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建築

LOFT建築

LOFT在牛津詞典上的解釋是“在屋頂之下、存放東西的閣樓”。但現在所謂LOFT所指稱的是那些“由舊工廠或舊倉庫改造而成的,少有內牆隔斷的高挑開敞空間”,這個含義誕生於紐約SOHO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LOFT建築理念
  • 出世:始於19世紀中葉的巴黎
  • 成熟:上世紀40年代的紐約soho地區
  • 國內LOFT建築:上海蘇州河畔LOFT群落等
建築理念,國內建築群,理念發展,

建築理念

LOFT建築理念,始於19世紀中葉的巴黎,成形於上世紀40年代的紐約soho地區,並在上世紀50年代後迅速繁衍至美國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礬、西班牙巴塞隆納、義大利米蘭、德國柏林、法國巴黎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從那以後,LOFT這個詞就剝褪了頂樓、閣樓或廠房、倉庫的原始外衣,換上了先鋒藝術的時裝.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台灣設計師登琨艷率先入駐上海蘇州河畔的一棟2000平方米舊棉紡倉庫始,LOFT這種建築形態就開始在中國大陸落地,而北京大山子地區包浩斯風格798工廠區的成功改造,使LOFT成為國內以先鋒藝術家自居者的“厚夢”,並在全國各地生根、成長、散枝、開花.

國內建築群

國內已經形成體系的LOFT建築群主要有:上海蘇州河畔LOFT群落、北京大山子地區798工廠、昆明“創庫”、杭州京杭大運河畔的LOFT49、南京城西倉庫區、重慶“坦克庫”等,其中北京798、上海早期LOFT改造等項目因其自然的“野生態”成為中國LOFT建築形態的標籤.

理念發展

LOFT,字面意義是倉庫、閣樓的意思,但這個詞在二十世紀後期逐漸時髦而且演化成為一種時尚的居住與生活方式時,其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辭彙的最初涵義。
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LOFT這種居住生活方式首次在美國紐約出現。
當時,藝術家與設計師們利用廢棄的工業廠房,從中分隔出居住、工作、社交、娛樂、收藏等各種空間,在浩大的廠房裡,他們構造各種生活方式,創作行為藝術,或者辦作品展,淋漓酣暢,快意人生。而這些廠房後來也變成了最具個性、最前衛、最受年輕人喜歡的地方。
在20世紀後期,LOFT這種工業化和後現代主義碰撞的藝術,逐漸演化成為了一種時尚的居住與工作方式,並且在全球廣為流傳。如今,LOFT總是與藝術家、前衛、先鋒、798等詞相提並論。
Loft的定義要素主要包括:高大而開敞的空間,上下雙層的複式結構,類似戲劇舞台效果的樓梯和橫樑;流動性,戶型內無障礙;透明性,減少私密程度;開放性,戶型間全方位組合;藝術性,通常是業主自行決定所有風格和格局。
LOFT的空間有非常大的靈活性,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自己夢想中的家、夢想中的生活,絲毫不會被已有的機構或構件所制約。人們可以讓空間完全開,也可以對其分割,從而使它蘊涵個性化的審美情趣。從此,粗糙的柱壁,灰暗的水泥地面,裸露的鋼結構已經脫離了舊倉庫的代名詞,一間間其貌不揚的舊式廠房裡,一股新的氣息正在涌動,這就是LOFT生活。
在我國,北京的798藝術區,昆明的創庫,上海的田子坊、M50,杭州的LOFT49等都是有名的LOFT藝術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