937年9月至1938年5月開工,基本一個月開工1艘。10艘同型艦全部於1940年8月之前服役,正好趕上毛奇級的服役進度。
戰爭期間,本級艦作為除少數戰列艦、大型巡洋艦以外少有的遠洋力量,參與了大多數需要海軍配合的戰役,比如挪威戰役和大多數的破交戰役。在戰爭期間德國海軍還發現本級艦有一得天獨厚的優勢:自持力強。由此,本級艦在戰爭中後期多次獨自參與海上破交任務,取得了諸多戰果,嚴重打擊了英國的海上航運。
1941年初,本級艦中的2號艦,M-2輕巡洋艦,跟隨大型巡洋艦雷德爾海軍上將號、戰列艦毛奇號一起突入地中海,在義大利海空軍的配合下,擊沉了以英國地中海艦隊的厭戰號戰列艦為首的分艦隊,終結了厭戰號的不老傳說,順帶重創了皇家海軍。在本次戰役中,毛奇號主要負責炮擊,義大利空軍負責空中掩護,而M-2輕巡洋艦則是雷擊處分變成一堆廢鐵的厭戰號的直接力量。
1941年7月,2艘M級輕巡洋艦跟隨歐根親王號大型巡洋艦、俾斯麥號戰列艦和隆恩號戰列艦一塊,從基爾出擊,參加萊茵演習行動。戰鬥中,本級艦在惡劣的天氣下,出色的完成了前敵偵察的任務,讓德國海軍的戰列艦提前擺好隊形,強行殲滅了由聲望號、反擊號和喬治五世號組成的英國攔截艦隊,立下了大功。
1941年9月開始,本級艦多次參與獨自的破交行動,在艦體中部額外搭載一架偵察機,利用高航速和強大的偵查能力,多次避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騷擾沒有驅逐艦以上單位的護航編隊,並取得了諸多戰果,而自身無一損失。
1943年開始,隨著盟軍海空力量的日益強大,本級艦的優異的防空效能逐漸顯現出來。在隨後的破交戰鬥中,本級艦緊緊伴隨主力艦左右,擊落了多架皇家空軍的戰機,粉碎了皇家空軍的襲擾陰謀。由於出色的防空能力,本級艦獲得了“蒼蠅拍”這一綽號。
從1940年服役開始,直到1946年戰爭結束,本級艦戰功赫赫,取得了諸多戰果。包括雷擊處分厭戰號、魚雷突襲聲望號造成重創導致英軍隊形混亂、夜間戰鬥成功用氧氣魚雷擊中對方更為強大的城鎮級輕巡洋艦並取得勝利,以及數不勝數的擊沉運輸船、驅逐艦、擊落戰機的示例。在戰爭中本級艦一共損失3艘,而且無一例是因為空中轟炸所致。
在1946年德國投降後,剩餘的7艘本級輕巡洋艦面臨著不同命運。其中2艘被賠償給法國,2艘給蘇聯,1艘給國民政府,1艘由德國海軍自己鑿沉,1艘被引渡到美國。
其中賠償給法國的輕巡洋艦服役到60年代,後被轉賣給智利。賠償給蘇聯的2艘中,一艘後來被退還給民主德國的海軍,命名為“勇敢”號,作為民主德國海軍的旗艦使用。用於頂替商船,賠給國民政府的那艘成為了“重慶”號,後來起義投靠了共軍,憑藉優異的防空能力在轟炸中倖存下來,成為解放後海軍的第一大艦,參加了西沙海戰等多次戰鬥;後來還率先接受飛彈化改裝,拆除兩座128毫米高平兩用炮,裝上了4枚上游反艦飛彈和2座紅旗61防空飛彈,成為了解放軍飛彈實驗的先驅,其主炮還成為解放軍後來的130毫米雙聯炮塔的仿製參考。至於那艘引渡到美國的,則幸運地逃過了核彈的洗禮,後來被返還給聯邦德國,命名為“呂特晏斯海軍上將”號,作為聯邦德國海軍的最大艦船,與對岸民主德國海軍的那艘姐妹艦對峙。兩德統一後,兩艘姐妹艦團聚,成了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